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

出版社:天行者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9889989330
作者:李玉瑩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李玉瑩(子玉),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社會學學士。著有《食物的往事回味》,並與丈夫李歐梵合著 《過平常日子》、《一起看海的日子》。
李玉瑩作品列表:
《細味──食物的往事追憶》
《戀戀浮城》

书籍目录

目錄
Chapter 1 兒時食物
1.1 小廚師牛刀小試
1.2 小學時代的早餐--豬油撈飯
1.3 婆婆魂兮歸來,嚐嚐我的涼瓜牛肉
1.4 詩人的酸辣湯
1.5 一飛沖天--「一條龍」雲吞麵
1.6 赴湯蹈火都要吃的「碗仔翅」
1.7 情癡老師的糟溜魚片
1.8 廣東式的揚州炒飯
Chapter 2 小巧婦伴讀又掌廚
2.1 麥當勞店的甘苦回憶
2.2 招賊入屋的紅燒元蹄
2.3 當爐賣餅苦經營--咖哩餃
2.4 可樂雞母女訴衷情
2.5 手足情深的星洲炒米粉
2.6 皮蛋瘦肉粥暖透遊子心
2.7 廣東燒鴨情繫一線牽
2.8 五香豬腳補筋骨
2.9 喜愛吃雞的女性家族
2.10 情緒指標的五味牛腱
2.11 孤獨而實在的花生醬多士
2.12 過年蘿蔔糕
2.13 生命存在的證據--清蒸魚
2.14 一碗麥片粥吃出幾種心情
Chapter 3 平常日子的食譜
3.1 情濃山藥豬胰子湯
3.2 空前「絕味」的馬六甲海南雞飯
3.3 油條脆燒餅香,絕配鹹豆漿
3.4 龍鳳呈祥的三杯雞
3.5 憂鬱的菜色--毛豆豆干炒雞胸肉
3.6 左宗棠雞--不是廣東菜的廣東菜
3.7 吃素吃葷俱隨緣
3.8 酸話梅排骨好滋味
3.9 蓮藕情義長,紅豆最相思
3.10 味鮮不膩口的台北小籠包
3.11 提高生活趣味的一盤七色菜
3.12 在劍橋的健康早餐
3.13 哈佛廣場的「好麵包」
3.14 栗子冬菇炆雞歡度感恩節
3.15 紅燒乳鴿令人「吃興」大作
Chapter 4
4.1 我的英文老師和他的拿手好菜
4.2 玉姑的甘香芝麻蝦
4.3 上海前菜馬蘭頭
4.4 沙鍋魚頭的緣分
4.5 心靈雞湯憶難忘
4.6 義國魚重溫赤子情
4.7 養女婿做的麻婆豆腐
4.8 富浪漫情調的餐館Casablanca
4.10 三文味馥郁,兩女玉娉婷
Chapter 5
5.1 心靈雞湯憶難忘-聶華苓女士
5.2 可敬可愛的黃苗子
5.3 大俠金庸
5.4 夏志清先生印象記
5.5 無懼膽固醇的余英時太太烤鴨
5.6 三文味馥郁 兩女娉婷
5.7 從「酒蟹居」到「晚晴軒」

作者简介

醬油蔥花伴出思念婆婆的豬油撈飯。
紅椒榨菜炒一碟星洲米粉,歲月之後只留手足情深。
蓮藕情長,紅豆相思,一道湯走出生命舒坦路。
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食物往事回憶。從令人懷念的豬油撈飯、招賊入屋的紅燒元蹄,甚至到麥當勞的漢堡包,詩人的酸辣湯、平常日子的飲食,輕巧健康;同桌友儕,笑談香鴨青菜間。一道道的美食佳餚、家常小食,在滿足口腹之餘,亦不著痕跡地記錄下點滴人生滋味。
從食物追憶透視細緻人生,李歐梵筆下的「真心女人」,李玉瑩與你真心分享,細味她的甜、酸、苦、辣、甘。


