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1
ISBN:9787539927978
作者:茅盾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幻灭  一  “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黄包车夫,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  慧女士半提高了嗓子,紧皱着眉尖说;她的右手无目的地折弄左边的衣角,露出下面的印度红的衬衫。  和她并肩坐在床沿的,是她的旧同学静女士:年约二十一二,身段很美丽,服装极幽雅,就只脸色太憔悴了些。她见慧那样愤愤,颇有些不安,拉住了慧的右手,注视她,恳切地说道:  “我也何尝喜欢上海呢!可是我总觉得上海固然讨厌,乡下也同样的讨厌;我们在上海,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在上海时,我们神昏头痛;在乡下时,我们又心灰意懒,和死了差不多。不过比较起来,在上海求知识还方便……我现在只想静静儿读一点书。”她说到“读书”,苍白的脸上倏然掠过了一片红晕;她觉得这句话太正经,或者是太夸口了;可是“读书”两个字实在是她近来唯一的兴奋剂。她自从去年在省里的女校闹了风潮后,便很消极,她看见许多同学渐渐地丢开了闹风潮的正目的,却和“社会上”那些仗义声援的漂亮人儿去交际――恋爱,正合着人家的一句冷嘲,简直气极了;她对于这些“活动”,发生极端的厌恶,所以不顾热心的同学嘲笑为意志薄弱,她就半途抽身事外,她的幻想破灭了,她对一切都失望,只有“静心读书”一语,对于她还有些引诱力。为的要找一个合于理想的读书的地方,她到上海来不满一年,已经换了两个学校。她自己也不大明白她的读书抱了什么目的:想研究学问呢?还是想学一种谋生的技能?她实在并没仔细想过。不过每逢别人发牢骚时,她总不自觉地说出“现在只想静静儿读点书”这句话来,此时就觉得心头宽慰了些。  慧女士霍地立起来,两手按在静女士的肩胛,低了头,她的小口几乎吻着静女士的秀眉,很快地说道:“你打算静心读书么?什么地方容许你去静心读书呢?你看看你的学校!你看看你的同学!他们在这里不是读书,却是练习办事――练习奔走接洽,开会演说,提议决议罢了!”她一面说,一面捧住了静女士的面孔,笑道:“我的妹妹,你这书呆子一定还要大失望!”  静女士半羞半怯不以为然的,推开了慧的手,也立起身来,说道:“你没有逢到去年我受的经验,你自然不会了解我的思想何以忽然变迁了。况且――你说的也过分,他们尽管忙着跑腿开会,我自管读我的书!”她拉了慧女士同到靠窗的小桌子旁坐下,倒了两杯茶,支颐凝眸,无目的地看着窗外。  静女士住的是人家边厢的后半间,向西一对窗开出去是晒台,房门就在窗的右旁,朝北也有一对窗,对窗放了张书桌。卧床在书桌的对面,紧贴着板壁;板壁的那一面就是边厢的前半间,二房东的老太太和两个小孙女儿住着。书桌旁边东首的壁角里放着一只半旧的藤榻。书桌前有一把小椅子,慧女士就坐在这椅上,静女士自己坐在书桌右首深埋在西壁角的小凳上。  房内没有什么装饰品。书桌上堆了些书和文具,却还要让出一角来放茶具。向西的一对窗上遮了半截白洋纱,想来是不要走到晒台上的人看见房内情形而设的,但若静女士坐在藤榻上时,晒台上一定还是看得见的。  “你这房,窄得很;恐怕也未必静。怎么能够用功呢?”慧女士喝了一口茶,眼看着向西的一对窗,慢慢地说。  静女士猛然回过头来,呆了半晌,才低声答道:“我本来不讲究这些,你记得我们在一女中同住的房间比这还要小么?至于静呢,我不怕外界不静,就只怕心里――静――不――下来。”末了的一句,很带几分幽怨感慨。刚果自信的慧,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静女士的右手,说:“静妹,我们一向少通信,我不知道这两年来你有什么不得意;像我,在外这两年,真真是甜酸苦辣都尝遍了!现在我确信世界上没有好人,人类都是自私的,想欺骗别人,想利用别人。静!我告诉你,男子都是坏人!他们接近我们,都不是存了好心!用真心去对待男子,犹如把明珠丢在粪窖里。静妹,你看,我的思想也改变了。我比从前老练了些,是不是?”  她微微叹了口气,闭了眼睛,像是不愿看见她想起来的旧人旧事。  “哦……哦……”静不知道怎样回答。  “但是我倒因此悟得处世的方法。我就用他们对待我的法子回敬他们呵!”慧的粉涡上也泛出淡淡的红晕来,大概是兴奋,但也许是因为想起旧事而动情。沉默了好几分钟。静呆呆地看着慧,嘴里虽然不作声,心里却扰乱得很。她辨出慧的话里隐藏着许多事情――自己平素最怕想起的事情。静今年只有二十一岁,父亲早故,母亲只生她一个,爱怜到一万分,自小就少见人,所以一向过的是静美的生活。也许太娇养了点儿。她从未梦见人世的污浊险?,她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女孩子。