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108025180
作者:浦安迪
页数:558页

内容概要

1945年生于纽约,1973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著名的汉学家.

作者简介

本书汇集了四篇研究中国明代所谓“四大奇书”的专著,这些论文皆可独立成篇,分别作为对这几部作品的阐释,听任读者随意取舍。但全书也想提出一些争辩性的论点。  本书的核心论调原来是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观点出发的,即视明清小说文类为一种归属书香文化界的出产品,因此始终标榜着“文人小说”的概念。这个看法并不否认所谓“四大奇书”各各脱胎于通俗文化的民间故事、说书等现象,而只是强调这些长篇小说是经过文人撰著者手里的写造润色才得出一新的文体来,这个体裁除了反映明清文人的美学手法、思想抱负之外,也常呈现一层潜伏在错综复杂的字里行间、含蕴深远的寓意,惯用反讽的修辞法来提醒读者要在书的反面上去追寻“其中味”。作者特别突出这四部泛称“通俗小说”的作品富有文人色彩的一面,并不敢表示扬雅抑俗的偏见。相反,我的用意正是要推崇中国文化传统独有的雅俗交融的伟大精神。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翻哪看哪,到现在估计也就看了一半左右的内容,决定放弃。倒不是说这书不好看,那些对具体叙事的分析,和易中天品三国差不多有趣。但要完全把这样的学术书啃下来,需要对四大奇书的版本流变和各类评注等知识都有一定了解,显然不是我这样仅仅上中学时看过原著小说和改编电视剧的读者所能胜任的。经过一圈西方小说、电影和叙事理论的叙事洗礼之后,找些中国传统小说来读,会发现很多叙事的把戏咱祖上早就都用过了,这实在是最正常的事。前段看到【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硬勘案大儒争闲气】,在恶搞讥讽朱熹呢,比西方那帮人恶搞耶稣什么的早多了。四大奇书中的类似花招自然不会少,本书对此有极为精到的剖析。不过读此书最大的一个收获,是让我明了了一点:四大奇书根本就不是通俗文学,而是不折不扣的文人小说,体现了16世纪士人阶层的思想和独特创造。我们一直认同的中国传统小说的大众趣味传统,在基本成形的四大奇书身上,几乎不存在,那几本书当时的流行程度,远没有想像中那么高。之所以说“基本成形”,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各种传说、戏文、误读、价值观交织在一起,很难准确体认当时文人小说(精英文学,呵呵)传达的东西,而要准确解读那些东西,就必须立足于基本成形后的小说文本。这实在是很难的事,比如说【三国演义】文本所展现的诸葛亮,其实根本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贤相形象,很多人肯定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小说作者的本意和文本传达的东西,专家显然更有发言权。对于这些饱读诗书的专家来说,题材的延续性倒为他们分析文人小说的反讽意味和对通俗剧的挑战提供了一条捷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怎么说的,【西游记】又是怎么说的,【三国志】怎么说的,【三国演义】呢,一比较,独特的意味就出来了。相近故事题材的不同叙事方法,深刻反映了不同的创作和接受心理,背后可能有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是文艺创作的突破,一则小红帽童话的变迁,可以是时代变迁的表征(见《百变小红帽》一书)。但与小红帽不同的是,小红帽始终表征着大众文化,而四大奇书则以大众传奇为内容,完成了一次精英意识的表达,用本书作者最常用的词,叫“反讽”,虽然不能等同于近代西方的“异化”,但也能相视而笑了。所以,要比较的话,这还根本不是电影上的“作者论”,“作者论”更多指向大众文艺作品中创作者独特而一贯的创造。兰陵笑笑生和罗贯中他们玩的,不是希区柯克和特吕弗,直是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至于独特意味和反讽手法的具体内容,本书通篇都在阐述。比如说,【金瓶梅】根本不是【玉蒲团】那样的色情小说,作者用了很多情色文艺片常用的手法追求间离效果,好让读者不浸淫在感官中,深思其意味;武松他们好汉情欲上都很压抑,因此不时有反常的举动;【水浒传】根本不是侠盗罗宾汉那样的绿林豪杰通俗剧;电视剧把宋江弄成个小丑,让他屁股撅老高,也许很契合小说愿意;李逵和李鬼,可以算作意识和潜意识,类似那些讲人格分裂的电影,等等等等,全书都是。看关于古典小说的书籍文章,怕碰到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不顾文本,借内容说事,文化啊政治啊通篇胡扯,畅销书多属此类;一是死抠细节,缺乏宏观视野和深层视角,有些专家论文常如此。本书没有这两个毛病,首章和末章广征博引,立意不凡,中间部分立足文本,校注细致,不愧是大学者。因此,还是要推荐。有人说,老外看懂了咱小说吗,我看人家比我们懂,我们沉浸在绵延的通俗剧传统中不能自拔,难以看清自己,也难以看懂祖上的小说。