 細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一位名人的书单,其中有另一本我是看过的,非常喜欢.于是给了这个书单很高的信任度.这个年头,大家都这么忙,最不开心的事儿,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休息的,自己的时间,却读了一本烂书~~结果呢,这本书就烂~用了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看完的.不喜欢的理由是:一,食物不喜欢.虽然已经来香港两年了,但是还对许多广东的菜色没什么感情.吃了后悔,不吃不惦记...这是先天不合,一边看我会一边想,这些东西放一起能好吃么......二,我感觉我在花钱看他显摆平时都和什么文化名流吃饭,都收到名人的什么礼物.每想到此我就想骂街,你自己在家偷着乐就可以了,不用一笔一笔写下来,拿出来到处换钱花.三,这是本烂散文就算了,还是本烂菜谱.做菜的关键细节的全没写.唯一觉得可以看看的是对外婆的回忆,不过篇幅太少.这种书都能出街,替她抑郁.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喜欢吃
  •     淡
  •        从食物中品味人生,从食物中追忆往事,一切均由食物说起。本书分为4辑:儿时食物、小巧妇伴读又掌厨、平常日子里的食谱和亲友佳肴聚温情。前三辑大概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在儿时食物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所吃到的儿时的食物以及对外婆的思念。在小巧妇伴读又掌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和其先生在外国求学间的经历,以及其的心路变化,对于新菜的研发体现了作者的贤惠和聪颖。在平常日子里的食谱中,看到的是其与第二任丈夫相知以后所吃所做的菜,在简单的食物中体现了温馨与幸福。在亲友佳肴聚温情中,每一道食物都是一份温情的回忆。
       基本上每一篇中都提到一种食物,她并不是写明了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流程,因为这不是菜谱,因为有很多菜是作者随意发挥的,因为文章的背后是作者的心理历程。不按食谱随着心情和身边的食物便能做出让人称赞的美味,这里便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
       说不清是环境赋予食物特别的味道,让人回味还是食物反映了当时的心情,让人难忘。散文风让我品味出作者的情绪起伏,很庆幸她在最后能从忧郁中走出,能亲手烹调交友给懂她的爱人吃,这是一种幸福。
       每一种食物都会带来不同的回忆,可能是因为味道、心情、感觉···看完此书后会想问自己?有什么样的食物是我记忆中的美味,当时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     淡淡的笔调,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真情,但不算是我喜欢的文字吧。另外庸俗如我,读完之后一直在纠结她为啥可以和表哥结婚以及想想她带着两人丈夫去菜场买菜的其乐融融的场景...=。=
  •     魔王奖励黑暗星美白套装
  •       这是一本很温馨的书。
      能算是回忆录吗?里面有她从小到大的点点故事。
      故事中,还穿插着菜谱——做菜的方法。菜谱是零散的,不是固定的菜系,都是家常菜。菜的香气弥漫全书,作为一条引线贯穿着一个个小故事、一段段回忆。
      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很温柔。
      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去读的书。
      推荐~~~~~~~
  •     小时候各种恶劣事迹忒多了
  •     挖,求美白求奖励
  •       从另一本里,知道的这本书,当翻开第一页,就感觉这是一本对我味口的小品,从食物到人生,感觉就象是我另一个我在书里复活,以作者的方式又活过了一遍。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道美味,不同的人生时段亦如烹调美味的每个阶段,人生的酸甜苦辣亦如食物的味道。呵呵,而我又是一个热爱烹调美味的小女子,人生也如食物一样多滋多味,慢慢煮、细细品、用心尝遍这一生。
  •       柴米油盐酱醋茶,
      
      
      酸甜苦辣咸涩麻。
      
      
      七物七味应细品,
      
      
      一心一意善当家。
      
      
      醉翁之意岂在酒,
      
      
      巧妇技艺不须夸。
      
      
      若然解得其中味,
      
      
      从此不羡诗酒花。
  •     挖,速效的不,偶还有一次蹲点田野吖~
  •     这是历经世间万物,最后回归自然、平和心态的写真。
    虽然文笔不是炉火纯清,但感情的细腻之处,体现了淡淡的、儒雅的,对生活的品味。
  •     摸摸邪恶的小孩
  •     几乎都一窝蜂地认为好呢
    我和lz一样 觉得真是烂透了
  •     五味人生。
  •     我根本不会做菜,但看她写的却很有趣,总是在睡前翻两页,希望能在梦中吃到广式美味。
  •       序言里面,李欧梵对其LP的文字夸了又夸,调子唱得太高,以至于看到正文部分时,略有点失望,文字平白,叙述也很平淡。不过,食物与记忆都是自身的一部分,读起来让我想起了记忆中那些美食的香气。
      
