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增订版)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200008715
页数:554页

书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给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
究所经络组祝总骧同志的祝贺信
关于祝总骧教授等首次证实经络系统客观存在之我见
(代序)
目 录
第一篇 针灸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 针灸经络学说的形成
第一节《十一脉灸经》是奠定经络学说的基石
第二节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针灸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第三节 古代解剖生理学的观察是创立经络学说另一重要条件
第四节 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气功过程的内视经络
第二章 针灸经络学说的确立
第一节《内经》――针灸经络学说的第一次大总结,针灸学史的第一座丰碑
第二节《内经》针灸经络学说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内经》的针刺术
第四节《内经》经络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 针灸经络学说的发展
第一节 针灸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年~公元265年)
第二节 针灸经络学说的第二次大总结,中国针灸史的第二座丰碑――
《针灸甲乙经》(西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公元265~960年)
第三节 针灸经络学说的第三次大总结,针灸医学史的第三座丰碑――
针灸铜人立体模型铸成(两宋、金元:公元960~1368年)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针灸经络学(公元1368~1840年)
第五节 针灸经络学说历经风雨沧桑(鸦片战争后至全国解放前:
公元1840-1949年)
第六节 针灸经络学说的新生(全国解放后至今:公元1949年~)
第二篇 古典经络学
第一章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经络的命名
第三节 腧穴与经络系统的关系
第四节 经络系统的生理作用
第五节 经络系统在病理情况下的作用
第六节 气行(循经感觉传导)现象和针灸经络的治疗作用
第七节 经络系统在天、地、人间的作用
第二章 十二经脉
第一节 十二经脉的分布
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循行
第三节 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
第四节 手太阴肺经
第五节 手阳明大肠经
第六节 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 足太阴脾经
第八节 手少阴心经
第九节 手太阳小肠经
第十节 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一节 足少阴肾经
第十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
第十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
第十四节 足少阳胆经
第十五节 足厥阴肝经
第三章 奇经八脉
第一节 督脉
第二节 任脉
第三节 冲脉
第四节 带脉
第五节 阳跷脉
第六节 阴跷脉
第七节 阳维脉
第八节 阴维脉
第四章 经别、经筋、十五络、皮部
第一节 十二经别
第二节 十二经筋
第三节 十五络脉
第四节 十二皮部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篇 中国针灸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再验证
第一章 针灸经络学说跨学科研究之路
第一节 经典生物学面临挑战
第二节 中医工程与经络探测系统
第二章 循经感传现象的再发现及其特性
第一节 经络敏感人的再发现
第二节 经络感传现象的调查
第三节 循经感传现象的生理学特性
第三章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发现及其生理学特性
第一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测定法
第二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意义
第三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生理学特性
第四章 经脉循行线的电学特性
第一节 经穴电学特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低阻抗特性
第三节 四电极法测试的低阻经络
第四节 隐性经络感传现象研究用的经络探测仪
第五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皮肤高电位的特性
第五章 隐性循经感传线和经络线的声学特性
第一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高振动声特性的发现
第二节 经络声频谱分析用仪器的研制
第三节 经脉高振动声频谱的分析
第四节 经络循行线的导声性
第六章 经脉循行线的生理物理学定位
第一节 足阳明胃经的生物物理学定位
第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脉体表定位及其低阻抗和高振动声测定
第三节 手少阴心经的生物物理学定位
第四节 手太阴肺经的生物物理学定位
第五节 手三阴经皮部经脉线生物物理全息测定
第六节 足太阴脾经的生物物理学定位
第七章 经脉循行线的光学和热学特性
第一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高发光特性
第二节 经络循行线的热学特性
第八章 同位素在经脉循行线的循经移动特性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第二节 新的进展
第九章 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
第一节 循经皮肤病的调查
第二节 针灸引起循经感传后出现的可见经络现象
第三节 针灸经络疗法对循经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第十章 动物经络系统的证实和植物经络的发现
第一节 大鼠循经低阻线的测定
第二节 家兔、羊、猪的循经低阻抗和高振动声线的测定
第三节 黄牛和山羊经穴的皮肤电阻及其低阻经络线的观察
第四节 绵羊循经导音性及其胃经、脾经循行路线的确定
第五节 植物经络的发现和针刺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第十一章 针刺的经络生物物理学影响
第一节 针刺引起循经电位(电流)的变化
第二节 针刺引起循经肌电图的变化
第三节 针刺引起隐性循经感传线下循经搏动现象
第四节 针刺引起经脉线CO2代谢的变化
第十二章 循经感传现象与脏腑器官功能的关系
第一节 循经感传现象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循经感传现象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循经感传现象对肾和膀胱的影响
第四节 循经感传对脑电图的影响
第十三章 循经感传现象发生原理的研究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扩散论
第二节 外周动因激发论
第三节 循经感传阻滞现象和“外周动因激发论”
第四节 关于经络系统作用机理的几种假说
第十四章 经络生物物理特性和神经、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
第一节 人体截肢前后隐性感传、循经低阻和高声特性的研究
第二节 胎儿、新生儿尸体经络生物物理学测定
第三节 家兔和大鼠麻醉与失血死亡后经脉的低阻和高声特性
第十五章 经络生物物理现象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低阻抗特性的实质
第二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的感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经络低阻抗和隐性感传现象的再生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和低阻抗线下肥大细胞的特殊分布
第五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高振动声特性的物质基础
第六节 经络循行线在体表的模式图
第十六章 针灸经络学说的再验证在针灸临床实践的新发展
第一节 循经感传线“气至病所”在针灸针麻镇痛的研究
第二节 循经感传和气至病所与一般针刺疗效的关系
第三节 十二经脉的异常和疾病的诊断
第十七章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定位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古典经穴定位的依据
第二节 传统经验的和实验生物物理学的“足三里”定位法之比较
第三节 隐性循经感传线定位取穴治疗口�的疗效
第四节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防治人工流产手术综合症的研究
第五节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与肺气肿、肺心病的研究
第六节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的应用
第七节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在美国的应用
第十八章 经络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一节 古典的经络学
第二节 现代经络学
第三节 经络学研究的展望
第十九章 锻炼经络,人人百岁健康――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第一节 健康长寿的奥妙
第二节 各种医疗保健法的实质都是经络锻炼
第三节 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第四节“三一二经络锻炼法”防治疾病的特点
第五节 保温、节食和经络保健
第六节 中国第一大发明和经络保健长寿
作者索引
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ISBN:9787200008715,作者:祝总骧,郝金凯主编;段向群[等]编


 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增订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本超级砖头把我看惨了。
  •     是多位学者的研究总集有些学术的亮点。但对于有些结果。个人抱怀疑态度,因作者后来也再无进展。而是主推自己的那个啥312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