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300068565
作者:李瑞环
页数:716页

章节摘录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这些情况,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搞好国内建设,而且有利于促进对外经贸合作。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更加重视配套改革。我国初始阶段的改革从较简单和较容易解决的矛盾人手,使生产力从严重的桎梏中一下子解放出来,见效很快,受益面广,一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个放权让利就激发了无数企业的活力。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许多更深层、更复杂的矛盾,既涉及旧体制的彻底改革和新体制的逐步完善,也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以至难度越来越大。例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进行战略重组必须减员增效,这就必然增加下岗分流人员,为此就需要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下岗分流人员和城镇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这又进一步涉及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类似的情况表明,改革必须重视配套。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出台都要考虑前行后序,左邻右舍,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审慎地把握好人民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减小到最低程度,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更加重视协调发展。20多年前,我国尚处于短缺经济阶段,许多产品供应不足,人民群众生活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经济出现了大发展,总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许多原有的不平衡得到缓解或解决,但原来的某些不平衡更加凸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平衡。比如,由于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造成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在群众需求层次提高的情况下,出现了阶段性的低水平生产过剩。由于思想道德建设滞后,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某些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状况。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导致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类似的情况表明,发展必须重视协调。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协调问题愈加突出,犹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零部件配备不齐全、不合理,就很容易出事故。协调发展是按比例的增长,是在不断平衡中前进。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和联系的观点,防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妥善处理经济内部,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在协调中求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配套改革和协调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而配套改革能够为调整好各方面比例关系提供有效的机制。大的协调只有通过配套改革才能实现。配套改革是协调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是配套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两者统筹兼顾,以配套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以协调发展支持配套改革,不断解决新矛盾,不断取得新平衡,一浪高一浪地前进。  中国加强配套改革和协调发展,需要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的配套改革会更加注意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协调发展也会更加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和产品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理论扎根于现实,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理论于现实生活本来就密不可分。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哲学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追求。学哲学不是光靠拍脑袋作领悟状就能实现的,关键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 “学哲学”中“悟”理论之“道”;在 “用哲学”中“悟”实践之“道”。  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 是李瑞环同志学习哲学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方法。他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在实践中学”好处很多,因此,他对哲学学得深入,用得精彩,是学与用的完美结合。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在他看来,“处处都有辩证法”,时时都有可以总结的经验。  生活处处有哲学这都值得去追问、去探索、去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者胡东芳在《教育新思维》中讲到加拿大教师对学生的道歉作出的回答让我们耳目一新:“啊,没关系,你不用向我道歉,其实,我的时间是被你购买的,由你支配,我要尽可能为你服务。”是呀,“我(教师)要尽可能为“你”(学生)服务。小小一事件折射出一个“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大道理。若在国内,教师没有丝毫责怪就是学生的幸运了,最高境界也可能就是简单询问一下原因而已。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不管是教师专业成长也好,还是学生生命成长也好,都离不开哲学。只不过有人自觉学习哲学,有人是不自觉接受哲学;有人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哲学,有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李瑞环同志还特别指出,学哲学要学原理, 用哲学也要用原理《学哲学 用哲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内容概要