      那一篇猪油捞饭,也是让我想起了妈妈每次买猪肉回来熬油,边油是最上等的,味道也是最浓厚的,妈妈在闷热的厨房里慢慢地搅动着锅勺,趴在写字台上抄书的我,总是时不时抬起头,闻一闻空气中飘来的香味。那时候物质不是那么丰富,加上我们在县城里住,许多东西都是妈妈自己动手做的,包粽子,包汤圆,做釀豆腐,诸多美食,在她的手中诞生。只是,小时候很抗拒种种命令,于是以不吃饭作为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回应,趁妈妈不注意,把饭菜都从阳台上倒下去,被发现后自然是一顿皮肉之苦。后来外出求学旅游工作,每次电话中,妈妈总是唠叨着,吃得好吗,吃得饱不,不要熬夜了,不要喝咖啡了,要多吃点东西。
      
      小时候是绝然不进厨房的,外面那么大的世界,那么多好玩的事情都还没有见过呢。加上飞叉叉的性格,成日里在外面跟人打架,无所事事。叫我吃饭的时候还很不情愿地回去,坐在桌子前,听妈妈一边给我夹菜,一边唠叨。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在外面租房子住,也开始了厨房之路的摸索,脱离了妈妈的指手画脚,大多时间都是自由发挥,尤其是卖相欠佳,不过一点不影响大块哚颐的享受。还记得一道宫爆肉丁,室友来访时品尝了一下,赞不绝口,然后补充说,就是太难看了。多夸奖几次后也就飘飘然,回家后总是想要露一手,却在资深大厨们的面前出丑,不是盐放多了,就是连鱼都没有蒸熟透。虽然对我的厨艺持怀疑态度,妈妈终于不再担心我会饿死了。某段时间,天天给她熬汤,番茄肉丸汤,白菜豆腐汤,鱼汤,酸菜粉丝汤,获得她的好评,我们的关系也缓和了一阵子。
      
      虽然每年住在寨子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个月,但是三不五时的回去,dia dia总是开心地去给我做饭。她们那一辈的人,做饭不仅仅是服从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要求,更多的是对亲人的关心。她们做饭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的寂寞,妯娌邻居都来帮忙,烧柴的烧柴,洗菜的洗菜,时不时说上几句话,做饭仿佛是小事情,而相互之间的闲聊才是重要的。小时候不懂事,回去之后嚷着要吃寨子里根本吃不到的东西,dia dia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才能满足这个被惯坏性子的小不点。上一次回去过年,走的时候,大姨她们给我装了好大堆的食物,绿豆粉,油宵,还有腊肉,一路送到火车站,还不舍地朝我挥手,也不知道下一次我回去是什么时候。
      