她对于两性关系,一向是躲在庄严,圣洁,温柔的锦幛后面,绝不曾挑开这锦幛的一角,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她并且是不愿挑开,不敢挑开。现在慧女士的话却已替她挑开了一角了,她惊疑地看着慧,看着她的两道弯弯的眉毛,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两点可爱的笑涡;一切都是温柔的,净丽的,她真想不到如此可爱的外形下却伏着可丑和可怕。  她冲动地想探索慧的话里的秘密,但又羞怯,不便启齿,她只呆呆地咀嚼那几句话。  慧临走时说,她正计划着找事做,如果找到了职业,也许留在上海领略知识界的风味。  二  一夜的大风直到天明方才收煞,接着又下起牛毛雨来,景象很是阴森。静女士拉开蚊帐向西窗看时,只见晒台上二房东太太隔夜晾着的衣服在细雨中飘荡,软弱无力,也像是夜来失眠。天空是一片灰色。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从湿空气中传来,分外滞涩。  静不自觉地叹了口气,支起半个身体,惘然朝晒台看。这里晾着的衣服中有一件是淡红色的女人衬衫;已经半旧了,但从它的裁制上还可看出这不过是去年的新装,并且暗示衫的主人的身分。  静的思想忽然集中在这件女衫上了。她知道这衫的主人就是二房东家称为新少奶奶的少妇。她想:这件旧红衫如果能够说话,它一定会告诉你整篇的秘密――它的女主人生活史上最神圣,也许就是最丑恶的一页;这少妇的欢乐,失望,悲哀,总之,在她出嫁的第一年中的经验,这件旧红衫一定是目击的罢?处女的甜蜜的梦做完时,那不可避免的平凡就从你头顶罩下来,直把你压成粉碎。你不得不舍弃一切的理想,停止一切的幻想,让步到不承认有你自己的存在。你无助地暴露在男性的本能的压迫下,只好取消了你的庄严圣洁。处女的理想,和少妇的现实,总是矛盾的;二房东家的少妇,虽然静未尝与之接谈,但也是这么一个温柔,怯弱,幽悒的人儿,该不是例外吧?  静忽然掉下眼泪来。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但这些可厌的思想,很无赖地把她缠缚定了,却是事实。她憎恨这些恶毒思想的无端袭来。她颇自讶:为什么自己失了常态,会想到这些事上。她又归咎于夜来失眠,以至精神烦闷。最后,她又自己宽慰道:这多半是前天慧女士那番古怪闪烁的话引起来的。实在不假,自从慧来访问那天起,静女士心上常若有件事难以解决,她几次拿起书来看,但茫茫地看了几页,便又把书抛开。她本来就不多说话,现在更少说。周围的人们的举动,也在她眼中显出异样来。昨日她在课堂上和抱素说了一句“天气真是烦闷”,猛听得身后一阵笑声,而抱素也怪样地对她微笑。她觉得这都是不怀好意的,是侮辱。  “男子都是坏人!他们接近我们,都不是存了好心!”  慧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来。她叹了一口气,无力地让身体滑了下去。正在那时,她仿佛见有一个人头在晒台上一伸,对她房内窥视。她像见了鬼似的,猛将身上的夹被向头面一蒙,同时下意识地想道:“西窗的上半截一定也得赶快用白布遮起来!”  但是这斗然的虚惊却把静从灰色的思潮里拉出来,而多时的兴奋也发生了疲乏,竟意外地又睡着了。  这一天,静没有到学校去。  下午,静接到慧写来的一封信。  静妹:昨日和你谈的计划,全失败了;三方面都已拒绝!咳!我想不到找事如此困难。我的大哥对我说:  “多少西洋留学生――学士,硕士,博士,回国后也找不到事呢。像你那样只吃过两年外国饭的,虽然懂得几句外国话,只好到洋行里做个跑楼;然而洋行里也不用女跑楼!”  我不怪大哥的话没理,我只怪他为什么我找不到事他反倒自喜幸而料着似的。嫂嫂的话尤其难受,她劝大哥说:“慧妹本来何必定要找事做,有你哥哥在,还怕少吃一口苦粥饭么。”我听了这话,比尖刀刺心还痛呢!  静妹,不是我使性,其实哥哥家里不容易住;母亲要我回乡去是要急急为我“择配”;“嫁了个好丈夫,有吃有用,这是正经,”她常常这么说的。所以我现在也不愿回乡去。我现在想和你同住,一面还是继续找事。明天下午我来和你面谈一切,希望你不拒绝我这要求。  慧 5月21日夜  静捏着信沉吟。她和慧性格相反,然而慧的爽快,刚毅,有担当,却又常使静钦佩,两人有一点相同,就是娇养惯的高傲脾气。所以在中学时代,静和慧最称莫逆,但也最会呕气吵嘴。现在读了这来信,使静想起三年前同宿舍时的情形,宛然有一个噘起小嘴,微皱眉尖的生气的“娇小姐”――这是慧在中学里的绰号――再现在眼前。  回忆温馨了旧情,静对于慧怜爱起来。她将自己和慧比较,觉得自己幸福得多了:没有生活的恐慌,也没有哥哥来给她气受,母亲也不在耳边絮聒。自己也是高傲的“娇小姐”,想着慧忍受哥哥的申斥,嫂嫂的冷嘲,觉得这样的生活,一天也是难过的。  静决定留慧同住几时,为了友谊,也为了“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况且,今晨晒台上人头的一伸,在静犹有余惊,那么,多一个慧在这里壮壮胆,何尝不好呢。  