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相爱就软了》书评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2
ISBN:9787550001787
作者:彭浩翔
页数:248页

不值得看!

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

《再不相爱就软了》重口味的文字出击

彭浩翔,一位在现代香港比较出名的身兼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多重身份的名人。孤陋寡闻的我对他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尽管以前也看过他执导的有关剧作。然而,这次我却在这部由他所撰写的现代散文集《再不相爱就软了》中深入地触及到了这位名人的实力所在。不可否认,《再不相爱就软了》本身书名就有几多地令人会情不自禁地会浮想联翩。实在是这本书作的书名太有着那种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了。但是,身为读者的我们可切切不可因为书名而对此书的定位产生了某些的偏差。相反的,这个书名更是某种噱头或者是某种深层内涵的披露。正所谓雷霆万钧,普度众生,带领读者,挑战视觉,看透世事,犀利独特。也许,这便是全书的定位和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了。透过这本书,我们读者其实可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作者,了解他的思维,了解他的见解,了解他的心声。本书的结构首先给予我们读者一个非常清晰的讲解步骤。最初的作者生平介绍,随后的作者的有关于初登涅槃,一种风流的自序。而全书的最为主要的精华部分则完全集结于随后分述的各个不同的内容章节。诸如包括了本书作为书名的章节再不相爱就软了,随后的死也死于电影院,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黛玉葬Bra,怪力乱神 和阅后即焚,这些我 和都是我。在每个章节之下,是分属于各自不同内容特色的短篇散文集锦。其实如果认真阅读作者在全书最初的序言,我们更可以知晓此书的真正分量所在。彭浩翔,一个随时会迸发出经典性的重口味的文字作者,处处捕捉灵感,处处记录妙言妙语,从最初的录音机起,到随后的MP4等先进工具运作,将平时细微的观察,有感而发的言论,深入社会的感言,直击内心的表达一一地搜罗整合,并把有关的经典进行润色修改,从而集结而成了这部最终的《再不相爱就软了》。每篇文章其实看似文字不多,但是却是非常地精辟深刻。很多的文章也许看似只言片语,却是用最为直白的形式揭示着世间的试探炎凉。很多的东西也许我们都知晓,却以往自己并未曾表达或者敢于说出口,但是书中的有些文字却是直接那些有关的要害。让我们看到了想说却不曾说出口,想说却未敢说出口的事实来。重口味的文字出击让我们一一品味到了道出真相所在的酣畅淋漓。妙哉,精彩哉!

软了却与爱无关

别看着书名就往偏了想,其实只是走的小文艺范儿,但是文艺片,我们都管它叫“三级片”。绕来绕去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从电影聊到游戏,从环保聊到办公室恋情,各种精炼的小故事。随手书那种。可以扔在包里,无聊时翻两页。但主要内容还是与电影有关。不过书里面介绍了几本书,倒是觉得不错,可以加入私人书单。彭导的幽默和调侃,着实有些乐趣,但别当笑话看。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却不想百科全书那么给你详解,自己参透去吧。不会给星星很多,因为着实觉得一般。没那么大亮点。看着玩吧。里面配图,实在可能不出好坏,可能不懂吧。可惜了当时摄影课没好好听,是吧……

书名很彭浩翔

从一个文青朋友那边顺过来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想还回去,这家伙竟然不想接收了!可见我俩对该书的感官差不多——可有可无。没看过几部彭浩翔的片子,但是片子里边无一不体现出彭导的香港本地文化情结,印象中大约每一部都是离不开粤语脏话的o(╯□╰)o如果换成国语配音和国内放映,大概不知道怎么删减呢。看过此书,最大感觉就是这书确确实实是一本报刊专栏文章串起来的札记。第二感觉是彭导是个碎碎念的人,有时候一副痞子的嘴脸,有时候又化身成心灵鸡汤,好分裂啊。

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

感情如食物,自有期限,没有大喊爱你一万年的奢望,只求清淡细味,一啖芳香。

作者把此书定义为“闲书”,希望你别把它看得太重,在一个约会到另一个约会途中,随便翻阅。可随手翻看之下便翻阅完了本书的同名章节,以短篇小说角度回顾,精彩之至。所谓软了不过就是个讨巧的谐音(XD程度远不及前作书名《坐牢切勿拾肥皂》),深思其意或许也指感情所谓的“赏味期限”罢。对于都市快餐情感的点评入木三分,然而阅读之时其间又有些东西让你心中莫名悲凉……“什么事?”旁边的男生问。“没有,只是有沙入眼而已。”

有爱就能择日再战

在彭浩翔自己的电影《志明与春娇》里,有一幕是说春娇的一个猪扒朋友,有一次约会,对方是网上聊了很久但从未见面的网友,因公访港所以约出来见一下。对方见了一面后就推脱先去办公事,但久久未见回来,原来是嫌太丑跑掉了,春娇等众人还陪那个朋友等了一个晚上。这一幕在这本书里就有。书中还有一个桥段被用在了电影里,就是《低俗喜剧》里两个小女孩像模像样地讨论监狱里拣肥皂的事,但她们的年龄还搞不懂,只是道听途说,借以讽刺此现象之普及。把写过的文章用在电影里,这个无可厚非,更何况是自己的电影,那就更没问题了。全书共一百二十九篇文章,只有这两个用在了电影里。可见你即使想把素材放进电影里,也很困难,不是你想放就想放。当然,就像广告植入一样,你要放多少都可以,只是放完有没有人花钱买票看的问题。把电影里的东西写进文章里就容易得多了。书里还写到自己多部电影的轶事,包括到电影节领奖、到电影节开讲座但闹了个大笑话、给电影女主天宫真奈美写的信等等,总之发生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写。其实不只是发生过什么,甚至没有发生的,只是想象的,都可以写。基本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多人的思维很活跃,平时想到很多点子,但如果没有及时记下来,过后也就忘了。但马上写下来,用手机都嫌慢,有谁还带着笔纸在身上的呢。以前的画家,喜欢随身带个小速写本,把素材简笔画下来,回到画室再加工。(现在的画家,拿个手机一拍就行啦,哈哈)彭就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录下来。从以前的砖头录音机,到后来的录音笔,再到现在的手机,这项活动一直这么开展着。这个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想到过,但真正做到的没几个人,因为就算把自己的录音变成文字,也很费工夫,而且素材成活率低,容易做了半天无用功,还不如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写出来的快。这是因为你们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请个助理帮你把录音转成文字。书末有每一篇文章原录的报纸期刊或者网站,标明哪一年哪一本或哪一份。这个工作不难,但很少有人做,因为都嫌麻烦。在这里,当然也是助理的功劳了。一般作家把文章写完就算了,你还要我把文章整理出来,我才没那份闲情逸致。而且有没有这样一份列表,读者也不会在意的。的确是这样,有哪个读者会去投诉某某作家的散文集杂文集没有把文章首次发表的地方列出来呢。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只想着有没有用,该做的功夫还是要做,这是一份做人的周到。作者也说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以前手机和来电显示没普及的时候,电话留言当道,很多人会在电话留言里留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对方回拨。但一般人只会说一遍,而且说得超快,这就给听留言的人很大麻烦。因为听一遍没拿笔,听两遍抄不完,听个三四遍才能记完。但有的人就很友善,说得很慢,而且像广告一样重复一次。这种人不多,但显出其很贴心周到。当然作者弄这种表,很大原因也是其处女座特性。他在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自己对来信的严格条件,字体要什么,字号要多大,不能用什么字什么符号,页面设置要多少多少厘米,电影译名要用港译法等。你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一律不看。这其实不是处女还是非处女座的问题。因为你要有足够大的自信和口气,才能给出这样的条件,同时也要有足够大的奖励和勇气,才能让别人遵守这个规则。否则,你一个普通人再处女,能提出比这个更苛刻的条件,但一定没人理你。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很废话,的确有点,好像什么都扯一下。但我只是想说作者的这本书也是这样随意流的风格,当然,写得比我好,也比我深刻得多。最后讲讲郑中基的照片。据作者说,彭当时想拿郑的一些旧作来当插图,但郑没同意,坚持要把书看完,重新拍一些来当插图。这个故事很励志,但也就导致了现在的问题。旧作一定比新作好看,因为旧作假如有两万张,挑二十张出来,比起现在你去新拍顶多两千张,哪个质量更高不言而喻吧。更何况旧作远远不止两万张,新作也肯定没有两千张那么多。可能郑会根据作者的文章内容去取景,但文章大多数是讲发生在香港的事情,取景应该会在香港吧。而且大部分照片都是大光圈的近景虚化,没有能够看出背景,即使港人看完也估计认不出来是哪里。更何况这本书是在中国大陆出的。可能你照片里面的一个门或一个雕像很有内涵,但非港人根本看不出来这种内涵,因为没有那种文化氛围和典故,这照片也就只剩柔润松化的BOKEN而已了。其实一本文集根本不需要什么插图,而且还是图文无关的插图。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成功广告植入案例。