      后来读到过很多关于吃/食物的文献,吃,不仅仅是一道道菜,是温情的融入,端上来的,也不是食物,是关心和浓浓的爱。或许妈妈嘴拙,不善言辞,气急了也只是拳脚相向,只是每一餐,她都是用心的做,期望我能好好的,平安的长大。早已与过去的我和解,微笑着回望过去的路,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        这是一本以食为珠以温情的回忆为线串起来的女人成长回忆录。每一篇闲散的记述都与饮食相关,粗一看你以为是在写食,其实不然,作者只是将食物作为了人一生必不可缺的一个环扣,一个引子,一个亲情、爱情都不可或缺的关键。
       李子玉,原名李玉莹,香港著名散文家,李欧梵现任妻子。20世纪70年代中期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随后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社会学学位。
      幼年时的她,随外婆居住在九龙城的一幢旧楼里,祖孙三人挤在一间分租屋里,厨房与卫生间都是公用。因外婆烧的一手好菜,所以,很小开始她总是会躲在一旁偷看,梦想着长大做一个厨师,可是外婆总是不让她和哥哥靠近厨房。但随着外婆的年事已高,经常生病,她才得以渐渐走入厨房,有机会尝试去做。可是,好景不长,她开始做菜的兴趣越来越淡了,因为每次进厨房都是因为外婆生病,她害怕外婆会忽然有一天离他们而去,忽然间,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有着很重心事每日祈求上苍保佑外婆长命百岁的大人。可是,事宜愿为,外婆在吃过她利用暑假打零工挣钱请的西餐之后,撒手离去。留下她与哥哥相依为命。
       外婆离世之后,他与哥哥靠远嫁美国的妈妈寄钱过日。自然,她挑起了家中一日三餐的重任,开始学着去菜场,学着讨价还价,学着怎样用最少的钱吃饱肚子。
       1976年,她前往美国南伊利诺伊州大学攻读社会学系,她认为读了中文再读社会学就可自动助她成为一名作家,结果取得学位后并没有如她所想,她找不到一份工作,只能开始漫长的八年陪读生涯(丈夫邓文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这期间,她在咖啡馆打散工,做咖喱饺送去订购的地方卖,在家中开办零时的学生食堂,为留学在外的华人友人解决吃饭问题。艰难的生活使她没有机会拿起笔成为一个作家。
       1991年的冬天,她与邓文正协议分居,分手是邓文正提出来的,离开之前,她为丈夫做了几个小菜,其中一样是五味牛腱,后来她问起文正味道如何,文正说:”香味是够的,甘味适中,甜味不足,辣味太重,,“她听后感慨的大笑:”我们共同度过的婚姻里,不也是甜味不足,酸辣有余吗?”n年以后,当她做了同样的五味牛肉之后,现任丈夫李欧梵却说:“甜味太重,而酸辣不足。”因为李欧梵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吃着却是不同的反应,婚姻何尝不是?
       接下来的十年,她饱尝抑郁症之苦,曾四次自杀未遂。2000年9月,她与李欧梵在美国剑桥注册结婚。李欧梵是前夫的好友,曾五年时间在她家缴费吃饭。这段姻缘将她从无任何活着的状态转向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她随夫往来于美国与香港间生活,丈夫讲学,她除了照顾一日三餐外,无需再为衣食奔波,有了时间做一个业余作家,坐在咖啡店里,一边啜着咖啡,一边执笔,让周边的的人物活动,带动这她的笔杆移动。
       离婚之后,她与前夫相处的非常和谐。她说,因为,没有了婚姻关系不再有期望及要求,紧张的关系造成的压力也就自然消失了。前夫恢复了表哥的身份。
       前夫,她,丈夫,三人现在的相处之道是自然而舒坦的“不执着,不作无谓的要求,但彼此都付出关怀与爱心。”丈夫李欧梵时常对她说:“你是个幸福的女人,前夫和丈夫都疼爱你。”正因为这些温情的鼓励与打动,她终于走出了抑郁,她说:“我确实也感到很满足,上天对我也真的不薄。”
      
      
  •     爆料私生活。。。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42642/?start=0&post=ok#last
      
      “每天吃我妻煮的早餐—每天都一样,小黄瓜加小番茄加小红萝卜拌意大利醋、一碗现煮麦片、一杯淡咖啡。”这是欧梵老师的幸福生活。可我要是每天给我老公吃这些,或者他给我吃这些,我们会打起来。也即是,我觉得欧梵和玉莹吃得太“清苦”了,尤其中餐晚餐他们就是“菜饭”了事,虽然这个菜饭是独一无二的李记出品,但熬不过天天吃啊!
      
      我和他们一起吃过不少饭,常常,请客的朋友无论是出于地主之谊或我见犹怜的心意,趁着玉莹不注意,往欧梵的酒杯加酒,给他的盘子挟肉。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所以碰到玉莹毫不妥协地把甜点取消掉,总是令人心有不甘。但是,这些年,比老师师母年轻一轮的我们呼啦呼啦皮带紧起来毛病多起来,他们却十年如一日地苗条、矫健,还面色红润,用句上海话,阿拉是麼閒话槓了。
      
