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
ISBN:9787530209226
作者:老舍
页数:590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小羊圈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  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操心。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的去逛大街和护国寺。可是,芦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  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老人家最喜欢长孙媳妇,因为第一,她已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第二,她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一点也不像二孙媳妇那样把头发烫得烂鸡窝似的,看着心里就闹得慌;第三,儿子不常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妇当家,而长孙终日在外教书,晚上还要预备功课与改卷子,那么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便差不多都由长孙媳妇一手操持了;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老人天公地道的得偏疼点她。还有,老人自幼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可是,儿媳妇既是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又经常的闹着点病;老人若不教她垂手侍立吧,便破坏了家规;教她立规矩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不如干脆和长孙媳妇商议商议家中的大事。  祁老人的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最高。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高身量,

内容概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贫民之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小羊圈
第二部 偷生
第三部 事在人为
破镜重圆——记《四世同堂》结尾的丢失和英文缩写本的复译

编辑推荐

  《四世同堂》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图书封面


 四世同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3条)

  •     这是一部浓缩的八年抗战平民史。从大家在战争打响前的惶惑,到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人们的偷生,再到战争结束前后的饥荒——《四世同堂》用三部曲描绘了小羊圈中街里街坊八年来的痛苦与忍耐。同样是描写抗日战争,这里却并没有亲临战场的豪气万丈,没有深入敌方的惊心动魄,也没有集中营里的惨无人道……老舍先生把八年的苦难揉碎,精心注入小羊圈这个不起眼的北平胡同里。这里是一个与外界若即若离,又自成一体的小世界;这里的人们有贪念、有弱点,也很少接受教育,但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善良而淳朴,几千年来沉淀在民族血液中的儒家传统使他们即使处于社会底层也能安然自若、不卑不亢,而北平人骨子里的骄傲自尊和谦虚顺从让他们在压抑和煎熬中等到了胜利的号角。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们的逆来顺受让人鄙夷,也令人同情。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软弱,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安逸让人丧失了抵御外辱的勇气。但使人欣慰的是,北平人虽少了勇气,却不乏骨气。他们的反抗是沉默,是无为,以退为进是他们最擅长的武器。在老舍的笔下,几乎没有对于暴力斗争场面的描述,最多不过是瑞丰杀掉招弟时轻轻带过的几笔——人们只是忍耐与沉默:钱先生在饱受酷刑时的不发一言,天佑在被迫屈辱游街时的沉默不语,瑞宣在面对家国两难抉择时的默然挣扎……这是北平人们一贯的作风,可以承受着最大的痛苦去坚守,却绝不冒着半点的风险去出击。不是没有过冲出去与敌人斗争的念头,但家庭的重担和现实的压力毫不留情地负在他们肩头,让他们无力挣脱出顺民的牢笼。这地狱般的八年,足以让小羊圈里的每一个人看清自己,如同把心放在太阳底下照得透亮。太平盛世里的风波往往过于琐碎无趣,只有在高压的外部环境下,我们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当膏药旗还未曾在北平耀武扬威时,小羊圈是安逸的天堂。街坊邻居之间的感情谈不上浓厚,却足够和谐而温馨。对于从小就住在钢筋水泥里,看惯了单元楼里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的我们来说,小羊圈里的温情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除了几个必要的反面角色之外,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像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窄窄的胡同里却依旧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儿。这种人情味儿在外界的压迫下不仅没有日渐淡薄,反而更显浓厚——平日里几乎不与街坊们来往的钱家遭了难,大伙儿纷纷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帮着料理后事;出殡那天,熟识的不熟识的人们都忍不住悲伤落泪。或许其中一部分是来源于作为亡国遗民的屈辱和哀痛,但我想大家对于钱家本身的同情也是少不了的。而这样的情景在现在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突然想起不久前参加一个初中同学的葬礼时的情景,火葬场的休息室里像菜市场一样杂乱,来场的同学们努力保持住哀痛的表情,却还是忍不住和身边的朋友聊一聊考研和出国。20岁便逝去的生命本该是最让人心痛的,但前来悼念的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刻画着的只是转瞬即逝的淡淡哀伤和怜悯,走出火葬场后便即刻被新的欢喜所取代。我们是冷漠的一代,脸上挂着再温暖的笑意,心却早已是冷冰冰的石头。百年前的中国人习惯于以一个人的品行来评价他人并决定自己对待他的态度,而不是其所能从关系中获取的利益。小羊圈儿里的冠家和瑞丰代表了见风使舵、势利眼的一小群人,而这却是我们现在所处社会的主要特征。我们从小就知道要与他人竞争,要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地方俯视人群——父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教我们要不断努力争取到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和更高级的工作。冠晓荷恐怕是很多人心中的高标,他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可耻,不如说是熟悉。周围隐藏着多少这样的人,而我自己或许也正在一点点变成女冠晓荷。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一个君子之邦,而是一个大卖场;每一个人都是精明的商人,斤斤计较着自己的得与失。我在小羊圈里,看到了遗失已久的中国文人精神。那是我常常想象,却从未见过的怡然自得与淡定从容。“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不管是自得其乐的小文夫妇,还是只求自保的祁老太爷,或是慷慨助人的李四妈李四爷……他们也许并没受过所谓正规教育,却有着最明智的生活态度。在那个斗争的时代,或许他们会被批判为消极避世、不思反抗;但在这个欲望膨胀的年代,我们需要的正是老北平人这样谦和温柔,与世无争的悠然姿态。旧的战争已经结束,新的战争还未开始。除了忆苦思甜和自我警醒,我们是否也该向从前所谓“不思进取”的中国人身上学一学如何去生活?