一个香港宅男的喃喃自语

刚开始,我以为是一本教人赶紧恋爱的书,但是当我不知不觉看到他将等出租时插他队的中年妇女也拿出来议论一番时,我想,这本书就是一个香港宅男的喃喃自语。透过这本书,我进一步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导演办了健身年卡也懒得去,他们也并非一个一定有毅力的人。即使变成导演,屌丝骨子里还是屌丝,不会变成高富帅。我说的是一般意义上而言,猥琐的思想,龌蹉的言谈举止,不会有所改变。彭浩翔是生于70年代的香港人。于是,他在缅怀青春的同时,对那些传统的也许正在消失的东西仍旧充满感情,撕扯着他的记忆。他会想着初中就读的那个已经拆迁的太子道新法书院,同时又希冀人们能对百年前革命党人留下的遗迹驻足相望。他会一边看着AV拍着“AV”,但是认识天宫真奈美后却不再去看她拍的AV,甚至讨厌别人评论她,因为觉得那是在欺负一个朋友。他会貌似勤快地跑去健身房,就是为了看一部depressed的《六尺之下》,而后纠结于碟影机时间与跑步机时间不对准,一个人自娱自乐地在那儿校准时间,然后窃喜不已。这就是他,一个矛盾、真实、纯真的香港宅男。

兼有文青和流氓特质的彭浩翔

兼有文青和流氓特质的彭浩翔——我读《再不相爱就软了》文\蠹鱼读了这么久的书,才读到这样一位另类的人。彭浩翔,熟知的人和如我这样不熟悉的人,我想对他都颇有争议。你说他粗俗,他还有高雅的一面;你说他野蛮,他还有文明的一面;你说他无规矩,他还有,有规矩的一面……。读这本《再不相爱就软了》,就想找一个和他相近的人来比较,还真就没有可比性。真是让我领略一下真正的独一无二!说这话不是嘲讽,也不是逢迎,是阅读之后的真感受。实难用好来形容,也实难用坏来形容,他还不属于那种中间地带的人,反正令你无法说得清他这样的人。他直言不讳并个性鲜明,不喜欢的一面令你厌恶,与其好的一面,又令你刮目相看。坏的一面很反感,静的一面又很可爱。73年生人的彭浩翔,已入不惑年纪,在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也恰当说明了自己“我可以一口脏话跟你聊邪骨,也可以满怀诗意地与你聊康德。当然,偶尔也可以兑换一下,例如诗意地聊邪骨,或满口脏话地谈康德。”彭浩翔,的的确确就是这样的人!流氓与文青兼顾一身的时候,自然多数人都看好文青的一面,一个对影视痴迷与执着的人,一个喜读书静得可爱的人。看似流氓的习气,也会有人附庸,因那是骨子里的真实。这一点好似同类兼有的,只是他太直白表达了。而这些在读者眼中就会给他定论为“一顶帽子”,或是“吞了大象的蛇”?彭浩翔是不怕非议的,也许通过你的判断,他也会把你划为“一顶帽子”和“吞了大象的蛇”!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实难说得清,也实难说得对。他同时具有正与邪的一面,也有爱与憎的一面。但他不会伪装,不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伪君子。在你看来这样的人很不讨巧,多数人也不喜欢,但是就是他的这份野蛮的真诚,还真就有亮点可以供你了解。当然,他粗俗开放的一面,你也可以说他低俗彻底。再我看来,他能放得开,放得大,放得俗,并不怕丑化。他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可以为所欲为的人,总是觉得他是违背良知的狂傲粗暴人物。他的多重性格不应该以坏的一面定论,也不应该以好的一面总结,令读者非常矛盾与纠结。在自序里提到这本书的形成过程。原来是两本书经过修改后的合集;一本是《一种风流》,另一本是《坐牢切勿拾肥皂》。令我瞠目结舌的是:文章还有这么写的!通过自己录音,后被助理整理形成的!大概特立的彭浩翔世间绝无仅有。今天的阅读,大惊小怪地被他惊讶到了!还不止这些,文内多了许多香港俚语、粤语、广东话等,好像在读外文一样难理解,不看注解翻译,是不明白的。这种夹杂,阅读的时候失去了几分兴趣。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吃力,好几次都想放弃,原因只有一个,他的个性与习性。能够坚持读完的也是这样一个理由,有排斥,也有相吸处。都说本性难移。不知今天的彭浩翔是怎么样?以后的彭浩翔又会改变多少?人很难活出自己,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但愿他不被流俗改变。若是觉得曾经年轻气盛的话,大可收敛一下锋芒,继续做自己。兼有文青与流氓特质又怎么了,人有时候痞态点未尝也不好,何况在彭浩翔谈读书那一块看,不见痞态,而是一位认真仔细的人。

笑点

认识彭浩翔,估计是在南方读书报上的专刊里。再之前,模模糊糊记得一些电影的字幕上,有过他的名字。可是,我记性确实不好,所以到底彭浩翔是谁,在看本书前还是不太记得。看书的时候才想起,原来是香港的一位才子,兼具作家、节目主持、制片人、编剧及导演等多重身份。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七月从曼谷回广州的机场上。加上飞机误机的时间,在机场足足呆了五六个小时。于是,我一边翻着书,一边傻笑不止,令周围的人都忍不住侧目。彭浩翔的这本书,是在他平日里有灵感时,用录音器记录下后,由他的助手整理出来的。这是一个好方法,有时我的灵感,便是因此而稍纵即逝的。不过我没有助手,也懒得用录音,所以会随身带一个笔记本,一想到了,就在本子里写几个提示的句子,回去后再整理。《再不相爱就软了》,光是看书名就有点下意识的想笑。不过也不能怪我有邪恶的想法,确实,书名就是令人浮想联翩。内容同样古里古怪,但是又妙不可言。谈谈其中我印象颇深的几点:一个是“脸盲症”。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自己就是一个严重的脸盲症患者。一般看过的人我都无法记得对方的脸,而有一些因为经常见面,则可以看到了就记起来,没看到就无法想起。只有少许人可以完整的在头脑里出现,但也多半是一个平面的形象。完完全全能以立体形象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基本只有家里的几个人。因此也发生过很多尴尬的事。比如楼下的保安因为换成便服,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了;在小区遇到过非常热情的女性,拉着我说:“你也住这里啊……”问长问短,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她;还有几年前很熟悉的人,因为好长时间没见,就不记得了。人家到我家里来喝茶,我热情的招待,但一直过了好多天才猛然想起以前见过对方……第二个是关于环保。彭浩翔写道,他喂了支持环保,决定在家进行垃圾分拣。结果除了要设置不同的垃圾桶,还要把喝完的饮料瓶洗干净后压缩、收藏在一起,方便环卫工人回收。到后来,甚至为此得买一个沉重的压缩手柄,而买来压缩机后,又发现必须固定在墙上。虽然我也非常支持环保,并且原来垃圾分袋装,但还是深深觉得,作者实在环保得太有喜感了。第三个“邪骨小王子”。读起来真是无语啊……非常喜欢的《小王子》被改编成如此邪恶的故事,只能说,作者,你太强大了。处女座的彭浩翔是个注重细节、有点龟毛、却又非常有趣的人。我很喜欢他的文风,感觉就是一个不爱笑的人若无其事的说着冷笑话,把周围的人逗倒了一片的那种人。我也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周围一些朋友,希望他们都能从中找到有趣的“笑点”。

是谁导演这场戏

“5岁时被母亲怀疑智障,却在智力测验中证实为智商135分的天才儿童。”看到这句简介,顿时理解彭导为何始终能够这么犀利,不管拍电影还是写作,总能如此抓人眼球。最早想读这本书,就是被这个书名吸引,能这样大胆地给自己的书取名字的,纵观华人文艺圈,实在也不多。虽然封底的文案写着“彭浩翔年度重口味散文精选”,但其实这本书里的文字,比起彭导以往的电影,口味显然是轻得多了。最多也就是《志明与春娇》的程度,跟《维多利亚一号》之类的完全就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这本简体版是之前两个繁体版的合集,所以书中内容较多又杂,文章的水平也有些稂莠不齐,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是非常有娱乐精神的一本书,与我对彭导的印象倒是十分契合。聪明人大都懂得自嘲,彭导也不例外,文中处处可见彭导毫不吝啬拿自己开刀,作为一位知名导演还能这样拿自己来娱乐大众,这种娱乐至死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不端姿态,不摆架子,犀利而直白,这样的平实大概也彭导在年轻人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吧。听彭导说情爱,似乎就在看文字版的“破事儿”,看似不正经,却都是大实话,只是有些人不敢说,还有些人不想承认罢了。这些有趣又些许无奈的小故事,就如他的那些爱情电影,浪漫和温情,最终都抵不过现实中残酷的真相。他却像看破红尘一般给你娓娓道来。听彭导说电影,一反他说情爱时候“痞子”精神,立马变得一本正经起来。到底是电影人,在说到电影的时候,显然更有话说,从拍摄到放映,从新演员到大导演,从片场到幕后,从大成本到反盗版……都更为专业和深刻,完全就是一文艺男青年对待电影的情怀和姿态。听彭导说自己,吹毛求疵甚至有点变态的处女座,悲观主义,又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自己生活的城市,重视环保,为人处世诚实而坦白。他不避讳与网民打嘴仗,不忌讳自己用高档护肤品,不介意自己因为喜欢买运动装备而去运动,甚至还情真意切地给AV女优写信。此外,彭导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我相信,爱读书的导演一定不会差。最后要说说郑中基,其实对于他的摄影水平早在多年前就已见识过的,在徕卡摄影方面颇有些才华,只是对于自己摄影一事他本人一直很低调,也就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歌迷影迷甚至圈内人挖掘出来,此次亲自为彭导的作品操刀,在内地作品中也是第一次吧。在彭浩翔自编自演自导的这场戏里,郑中基在自己的演艺生涯中第一次本色出演。