      没话说了,那就来听听玉莹的美食主义。不过,作為一个完整地看过两遍《细味》的读者,我想负责任地劝告已婚男女,这本书,如果你看了,那麼,别让对方看。理由是,《细味》绝不是一册有关美食的书。星洲米粉是手足之情,糟溜鱼片是痴情故事,而我唯一试过的玉莹手艺—毛豆炒鸡胸—更是让我深深体悟“患难与共”这个词。毛豆鸡胸我不敢恭维,但爱美食的欧梵老师却一吃四个月,陪着玉莹走出黑色忧郁。这事情,我讲给我老公听,结果我们吵了一架,没爱到“美女和野兽”的地步,《细味》真是很可能引发家庭矛盾。
      
      在这本“爱情传奇”里还包括玉莹和婆婆的感情,玉莹和她叫做“阿姨”的妈妈的感情,而所有这些传奇,她入之饮食,出之饮食,既是日常,又是诗歌,我们跟着她坐在鏞记和金庸聊杨过,跟着她到山王饭店听夏志清说黑人,嗯,幸福得不愿离开。
      
      而我相信,所有这些幸福,当玉莹把它们写下来的时候,欧梵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所以,堂堂大教授,在老婆面前,变得很低很低,低到我们最后顿悟,欧,人类学意义上的李欧梵是这麼炼成的!
  •        作为一个工科职业女来说,某些时候只有羡慕的份儿。繁重的工作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凑合着过日子。刚看一个对吊丝的理解:首先不在于经济,而在于心态和外在。一个讲究穿着的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尽力把自己打理好。为自己做一份丰盛的早餐,享受美食。有时候我们的时间真没有感受的那么少。不将就,不怕麻烦,便是生活的开始~
  •     “爱美食的欧梵老师却一吃四个月,陪着玉莹走出黑色忧郁”
    感动!
  •     终于要答辩了呀~
  •     是个搞怪的小孩吖
  •     速效速效,咔咔
  •        不能否定,人也是动物,所以自愈是天生的能力,当然,不同的是人毕竟是人,除了身体受伤,心灵也是会憔悴的,这种暗伤却很难借助外力缝补,最好的是要完全依靠自己的疗伤能力。比如现在的偶,之前由于阅读多本现代言情小说,被越界的男女惊骇到,被嚣张的小三挑衅过,被莫名其妙的西藏男女行迷惑住,信念中原本坚持的爱的真谛轰然倒塌,心灵蓦然空乏、不知所措。“陪着你慢慢变老”,难道只应天上有,人间岂容这般情吗?让我们误以为这样的事情是超难度,非现代人类所能完成的吗?
        
        曾经真的以为是自己傻,活该被无数人诟病,“一生一世一双人”只道是自己的痴缠,然而此时终于有幸偶遇这本《细味》,阅读下来,可以肯定原来现时的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就算是燕麦片日日早餐,也是可以咽下,只为这是爱人端上的: 哥吃的不是粗粮,吃的是爱!哥见的不是简陋,见得是情! 这就是偶阅读李欧梵老师笔下“真心女子”李子玉的新作《细味》后的真实感受,也是治愈偶心病的最好心药吧!
        
        即使不长的人生,也会感受百般滋味,记忆深处的旧事旧情何止一二?子玉师母从儿时食物开始一一细数,借并非奢华的食物为题发挥,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她世界里的美味与情味。这些平淡而富含趣味的字里行间,谁能想到这般温婉率性的女子曾经跟忧郁病纠缠与搏斗多年,十年中多次复发,四度自杀,也许正是有了第一次婚姻的触礁挫败,才会有和李欧梵老师今天的平淡生活吧?
        
