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个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020030835
作者:拉夫列尼约夫
页数:261页

书籍目录

第四十一个………………1
附:修订本后记…………66
风…………………………69
第七颗卫星………………167


 第四十一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华中吃饭大学 陈芝  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建立在我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世界,真理亦或者说世界在我们舌尖上。巴别塔之下众音吵杂,因此真理不可知,我们只能基于对世界的表象的猜测来为心中的真理代言。然而众声喧哗,拳头总比舌头更有力。《第四十一个》所讲诉的恰是一个人与人因为理念的差异,因为对现实所隐喻真理的解读而不同进而一切理念都灰飞烟灭的故事。在杳无人迹的小岛上,两个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在偶然女神的丝线支配下,如同玩偶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独幕剧。剧本在硝烟中拉开帷幕,高高在上的作者告诉我们,在苏俄伟大的国内战争中,政委叶夫秀柯夫率领的一支突围的红军幸存部队中,有一名农家出身,尽管作诗技艺拙劣却爱好诗歌,矢志革命的女战士玛留特卡。玛留特卡是个神枪手,她已打死了40个白军。但第41发子弹却落了空,白军方面的一位年轻英俊的中尉偶然逃过子弹,在昏暗的夜色中向美丽玛柳特卡投降。政委令她与另两个战士将他从海路乘渔船押送到司令部去受审。途中,起了风暴,两名战士被卷入海中,玛留特卡和白军中尉漂到了孤岛上。中尉在战前精研语言学,对诗歌有独到见解,因此爱好诗歌的玛留特卡与中尉相爱了。但他们的观点立场迥然不同,时常发生争吵,彼此都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对方。一天一条帆船驶经孤岛,中尉看到是白军的船时,急忙迎船奔去,玛留特卡劝阻不住他,就条件反射地举枪打死了她的“第四十一”个敌人,她的爱人。在绵延至今人类文学的传统里,诗人都被视作是缪斯的追求者,诗人饮下奥林匹斯宴席上的泉水,躺在女武神矫健的大腿上,面对不朽的岁月。女战士玛留特卡是一个英勇的战士,玛卡留特是一个技艺娴熟的革命者,她自参军以来,消灭了四十一个敌人,其中包括她的爱人。可她更是一个作诗的人,虽然技艺拙劣。她主观意识里当然并没有想要不朽,这对于一个农家少女来说实在太沉重太艰难了,是不能承受之轻。但在潜意识里,她自发的渴望能够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人性的本能,当我们阅读人这一文本的时候,抽象的人也好具体的人也罢,都有价值上的冲动。她也是一个技艺拙劣的诗人。我们想起亚里士多德《诗学》,此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Poietike Techne)。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诗即艺术创造。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而我们之所以研制诗歌,是为了从诗歌里追问真实的本质,因为诗歌与命运一般无常而又繁复,具有大恐怖。诗歌是文学最偏爱的嫡女,海德格尔解读柏拉图的时候,一再提醒我们留意,哲学家和诗人一样处于探询真理的路上,这些路在根本上又与语言相关,他在《通往语言的途中》说神从语言中走来,“走来的神”大势至,而预感者愈困顿,意味着预感着救赎的暗示越遥远。我们读小说当中玛卡留特精心写就的那几首诗歌,那是一首首愉神之曲,就像屈原的九歌里呼唤东皇太一,一如同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但这首歌走不出神,也难怪引得众人发笑。没有谁不想要不朽,玛留特卡也想要不朽,但玛留特卡创制诗歌的语言里走不出神,哪怕是自以为的神。    女武神玛卡留特她不是不感到气馁,但她依旧热爱诗歌,她依然想要追寻价值,否则也不会在得知上尉懂得创制诗歌的技艺之后爱上他。这虽然与她的阶级性相悖逆,因为在半神马克思的布道里,富人天生便有原罪,资本自诞生起,每一个毛孔里都充斥着血腥,却无碍于她的人性。说来好笑,尽管苏联的作家所能够表述的母题永远限定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之中,但与中国同时期的作家相比,艺术上自由发挥的空间却大得多。在中国的文学里,是不会存在革命者爱上被革命者的,因为革命是天理,天理超出人性,人性仅仅是天理的婢女。在天理/人性的范式下,作家你能想象喜儿爱上黄世仁吗?就像基督徒你能想象圣母会爱上撒旦?  但是在苏联作家的文本里,杨喜儿与黄世仁真的在一起跳贴面舞。