各种情绪和小情调

社交场上的男人几乎人人都爱黄段子,香港这位集各种身份头衔于一身的名人彭浩翔自然也不例外。《再不相爱就软了》这书名有多猥琐就有多猥琐,有多醒目就有多醒目,有多流氓就有多流氓。不过,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力争眼球效应的噘头,像两小儿争糖吃,哭声大些,大人心疼多关照一些一个道理。书名扎眼,可一 读内容,大多是06年到08年的博文或是报章专栏文章,文字稍小,排版紧凑,250页的内容分量却不薄。仔细看内容大多也中规中矩,即使有个别稍带重口味,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让人没觉得特别出格。 别的不说,倒挺佩服这位身兼作家、编剧、制片、导演的大忙人独创的忙里偷闲录音著文法。早年提着录音机,走到哪里算哪,无论是路上还是车上,只要想法来了,就按下录上一段,然后将口述整理成文字。再后来更是争分夺秒用此法用得得心应手,用更现代高级轻巧方便之物录音。灵感来了,不管不顾,说完拉倒,就这样口述而形成的文字,文采**然比不得那些精雕细琢深思熟虑的案头之物,但也并非口水脑残吐槽文,相反内容丰富,流畅干脆。本也是借事说事,虽然常说着说着就有跑远扯到了电影电视,各种拍摄现场边角料的分享小结,但也并非漫烂得无边际。谈情说爱,聊电影,海侃小文青,自娱自乐,怪力乱神,也自我剖析,篇篇结尾收口处或身为冷眼旁观者观察、叽俏并嘲讽,或化身知心大哥哥说经验之谈或劝挽或叹息,常于顿挫处坐起波澜,一语中的,直白不失犀利。戴维-马梅说,拍照电影时我们应该用KISS原则,即:Keep It Simple,Stupid(保持简单和直接)。彭浩翔说书写字就是这么做的。 我比较喜欢的一章是“死也死于电影院”,有许多拍摄现场细节、创作心得、观影感悟、影人影事、香港影视发展现察与思考以及今后影视业创作方向的探索等。“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一章,则是随闲随笔,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只是奇怪的是字比之前一章又小又黑了一点,到了下几章,章章不同,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总之,各种心血来潮和各种小情小调。

关于我喜欢的彭浩翔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彭导说由于种种言论的不自由,于是准备转战到脸书上再接再厉去批评发声。之后,这个聒噪的大男孩居然真的就没有如以往一般频繁的微博了。对于一个不会翻墙的看客来说真的是莫大的损失。想到可能再也看不到肥彭跟粉丝互骂,再也看不到他家新添置的有趣却无用的小玩意,就不禁扼腕叹息。。看彭浩翔的电影时,你可能欣赏他的才华。每一个镜头像经过了精心计算一般充满态度,剧本和台词写得不落俗套,配乐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如《买凶拍人》《伊莎贝拉》和近期的《低俗喜剧》都让人觉得配乐有时甚至比台词更有话说。他拍电影肯定不是为了赚钱,当然赚钱是每件事情的笼统目的,但在赚钱之余他着实做到了更多。他把做电影当做兴趣,甚至是游戏,你看那些电影里的鬼点子就知道了。杀手为顾客制作杀人优惠贵宾卡、老婆们捉奸时与老公们展开了类似枪战的画面、女人们成立了一个专门杀坏男人的组织……在他的电影世界了,什么都是可能的。他拍的电影数量不多,但每部都值得被翻出来反复看几遍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每部电影都好似他急着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才华一股脑地倾泻一地,仿佛让我们多喘口气少看句字幕那些点子就会人间蒸发一样。人们都习惯说《买凶拍人》就像中国版的《低俗小说》,那彭浩翔无疑就是我们中国的昆汀。当然,昆汀或是盖里奇他们想要玩电影就一直玩了下去,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与大环境下,不为市场屈服的导演已经屈指可数,看到彭导的《春娇与志明》之后,我的玻璃心也碎了一地。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就是烂片的代名词。不过好在啊,其后不久仅用12天拍摄而成的《低俗喜剧》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爱玩电影的老男孩该有的样子。后来在微博里关注了彭浩翔,你会开始了解他的性格。像个18岁气焰嚣张的少年。易怒、挑衅、骄傲、直言直语。跟粉丝对骂、对明星指正批评、甚至对新浪挑衅。起先你会有些忍受不了他的疯狂与无聊,你不知道他每天都在关注什么才会对社会的事情反应这么过激。他说,有很多商业大片的制片找过他来拍(一旦答应我想便是多了一个冯小刚),但他不喜欢合拍片,那是像市场妥协的表现。他还旗帜鲜明地反对中戏进行市场化改革,毕竟市场已然这样,如果连影视学院都无法保证艺术操守,那中国电影还做什么指望。直到看了彭浩翔的书,你才终于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人创造这样的电影。好吧终于说到书了。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敏感神经质想太多的彭浩翔,你总算知道他那些天马行空的点子的出处,原来就是来源于他对生活细枝末节的品味与咀嚼。彭导很懂女人,这在书中第一章表露无遗。他不讲大道理,只是抓住了一些生活中的画面来分析。当导演的真的很有画面感,很多篇文章他描述的一件发生的事情,我都能在脑海里展开一张结构完整的图景,就像看电影一样。他懂女人,尤其懂得女人性格中孱弱的一面。难怪在他电影里出现的女人多是神经质和歇斯底里。文章里有好多类似流水账的记载。比如看到一个样貌堂堂的妇人如何插队,或者在飞机上与旁边的乘客争抢座位。我并不惊讶于他将这些琐事发表在香港各大报刊杂志,我只是感叹于他对自己生活的细节感悟这么深刻。一个愿意感受生活细节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他电影里有的那些神来一笔的细节,可能就是来源于每天对琐碎小事的揣摩。比如他听说到了“坐牢切勿拾肥皂”这件事,于是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对这句话刻意的描写。他热爱电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导演对电影的关注,而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把看电影和聊电影当做一件快乐的事。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电影,当然,探讨的侧重点也是如他本人一样不正经。但是,你能清楚的感觉到电影在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影里的画面甚至会影响他对现实的判断。渐渐的我也发现,他并不是在一个个剧本里创作神经质,他本身就是一个神经质。或许这就是喜欢彭导的人一直喜欢他的原因,我们都有点神经质,活在精神正常的世界里总是需要一些出口。