        古人尚且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细味》,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介绍美食的烹饪手册啦!在子玉师母娓娓道来各种应接不暇的小吃美味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欧梵、子玉伉俪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和那些原本只能在文字图书中见到名人墨客也近了距离。子玉师母以一道道美味为切入点,对自我人生的真实再现,对生命与生活的通透剖析,真的是让我们“幸福得不愿意离开”吧! 爱,其实不必大摇大摆,清茶淡饭间的情意才会更长久,涓涓如细流,入了骨子,才会让心灵得到永恒的安宁吧!
  •     用心的食物,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感情,真性情的真心女人。
  •     捏捏魔王
  •     嗯嗯~~西瓜控~~
  •       从小就喜欢在厨房里,缠着爸或妈,在他们弄面的时候,要一块玩来玩去的。那时候就想为什么这个东西可以吃起来这么香。后来长大一些,自己可以做些简单的吃食,往往做的活色生香的,越来越喜欢烹调美味。因为里面的佐以“爱”,味道就会让内心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
      更观喜看到他把这些爱,一点点吃到嘴里,脸上慢慢浮现幸福的微笑。那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       作者的一生的经历,情感的变化都点滴在各色菜肴力,这也勾起我对爷爷奶奶的回忆,回忆也在菜里,因为现在人在深圳,吃的菜的口味却是四川湖南湖北那一带的味(因为在深圳的人口比例里这几个地方的人最多),实在吃不惯那些味,再加之我的肠胃本来就不好,更受不了,特别是麻辣,简直抓狂,直至无奈。所以开始了自己做菜,却发现初下厨房的我也能拿捏那些陌生的器具,也能煮出和味的菜来,又发现这些做法跟味道上跟奶奶颇为相似。人在外,肠知乡愁。
      另外这本书的文笔是属于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说话谦让、恭维,带点含蓄,有些词是很正统的书面化用词。我想这样的一本书比较适宜那些经历了很多事后的人看才会真正体会各种的所传达的情愫。
  •     我替李欧梵抑郁。。。
  •     再奖励一口
  •     没事,随缘。
  •     还蛮有意思的
  •       以人机床一体状态读完了李子玉的《细味--food memory》、是很轻松的小散文很好读。一篇一个菜色然后还有那在菜色中的无穷无尽的回忆。
      读完后很想尝一尝的是《生命存在的证据--清蒸鱼》、《空前“绝味”的马六甲海南鸡饭》、《孤独而实在的花生酱多士》。
      
      很多简单的东西因为承载自己太多的感情所以就会 变得不一样起来吧。
      
      “就这么一条清蒸鱼,加上 白米饭一碗,我就是如此这般的过来四个月,有曾换过口味吗?我记得是不曾。”
      “为了证明生活是无聊的,我 每天不断重复地做着一些事情,连味觉也重复着,每天吃着一尾鲜蒸鱼,是表示我跟另一个生命有接触,一尾活跳的鱼被我吃了,我因此而感到生命的真正存在,而又在我口中消失。”
      刚开始不懂作者的所为、读下去才慢慢知道作者有不间断的抑郁症、病发的时候浑身提不起劲、可她好几次都是在顿悟中走出抑郁症的阴影。清蒸鱼就是她某一次抑郁症的陪伴,还是见证?
      经历不同所以对同样食物的理解不同。
      一尾清蒸鱼,于我来说是开心的。汕头的海鲜多到让人无法想象,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吃到好吃的海鱼。我还记得要是我妈买的是河鱼的话,我是一筷子都不会去碰的。出去外面吃,爸爸会点好吃的更贵的鱼,那个时候都会不说话只专注着盘中雪白的鱼肉,当然还要有油酱油,不然绝对是不够好吃的。
      高中住宿学校偶尔有的鱼让人嫌弃啊。可是高二开始因为有那么一群人陪着你吃饭、所以会开始吃学校的鱼。可是还是不会去碰蒸鱼而是转战炸鱼,然后各种老干妈或者味是达,鱼的腥味被掩盖掉了,也就能够下咽了。
      提起味是达、突然想起我们那时候放在学校食堂的酱油总是会被别人拿去用,消闲的味是达还被人偷了去。于是乎我们竟然在吃饭的时候开了个批斗大会讨论要如何保护我们的酱油君o(︶︿︶)o
      
      
      
      
      
      
      
      
      发现很多的食物都是跟母亲有关啊。果然是抓住一个人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吗?
      