  •     经典的书,总有世世代代的人读它的理由,每一代人,通过它看到那个时代的故事,同时也看到自己和自己的时代。以前读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那时候年幼,总觉得书里写的世界冰冷得残酷,现实得刺骨,不愿去相信那些劣根,而只把它们看成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然而,岁月流逝,对人生的体验让我唏嘘,直至又拿起老舍先生的书,才感叹经典中早已给我心中的零碎的感悟做了总结和评判。1. 关于内容这本书讲了日本侵略中国八年间发生在北平的故事,视点是小羊圈,一个葫芦型的胡同,里头住了几户人家。也仅仅是这几户人家之间,人性也复杂而多变。八年时间,冲走了老北平人坚守的“规矩”,剩下的人在饥寒中挣扎,有人糊里糊涂,有人精明计算,有人风清月朗,但是,被奴役的人们,很难摸索出生活的前路在哪里。这本书的长度让读者很难一下子看完,于是,那种迷茫的难以捉摸的危险,似乎也会萦绕在读者心头,让你寝食难安。2. 关于人性与命运老舍先生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是不惜笔墨的,可以花整页整页的墨笔去描写一个人内心的挣扎于迷茫。也正是这样,看过书之后,得到的震撼远超于看同名影视作品。以祁家的人物为主角,每个配角的人性和命运,都生动贴切,没有一丝扭捏,这也是经典难以超越的地方。下面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剧透。祁瑞宣:祁家的关键人物,本书中最最主角的人,也代表了那个年代中知识分子的主流群体。他们明事理,知晓忠奸,会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但是,知识分子的内心总是矛盾的,他们内心渴望一种极端的坚决的抵抗,而责任心又让他们不得不考虑一家老小的生计和安全。他有妻室子女,他是长子,他须负担起家庭的运转。所以,他有满腔的热血,却只能劝说老三离开家,他也尝试着劝说长顺,老二,可是人各有志,他也不会勉强别人。他甚至不会激进地表达,他的话只能说给知己,而对不理解他的人,他不会去解释,正如他对老二的行为已经感到恶心和绝望,但是他还是不忘人伦,养着这个不忠不孝的人。他对抗战没有直接的帮助,可是他的确至少坚持了自己不帮敌人做事,还劝说别人从军抵抗。这类人,没有他们,沦陷区会更加水深火热,只有汉奸和老弱病残;但是只有他们,中国永远也取得不了胜利。祁瑞全:老三从小说一开始离家,直到最后才回北平,他是一个划分时代的角色。从老舍先生的描述看来,他参加了地下党,在战区和沦陷区游历,成长。他的离开,代表了青年的觉醒和侵略的加剧,他的回归,代表了反抗的力量已经由前线来到沦陷区,中国正在回归。这个人物,笔墨不多,人物内心戏也不如他大哥那样纠结,他正直,所以不顾牺牲离开,他是知识分子,但是他没有那些虚妄的坚持做作,他打扮成农民,瞒得过日本人的眼睛,他爱国,所以掐死了少年懵懂时爱的少女,因为那个女人已经变成了蚕食人命的蝎子。做这件事时,他只纠结了一下,心中明白必须去做,然后就迅速下手。这样的人才是干事的人,中国也正是由这样的人救回来的。祁瑞宣:这个糊里糊涂得势,又糊里糊涂死去的人,在这个家庭中格格不入。他觉得是家人不通事理。他没什么才干,一心想着趁乱能发一把财一把,也没有什么大志向。这种人是北平汉奸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想着能在乱世中找到安稳的如同旧日里一样的充满趣味的安逸生活。他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妻子。他没什么思想,若是没人耸动,他也干不出什么事儿,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可是,他不只要他一个人吃香喝辣,还要养着个吸血鬼一样的女人。当然,最终,也他也死在了这个女人手中。冠家人:除了高第,冠家另外三个人,大赤包,冠晓荷,招弟,他们是国家的蛀虫,他们的人格荒唐到近乎荒谬。大赤包因为“妓女招待所所长”帽子丢了,就疯死在了狱中;冠晓荷到被扔进活埋坑都不相信他的日本“爸爸”们会置他于死地;招弟做了特务,手上沾满鲜血后,被瑞全掐死在山洞里。直到整本看完,他们的种种丑态还跃然眼前,他们趋炎附势,毫无羞耻,一旦得势就趾高气扬,反过来欺压民众。还有钱先生,祁家老小,胡同里其他人,长顺,小崔,李四爷,日本老太太,胡同外的常二爷。。。这些人的命运都曲折离奇,有人熬到了胜利,有人没有挺过苦难。这些人物,都鲜明而形象,他们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人那样自然亲切。