软了,就不再爱了吗

文\Shirleysays彭浩翔五岁时被母亲怀疑智障,而智力测验证实他是智商一百三十五分的天才儿童。母亲大喜。彭浩翔的人生却游弋于母亲的期许之外。他抛弃了中规中矩的天才少年路,用旷课逃学混搭看霸王电影、自导自演录制短片,装饰了一条极具喜感的成长道路。所以,身兼作家、节目主持、制片人、编导……哇,天才终究是不走寻常路。当谈及达.芬奇画《最后的晚餐》时,想要拖稿而耍的手段,彭浩翔感叹到,“天才也有点无赖”。怎么琢磨,这声叹息都像在说他自己。就像他的新书,《再不相爱就软了》,多无赖的句子呀!软了,就不再爱了?书中有点黄,还有点软暴力。在表面天下大同,祥和无比的时代里,尖硬的文字就像划破黑夜的闪电,身后响起一声声炸雷,敲醒了我们混沌的世界。人好似活在观点里。你要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情观……说白了,你对周围的存在都得有看法。当然,有的看法是独立思考,有的是人云亦云,独立思考不是件容易的事。 彭浩翔的这本书集合了近年来他发表在各专栏的文章,堪称个人观点大全,透明犀利,这个世界需要怎样去理解,彭Sir见解独到。在读书之前,我特意看了《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或许彭浩翔再玩下去,就得拍一部《志明、春娇和他们的孩子》。“再不相爱就软了”,就是彭Sir的爱情观。张志明和余春娇的姐弟恋就是对世俗的一种挑战。所谓世俗,不是人言可畏。而是俩个人从生理到心理的彼此对抗和不适。可那又怎样?张志明最终还是要找回余春娇,尽管是在余春娇低吟《别问我是谁》之后。你看,余春娇迷失在情感里,张志明却清醒了,这就是绝配。俩人都清醒,就谈不成恋爱,那是交易,就是书中的《爱情残酷档案之止蚀不止赚》。爱情有时需要一种突破力,撕毁你与过去成长岁月里固定思维模式的契约,谁有这勇气,谁就胜利!惨烈得有点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恋人碎语》里,女生一直以为男生吸毒,后来发现男生是把抠完后的脚皮放进嘴里吃,女生放心了。一个吸毒成瘾的老公和一个吃脚皮的老公,你选哪个?长点心的女生不需要场外求助了吧?再不相爱就软了,扯那么多没营养的干嘛!彭浩翔谈电影的那章取名《死也死于电影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用死与毕生理想作对接的人,言辞的力量不可小窥。其实,书中讲的多是常识,恰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比如,何来自由意志、初拍短片的同学怎么办、什么是新演员应有的态度、观影时为什么不等片尾字幕出完就退场,放映时怎么就不能按胶片比例播放,从拍电影、放电影到看电影,彭Sir表达的是一种电影从业人员专业的态度。彭浩翔的文章事例简单道理不俗。边看边想,背后的背后还有故事,只待我们去挖掘。当然,当大脑便秘时,请适当休息。本章中《逃的权利》必读。有人不承认普世价值,可你认可不认可自由权力?哪怕他是名罪犯,住在肖申克的监狱里?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在墨西哥越狱是不加罪的。我从来不相信,写字的人不读书就可以写得好。那些从不读书而能写出旷世传奇之作的,绝不是天才而是无赖。李敖有句话,“他都否定知识了,我还跟他谈什么”,说的就是一位不读书的天才作家。我特别有兴趣了解名人是怎么读书的。所以,那几篇跟读书有关的文章深得我心。彭浩翔读书的习惯还真好,划重点,记笔记,开读之初都要记上日期。每次飞长途都要带上五、六本,机场还要买两本。千里背书,可见他爱读书之程度。爱书的人心眼儿都不会太坏,我说得对不对?可在《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里,那个痞气的无赖脱颖而出,彭浩翔就那么爱管闲事!他关心环保、呼吁秩序、拒绝浪费、要求健康的公共环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会发现他是个挺计较的人,而且计较的都不是大事儿,却计较得认真可爱。就像特蕾莎修女所说,“我们在生命中怎么也没法成就大事,只能用大爱去成就小事。”这么一个大气凛然的人,喊出“这些是我,都是我”仿佛无可厚非。可是,在他的硬气里,我们却发现了柔软,软化在旧时光里的激情,逐渐耗成灰烬。“我这20世纪70年代出生,刚要开始走下坡路的凋零人生”,天才都有不安全感吗?读着他怀念雪糕、“哥哥”茶餐厅、还有AV女优天宫真奈美,你就知道岁月会掠走爱的权力,爱的心情,甚至爱的意义。软了,好像真的就爱不起来了。

作为一名自认为很真诚的影迷。作为伊莎贝拉的热爱者。这部剧集在我心中的地位几乎能与卧虎藏龙劲拼,但2部的差别是后者看完了彻底木了2小时坐在床边。前者是我认为最悲伤的电影。至今没有任何电影超越。与我当时的心境有染。与我的生世无关。----首先学到了如何记录自己的念头。彭说用录音笔。随时随地勤奋的记录。任何的天才来之于独特的学习积累方法。需要更加努力勤奋,但用录音笔可能比较难,因为还是比较在意别人是否当我是精分。每天会有6万个念头,记住1,2个能写上3000字便能成为1万小时操练的所谓天才。从小到大,似乎只有写作是永不停歇的家常便饭。关于我未来我有公有私的理想。我希望我在准备好的时候,能拿得出漂亮的作品。那即是真诚能打动人和鼓舞人的。其次。我知道我就是一个俗人。我曾经为自己那些不优雅的行为感到羞愧,直到看到争抢TAXI这章,终于找到知己!GIVE ME FIVE.若是空着7,8个车位踩着刹车慢悠悠在早高峰期间的弯道上让TAXI无法超越,我心底就憋着一股劲儿,等身手灵活的司机超过去的时候,我会迅猛摇下车窗对于那无良的一对破口大骂。我知道我嘴贱,说话得罪人,但若是要精挑细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还真是好少。我曾经也想成为妮可基曼那样的超级美人儿,但这些在电影里的赞美远远不如我读到此书的酣畅淋漓,这感觉就如同在看 盲探 一样。我爱极了何佳彤这个角色,或者说我更喜欢庄士墩的角色,贪财好吃以貌取人爱骂人小机灵却也不能否认他的乐观专业勤于思考以及仁义之心。(他也是随声携带录音笔)特别是对于被朋友抢先一步自己心上人也是知难而退很有大智慧且真正雄厚的道德资本。我想我的优雅是要在40岁才能挥发出来,有些美是只能到那个年纪才有的不是吗?我希望我能活过40岁更久。---有天妈咪说像我这样娃娃脸又矮的人多长寿----我想睡觉了。候···

硬了!

咋个说呢,还是一贯的风格,也就像作者@彭浩翔 说的,这是一本从一个约会地点乘车去另一个约会地点在车上随便翻翻的书。只是有一点,这本书由@Ronald郑中基 摄影的那些图印刷得不太清晰or太不清晰了……

怨天尤人不如伤春悲秋

原本以为能学到九九乘法口诀那种按应验效果从低到高排列的画圈圈咒语矩阵,你TM自己软去吧,诸如此类~结果发现自己阴暗了(或者,彭导标题党了)面对我,他就是硬不起来,在两人关系中已然处于下风,又何苦再追加诅咒?最爱的章节是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彭导对于细节的各种纠结和焦虑,购物袋的环保性实证、咖啡店标签改造、垃圾分类小贴士以及等的士遇臭X出口指责却最终后悔没有破口大骂,等等,似曾相识~怀念起若干年前暗自神桑的小女纸~话说回来,伤春悲秋远胜过怨天尤人诅咒到最后落得个怨妇怨夫,而伤春悲秋最后能玩转诗词歌赋高级点还能出书挣钱,实在高级太多彭导又让我学到了,努力歌颂夏天去(熊囧囧气昂昂下)

《再不相爱就软了》评论-17分

向来支持彭浩翔,以前也读过他大多数的书,这次岂能错过。这是一本集结了他各个时期于各类专栏杂志上写的杂文和随笔,短小优美,生动有趣。这些文章内地是看不到的,所以绝对有整合亮相的必要。以彭浩翔为中心,逐渐在他周围扩散开来的诸多事情或是记忆,这让我们每个人都会寻找到诸多的认同感,也让我更了解到他的生活。我们重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我想大概是因为香港和东北的经济落差造成的,他们玩的东西,在十年之后我才接触到,也恰好他大我十岁。所以在时间上我觉得离的很近。这都要感谢鸦片战争带来的益处,割让香港的好处,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书中的话题有关于电影的,读书的,游戏的,记忆的,,,很多,让我最深刻的读书的话题,我也有他的良好习惯,旅途当中必然要带上几本书,而且吸收的效率还非常高,我也会去做读书笔记,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含量,我还有一个比你更完善的地方,每本书都要写个评论,就是此时此刻我所做的事情,及时记录下对于它的感受,因为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必然会淡忘掉。题目上的分数,就是这本书的知识含量,我知道的越多,书的分数就会越低,以后一定会有0分的情况出现。新学到的是彭浩翔买书的方式,给别人500块,叫人家去买书,没有任何的限制,如果遇到重复的,直接赠予那人,我也要向你学习。文化和交流方式上的差别在书中比较明显,居然还有些字是新华字典里查不到的,也有很多词句需要注释。继续支持和关注彭浩翔。