下面二房东客堂里的挂钟,打了三下,照例的骨牌声,就要来了。静皱着眉尖,坐到书桌前补记昨日的日记。  牌声时而缓一阵,时而紧一阵,又夹着爆发的哗笑,很清晰地传到静的世界里。往常这种喧声,对于静毫无影响,她总是照常地看书作事。但是今天,她补记一页半的日记,就停了三次笔。她自己也惊讶为什么如此心神不宁,最后她自慰地想道:“是因为等待慧来。她信里说下午要来,为什么还不见来呢?”牛毛雨从早晨下起,总没有停过,但亦不加大;软而无力的湿风时止时作。在静的小室里,黑暗已经从壁角爬出来,二房东还没将总电门开放。静躺在藤榻上默想。慧还是没有来。  忽然门上有轻轻的弹指声。这轻微的击浪压倒了下面来的高出数倍的牌声笑声,刺入静的耳朵。她立刻站起,走到门边。  “我等候你半天了!”她一面开门,一面微笑地说。  “密司章,生了病么?”进来的却是男同学抱素。“哦,你约了谁来谈罢?”他又加了一句,露着牙齿嘻嘻地笑。  静有些窘了,觉得他的笑颇含疑意,忙说道:“没……有。不过是一个女朋友罢了。”同时她又联想到昨天在课堂上对他说了句“天气真是烦闷”后他的怪样的笑;她现有看出这种笑都有若干于己不利的议论做背景的,她很有几分生气了。  抱素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坐了,一双眼闪烁地向四下里瞧。静仍旧回到她的藤榻上。  “今天学生会又发通告,从明天起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传周’每日下午停课出发演讲。”抱素向着静,慢慢地说。“学校当局已经同意了。本来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周先生孙先生本已请了假,所以明后天上午也没有课。今天你没到校,我疑惑你是病着,所以特来报告这消息,借此你可以静养几天。”  静点了点头,表示谢意,没有回答。  “放假太多了,一学期快完,简直没有读什么书!”抱素慨叹似地作了他的结论,这结论,显然是想投静之所好。  “读书何必一定上课呢!”静冷冷地说。“况且,如果正经读书,我们的贵同学怕一大半要落伍吧。”  “骂得痛快!”抱素笑了一笑,“可惜不能让他们听得。但是,密司章,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批评你来?”  “小姐,博士太太候补者,虚荣心,思想落伍,哦,还有小资产阶级。是不是?左右不过是这几句话,我早听厌了!我诚然是小姐,是名副其实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么?哼!他们那些跑脚大家才是虚荣心十足!他们这班主义的迷信者才是思想落伍呢!”  “不是,实在不是!”  “意志薄弱!哦,一定有许多人说我意志薄弱啊!”静自认似地说。  “也不是!”颇有卖弄秘密的神气。  “那么,我也不愿意知道了。”静冷冷地回答。  “他们都说你,为恋爱而烦恼!”  我们的“小姐”愕然了,旋又微笑说:“这真所谓己之所欲,必施于人。恋爱?我不曾梦见恋爱,我也不曾见过世上有真正的恋爱!”  抱素倒茶来喝了一口,又讪讪地加一句道:“他们很造了些谣言,你和我的。你看,这不是无聊么?”  “哦?”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快。静女士方始恍然她的同学们的种种鬼态——特别是在她和抱素谈话时——不是无因的。  向后靠在椅背上,凝视着静的面孔,抱素继续着轻轻儿说道:“本来你在同班中,和我谈话的时候多些。我们的意见又常一致。也难怪那些轻薄鬼造谣言。但是,密司章是明白的,我对你只是正当的友谊——咳,同学之谊。你是很孤僻的,不喜欢他们那胡闹;我呢,和他们也格格不相人。这又是他们造谣言的根据。他们看我们是另一种人。他们看自己是一伙,看我们又是一伙;因而生出许多无聊的猜度来。我素来反对恋爱自由。虽然我崇拜克鲁泡特金。至于五分钟热度速成的恋爱,我更加反对!”  静双眼低垂,不作回答。半晌,她抬眼看抱素,见他的一双骨碌碌的眼还在看着自己,不禁脸上一红,随即很快地说道:“谣言是谣言,事实是事实;我是不睬,并且和我不相干!”她站起身来向窗外一看,半自语道:“已经黑了,怎么还不来?”  “只要你明白,就好了。我是怕你听着生气,所以特地向你表白。”抱素用手掠过披下来的长发,分辩着说,颇有些窘了。  静微笑,没有回答。  虽然谈话换了,静还是神情不属地随口敷衍;抱素在探得静确是在等候一位新从国外回来的女朋友以后,终于满意地走了。  突然一亮,电灯放光了。左近工厂鸣鸣地放起汽笛来。牛毛雨似乎早已停止,风声转又尖劲。天空是一片乌黑。慧小姐终于没有来。  抱素在归途中遇见一位姓李的同学,那短小的人儿叫道:“抱,从密司章那里来吧?”  “何消问得!”抱素卖弄似地回答。  “哈哈!恭贺你成功不远!”  抱素不回答,大踏步径自走去,得意把他的瘦长身体涨胖了。  ……