这本书中真真切切地把人,事儿都写全了,让我感觉到苦恼真的存在于自己和身边认识的所有人身上,这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全部的“世界”了。3. 写在最后书中的场景描述非常详尽,看书如同看电视剧一般一幕幕都浮现眼前。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把握。书中也无时无刻不透露出老舍先生自己的人格和坚守,他对汉奸的唾弃和对反抗的鼓励。从一开始,老北平的人都想坚守原有的生活节奏,可是,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最终,有的人被淹没了,有的人坚挺下来了。命运,终会给予有信仰的人好运。
  •     1966.8.24老舍在太平湖投河自尽。他应付不了这个局面,他应当赶快结束了自己——随着河水顺流而下,漂,漂,漂,漂到大河大海里去,倒也不错。这是写祁天佑的,他讲他“心路窄的人往往把死看作康庄大道”,“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而他八年抗战都未曾屈服,未曾停止过创作,最后也只好选择了这条路。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书很不错哦..
  •     第一次读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好看
  •     真实的抗日生活并不是全民皆兵 更不是手撕鬼子
  •     我不知道当自己面对国与家时,会如何抉择。瑞宣心中万般无奈,矛盾重重。瑞全精忠报国。都没有错,其实只要心中有一杆秤,都是一样的。苟活与反抗,是不绝对的。
  •     半个月看完了这部作品!虽然第四部分应该有删减!但是我对作家的对人物、景等的细节描述所惊叹!
  •     对老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必读课外书《骆驼祥子》,看了四世同堂,提起兴趣去了解他,才明白他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虽然我并谈不上有多么喜欢他,但是文字中时刻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未来的希望,那种壮烈的美。不去批判什么,而是真实的反映中国人的样子,中国人的心理,他的笔下,能看到真的中国人,他们可悲可叹可爱可敬,我想,这也是因为老舍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中国人。
  •     真不喜歡這種寫書的方式⋯十分佩服祁老太爺
  •     从一个胡同里几户人家的命运透露出当时中国人的命运。看完后,心里特别难受,里面的人既有可恨的,可怜的,又有可爱的。那是一个悲哀的时代,可正是有了那些可爱的人,我们现在才会过上好日子吧。
  •     读完心绪难平 怀念老舍先生
  •     从钱仇到钱善,名字的变化不就表明了思想的觉醒么。一个祁家的四世同堂,一个小羊圈,不正是每一户人家,整个名族的映射么。八年屈辱与抗争,有人反抗,有人屈从,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人,都因这场战争而现出原形,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都会随时代的更迭而消亡而重生。
  •     情节紧凑条理清晰~幸好结局很美丽!过瘾!!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
  •     七分,还不错。真的如分册题目所说:惶惑,饥荒,愉生。描绘了37年到45年期间八年抗战的北平,也从中反映岀当时整个中国的情况。战争,远比现在人们认为的要可怕得多,那些说开战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感谢祖国给予的安稳,珍惜当前的和平,不忘当年的国耻。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透过一个时代读出老舍的伟大。
  •     很好,印刷也很棒,应该是正版的吧
  •     风风雨雨
  •     顿觉一身民族正气
  •     88
  •     看久忘了细节。印象:钱默群,饿死的小女儿,把染了疾病的人送去“医院”消灭掉,邻里间的帮助,偷生者的暂时得势……面对战争变动时人的斗争,不同选择,值得再看。