没和彭导这样的人谈过恋爱该是遗憾的

第一次知道彭浩翔这个名字是在《伊莎贝拉》于柏林电影节出尽风头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反而让我产生莫名的厌恶,惭愧,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这部影片。不过托宣传的福,倒是记住了彭浩翔的名字,这三个字成为《伊莎贝拉》的标配,想起前者必搭后者,如同上中学学过的知识,只知道一和二要一起出现,而至于一讲了什么内容二是个怎样的人则全然不知。真正开始了解他是在我的高中时代,《看电影》上一段时间内有彭导的专栏。今天想来,那些专栏的内容已经够中规中矩了,可是在我当时看来,依旧是惊奇好玩的不得了,再加上每有彭导出现必同时出现的“曾被当做智力障碍儿童去检查而发现智商超高”的个人简介,向来喜欢怪咖的我自然是对彭导十分喜欢。奇怪的是,直到上大学我才开始看他的电影,对于这位电影导演,我的最初了解除了来自专栏之外,竟是来自于后更名《指甲刀人魔》出版的短篇故事集《破事儿》——到现在我还记得作为一名高中生,看着做爱时把妻子想成牛蛙不由自主哼出来动画主题曲的丈夫、变成鬼的女友逢年过节还会回来作节的故事,是怎样一边自我审问“我是不是不该看这类书”一边在心里狂笑想拍着彭导的后背大叫“好妙!”的。看的第一部电影自然是《志明与春娇》,其中穿插的小故事无一不是让人会心一笑的,无比羡慕志明与春娇的爱情,又觉得那是港人才能有的“偷情也偷得优雅”,为了向电影致敬,真的跑到港岛的巷子里(只可惜没有到影片拍摄的巷子,下次一定要实现)抽了根烟,看到真有胶袋飞起来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头发都要变成酒红色了,只是身边缺个张志明,也缺了Patty公公等一众人等,不能偷吃外卖。一直十分喜爱彭导电影里的小段子,觉得或下流或狡黠,都是我的菜,常常有种黑帮贩毒时对接头暗号的感觉,上不了台面自娱自乐的东西,能发现别人也喜欢、发现有同样的人,那种暗爽很难形容。(想举的例子实在实在太多了!)读这本书会有相同的暗爽之感,彭导碎碎念的记些鸡毛蒜皮的不值得放进电影却又十分有趣的小事,唠唠叨叨的讲自己看的书,譬如因翻译听错而译成“彭导把朋友偷情的事放进电影又请朋友夫妻俩来观看自己手淫”的经历,譬如把放影碟等步骤的时间把握好使得影碟机刚好和跑步机上的时间一致,譬如那篇坏坏的《邪骨小王子》,还有我太喜欢的标题“坐牢切勿拾肥皂”“黛玉葬Bra”和刚看到之际便想叫好的“再不相爱就软了”(我妈一直用“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来指代这个书名:“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放哪了?”“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内容不是和《破事儿》一样吧?”“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要是不是和《破事儿》一样的那我就看一下”诸如此类)。彭导的坏更多是自娱自乐的坏,而这种原本只是为逗自己开心的小坏一旦被同好的人发现,便变成了相视一笑眼角一道稍纵即逝的狡黠的光。原本标题叫“没和彭导这样的人谈过恋爱该是遗憾的”,这也是我刚看完书后第一时间的感想,但是再想想若是谈恋爱必会纠缠进许多麻烦事,一不小心谈婚论嫁又觉得伧俗不已,怕是大大破坏对方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使之堕入凡间,变作和路人无异的芸芸众生,真心可惜了一段相识。所以想来这样的人最适合做好友,几人同吃一碗彩色巧克力豆喝没营养的碳酸饮料讲荤段子八卦爆料一整个下午,笑得大声,拍桌。或是作为“friend with benefit”,对于我这样有点虚荣的人来说,日后的确是一大可以炫耀的谈资。

原来书没短评啊

你永远也别指望一个拍电影的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一碗“咬时代”的爆浆撒尿牛丸

这几天流传的最新的段子大家想必都看过:“你们不要再黑杨幂了,我这条命都是她救的。我因一场惨烈的车祸昏迷三个月之久。有一天我的护士打开收音机,收音机里放着《爱的供养》,于是我爬起来把收音机关了。”看这本《再不相爱就软了》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个段子,还想起了一个类似的场景:《食神》里那些患厌食症的人,被一碗长得很朴实的撒尿牛丸吸引的食指大动的样子,想着想着,不禁又把冰箱打开来翻东西吃。 如果说《大话西游》是深埋在大家心里的那一碗黯然销魂饭,历久弥新长存你心,叹过尽千帆皆不是,每一颗饭粒都能让你千回百转泪如雨下。那么,彭胖子的这本书就可以说是一碗爆浆撒尿牛丸,它有种贱贱的亲切感,每一颗都有爆点,“吱”一口下去就能享受到那种汁液横流的满足感,一口一个,好吃无压力。当然吃它的时候你又会有种隐隐的负罪感,在公共场合如地铁站或公交车上,你拿着这本书看的时候想必会把封面卷起来装自己在看什么严肃作品,可是心里又忍不住咆哮暗爽,这就跟你西装革履或者穿着白衬衫一步裙,站在路边摊大吃加了咖喱的撒尿牛丸又怕被别人看到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本书可能注定是为彭胖子的粉丝出的一本书。彭胖子本人和爆浆撒尿牛丸一样,评价往往是两极分化,鲜少中间地带,常常为武林正派人士所不齿(喂喂,这里不是《笑傲江湖》)。如果不是喜欢彭浩翔本人以及他行文风格的,可能要大呼吃不消。因为他前脚还在文质彬彬的跟你谈电影和文学,后脚他就开始谈AV和屎尿屁。可谓是:重口味共小清新一色,村上书与尿兜冰齐飞。如果你的大脑调频和他不是同一兆赫的,还是呼吁谨慎关注为好。 本书的文章大都是彭浩翔06年到08年的博文或是报章专栏,体例上都是短小精悍,“一咬即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代社会讲求效率,书已不像男人那话儿,长了,人人敬佩望而生畏。因此,正好切合中国男人的阿Q精神:其实……长短并不是问题。”姑且不论他一竿子又把中国男人给打翻了,不过,这本书挺适合集中不了精力看大部头的人来翻看的,无所谓行文顺序,翻到哪一页就看到哪一页好了。反正这算是彭胖子自己的好词好句本,每当他灵光一闪的时候,他就用录音机录下他的奇思妙想,整理出来的,就是这本书。所以,我们无意中翻开的一页书,可能就是他下一部电影的创作灵感。就像《指甲刀人魔》一样,几百个字的对话,就变成了一部灵气十足的小短片。这本书适合各式各样的青年进行围观,拖延症患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同盟者,彭胖子写他喜欢达芬奇是因为与达芬奇心有戚戚焉,因为达芬奇一定程度上和电影编剧类似,经常开出庞大的主题概念,画下草图,却一生没有完成,拿了钱还经常拖延。他在画《最后的晚餐》的时候,曾因拖延时间太久,而被教堂负责人投诉。谁知达芬奇却说之所以没画完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犹大的造型,要是教堂急于要他完成,他将考虑以教堂负责人的样子作为参考。这无赖的一招大家可要好好学学啊,哈哈。 至于经常需要在网上互喷的筒子们,彭胖子也给出了必杀技的教程。大家经常遇到一类怪论,老咬着你不放说:“难道你从没试着买冒牌的东西,没看过盗版吗?那你有什么资格谴责看盗版的人?”彭胖子说了:“ 我有否做过,跟这事的对错有什么关系?这事是错,就错。我就算看过盗版,那是我犯错,总也不至于荒唐的张大口说自己看过,所以这事就变得对。我是否看过,也不会支持你的论点。即使大家身上都有屎,并不表示屎就会变香。”所以,再拿你看过盗版你就道德有污的论调来攻击的选手,大致可以洗洗睡了。 彭浩翔导演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多面性的人物,他有屌丝的一面,也有文青的一面,同时也有公知(无贬义)的一面。如果非要给他本人或这本书下个结论,还是他自己说的到位。“我不确定我到底该算是流氓还是文青。因为我没法界定内在的我,到底哪方面的特质比较多?我可以一口脏话跟你谈邪骨,也可以满怀诗意地与你聊康德。当然,偶尔也可以对换一下,例如诗意地聊邪骨,或满口脏话地谈康德。” 更重要的是——你能看出什么?到底在你眼中看到的,是一顶帽子,还是吞了大象的蛇? 本文刊载于7.29《东莞时报》B07版,略有删减,请勿转载。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2-07/29/content_1003536.htm