李瑞环同志,谁都认识,就不必介绍了吧。

书籍目录

提倡大家学点哲学……………………………………………1一、从客观实际出发…………………………………………19二、坚持实践的观点…………………………………………72三、重视总结经验……………………………………………122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188五、注意研究特殊性…………………………………………293六、坚持发展的观点…………………………………………371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436八、坚持群众观点……………………………………………495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574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35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712

编辑推荐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是一部真实记录、全面展现李瑞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成就的论著。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由10个部分组成。内容选自作者20多年来从事领导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是作者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想观点的荟萃。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真实记录、全面展现李瑞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成就的论著。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由10个部分组成。内容选自作者20多年来从事领导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是作者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想观点的荟萃。  

本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由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部分组成。每一章节的内容,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 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

图书封面


 学哲学用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因为豆友的书评,费劲找到了这本书,失望。共产党员们好久不读书了,只能这么解释之前见到的关于此书的好评。写这个书评是希望真正爱读书的人可以不用浪费本来就宝贵的时间,这本,完全可以”PASS".理由就一条:把简单事情搞复杂不算本事。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评李瑞环新作《学哲学 用哲学》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退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书立说,总结从政经验得失,回忆重大历史事件,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几十年前,能够大量发行的还只有毛泽东的若干著作;1979年以后,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也开始在将自己多年的文稿出版,再后来,一些老元帅、老将军以及其他党内元老也开始自己撰写回忆录。但是,像2002年以来领导人刚刚退休后便迅速整理出版个人著作的这种现象还是比较罕见的。近三年来,原政治局常委、人大委员长李鹏出版了三部日记体回忆录——《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原政治局常委、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原政治局委员、副总理钱其琛的《外交十记》更是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长达一年之久。2005年9月末,另一重量级人物、原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终于积数十年之功磨出了一柄利剑——《学哲学 用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辑录了他1978年至2002年的文章、讲话。我对于李瑞环同志的这本书是怀着很大期待的。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与之相应的,官方宣传报道的格式2002年以来也有了很多改变,仅以央视播出领导人新闻中同期声的增加为例,便可看到一些进步。今天,老百姓对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了解渠道有很多,程度也有所加深。然而,在李瑞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时代,无论信息技术上、还是舆论的开放程度上,都不能与今天相比。所以,对于他这样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我们是很难了解一二的。不过,仅从公开报道的几次参观访问活动中,也感到这位领导人非同寻常。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1999年他访问日本时,面对NHK记者不断以“中国威胁论”咄咄逼人的提问,他柔中带刚地回应:“中国永远不会忘记落后挨打的教训,中国不威胁别人,但也决不能再受别人威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决不允许再出现。