  •     第一,借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是一位外国人汉学家对四大名著的品评,所以有点吃惊之余,倒开始认真起来,甚至动过是不是要借本原著来读读的念头。第二,看完第一章,如前评所述,作者的立足点,是带有历史感的去追溯这些明代小说的成因,历史、经济与文化,用很清晰的纵向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究,而且考据严谨,甚至比一般的中国学者都要鞭辟入里,让人只有敬佩二字。第三,这些名著之中,《水浒传》及《三国演义》的研究我匆匆略过,前几书的研究考据,已经非常之多。主要是看《西游记》,个人觉得,许多中国学者研究这本书的立足点,除开去与前面几书一样翻覆研究作者真伪,或是认为大都有搜集以前流传故事底本再加以改编等等的论证,抑或是从玄奘取经之佛教角度来研究,大抵如此,或者本人也有孤陋未识之处,不足而论。所以想看看这外来的和尚有没有新经可以念。看了之后,当然有不少独特思考,只是或许中外思维方式真的不同,文笔松散而通篇反复叙述,思考点有,只是需要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总之,有兴趣而又有耐心之人可以一睹,毕竟国外的汉学家能够写到如此精准,已经不凡,翻译也又有锦上添花之效。他用英语写就,其实也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于传播世界,确实有极大的助益。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以这样理解嘛?
  •     硬是要分析明代长篇白话虚构叙事文学的纯熟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过挺有道理的。(叙事学已经“过时“了,但确实有趣啊。
  •     第二次阅读了,起因是观邵氏艳剧,遂重读水浒、金瓶梅,不免拉杂翻阅相关著作。
  •     版本、作者之类各种严谨的考证,看起来好吃力啊。以后还要再读。
  •     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去解讀四大奇書,在那個時代的確很前衛,總覺得有過多闡釋的嫌疑,尤其關於《金瓶梅》的論述,運用了希臘神話,比附的色彩比較重
  •     外国人对中国小说的研究让我们国人惊讶
  •     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也有些略显偏颇之处
  •     学问做到这份儿上,是中国人的悲哀。后面评点分析的地方引用了颇多已有的成果,第一章是精华所在。
  •     德国之风宛然
  •     因之重读四大奇书
  •     不是这本书,但是东西是一样的。讲了文人小说或者说奇文小说的读法,不能做实法会。不能像读通俗小说一样读着这种反讽意味的小说。
  •     外国人的角度确于我们有不同之处。但必竟不是中国人,即使对汉学研究很深。有些只可意会,无法言说的事。我们能懂,他却不解。
  •     叙述的立足点很高,从整个晚明社会思潮来把握小说发展。比较有意思的是提出了文人小说的概念,与旧有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三足鼎立,很有创见缺点是翻译比较差。
  •     好赞的书,听过浦安迪的讲座,聪明的犹太面孔
  •     晚明小说并非民间通俗想象的直接产物,而脱胎自士大夫文化,对应了嘉靖、万历时期因朝政日非生发出的政治觉悟,以及三教合一的思想程式。在叙事结构上四大奇书都具有百回长度的标准篇幅,基于十回一单元的分段,正文前后的截然二分所带来的整饬对称感,以四季、冷热交错替换为网络的情节构思;修辞上创造性地借用应景诗、说书传统中的双关语等,并以对其来有自的叙事素材进行反讽修正、重新铸入晚明时期特有的美学构思和文体模型,从而获得了美学上的极大飞跃为核心特征。反讽修辞源自表面文字与其潜在含义的脱节、形象迭用乃至正反人物的并置;四部小说均反映修身这一儒家理学教义被曲解成过度的自满、纲常的反转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置于表面上的因果报应框架内,泄露出对天理正义的潜在信仰、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颉颃,还有色/空在逻辑上的同一互渗。
  •     由英文翻译来的 读起来还是不习惯 有的地方也略显牵强 但是绝对值得一读
  •     只读了金瓶梅那一部分,掺杂了不少作者主观好恶,对某些细节的理解也有出入,作者似乎痴迷于小说结构的光谱分析,用串线的方式勾连起各式人物的对称(来与文人小说的结构对称呼应),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有相似或相反点,使得迭用原则这条线索成为一团乱麻。的确最好的是第一章。