打飞机和打豆豆

如果是我,这本书就叫作《再不相爱就晚了》,尽管充满了文艺范儿,然而那意思却和“软了”差不多,达意程度却又相差甚远。何谓“软了”,其实就是没了激情。我一贯认为,最初的迷恋(注意,我这里说的并不止是爱情,还包括成功、成名),激情是顶重要的。没有了激情,即便是与心仪的人最终走到一起(或者成功了),那也总缺了点什么。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大概也是这意思。当然,这些还只是题外话,我重点要说的还是这本书。我是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的,有时候是在上下班的间隙。偶尔会忍不住发笑,偶尔也会触动隐藏在心内的一些东西。表面上看,这是一本带些“搞笑”色彩的书,但我要说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就像我们现在说起“打飞机”总以为那就是“消乏了手指头”(典出《红楼梦》),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你给别人说起来,大抵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那是一种用单兵武器对抗重量级飞行器的战术行为。不知怎么的,我忽然从打飞机想到了打豆豆,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笑话:有位科学家到了南极,碰到一群企鹅。他问其中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那企鹅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又问另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那企鹅也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问了很多很多的企鹅,都说:“吃饭睡觉打豆豆。”后来他碰到了一只小企鹅,很可爱的样子,就问它:“小朋友,你每天都干什么呀?”小企鹅说:“吃饭睡觉。”科学家一愣,随即问到:“你怎么不打豆豆?”小企鹅说:“因为我就是豆豆。”在彭浩翔这个拍出《志明与春娇》电影的导演笔下,我总幻化出一种非常混乱的,无序的片段。既是无厘头的,也是严肃的。就好像打飞机和打豆豆,那明显不是一回事,但又是一回事。说他们不是一回事,是因为却有本质的不同;说他们是一回事,实在有点“邪恶”。至于哪里邪恶,我不好明说。若是不信,且看《邪骨小王子》那篇,《小王子》作为世界名篇,大概很多人都看过,然而把他搞成“色情小王子”大概只有天才的无厘头才能搞出来,但是仔细一想,后者似乎更容易令人捧腹。也许,读到这篇,你会觉得在无厘头的态度上不够严肃。好,那就继续翻,来一篇“正点”的。在《往事如烟》哪一篇里,作者说起孙中山当年在“和记楼”上策划广州起义的事,为人自然进入了历史,他的踪迹也隐藏在一片烟火气息中了,只有一小块铭牌记录着历史的点滴,供几个外籍人士来瞻仰。然而,当年的那楼,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留存,早已成了买维他命食品的GNC。这就是结局吗?不是。外墙上不起眼的一句话:万物未变,我们变了。也许,不注意的人会将他当做一条商业广告。但是仔细一想,真叫震撼。是的,我们早已变了。有时候,我也不确定,我周围的人是文青,还是流氓。因为当他和我相处的时候,他们既不是文青,也不是流氓,丫不过就是一群颓废的小青年。但是如果出现一位美女,尤其是那种穿着丝绒包身裙,脚蹬细高跟鞋子,长发及腰的没人走过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变成了文青,大有天生奇才舍我其谁的架势。不过,假设我们都撤了,就剩一男对此一女,那我就不敢保证他是否还是一个文青。大概,不知何时那女子在娇笑声中会冒出一句,你这流氓。在这种氛围中,我有时候也不能确定自己是文青还是流氓,也许二者都不是,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就像老彭说的,面对着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伪装),在猪狗朋友面前,我是个有点文青特质的流氓;但在女生席间,我又成了个有点流氓特质的文青。所在,怎么分……老彭的文章,于我而言,大多都是这种读着读着便笑的共鸣。我不好说,我是个文青。但我肯定,我也不是流氓。大概这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打飞机”和“打豆豆”。有时候,我在想,所谓打豆豆,不过是有点恶趣味的虐恋笑话,这个一点都不好笑。但是承认“软了”,总比自陈“晚了”好。前者,是一种坦诚;而后者,总有虚伪的嫌疑。好吧,就这样。赤裸的坦诚,永远胜过高明的虚伪。

走近街边的牛杂档

彭浩翔的作品最早接触的是《破事儿》的电影版,后来干脆把小说集也买了。文笔上没什么圈点的地方,取胜之处是思想的刁钻。总给人一种贱贱的感觉。连他的朋友也是像杜文泽之流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气概的“佬”。有人说他的作品如撒尿牛丸,但那不是岭南的特色;我认为还不如比作街边的牛杂档,脏兮兮的乌卒卒的,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吃起来爽得酣畅淋漓,而且不那么脏的话反而失去了味道。即使城管森严,但他们自得其生存空间。这本《再不相爱就软了》是他的专栏合集,题目也是哗众取宠的,但文字更加随意。跟很多专栏作家一样,为赶任务而交的稿子,就类似于半命题作文,看起来侃得天南地方,实际上未必找得住自己的心。一个人对生活哪有这么多意见和主张?如果真有的话,也只能说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整合好,紊乱了失调了错位了。所以,有些专栏作家一方面要彰显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又怕说得多说漏嘴了自相矛盾了,所以只侃侃天气侃侃地球变暖侃侃时事。不过,我认为专栏的存在是必要的,它提醒人们,我们可以有“意见”而不一定要“真理”,不一定要主旋律地坚持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事情。它提醒我们关注市井关注星斗关注庸俗,关注我们在面临人生的种种变化时陡然升起或慢慢沉淀的智慧,而这些都跟“正确”无关。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正因为我们能体察自己的“意见”,所以我们更勇于坚持社会的共同价值——我觉得香港人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而不像我们,一切都太伟大了,而伟大的东西又太多了,什么三个戴表四个猿则的,多得找不着北了,那个科学发展观全都“是什么”,有没有“不是什么”的?同时自己的想法又不被尊重,那么……不如歇着吧。书中有些内容也是臭得让人“食过番寻味”的,例如对于男厕所的又一次探索。其中他对于“歧视”的观点还蛮唬得住人的。他认为歧视(一种对非本社群人员的戏谑)是幽默感乃至市井文化的基础,过分强调价值无涉反而会导致社会幽默感的丧失。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在中国,我们更应逐渐恢复那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歧视在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阶级基础。当我们拿国外的量具来测量本国的价值时,反而觉得有那么回事了。

天宫真奈美一年拍六部,彭导认真了。

这本书避开了风头正劲的“国民教育”话题,其实他站的队、说的话让我很不悦。书里提到香港本地政府也有“公民教育”之类的,我不觉得和国民教育有什么云泥之分。还有硬把盗版拉来特批大批的短文,用词那可是一个猛。彭导因为是搞电影的抨击盗版,可以理解,就不用扩大化攻击内地盗版了。正版盗版我听过数个心酸的故事,自己也经历过,就拿出来让彭大导好好批驳一下我的是非观吧。电脑涌入大陆的时候,98年,能用电脑的人绝对可以膜拜一下。我的一个同学,家庭条件是相当困难,爸妈一咬牙给他买了L牌的品牌机,结果他是着了什么魔了,只用正版。我只好心里苦笑了,你这不是自堵门路吗,关上了能学习新知的大门。还有一次出差,一个工友拿了iphone,上面装满了体验极差的免费APP,还坚决不越狱,说苹果一越狱就变成安卓了,就免费了,就差劲了。我用的是华为安卓,这不是在安卓屌丝面前抖羽毛吗?国内的iphone不越狱,还只用正版,这类玩家,大家听听就好,留他们自己保有良好感觉吧。大学里的科研软件,哪个不是天价。一个key好几万,比学费都贵。如果只用正版,那我就至今不会用autocad,不会用matlab,不会用ansys,不会用只能运行在sun工作站上的VLHD软件,只能啃老买个winXP key,玩玩正版扫雷吧。写毕业论文的时候,office请买正版,公式编辑器请掏美金买完全版。谈朋友的时候,电影必胜客等必修课是不该省的,但遇到一位替我着想的人,对我说“平常你就是看看碟,跟我就这么浪费,不必了吧!”我听了以后很是感动。谈电影的时候,彭导的可爱很讨人喜欢;不过离开电影的彭导,立即放下可爱的一面开始铁肩担道义了。以上是对彭导引发内地观众不快的观点,从而令我试图向彭导进行一点“国民教育”。书里的植入可以说没有尽头。彭导在用电影的习惯编书。导演的习惯我也总结一下:1、给神仙套上人类的价值体系;2、给荒诞的行为以纯真的动机;3、给爱算经济账;4、给陋习台阶下,说陋习远远没达到恶习的地步;5、将爱类比到动物的生存游戏里;6、发酵记忆使其催泪;7、爱的生与灭。上面的句子是对第一章的文章的一句话总结,各位可以一一对号的。彭导给天宫的信,可以看出彭导其实是那个拒绝出镜的幻想自己和天宫有真爱的人。彭导原来选了他初恋的影子来给大家看。我在寝室放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班的党支部书记这么评价我:“没看出来你是这样的人,平时你装的倒很像的。”不要为难我们的书记啦,大家相信仍有不上糗百草榴的大学生就可以了。我们大学里的气氛也非常压抑的,每学期都有跳楼的同学。此书因是彭导的自说自话,不像他写情感专栏时与读者的交锋那么有临场感,过招精彩。港味太浓,内地观众不一定习惯,就如同我看到魔都的浓油赤酱的小菜就眉头大皱。其实没有妄想症,没有洞悉两件毫不相关的事之间的联系,没有能把虚无缥缈的心理情景用简单的现实场景表达出来的功力,不能从地球球长的角度考虑环保问题,也当不了一个可爱的导演。