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听喇喇蛄叫,还能不种庄稼’?中国威胁论只会激发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第二次是2000年他视察香港时,面对香港记者提问“李主席你一直强调稳定是否意味着香港不稳定”这一棘手问题时,他机智地回答:“这位记者,我祝你身体健康,是否意味着你不健康呢?”此外,高中时代每年的两会上也能够经常听到他与众不同的讲话,深感其语言表达水平之高、逻辑性之强,且深入浅出、善于用朴素语言表达深刻哲理。基于上面这些经验,我感到李瑞环的书一定会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故而听到其新作出版的这条新闻的当天晚上,就立刻买了回来。全书上下两册,共55万字,在十一黄金周的头三天,基本看完一遍。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对当今这个时代的意义可以与1930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对于那个时代的意义相比——即创造性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向人民群众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哲学在民众中的关注度打了一针政治强心剂。这里结合对李瑞环的一点了解和他的这本新书,做一个简单的评论。一李瑞环1934年生于天津宝坻,1959年9月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58—1960年北京市兴建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是重点项目。李瑞环当时是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施工。24岁的他当时发明了一种“木工简易计算法”以取代传统木工的“放大样”,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还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个人的创新事迹被拍成了电影《青年鲁班》,成为全国青年工人的偶像;1960年代初,建筑业一度抹灰工短缺,木工队改行作抹灰工,结果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又发明了一套机械抹灰法,据说迄今还有人使用。李自己回顾这段历史说,“当了15年工人,搞过100多项技术革新,被称为革新能手”(P16),这说明了他创新热情的强烈与技术水平的高超。在50年代,各行业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政治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李瑞环的哲学思维也可以追溯到那个时候。但他不同于一般的学究、书生,他把求知欲望、创造热情、业务实践与理论思维很好结合起来,他不是空谈哲学和马列,而是有自己的巧妙解读。以至于文革中被批斗时,他用通俗语言给红卫兵讲解哲学道理时,令他们无言以对。(因李瑞环坚持真理,为人耿直,故而文革中的境遇自然可想而知,他自己回忆说,从“有名的全国劳模、学毛著积极分子稀里糊涂地成了‘三反’分子,住了四年多的牛棚”(P578))哲学对李瑞环来说,主要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元思维。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勤于反思,“几十年来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想想今天干得怎么样”(P133)。在不同时期的各项具体工作都渗透着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当建筑工人时,他有着全局的思维和统筹的思路,“比如,安电梯、安窗口,从全局看不是主要矛盾,但如果看不到它的关联性,不认真对待,就会给后期施工带来麻烦”(P246);当市长时,他运用辩证思维提出了现实条件与长远眼光、生产和生活、经济发展与城市基建、区街规划与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标准化与多样化、使用功能与观瞻功能、降低造价与提高水平、设计与施工等城市工作的若干矛盾关系,并分别举出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在政协主席岗位上,他把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传统的“和为贵”思想结合起来,对内倡导和谐、宽容,对外宣传和平、发展。这里特别摘录几段瑞环同志关于“和为贵”观点的若干评述:——针对八九风波,他说:“对大多数人,主要是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不要结下死疙瘩,要‘开窗子’使他呼吸到新鲜空气,‘搭梯子’给他一个台阶叫他下来”(P612);——针对文革中的极左习气和斗争哲学,他说:“我们不但要讲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讲矛盾的特殊性;不但要懂得斗争的绝对性,还要懂得斗争的多样性。筷子与碗斗,肉到了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进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你整垮呢?”(P611)——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无谓争论,他说:“过去来回争是非,争得没完没了,到底哪个真的是,哪个真的非?争来争去,谁成了英雄了?结果是两败俱伤,两人都怄了一肚子气,都弄了一身病,最后两人死了悼词都差不多。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历史给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中国人只要自己不折腾,不内耗,别人是打不垮的。”(P596)——针对忌妒心态、仇富心理,他说:“现实中有这种情况,两个人闹不团结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是因为你做对了;不是因为你太穷了,而是因为你太富了;不是因为你太笨了,而是因为你太能了……中国人倒霉的时候容易团结,打胜仗以后常常不团结。”(P607)“文化大革命搞所谓‘斗资批修’时,总批判有钱,批判发财,把平均主义推向了极端……有个道理要搞清楚,你没有钱并不是因为人家有钱,人家不发财你不一定就能发财。”(P487)——针对文艺界在思想上的纠纷,他说:“历史上整文人最厉害的往往是文人,特别是有威望的和掌了权的文人,反动统治者往往利用这一点使文人自相残杀。”(P619)二李瑞环作为全国政协主席为人所知,但他在政坛上的第一个辉煌却起始于天津。