玛留特卡是革命的女战士,但这不妨碍她爱上白军军官。我们读玛留特卡与中尉一起流落在荒岛时的对话,发乎情止乎礼,感情的流溢在文字之间打转,就好像冬日和煦的阳光,照在棉花糖的脸上,软软的好想让人舔一口。你看见过狗盯着骨头的神态吗?就是那种专注,那种不舍,又那么可爱。我们可怜的玛留特卡恋爱了,而且是爱上了她的敌人。文学是个很奇妙的世界,陷进去的人是永远舍不得出来,因为这是她的身外化身,潜藏着她在对世界最细微处所能够拥有的所有寄托,这种寄托本质上是不能够与人分享,乃至根本无法通约的,就算将文本交出来与他人交流,也绝对感受不到这个世界中每一分爱每一声细语。我印象里读过的苏联作家笔下的战士,似乎从来就不是天生伟岸的高大全,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又比如《静静的顿河》里的格里高利,在现实的困境面前也会彷徨也会感到困惑,与中国的《金光大道》、《高大全》这种恶俗文学相比,苏联作家笔下的人更像是一个人。因此,起初为了磨炼作诗的技艺,玛留特卡会开始与她的中尉俘虏接触,进而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他。  可是痛苦把门槛变成石头,立言的文本与立功的文本在这个文本之中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玛留特卡不想放弃她在诗歌上寻得意义的渴望,一如同她不会放弃她解放人类的理想。这本来不是问题,但当爱上中尉之后便成为了问题。问题是棘手的,而且玛留特卡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边是理念,一边是爱情。意志与欲望的激烈冲突是必然的命运,在爱情萌芽的初识,尚未有发觉。但等到玛留特卡与中尉一起流落到荒岛上的时候,接触久了这矛盾也不可遏止的出现了。      但是,玛留特卡显然还是爱着中尉的,否则之后她也不会那么失落。然而她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一如同她的语言里走不出神。只有多恋爱才懂得恋爱,一如只有多愉神才可能走出神,当理性与感性、事业与爱情、傲慢与偏见冲突地不可阻止的时候,悲剧就必然发生了。在荒岛上两个人那来之不易的情感埋下了阴影,就好像《魔兽》里阿尔萨斯王子举起霜之哀伤,以为自己可以获得荣光,最终却毁掉了自己的师长毁掉了自己的国家,乃至毁掉了自己。当两人之间的交锋,就好像命运一般无法违逆不可阻止时,玛留特卡身不由己的做出了抉择。人世间最多的便是两难抉择,非此即彼说来容易,但你最后又不得不选择。  于是玛留特卡用她那立功的技艺毁掉了自己立言的技艺,她杀死了自己的爱人。为了避免抉择的痛苦,无数作家会在描摹命运的文本里构建一套叙事秩序,进而寻觅自己诗学的正义,现实中无法得到,我就用笔为你写下来,代替上帝完成因果报应。所谓的诗学的正义,按照王德威的观点,指的是叙事序列中一种想象的部署,当这一文学部署与想当然尔的“正义”携手并肩时,作者及读者的意愿便得以在纸上实现。所谓叙事秩序,指的是一种修辞的形塑,这一修辞形塑使叙事行为显得合情合理,从而也透视出社会和意识形态的话语的秩序。诗学的正义与叙事秩序在文学“再现的律令”与“律令的再现”的辩证关系里,均为核心要素。诗学的正义与公众的正义不同,在于这是作家的臆想而非现实。  但而今作家用不那样明显的真理的争鸣,放弃了自己想要述说的诗学正义,在叙事秩序中向命运臣服,写就了一章悲剧。玛留特卡杀死的第四十一个敌人,是她的爱人,也是她的身体,也是她的心灵,是她的欲念, 是她的灵魂。但我又在想,玛卡留特今后或许还能够再写诗,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我们都还记得陈梦羽所说过的那句话:人们所历之遇沉淀为记忆,等待迟早那天被唤醒,走出身体。绝情之后的玛留特卡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但是这命运给她的悲剧在她的记忆中以情感酿就美酒,让我为你敬上一觞。女武神爱上了男缪斯,并杀死了他,以他的血肉换取他的神职。女武神加冕为缪斯,饮下了奥林匹斯山青春的泉水,在不朽当中被命运折磨。  死亡,远远不是最恐怖的事情,活下来的人才是。
  •     这是一个关乎爱情、关乎革命、关乎理想的悲剧。简言之,“第四十一个”讲的是一个名为玛柳特卡的红军女战士和一个名为奥特罗克白俄军官的故事。在故事中,她和几名战士押解他前往卡扎林斯克。不幸的是。船在阿拉尔海上遇难了,只有她和他生还,被迫在无人荒岛上以咸鱼活命。这颇有些鲁滨孙和星期五的味道,不同的是,新型的故事中产生的不是友情,而是爱情。在本来的敌对关系中产生爱情。她具备女英雄的一切特征,除此之外,还温柔漂亮。他呢,因为家庭和荣誉,被迫卷入战争。当然,他也帅呆了,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中尉蓝湛湛的眼珠,蓝得就像一星法国上等蓝颜料浮在雪白的肥皂沫上一般”(P16),或者,用玛柳特卡的话说,“我看着你,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你的眼珠这么蓝?