再不努力就晚了

还能有比这更咸湿的书名吗,《再不相爱就软了》。翻开书,我差点喷出来,还真有,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坐牢切勿拾肥皂》。彭浩翔的又一本书,适合等车等电话等约会等排厕所或者从一个约会到另一个约会中途看。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好玩儿的了,我不是要求一本书要从头到尾HIGH到底,但是起码也要超过三幕以上的高潮吧?彭胖在里面也会撒娇地抱怨“哪能都幕幕高潮幕幕金”,但是写字这个东西,只要作者用心,读者就能感受得到,而不是拿一个录音机把神经病似的自言自语都录下来,就能照发。他给初拍短片的同学一些意见,“善用自己已有资源。拿出一张纸出来,试列出自己、家人、亲友、邻居、同学、朋友之朋友、剧组人员、情人与旧情人、欠你人情的人、对你倾慕的人,及你能骗到的人所拥有的一切资产和资源。然后尽量把它们放在影片里,让你的短片看来大一点。”还有,“除非你家中经营后期制作公司,或你想泡那当配音的女生,否则,尽可能避免在短片中使用旁白。旁白对于短片制作人来说,就像大麻。偶然抽一下还可,但得注意分量别太多,也不要抽得太密。”都很靠谱不是吗。“除非你有无比的信心,否则,尽量避免在初次拍摄短片时,拍摄演员们有互动性的肢体动作场面,例如跳舞,打架,做爱等。除非你在现实生活里,已经多次跟演员们真实做过以上的事,肯定他们的表现足够流畅。”想到之前网上见到过这个混血小妞泷泽萝拉,真是惊为天人。然后不知道AV界砸下多大本钱让她献身了首部的全裸成人动作短片,别说宅男们望眼欲穿了,连我都想看啊。片子出来了,谁知被中国网友大为嫌弃,总体上也没什么不对,小妞该有的内容都有,就是一个小细节,在工作过程中每次拉近特写的时候,小妞的面部表情都特别难看。倒了整部片子的胃口。再次证明了苍老师的德艺双馨,我还特意研究了一下,苍老师的每一次特写都是120分的甜美,难得的是时时刻刻的甜美噢。看彭胖絮絮叨叨拍电影的种种,道理如上。具体细节一罗列出来,就能让人家知道,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实际上都未必容易。顺便扯一句,也再次证明了男人都是视觉动物。不要再相信忽悠什么“我就喜欢肉肉的你”之类的,男人喜欢的是,看起来瘦的,摸上去肉的。还有,在怒斥盗版的这个问题,彭胖是这么说的。“内地电影戏票贵,正版不便宜,难道穷人负担不起就不应该有娱乐吗?你在街上碰到漂亮女孩子,可是人家看不起你,难道就喊‘我们没钱没地位的人,就不能享受高潮的权利吗?’于是就扑过去上她?汤臣集团在上海外滩建成高级别墅,干嘛你不冲进去占据它?穷人就没有住好点的权利吗?”“非法途径看我的电影,我想请问除了你本人之外,又有谁因你‘给面子’而获益了呢?要是你回家,当场捕获贼人偷你电视,那人却说‘我是给面子才潜进你家偷电视,多少大户人家我也不去,就是到你家偷。’你会因而对他重新发落吗?”以上是介绍。出自中国香港。希望以后彭胖把这个介绍印在他的名片上。

小编的话

2010年11月的一天,冷风瑟瑟,还在广院里晃悠的我和同学从食堂回寝室,路过动画学院时看到一个醒目的海报——“彭浩翔《爱的地下教育》首发会”,再一看时间,居然就是当天下午。学电影的一干彭Sir粉丝当然不能错过,我们三人当即决定放弃已有安排,吃过午饭就钻进古早味的动画学院排队。彭Sir粉丝的队伍从二楼蜿蜒到一楼入口处,队伍里有geek,有一看便知的闷骚男,也有小清新(当时还没有三种青年的划分,暗笑)。一个多小时候后才得以入场,平时上课基本空空荡荡的阶梯会堂居然挤了个爆满,我们仨只轮到了坐过道。演讲开始后主持小男生如常嘘声如潮,但也无碍墨镜彭Sir在台上的核心地位。现场的提问千奇百怪,真怀疑是专栏读者的线下聚会。有人问减肥,问情感,当然一定有人问那个被印在书封面上的问题“你要吃巧克力味的屎,还是屎味的巧克力?”还记得彭导用纯正的港普慢条斯理地说:“当然是屎味的巧克力啊,至少我确定吃进去的不是屎嘛……”这之后我莫名地进入了出版业,毕业找工作面试时说起“我也去了《爱的地下教育》的首发会……”后面就和这本书的编辑成了同事。再之后经过了N段弯路(此处略去一万字),我成了彭Sir新书《再不相爱就软了》的编辑。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充分领教了处女座彭导的一丝不苟,从装帧设计到文字拿捏,历时一年调整无数,几个编辑邮箱里与彭导助理的往来邮件想必都可装满一箩筐了。希望这本11.9毫米厚的随笔集可以平息粉丝们长达一个孕期的等待,瓜熟蒂落之时也望大家嚼得开心欢乐。

脑残粉读物

这本书是安娜送的,所以还是仔细看了。作者是不错的导演,电影都是走的细腻温馨暖人的路线。但是这本书根本就是一个争眼球效应的噘头。总之都是一些闲言碎语,如果不是脑残粉真难想象能完全看完。推荐脑残粉,不推荐非脑残粉。

男版的亦舒,或张小娴教你如何谈恋爱

每个拿到此书的人都会第一眼瞄到标题:《再不相爱就软了》,并会一致地会心一笑,哟嘻嘻。女生比如我,会立马想到彭浩翔“抄袭”了吴虹飞的书名《再不相爱就老了》,还偷梁换柱地如此猥琐;男生大多一样,会专注书名里的动词,不屑地发出啧啧啧之声。彭浩翔也解答过无数遍观众对这个标题的好奇,说因为自己也有听阿飞的歌和她的书,见到她的《再不相爱就老了》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满像女生会想的东西,女生会担心再不相爱就老了,而素来爱搞怪的他觉得,应该去弄一本男生角度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男生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再不相爱就软了。”相比之下,我仍更喜欢他的上一本书的标题《爱的地下教育》,不知这一本能否吸引男性读者购买?但说来说去,这仍是一本给女青年们阅读的书,教我们如何从男青年的角度思考,看我们自认为的合理行为在男青年的眼里到底是如何不合理的。就像我永远分不清的《春娇与志明》两部电影,大张旗鼓地教你如何重获劈腿男友。并想告诉你,在如今的恋爱地球里,无论你漂亮贤惠与否,男友总会离开你,电影里的杨函数就是例子,至少导演的角色设置初衷是如此吧。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辑录了他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版中也另外增录了彭浩翔新近的杂文。和电影的风格大同小异,难得有这样一位爱瞎扯又瞎扯得风趣有物的彭浩翔,以男生的视角来细细谈论感情琐事。当然也有他从导演的角度畅谈电影制作的文章,拉杂世事,游历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染于书中的,是作者体味身边人和事时的香港韵味。除此之外,书中的黑白水墨似的模糊配图,也是由冠着“摄影大师”称号的郑中基专程完成。台湾有亦舒,香港有张小娴,自中学时代就在枯燥的语数外之外,用各种爱情故事、激励教诲,戳动了不少懵懵懂懂的少女情怀。现在,少女大多长成了少妇,忙着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爱情观点自然也有了进阶,从太过在意,进阶到看起来没那么在意。“感情如同食物,自有期限。人家对你的思念,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从冰柜内拿出来,用微波炉弄热咀嚼,吃剩就用保鲜膜用好。大概城市人将饮食习惯延伸到感情习惯,大都吃得多,吃得杂。看惯韩剧的人,口味比较浓,吃不到生离死别,呼天抢地,总是有点不够饱。我还是希望吃得比较清淡一点,又尝到细味,一啖芳香。没有大喊爱你一万年的奢望,只求品味期限不会是那短短的100天。”这是我写过的最撇的一篇了。仍旧存之。2012.8.见于《明日·快1周》

一口脏话讲邪骨,满怀诗意聊康德

可以说是我目前看得最快的一本杂文集了- 。-书名并不是噱头,彭浩翔本来就是个重口味文青,相比他的电影和其他的书,这本书是相对严肃、正经的了。正经了反驳了网民义正言辞地支持盗版的问题,正经地抱怨了香港电影在审查上的不平等问题,正经地批评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他人的行为。看惯了彭氏电影的轻松戏谑,一下子看到这么一个把小事当大事来对待的认真的彭导,竟觉得他如此可爱。若此次是初次接触他的作品,恐怕会觉得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可我就欣赏这种立场鲜明是非分明、直指错误的态度。他的立场一点也不伟大,没有那么多同情和宽容,甚至有一点刻薄,但也比学者明星们打着公众人物的旗帜宣扬自己的善良或哗众取宠来得真实有用多了。他不能算是一个公知,却往往能关注到细枝末节的问题;没有质疑体制这样大而空的问题,而仅仅以一个市民,或一个电影人的身份,表达着自己不满。我喜欢这样一个一面自喻“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一面又扯着“黛玉葬bra”这样烂梗的彭导,似乎我也是这么一个“伪善”“闷骚”之人,便觉得这样把自己在不同的档位切换来切换去实在很有意思。搞电影创作的毕竟是感性之人,对生活有很多体会。特别喜欢最后一章《这些我,都是我》,大多都在怀念。印象比较深的有其中一篇讲到他中学的文章,“新法书院的放任,培养出年轻人的创意。大概我没有在学业上得到什么,可是三年后离开,感觉生命有一点变化,总是开始去想天马行空的事情。今天,学校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座数十层高的豪宅。没有人会在门口埋伏来打你,但我还是怀念过去那一道青春苦涩。”以及另一篇文章《成长》中的这句话“我们这年代的幸福寄托,来自吃喝与挥霍。”讲到台湾,我一定会想到清新到死的小清新们;讲到香港,我就一定会想起港片中市民们操着粤语讲闲言碎语的自大的模样。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后者。这些人的旁边,大概有个“一口脏话跟你讲邪骨,也可满怀诗意地与你聊康德”的彭浩翔。