1981年,47岁的李瑞环在担任了三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之后,返回家乡天津就任副市长,1982年起担任市长,1987年更兼任市委书记并在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同时当选的地方级政治局委员除李之外,还有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和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整个八十年代的最强音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民办实事”成为许多城市的口号。李瑞环是一位办实事的市长,表现在思想上是他一贯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他在任期间为《天津日报》写过许多趣味横生、富有哲理的评论小品文或特约评论员文章,其中的代表作是十谈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其中的个别段落今天读来依旧感到犀利非常。这里摘抄若干:——有些同志“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他们习惯于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是不说怎么样才对;他们总喜欢说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就是不说自己行不行;他们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只吹哨不上场,谁“进球”吹谁“犯规”;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涣散了别人的斗志,污染了周围的空气,误事、误国、误人、误己,此患不除,四化难矣。(P61)——应当大力提倡小平同志说的“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的精神。不能说中华民族有好吹的习惯,起码这些年来我们有了一种好吹的风气,突出的表现就是好说空话。说起来豪言壮语,气吞山河;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其实是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P58-59)——要注意左邻右舍,但切忌听风办事。要注意参考别人的做法,但必须注意自己的条件。不能盲从,不要攀比,不随声附和,不听风是雨。脑袋长在自己肩膀上,不能放在别人的胳臂上。(P69)——有些人专找干事人的毛病,甚至给别人安个小辫子,揪住不放。凡干实事的人,就要说话,就要办事,就要待人。老说话难免有失,老办事难免有错,老待人难免有怨。其结果,干事的人成了毛病最多的人;不干事而整人的人反倒变成专给人“治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坏的风气。(P70)——我过去在天津讲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最可敬,是指他们是历史的主人,历史上一切大的进步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功劳;最可爱,是说群众干的事很多,而且通情达理,要求不高;最可怜,是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我们的政策出现错误,最终还是群众吃苦头;最可畏,是说真正把群众惹急了,无论什么人也得倒台。(P555)思想上求真务实,行动中也同样如此。李瑞环到任天津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天津人喝到了清澈的滦河水。随后,他雷厉风行地拆除唐山大地震遗留下来的防震棚,同时加快新房建设以改善民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他也由此被誉为“换楼状元”。李瑞环对于城市发展与规划是有着一套比较系统的构想的。在书中,专门有一章“掌握辩证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他在天津工作八年多的经验之谈。比如,在天津市外环线规划时,有人认为太宽了,可以先搞窄一点,以后加宽,李瑞环说“过去批判大马路主义,今天看如何,哪个是大马路?规定红线一定下来,两侧房子建起来,将来再拓宽就很难了”(P188)。三1989年6月,李瑞环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决策层,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的常委会由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六人组成),分管意识形态、教科文卫体等精神文明工作。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许多人主张以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来“纠偏”,使过分自由的文化艺术界、学术界回归到一种较为保守的状态。李瑞环同志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性地把握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那个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与平衡作用。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李瑞环再次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常委会由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七人组成)。次年3月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全国政协主席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这五位前任都不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三任主席都是在政务系统有重要任职的情况下兼任政协主席,毛是以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兼任,周是以国务院总理兼任,邓是以中央军委主席兼任;邓颖超、李先念这两任主席虽是专职于政协事务,但当选时都已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只有到李瑞环这一任,政协主席一职由政治局常委专职担任。这意味着,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者和做统战工作的重要平台将要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了。全国政协在1949—1954年间是发挥着“国会”功能的,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作用逐步淡化,甚至被人们误解为“花瓶”。