内容概要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书籍目录

幻灭创造自杀昙小巫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当铺前赛会微波有志者儿子开会去了某一天报施

编辑推荐

  《秋收》是茅盾“农村三部曲”的其中一部,介绍了从桐乡独有经济政治、佛教道教及乡间迷信、独特桐乡乌镇乡土文化、乡土地名、宋时官语,外来文化、吴语等诸多方面对桐乡的影响来注释、评析、深究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方言俗语的成因及深厚内涵。

作者简介

《茅盾:秋收》主要内容:《秋收》、《残冬》和《春蚕》合称农村三部曲。之所以能称得上“三部曲”,原因是茅盾笔下的这三篇小说,都是以故乡桐乡乌镇一带农村为背景来创作的,都是以三十年代乌镇农村的生活情状为题材的,而且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的连贯性。因而,读者和评论界都称其为“农村三部曲”。《茅盾:秋收》是其中的一部。

图书封面


 秋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你不得不舍弃一切的理想停止一切的幻想让步到不承认你自己的存在
  •     我一直觉得自己看现当代这些大家的文学没有耐心,但是最近看完路遥和茅盾先生的书之后,觉得自己不能再沉溺于外国文学中了,我要恶补中国现当代文学,去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
  •     幻灭
  •     这本小说集应该叫《秋收》才对啊
  •     《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都充分体现了在那“吃人”的年代,无论农村里的可怜人儿怎样辛勤耕耘,收获得硕果累累,但还是被剥削、被压迫得民不聊生...
  •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战乱中的有闲阶级、小老板们和千万劳苦人民的故事再现。
  •     茅盾在描写人物心理时十分细腻,本书前几篇都是在于人物心理纠结变化
  •     2009年春末,图书馆的书
  •     小时候看的,有几篇印象都很淡了,抽时间再看一遍,大概心境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的。
  •     我喜欢。
  •     赌一百块钱茅盾老师是个精分
  •     写了民国时期,农民生活的艰难,看着很悲惨。
  •     很沉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