      
      “饭最后送上——圆滚滚如玻璃珠子一般大小的鸡油饭团,我们用手抓上一粒往嘴里送去,入口甘香油滑,鸡肉更是鲜美肥嫩”
      描述食物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好吃的东西吃的时候都只顾着吃了,要如何用眼做照相机记下它的卖相,用笔描述下来更是 难上加难。
      国庆回家在舔舔的推荐下去吃了家附近的本味轩、他们的招牌菜就是海南鸡饭。饭上来的时候还觉得料好少,可是第一口饭下去的时候就被惊艳了,瞬间觉得好值得好满足好幸福啊O(∩_∩)O~
      鸡油饭的香味,真的如同李子玉描述的一样。
      欣喜不知所以然。
      
      
      
      
      
      总而言之,看这本书会想起很多自己的事情。一味菜,在作者看来是那样,在我们看来又是另一个模样。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也许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许第一页不会勾起你的任何兴趣,但,这本书,就好比乌龙茶,越是往下翻看,就约会翻动你的好奇心,以及你对作者所说的那个回忆,或者那部电影,那个主题的,某些所思所想。你会心旷神怡,原来,自己也是一本书,也是一个艺术品。
  •     替她抑郁+1,矫情的要死要活真是够了
  •     清清浅浅,啥时候我能练到她这个厨艺嘞
  •     啊呜~~大咬一口~~
  •     难看到死啊,这么矫情怎么不去死噢
  •     2011-55
  •     奖励一口西瓜~
  •       我想不出来什么好标题。
      
      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的推荐页面上,当时借来后就很喜欢,每道菜都有典故,满满都是爱。作者的文字功夫实在好,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平淡的叙述之中饱含深情。
      
      也许每一个爱做饭的人都是用心生活的人,也是能从平凡日子中活出不同滋味的人。细味,重在一个细字,用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食物、对待人生,即使童年不幸、婚姻失败、抑郁缠身也用灵心巧手变幻出一道道佳肴。酸甜苦辣咸,一道菜就是一种心情一页书签,一天天做过来写过来就沉淀为了现在的李子玉,愈发剔透和沉静。
      
      狼吞虎咽有害健康。细味,才能发觉天然的味道,才能吸收到真正的营养,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获得呼吸舒展的空间。我已经走得太快、吃得太多、想的太少。。。
  •     嗯~“趁妈妈不注意,把饭菜都从阳台上倒下去”很有爱啊
  •     一直都素邪恶的小孩吖
  •       
       最近的新兴趣是美食。当然,吃是一直都喜欢的,但是认真对做菜和食物感兴趣是最近的事情。
       我以前对做饭没有兴趣,也没想到后来会有兴趣,所以逐渐觉得厨房不够用,太小又摆不了太多工作。不过我这个人一旦兴趣来了,总是有点黑心,恨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因此一直告诫自己,慢慢来,饭没有做几顿,不要摊出了一个铺面来了,贪多嚼不烂。
       我做吃的也是凭兴趣,比如冬天的时候特别想吃罗宋汤,就研究食谱,烧了好几次;最近看韩剧PASSTA,于是又对意大利食物兴趣斐然,近期的研究可以课题就是PASSTA。乱七八糟尝试了一通以后发现,做饭(我的水平不好说烹饪呢,感觉烹饪的是比较进阶的说法),是件很有深度的事情。
       这期间,看了很多相关的电影和书,甚至还有漫画书和真人秀,看别人轻刀熟路地处理各种食材,真是一种享受。但是自己还是挑些简单的就好。
       碰巧看了一本书,是李欧梵先生的妻子写的。我仰慕李欧梵先生,因为很喜欢他做学问的态度,轻松、灵活又不失严谨,后来知道他人生性也很浪漫。李玉莹这本书的序当然是先生做的,做先生的既鼓励妻子写书,又尊重她的文风,不以自己的标准去改,足见他们的夫妻相处之道也是这样,怪不得处处透着恩爱。其实,我看这序有点像“炫耀贴”,就是告诉大家我老婆不仅做饭好写文章有一套,还很爱我。男人的梦想不都是这样一个聪明,会做饭又不霸道邀功的妻子嘛!
       原本想着,丈夫当然说妻子写得好,但是看看,就入迷了。我只能说,这一对璧人,真是令人羡慕。
       玉莹文风柔弱朴素,语言很简洁,加上文言味重,简洁又不干瘪,让我很佩服。她写的无非是从小到大在不同的情况下做过些不同的食物,食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菜谱,可以看出她作为一个女人,不是那种鸡婆罗嗦的人,简单说,就是不俗气。
       玉莹做饭也很随性,想到就做了,有的是偷学的,有的是自创的。做过饭的人才知道,做饭本来不难,好些菜谱写得非常精细,简直让人没法出错,依样画葫芦容易得很。但是做饭和练武似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融会贯通,不了解食物、搭配和烹饪的技巧的话,是很难做到这么挥洒自如的。她写到自己生活窘迫的时候,怎么巧妇要为无米之炊,生活里的种种悲伤经历都藏在菜里,又觉得这女人心思太细密,又是传统的脾气,难怪会忧郁。
       我当然也很佩服别人做饭事事精细、到位,用什么材料,用多少量,孰先孰后,都井井有条,不像我总是手忙脚乱。但是,我更佩服有人做饭信手拈来,写出来的菜谱也是区区几个字,但是很让人回味。
       世界上主妇那么多,都说油烟气就等同于俗气了,其实也有举重若轻的。相亲节目里的女孩子大多不肯做饭,要找会做饭给她吃的男人,网上骂说俗气,其实只是笨。自己不聪明,又怎么会找到聪明的男人?像李先生这样聪明的男人,才会由衷地爱一个聪明女人。
       玉莹写:你是我17年前家中的一位食客,仿佛在那时我已开始照顾你了。
       我要是男人,也一定立时投降。
      