李瑞环在刚刚当选后,阐述了自己对于政协的定位——“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针对部分委员关于政协究竟有没有“位”的争论,李瑞环出面说:“任何部门、任何工作、任何职务都有它特殊的地位。一个人在家,要么是儿子的爸爸,要么是爸爸的儿子,要么是妻子的丈夫,要么是丈夫的妻子。不懂得自己的特定地位,就不可能尽到自己的责任。”(P317)又说:“政协有许多特色,说它是官又不是官,它没有多少决定权;说它是民又不是民,它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所以我讲政协说官亦官、说民亦民、非官非民、亦官亦民。从民的意义上讲,它可以直接接触三十几个界别的委员及其联系的群众。从官的意义上讲,许多政协委员是各级领导干部或曾经是领导干部。它下通各界,上达中央,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是人才库。”(P315)在此基础上,李进一步提出,政协没有立法权,但在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这两方面可以强化作用。他鼓励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分量的研究报告,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由此,政协作用得到了强化,形成了类似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言官”的这样一个监督和建议的团体。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李瑞环连任政治局常委(常委会由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七人组成);翌年,连任全国政协主席。十年间,他把朴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到政协,他每年在全国政协闭幕会上的讲话,总是盛世危言,没有时髦的词句,没有附和的声音,对10年间的极左思潮、对腐败问题、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对社会不稳定因素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在1996年两会上他强调要和谐发展不要内耗,在千年之交他站在时空观的高度、大声疾呼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虚度,即便在他的告别演讲中——2003年十届政协预备会议上,面对新当选的2000余名委员,他留下的仍然是三句居安思危的告诫:“要坚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对于瑞环同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深刻印象,是1991年“姓社姓资”和1996年所有制问题的两场大争论。时至今日,回顾他鲜明的表态依然让人佩服,这里摘录几段:——我们过去对生产关系好用“先进”与“落后”的概念。这个概念并不科学。具体到每一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应该讲是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这样认识,就突出了生产力这个标准,可以限制那些“左”的东西。“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怎么能称得上是先进的呢?(P467)——中国的公有制是从苏联套过来的,苏联不是在公有制比重最高的时候垮的吗?所以把公有制比重等同于巩固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重要的是使公有制的比重符合社会生产力水平。(P483)——我们多少年来习惯在观念的、抽象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字眼里来回折腾。只重名义概念不重实际,是走不出路子的。有计划的撤退、战略转移,这不是打败仗,而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国有企业稀里糊涂就没有了,以前好的企业稀里糊涂就变成大窟窿。你去追查,厂长换了几个,市长也换了好几任,谁也没有责任。有了窟窿银行还得照样贷款,不贷职工就会闹事。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P484-485)——有些东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场需要、社会无害、生产者有利,就应当允许、支持。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可以先起个小名,阿猫、阿狗、铁蛋都行。主要的是让他身体好,长本事。简单地以私有经济比重来确定社会性质是不科学的。应该承认,在许多情况下,公有制经济搞不过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原因是什么可以研究,但这样的事实不少。非公有制经济搞多了吗?我看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我说过,中国的国有经济很大一块要让给非公有制,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自觉不自觉、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搞得好,是积极退却,可以收回一大笔资金;搞得不好,节节败退、溃退,会付出很大代价。(P488-489)四最后,我想谈一谈在读过李瑞环的新书以及了解了这位传奇人物之后,所产生的一些观感。第一,基础。中国历史学家萧功秦教授将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进程概括为六次政治选择,其中的最后一次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形成了一个以中间派为主体的技术型官僚的政治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超脱于意识形态上的忽左忽右的无穷斗争,可以尽力以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处理国事。当然这种结构会有他的不足,也就是缺少某些社会科学成分的直接参与会导致政府行为某种程度的失范。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过去的20余年中,它是奏效的。李瑞环是木工出身,但他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木匠,而是一个具有高超创新能力的建筑人才。因此,把他列为技术型官僚的一分子,并不为过。草根背景给了他关注民生的持久动力,而木工基础则让他思维缜密。退可以为一代名匠,进可以为开明领导,这样从容的选择实际是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严密的理论功底的基础性作用分不开的。第二,磨难。