  •     好书需重读
  •     还不错的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     实在是精彩
  •     视角很独特,解读这几部小说有很多严谨的史料考证,如当时的经济政治,再去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小说,逻辑性很强,如果对相关历史(如明史)不太了解,再加上不爱看注释,很可能一头雾水。
  •     超赞的书。
  •     喜欢Plaks
  •     看来国外汉学家走不出夏志清的阴影了。不管怎么论述都是夏志清的那一套。浦安迪也不能免俗。
  •     中间我读得有点乱,大概是我翻得太快的缘故。关于金瓶梅季节冷暖因素的论述有点牵强,不是太赞同。。。。三国目前是主要的几部中国古典小说里唯一没有读完且几度放弃的,有必要重头开始认真读一遍啊。。。。
  •     除了拗口之外,真的不错
  •     论孔孟儒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指导下的16世纪明晚期文学再创作--以文人小说才子书为例
  •     浦安迪是读研的时候在上我自己导师的课堂上接触到的。他当时摘选了很多英文文论的原文,订成册子作为教材讲授比较文学应用,而其中一篇文章也提到了《中国叙事学》,于是我便找来读过,深深被这位海外学者的洞察秋毫而折服。文体的研究在我自己读研时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占有很大的比率,我是从研一与“新感觉派”接触,一步步通过边看小说边看相关文论研究,最后结识了巴赫金的著书。当时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时空感、怪异风格和反讽写法都比较敏感,这一类的书也很是喜欢。浦安迪的这一本书中,依次将《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志》中作者应用冷暖景色暗示人物命运、看似荒诞实则反讽、回合命名与前呼后应的布局等写作手法作了很详尽地描述与分析,难以相信海外学者能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这样如数家珍条分理析。向卓越的学术精神致敬。
  •     沈氏的翻译真的还是不错了,鉴于原文如此复杂
  •     老外能做到這樣,太不容易了。
  •     总觉牵强,亦无新论。
  •     修行16th,读完第一章约三分之二, 跳读后文若干页后弃,杂乱无章想哪写哪,分析多基于明清时人评点以至于毫无新意,味如嚼蜡,难为我孔网淘来此绝版书,还是一翻就开胶的破装帧,大为失望,近年来买书很长眼,绝少中途弃书之事,今天是又掉坑里了,所以时时需铭记不可自负。
  •     还行,一般
  •     这本书写的真的不错。在一个历史和社会学的背景之下探讨文艺论对于四大奇书的内涵与思考。金瓶梅的写作结构和代数理论中的李群理论;周期性行为;虚空和冷热的不动点理论;关于四书波动结构;《金瓶梅》的写作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偏微分方程解法的结构:波动方程下的周期行为李群结构和不动点理论-----浦安迪引用张竹坡;明代四部奇书连着读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形象迭用方法就是解方程最常用的迭代算法----形式级数;反讽寓言不过是对偶的概念傅里叶变换。对称和重复周期是基本的模式,虚空;迭代的算法;傅里叶变换。作者还是陷入了工具理性而逃避了文学本身的形而上学。
  •     [PKU/223]I207.41/402我只看材料。
  •     四本书里认真看过的只有水浒,前前后后翻了三五次,应该算有点发言权,至少在这本书上,我对作者提出的反讽之意不能说很赞同。 以前觉得中国古典小说都是热热闹闹的大团圆结局,这本书倒是提醒了我,金瓶梅不用说了,水浒,三国都是幻灭的,甚至西游记的结局也相当的`空`
  •     一般
  •     老外把中国古典学问做到这个份上,我等只有出汗了。。
  •     第一章对晚明的文化与士人研究很精彩,值得多读几次;在张竹坡批评下对《金瓶梅》的阐释也很到位,其他几部分很一般。针对他提出的“反讽”这一中心话题是有启发意义的,但前提即四大奇书都是个体文人的创作这一说法还需要一定的讨论。
  •     感觉可读性最好的是“分析《金瓶梅》”的部分。。
  •     中西長篇小說文類之比較。談中國小說的結構問題。
  •     同样一部小说,外国的学者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却能截然不同,甚至比我们要更多出一份新意来。因此多看看外国汉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激发新的灵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