一辈子哪儿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睛。简直蓝得跟海水一样,跳到里面真要淹死了。”当然了,这个白军中尉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读过很多书,很有学问。相比之下,玛柳特科只有激情而没文采,所以,她迷上了奥特罗克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更重要的是,在那样孤绝的情况下,两个人需要互相照顾才能生存下去,于是,爱情的产生是顺理成章的。漫长的冬天过后,春天到了,渔民该来岛上了捕鱼了。那样,她就可以找到组织,继续执行押解任务。可是,最先来的不是渔民,而是白军的巡逻舰!在中尉站在水中向自己队伍招手的时候,站在身后的她想起了政委临行前的交待——即使不能完成任务,也不能留活口!于是,她扣动了扳机,于是,他倒了下去,他的血染红了一小片阿拉尔海。。。。。。“忠孝不能两全”,同样,革命与爱情也很难兼得。在两军对垒中,当然要以大局为重!一旦儿女情长,谁知道会造成多大的祸患呢?我既为玛柳特卡失去爱情、爱人惋惜,但也支持她的决断,尤其是在这种根本没得补救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注定是悲剧。小说之所以叫“第四十一个”。是因为:“近卫军中尉戈沃鲁哈-奥特罗克本应该是玛柳特卡生死簿上的第四十一个。可是他却成了她处女的爱情簿上的第一个。”(P55)这个译本是老翻译家曹靖华的译文,读起来很流畅,对话也很传神。这个集子里还有拉夫列尼约夫另外两部很有影响的中篇小说——《风》和《第七颗卫星》,是刘开华译的,文笔也很美,尤其是那些写景的文字。小说改编成电影后也很受欢迎,但是我没看过。-----------------------附录:玛柳特卡“充满激情但没有文采”的两首诗其一列宁是我们无产阶级的英雄,我们在广场上立起您的塑像。是您推翻了沙皇的宫殿,建立起劳动者的新政权。(P6)其二哥萨克来进犯——沙皇的走狗刽子手,我们用子弹对付他们,红军各个英雄汉。哥萨克人数众多,我们只得退却,叶甫秀科夫英勇地挥一挥手,下令叫把那些混蛋打走。我们用机关枪对他们打,反正我们是一死。我们全连都牺牲了,二十来人逃向沙漠。(P27-28)注:这里的背景是小说开始,叶甫秀科夫带领包括玛柳特卡在内的二十几人,突破哥萨克骑兵包围,逃向沙漠。
  •     在她放出第四十一枪时,她以为,结束在自己枪下的“资本主义剥削”、“白匪”就会是四十一个了。可是,这次出乎她的意外,第四十一个本该倒在她枪下的白匪躲过了。这个“白匪”便是中尉,中尉成了玛柳特卡所在红军的战俘,一场暴风雨过后,玛柳特卡与部队失散了,唯一一起的是昏迷了的中尉。玛柳特卡照顾了中尉几天几夜,中尉终于醒了。在只有两人的孤岛,他们不可思议地相爱了。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不同思想体制、不同阵营、不同阶级。所以在他们吵架的时候,玛柳特卡便会边哭边说:“我怎么会爱上你”。想必她是在愧疚地陷入爱恋,却不舍抽身离开。在玛柳特卡心中挣扎已久的信念终于彻底爆发,在白军的船靠近小岛上,中尉还是成为了玛柳特卡枪下的第四十一个战敌。玛柳特卡只是一味执着于革命的信念吗?只能接受她定义的黑白世界的一半吗?中尉倒下了,玛柳特卡惊慌的把中尉抱在怀中,哭泣唤到“我的蓝眼睛,我的蓝眼睛……”为什么玛柳特卡倾心如醉的爱情会敌不过大片俄国利益的争端。孤岛是他们爱情的保护屏障,离开后,便会是四面八方的冲击。玛柳特卡的立场便是第一波的冲击,且这次冲击是致命的,让他们的爱情为党派制度之争牺牲。孤岛之外,面临抉择的,又何止玛柳特卡,何止爱情。在孤岛中、在原始的内心,有着:别无用意的初衷,美好的善意,单纯的坚持。纯净天空下窗前呆想萌生的理想,发自肺腑的爽朗大笑,被感动画面触动的心。始终有一天,要航行到其他的大陆,要走出自己的内心,于是,层层推进,一个个叠浪迎来,于是,豁然站在空荡的最高点时才发现,现在面对的是四面八方。原来只有对青梅竹马恋人的珍重,异乡拼搏,发现浓妆淡抹,发现风情各异,发现温柔细语;原来只有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求,偶然间放下手中书在繁华市肆走一遭,发现钱如流水,发现灯红酒绿,发现宴舞旋转;原来只有对一人一言的倾注,作家、政客、名人,所知的名列一个个增加,发现唇枪舌战,发现言语激荡,发现全民讨论……孤岛之外,忙乱着、惊呆了、顾忌着。然后,十字架悬在头上,金箍咒随时发作,戒尺在旁啪啪作响。有家族宗系,有社交职场,有指点人言。这些杂七杂八、四面八方的作用力,以他们不同的方向、大小推怂着,最后,或使原有的想法变形,甚者,或让你与另一个抉择彻底断裂!我们终究还是要从孤岛来到人声喧哗、身影零星的陆地,成诚喜,败也败,最起码,莫忘当初孤岛的你,为什么而快乐,而宽悦,而眉开嘴咧而笑。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先驱
  •     经典的作品,人性在爱与阶级之间互动!