      
      
      另:今天看到这本书出了新版,配合了很现代的手绘,字小图多价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韩国人写的。于是上卓越买了老版,11.1。
  •     我来踩踩~~
    的确是赤果果的炫耀贴~~~
    M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就要见他,被他评了~~~
  •       《细味》周日上午读完的李玉华饮食人生,一本从童年的猪油拌饭开始写起的故事篇章,从香港到美国的成长记忆,前后两任丈夫的情感波折,少女到女人再到妇人,她边做饭边过日子,苦难饥饿抑郁症的折磨,轻描淡写成就菜肴。大起大落,颠簸流离后收获的幸福,这个女人的细味日记,值得每个女人品味
  •     女人的记忆,是和味蕾连在一起的:愉悦或是痛苦,亲人、朋友、曾经的爱人、当下的家人,都在一份份食物的回忆中,变得鲜活可辨。 李子玉的笔触,无疑会让大多数的人感到一丝丝温馨,偶尔也有一丝丝怀念,细味每一个食物,回想人生的片段,其实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会经历很多,都是是一本厚重的书啊……
  •       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一位名人的书单,其中有另一本我是看过的,非常喜欢.于是给了这个书单很高的信任度.这个年头,大家都这么忙,最不开心的事儿,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休息的,自己的时间,却读了一本烂书~~
      
      
      
      结果呢,这本书就烂~用了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看完的.不喜欢的理由是:一,食物不喜欢.虽然已经来香港两年了,但是还对许多广东的菜色没什么感情.吃了后悔,不吃不惦记...这是先天不合,一边看我会一边想,这些东西放一起能好吃么......二,我感觉我在花钱看他显摆平时都和什么文化名流吃饭,都收到名人的什么礼物.每想到此我就想骂街,你自己在家偷着乐就可以了,不用一笔一笔写下来,拿出来到处换钱花.三,这是本烂散文就算了,还是本烂菜谱.做菜的关键细节的全没写.
      
      
      
      唯一觉得可以看看的是对外婆的回忆,不过篇幅太少.
      
      
      
      这种书都能出街,替她抑郁.
      
  •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确切日期。要么就是他知道了,没告诉我。
  •        如果只把它当一本菜谱或食经,那可能很让人失望。
       但细细读下来,食物的味道在过往的岁月中流转。人生或清淡或油腻。一个人经历了一生,而这一生她总是在和食物打交道。或许她更能尝出自己人生的味道。更能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口味。
       食物、往事
       细细地咀嚼,味,在唇齿间,在脑海中。
  •       记叙的菜式都很家常,但文字平和而醇美,就像大病初愈时喝到了一碗文火熬的青菜粥一样,说不出的熨贴。读她的文字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很多曾有的细微的感受,被她说的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她抑郁症发作时,有段时间每天买一条鲜鱼蒸来吃,吃鱼的时候就木木地念叨,一条鱼的逝去印证了她的生命尚在流淌。如果能够结识她的话,我们一定会是很好的朋友。而看着她的书,也让我开始想象经历二十余载后我的模样,但愿会有她一样的平淡和从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