《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 > 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1
ISBN:9787104019688
作者:王岳川编
页数:776 页页

《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的笔记-第148页 - 18 诺曼征服——对英国王位的争夺战争

哈罗德的营地设在一个小高地一侧,高地北侧和东侧坡度险要,有一条伦敦到黑斯廷斯的大道;高地南面坡度平缓,有一条雨冲沟,两侧有一条小河。山顶上有一部分寺院,哈罗德的两面军旗就插在最高峰。他获得威廉的军队已经逼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高地的顶峰,展开兵力。在阵势的中央配置了一个“龟型”方阵,这种方阵士兵们紧紧挤在一起,肩并肩,盾对着盾,手握剑和斧,构成了庞大严密的方阵,由哈罗德亲自指挥。
作为仅依靠步兵为主力的英格兰军队,用这样的阵势来对抗以骑兵冲突为主的敌人,这是有效而惟一的办法。方阵的两侧还分别配置了哈罗德的亲兵,以保持方阵的侧翼,左右两翼主要由民兵组成。哈罗德的战术企图是尽量保持正面的完整,防止盾墙两侧受到迂回攻击。因而,他们的阵地成东西队形,凭临高地两侧的陡坡。
威廉到达高地南侧后,迅速在大路两旁展开队形。他的战斗序列排列为:左翼是布列塔尼人,右翼是英格兰及其他各国的佣兵;中央是诺曼底人,由威廉亲自指挥。左翼和中央兵力在大路西侧,左翼兵力在大路东侧,左翼前方正对着雨冲沟。每一翼分为前后 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弓弩手,第二梯队为重装步兵,第三梯队是骑士。

《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的笔记-第173页 - 21 冰上战争——冷兵器时代著名的步兵战

亚历山大得知消息,不敢松懈,立即采取行动。由于德国骑士是准备
从结冰的楚德湖上取捷径向诺夫哥罗德开进,因此,亚历山大就率军高速
行军回师东北,通过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之间的狭窄地,到达楚德湖东
岸,并迅速利用其有利地形,将部队配置在乌鸦石岛附近。乌鸦石岛地区
有温泉,湖水较暖,春季岸边冰块较薄,而十字军骑士以重装骑兵为主,
个个身着笨重的盔甲。亚历山大的计划是,先敌占领楚德湖东岸地区的有
利地形,全力阻击敌人,不让其上岸,这样,十字军骑士在走投无路的情
况之下,只能往后退,而身后就是非常危险的楚德湖,湖面的薄冰难以承
受骑兵的重压,就有可能使他们坠入冰湖,活活冻死。
德国骑士行军速度极快,俄军刚刚占领楚德湖东岸地区,还没来得及
展开,骑士团就到达了,于是双方都展开战斗队形。德意志骑士得到丹麦
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骑士、民兵的支持,共约 万人左右。他们采用
的阵势是“猪嘴阵”,即“楔形阵”。楔形阵势的中央前面是由重装骑兵队
组成,后面的是手持矛、剑的步兵,两翼和后方由德国骑士加以保护。这
种队形的特点是主力居前。战斗时,以其楔尖直插敌人中央使之分裂,然
后各个击破。但这种“楔形阵”两翼兵力薄弱,易受攻击。
亚历山大早在战斗之前就详细分析和掌握了德国骑士战术的长处和缺
点,知道要想战斗中取胜,必须要做到避其锋芒,不能硬碰硬。许多战争
实例表明,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兵最忌讳的是硬碰硬,因为硬碰硬的
结果不是双方同归于尽,就是双方都可能遭受很大损失。亚历山大在做了
一番冷静的思考之后,就利用俄军步兵的优势,采取了适当的队形。将为
数不多的弗拉基米尔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哥罗德的精锐步兵分别配置在
两翼,在整个阵势的前面一线展开前卫团,主要由弗拉基米尔轻骑兵、弓
箭手和投石士兵组成。亚历山大的侍从骑兵队、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
的贵族骑士队则埋伏在左翼的后侧。俄军共有 — 万人左右,整个部
署的意图是:“避其锋芒,以一部分兵力对付敌人强大的中央攻击,而把
精锐部队集中投向两翼,从两面夹击敌人。”