  •     在模式化、意识形态化的苏联红色文学作品中,本书绝对是另类而又出色的一部。
  •     她是个勇敢坚定的女红军战士,他是个温文尔雅的白军中尉。他是她击毙的敌人中的第四十一个,却成为她的初恋——爱情中的那第一个人。
  •     大神推荐的书啊 好书好书 完全颠覆了我对苏联文学的印象
  •     小中篇,戏剧化的故事,意料中的结局
  •     结尾太。。。
  •     人性论什么不予探究。两个政治态度对立,几句话以内就能争吵起来的人,却能发展出爱情。用我的观点看这是绝壁远离soulmate的
  •     不仅船上的人呆呆地看着,我也呆呆地看着,快要惊呆了。你个蓝眼睛的小傻子,发鱼瘟的。我真的很想爱你呀,可是发鱼瘟的,你是我的政治敌人。从你脑袋里喷涌而出的热血在我手心流淌,你到底做了我生死簿上的第四十一,成不了我处女爱情里的第一。吾爱,待我随你而去。
  •     那双湛蓝湛蓝的眼眸,一直在我心底,久久不肯离去……
  •     大学时候语文课老师手舞足蹈的给我们讲这个 觉得真是。。。
  •     和《爱情故事》一起看的,个人认为比《爱情故事》好看,苏联文学的魅力确实不可小视
  •     女武神爱上了男缪斯,并杀死了他,以他的血肉换取他的神职。女武神加冕为缪斯,饮下了奥林匹斯山青春的泉水,在不朽当中被命运折磨。死亡,远远不是最恐怖的事情,活下来的人才是。
  •     敌我之间的纠结爱情。最后不免痛心而大叫起来
  •     《第四十一个》的译者曹靖华1983年修订后记:“在解放前的国统区,进步文学备受摧残,五花八门宣扬醉生梦死、颓废堕落的文学泛滥成灾,毒害青年,在那样的年月里,《第四十一个》指出,即使恋爱,也要服从革命利益,服从革命需要,服从伟大的革命斗争。”一个好端端的故事就这样被“革命”利用了,是革命的意识真的深入到了人心的各个方面,还是老先生们都被文革的阵势吓坏了,而心有余悸?《风》就是纯粹的莽夫赞歌,《第七颗卫星》我还以为是为老知识分子平反那,结尾又是洒了一地革命的狗血。
  •     我觉得还可以写得更好……
  •     我的蓝眼睛
  •     居然小学时读过,只记得被打碎的脑壳了。一直觉得有这么个剧情,可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读过,直到今天偶然遇到一篇文章提起。果然读书是用来遗忘的。
  •     第四十一个结尾太政治正确,我相信在那个时代是会发生这样灭绝人性的事,但与张爱玲的色戒相比,我觉得色戒好,人性更立体,更丰富。
  •     少女时代读的~~还蛮感动的~~有点唏嘘
  •     “尽管人心不可捉摸,然而物质仍旧决定意识”
  •     念这本书的时候我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知道爱情是何物,就被打击了。前苏联作家,20年代写的。我从灰暗的图书馆把它借出来,给了它光明,它却给了我黑暗。其实故事很简单,一男一女,一个红军,一个白俄。两人漂落到孤岛,从互不信任,到产生了炙热的情感。两人情投意合,孤岛生活变得有情趣起来。。后来,有船只过来打救他们,女的脑子一抽筋,想起了组织上的任务,一枪就把帅哥的眼珠子从后脑勺打出来了。。。在马列主义面前,一切都是灰烬,包括爱情。因为这本书,之后无论他们怎么动员我入D,我都大义凛然地推辞了。。
  •     雷教授的最爱啊~
  •     高中时候看的,这种题材东欧作家才能写得落落大方。
  •     潜意识与意识的斗争
  •     人性与革命
  •     喜欢
  •     立场与爱情,选择那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