  •     一本厚重的书,但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
  •     硬纸壳包装
  •     谁都没有错,错的是欲望
  •     北京北京
  •     不安,惶恐,震撼,鞭策
  •     闭上眼,里面的所有人都在眼前活过来了。
  •     老舍写人,入木三分。
  •     有机会还是想读一遍完整版
  •     《四世同堂》讲述一家子四辈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的,同为亲兄弟,有义无反顾加入反抗阵营,有因为长兄身份无奈留在家中,只能在心中支持反抗,有低眉软骨向日本人点头哈腰为谋取利益,连家人都可以不管不顾。用一家子,一巷子发生的事来揭露当时的北平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
  •     终于看完了,再看两遍也不为过~
  •     我写这个这个短评就是为了怼热评第一的那个。读过几本小说就敢称“所谓的名著”?别拿无知当个性。最恐怖的是有这么多人点赞。
  •     "亲家!我,金三!"金三爷蹲在了地上,脸对着亲家公。"钱伯伯!我,瑞宣!" 语言凝练,角色鲜明,塑造的都是旧时代的小人物形象,但都鲜活的深刻,仿佛就是你身边的谁和谁。老舍笔下的北平,无论何时都透着一股亲切和让人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这是我从同年代的其他作家的小说中不曾感受到的。
  •     一个个人物就像身边的人!真的,我身边就有几个!
  •     记叙,鞭挞,反映,揭露,讴歌,弘扬
  •     喜欢老舍先生的犀利
  •     艾玛,最后几个章节太催泪了,书里面最喜欢钱先生。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在做,天在看。没有永远的得意,更没有永远的失意,要永远保持赤诚之心去战斗。小妞子太可怜可爱了,懂事又令人心疼。
  •     重新认识了中日战争,也真正认识了那个叫做北平的地方。一旦开启便无法自拔,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每一个字都那么有力量,读到最后,只遗憾于原手稿的遗失与修改,真相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
  •     先有国,再有家。连国都毁了,怎再谈生活?
  •     是我看过的写的最好的抗日小说啦!
  •     虚假虚假为什么越苦难就越活在虚假之中?因为广大民众有健全的身体却没有健全的思想。
  •     众生百态 战乱让人更生动,刻薄无耻或勇敢成长
  •     如今的北京,早已不是老舍笔下的北平了。
  •     事不经过不知难,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无人能及。
  •     #补# 高中甚至逃课回家看···
  •     读书时间:2017.3.9至2017.3.20 我从这本小说中看到了日本沦陷区的北平,看到善良的人,看到自私的人,看到老北平的模样,仿佛穿越时空和历史,见证了小羊圈里人们的历史变迁。
  •     喜欢民国背景。
  •     抗日期间老北京胡同四代人的生存,对于日本的态度,和对日本人的看法,胡同里邻居间的小矛盾小怨气。写出当时京城里的几种人,反抗日本人的,配合日本人的,大部分是默不作声的。老舍没有对其做出评价,只是写出来了。整本书虽然不薄,但书中的文字总是吸引我放下又拿起继续看,这书有魔力
  •     补录。怀念。生活兜了个圈,跟去年这会儿一样,又被老舍感动了。
  •     书中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仿佛在现今社会也能找到,感叹中华名族崛起还是任重道远啊。
  •     每个人物刻画的太鲜明了,可以拍舞台剧
  •     中国的民族性格在于自私,穷则独善其身的自私,无可奈何的穷。
  •     “雅”是中国艺术的生命泉源,也是中国文化上最贱劣的油漆。 取材的特色,京味的幽默,把顶平凡的小人物写的丰富立体。
  •     对老北京的描写太地道了。而对于国人懦弱,苟安,因循的性格刻画很也到位,但又不是鲁迅小说中那样全盘批判的口气,老舍带着一种对国民深沉的爱去融合,和和气气的像书中的瑞宣一样。
  •      让人产生由衷的爱国热忱 很多感触和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