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中对各种文明生长过程中的创造性人物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他引入了“退隐”与“复出”这样一对范畴来讲描述这个复杂的作用过程。退隐可以使创造性人物暂时摆脱外部世界也就是社会上的劳苦和障碍,从而有充足的条件反求诸己、反观自身、唤醒自身内部的力量。然而退隐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仍是复出——用增长了的知识和精神引领人们朝文明生长的新天地前进。中国儒家自古以来关于“入世”和“出世”态度的讨论也早就表达出同样的思想。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经常陷入繁琐的事务之中,仅是凭借一种惯性去开展工作,没有时间思考长远的、深刻的问题,那么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文革的经历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种磨难,但睿智的人在磨难中也能够调整心态、迅速设定新的目标,在乱世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邓小平在江西读了大量理论书籍,从“邓小平小道”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大道。李瑞环以及许多在反右、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被迫害的人们,也找到了这样一条历练自我的道路。李瑞环后来在天津市的一次会议上深有感触地提醒各级干部:“不管工作多么辛苦,如果你不学习理论,不调查研究,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能不能读书,这不是个人爱好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个革命责任心问题。有条件的话,我主张一些领导同志关在屋子里,平心静气地读几个月的书。”(P106)“入世—出世—入世”,这是有作为、有影响的一些政治家的共同点。第三,述作。儒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境界,古代思想家也十分注意将自己对于现实与理论的思考形成文字,传于后世。作为政协主席,李瑞环一向倡导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他也清楚地指出,有的提案一时没有被政府采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有一些提案是具有前瞻性的。中国历代的疏、表、策、论有的在当朝当代发挥作用,有的对后人产生影响,甚至有的今天还被引用。李瑞环自身是具有相当好的文字水平的,他此前就曾经出版过多本著作,我仅在学校图书馆就搜索到了他的《木工简易计算法》(1972)、《城市建设随谈》(1989)、《谈“少讲空话、多干实事”》(2004)、《李瑞环改编剧本集》(2005)。1981—1989年主政天津时,曾经为各类报纸写过不少评论,1978年还在《哲学研究》发表过一篇论文。但他进入中央之后,付诸笔墨的就不多了,转而主要以各种场合的讲话、谈话、批示等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述而不作”。李的演说能力和口才是很强的,据说天津干部对于他的即席讲话印象极深,不仅逻辑严密,而且幽默风趣,习语、典故信手拈来。其实,人们日常的口头单方面表达和双向交谈中往往更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接近于人的真实想法,表达方式也更自然。孔子、苏格拉底也都是如此。李瑞环心境平和,兴趣广泛。他是网球高手,2002年从党的领导岗位上退下后,到上海出席首届大师杯,兴致颇高;他也是高级票友,京剧专家,关注京剧多年,自己改编过多部京剧剧本,退休后主持了全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他还是个乒乓球爱好者,中国乒协名誉主席,多次关注中国乒乓球队比赛战况,在这本书中还有一篇他深刻分析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的文章。总之,这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老头儿,一个难得的开明领导人,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他言行一致——这一点在政治人物中尤为可贵。2005-10-1——2005-10-4
  •     读完感受颇深,适合体制内读,许多观点仍旧适应现在的工作和环境。把抽象的哲学和具体工作联系起来,为写公文也好还是具体工作也好,指明了思路和方法,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不枯燥,读着舒服。对体制内如何思考、工作、学习有个全面的看法。看多了,真是洗脑,思想观念还是多元化一点好。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没有说叫色彩,还有老李的亲笔签字~~
  •     官样文章,但是通篇来看也有道理。会告诉一些经济社会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书太多了,有点目不暇接,更可况这本。
  •     特别想读的书
  •     理论联系实际。好书。易学易用。
  •     李瑞環的學哲學用哲學 買得有點上當,看看laobai書評還好。木工都愛動腦子,打乒乓和網球也要動腦子;我覺得他和吳儀都算是好官。運動員裁判員; 眉毛鬍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數,其結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亂。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饭”字半边是“食”字
  •     体制内的读物。
  •     学道理、用道理、哲学就是讲道理~
  •     讲道理,语言并列、排比多,很有气势和说服力
  •     我們要堅決貫徹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夢!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     2007/2008
  •     占有欲就是看完电子版后非得买实体书!!!!!!!!!!
  •     有思想,有内容,有内涵,有深度! 会有精神的洗礼,职业精神的提升,工作方法的学习等等,收获多多!
  •     不错,要反复看。
  •     粗一看散漫得一比,没有体系,也不想细看了。
  •     内容写的很好,就是篇幅太长了,删掉四分之三,就是一部精品了。
  •     平实,有趣,深刻。这样的哲学真好
  •     感觉在上党课了~没劲
  •     不错!易懂。
  •     太贵!不能算全读感觉也没有必要:后面大段大段的讲话报告之类纯为凑字数。上卷不错,很多话鞭辟入里,“自己满脸脏东西又让别人讲卫生”至今印象深刻,如果能单买上册就好了。。。
  •     强大的辩证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