《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的笔记-第1页 - “一生的读书计划”总序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
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是否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否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这些在阅读中暂时中断日常生活惯性的意识,表明了生命意义的复归和存在价值的追问。
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人心理、精神、人格气质不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思想的超越性和言说的有限性之间感到生命的飘逝性,在怦然心动的阅读中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读经典性的著作,一定要“进得去,出得来”。进去了方可寻觅家园,而灯火阑珊处的风景只等待慧者。读书中生出的快意,使得生命感领着本真的欢喜与虔诚、透悟与识见,如此方能在溪清如许中觅到源头活水。
读书有不同的境界,一是被书所读,不知为何而读书;二是读书仅仅局限于书,为读书而读书;三是读书不局限于书,而是成为清理思想和新思想诞生的前奏。在与书相伴的读与思中,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思绪,领悟“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意味,将生命飘逝与学问累积相反相成地联结起来,何其快心!
读经典性的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西学是必读之书,从古希腊一路读下来,会使人全面修正自己的话语系统和心灵编码,并在瞬息万变潜流涌动的学界中,保持刚正不阿的学术眼光和遗世独立的价值情怀。然而,泰西语种纷繁,皓首亦难穷经,如果一个人一定等到精通了数门外语再思想,他就有可能让自己的灵性和思考僵化在语言规则中了。因此,选择最重要的外语方式进行学术资源撷取,足矣。通过语言进入思想的底层,重要的不是纳入哲人的结论和训示,《庄子》中轮扁早就对桓公说过:“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而已”。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整体性思维,一种穷源究底本质直观的基本学理,一种进入问题的入思角度和人性升华方式。也许,有时读书会令人蓬头垢面甚至“心斋”“丧我”,但没有这种阅读进入的功夫,就没有思想诞生的可能,对西学就会终身处于隔膜和一知半解之中。
在全球化中一味读西学仍不足取。大学者具有高蹈的境界和中西互动的眼光,所以倡导“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王国维)。问题结穴处,终归与大涤—— —无论研读古代还是当代,无论研读中国还是西方,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现世虽不见用,或能有裨后人,关键在于关注问题的意义。因而在后殖民语境中,我们在阅读古今名著时,是否可以考察中西文化中哪些已经僵化或永远死亡?哪些文化变成了“博物馆文化”只具有文化考古学的意义?哪些文化变成了文明断片可以新整合到当代生活中?还有那些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可以发掘出来,变成对西方中心主义一言独霸的文化话语补充?成为一种“他者”的言说和对西方的质疑对话?这种对话如果不在“跨文化”之间、“主体间性”之间、“他者间性”之间进行,问学的深度和推进力度就要大打折扣。
在读与思中,我们也许可以更深刻地感悟到:无论是读书还是被书读,书都需要人这一主体才能彰显意义。我们始而信,信而惑,惑而疑,疑而索解,解而终归于悟。藏书而不读书,以书为巨大的光环来遮掩内在空虚,无疑是一种过分精致的矫情。读书固然重要,但读书本身不是目的,沉浸或玩味于渊博,而终于丧失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满足于成为“两脚书橱”,是难以提出真正的有思想创建性的观点,更难以形成真正的思想体系。
读书是超越的前提,是自我思想诞生的产床。思想者的阅读永远是创造式阅读,理解并领悟他人思想,同时又能将那些书中思想的正反面问题及其有限性逐一审理清楚,绝不屑于把他人的思想碎片作为自己的思想坐标;读书是传递思想之途,越来越远去的历史传统,仿佛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变成了“他者”,失去了“根”而浮在“平面”上的人们,需要读与说的精神资源播撒,以寻找着精神的安顿处;读书是对话,读书这一生存方式就是在思想言说和追求大道的生命过程中,在不断创造的“同一心境”中,与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和思想大师对话,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对话,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传续苏格拉底和孔子优良的对话传统;读书是生命意义的提升,“生生之谓易”,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变中有不变者,不变中有以精纯之思导向世界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于是世界伦理与本土伦理、身体伦理与精神伦理互为表里,方能在生养死葬的大地上成为良性发展的文化精神场域,使我们有可能在读与思中凝神静思返身求己,在言说中见证心性寻求精神共鸣。
大型丛书《一生的读书计划》,可以说是一“座”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施工”的“袖珍图书馆”,将人类有史以来极重要的著作、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名址及人类的伟大艺术品(名画、建筑等)、伟大学说、伟大发明都加以集中推介,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令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从非专家的身份,跨学科地读知人类千万年沉积下来的“各科”优秀智慧,使人在阅读沉思过程中,获得出入历史并反观当今世界的清明理性,以及知古鉴今的精神超越式的思想愉悦中。如此善莫大焉。
是为序。
王岳川
2003年金秋于北京大学


 一生要读知的100场人类战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