再不相爱就晚了

《再不相爱就软了》号称雷霆万钧,普度众生,彭浩翔年度重口味散文精选,别看宣传这么吸引眼球,实际上它唯一的重口味就是书名了。书中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少量几篇切书名的关于男女爱情的感悟与小故事,另一部分主要是作者的一些想法与吐槽,应了其中一章的标题,一看就是带点流氓气息的文青,有稍微有点偏公知路线,总之都是一些闲言碎语,非粉丝不能兴趣看下去。但本人看下去了,主要是因为送我书看的人,还是第一次看有作者签售的书,谢谢某人。今天下午保密检查,不能用笔记本,无事可做,开始接着看本书,实体书阅读速度确实完胜电子书,竟把它看完了。说实话,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所获主要来自书名,它让我醍醐灌顶,再不相爱就晚了,到了大龄还没时间恋爱,结婚生娃就接踵而至了。因为看了本书,我又去看了彭浩翔的电影。书本的风格与彭浩翔的电影风格如出一辙,也有桥段出现在电影中,都是走的是细腻温馨的路线。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彭浩翔的电影都是文艺片。第一次看志明与春娇时觉得情节稍微有点沉闷缓慢,但是看了他的书,更重要的是开始经历恋爱时再看这部电影,才感受到电影的细腻与真实,仿佛我们跟男女主角一起在谈一场恋爱。

笑点

认识彭浩翔,估计是在南方读书报上的专刊里。再之前,模模糊糊记得一些电影的字幕上,有过他的名字。可是,我记性确实不好,所以到底彭浩翔是谁,在看本书前还是不太记得。看书的时候才想起,原来是香港的一位才子,兼具作家、节目主持、制片人、编剧及导演等多重身份。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七月从曼谷回广州的机场上。加上飞机误机的时间,在机场足足呆了五六个小时。于是,我一边翻着书,一边傻笑不止,令周围的人都忍不住侧目。彭浩翔的这本书,是在他平日里有灵感时,用录音器记录下后,由他的助手整理出来的。这是一个好方法,有时我的灵感,便是因此而稍纵即逝的。不过我没有助手,也懒得用录音,所以会随身带一个笔记本,一想到了,就在本子里写几个提示的句子,回去后再整理。《再不相爱就软了》,光是看书名就有点下意识的想笑。不过也不能怪我有邪恶的想法,确实,书名就是令人浮想联翩。内容同样古里古怪,但是又妙不可言。谈谈其中我印象颇深的几点:一个是“脸盲症”。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自己就是一个严重的脸盲症患者。一般看过的人我都无法记得对方的脸,而有一些因为经常见面,则可以看到了就记起来,没看到就无法想起。只有少许人可以完整的在头脑里出现,但也多半是一个平面的形象。完完全全能以立体形象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基本只有家里的几个人。因此也发生过很多尴尬的事。比如楼下的保安因为换成便服,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了;在小区遇到过非常热情的女性,拉着我说:“你也住这里啊……”问长问短,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她;还有几年前很熟悉的人,因为好长时间没见,就不记得了。人家到我家里来喝茶,我热情地招待,但一直过了好多天才猛然想起以前见过对方……第二个是关于环保。彭浩翔写道,他为了支持环保,决定在家进行垃圾分拣。结果除了要设置不同的垃圾桶,还要把喝完的饮料瓶洗干净后压缩、收藏在一起,方便环卫工人回收。到后来,甚至为此得买一个沉重的压缩手柄,而买来压缩机后,又发现必须固定在墙上。虽然我也非常支持环保,并且原来垃圾分袋装,但还是深深觉得,作者实在环保得太有喜感了。第三个“邪骨小王子”。读起来真是无语啊……非常喜欢的《小王子》被改编成如此邪恶的故事,只能说,作者,你太强大了。处女座的彭浩翔是个注重细节、有点龟毛、却又非常有趣的人。我很喜欢他的文风,感觉就是一个不爱笑的人若无其事的说着冷笑话,把周围的人逗倒了一片的那种人。我也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周围一些朋友,希望他们都能从中找到有趣的“笑点”。

看彭浩翔要极早

看到这个书名,我相信这确实是彭浩翔的作品。他就是这么一个能够毫不避嫌地坦坦荡荡地说出自己在任何境况下意淫之无限真实快感的人。就像他笔下那个对男友极其认真地说出自己梦境的女孩儿,就像她明明知道自己在登机之前就已经深谙了自己不能拥有整架飞机的事实,还是在登机后仍然固执地秉持着拥有整架飞机的幻想…….对于一个在恋爱中根本迷失了自我的女孩儿,做这样一个假设,彭浩翔的想象力令人赞叹,我们尚且不对这个可爱抑或可悲的女孩儿的IQ和EQ做任何评判,单看就这样一个可以笃定地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显然已经很值得我们侧目,更何况这个梦中的女孩儿不就是现实中太多太多矛盾着的我们吗?看过彭浩翔执导的几部电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书还是头一次看,《再不相爱就软了》是身兼了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等多重身份特立独行的鬼才彭浩翔的作品文集,收入了他最近几年的专栏作品,其实对于他可遇而不可求的重口味表达我是带了某种芥蒂、某种偏见以及某种准备才开始阅读的,(另外在看书之前我还给书包了一个皮,哈,不是我对本书有多珍爱,实在是我怕被别人看到这个书名,误以为我热衷三俗而轻视我呢)确切地说,选择阅读它的目的,也不过是想给我既往的认识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已,如此想来阅读的理由还蛮多呢!虽然我带着这个颇有点矫情的目的开始阅读,但是一路读来,我的那些认识以及准备都多余了,因为在阅读中它们根本没有得到确切的肯定,反而还被颠覆了很多,本书中虽然彭浩翔依旧是那个彭浩翔,还秉持着“非文青也非流氓”的写作风范,但是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在他执导的《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和那些毁誉参半的同志电影作品中肉欲、冲动、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背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表达,本书中,彭浩翔以自己调侃、油滑,甚至还加入身体色彩的方式,书写了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各种主题,也就是说,他以一支根本寻常的笔和一个基本寻常人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样式,就轻描淡写地完成了对时代飞速发展和进步下现代人日益趋于窒息的慌乱艺术的冷静叙述以及深入剖析。见仁见智之处可圈可点。人都在说他“没得救了”的时候,他却毫无羞愧地自诩自己“太有才了”,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彭浩翔的作品更具争议和吸引吧,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他具备了让人期待的各种理由。这是他对一段生活一段文字的总结,也是他对个体生命的再一次审视,读《再不相爱就软了》,让我不免心生感慨,那就是:看彭浩翔要极早,否则他的锋芒也会被世俗一点点浸淫,直至消失弥尽。

痞子另一面

认识彭浩翔是从《AV女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会讲故事;注重细节;生活化;之后看过他其它的片子,彭导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志明与春娇》把他的声望推到最高峰。或许《春娇与志明》的狗尾续貂多少是因为照顾合拍片的设计,但这部片子之后让我对彭的印象急转直下。聪明不代表可以靠着小聪明混吃混喝一辈子。香港金像奖上,他和咪咪同台;曲婉婷签约环球仪式,他也来站台。微博上他的唠叨更是让我果断取消关注。曾经我会认为彭浩翔是被低估的导演,而如今我认为他是被高估的导演。废话了一箩筐,其实只想说,我对《再不相爱就软了》没有任何期待。《再不相爱就软了》是彭导之前两本集子重新的整理,但他坦言自己的专栏确实有不少滥竽充数之作,这次重新成集也经过了大幅修订和增删,才过了自己那关。而富二代郑中基也为该书贡献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彭导的写作习惯是:在空隙的时间里对着ipod录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邮件给助理进行整理——原以为这会是很乱七八糟的文字,不料读起来却能体会到彭导的细密文理。于是从此刻起,我会把他当做是作家身份的彭浩翔。彭浩翔谈生活,比卓韵芝、李碧华等纯正港派的无章法小品文逻辑性要强得多,虽然多有“二三事”之类的标题,但每件事都经过精心筛选,故事之间也有着无尽关联。谈电影,他也没有仗势欺人,包括和内地网友关于理直气壮的下载伸手党的反驳,也不厌其烦地有理有据。谈阅读,他提到自己会在出发飞往西班牙之前,带上一本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一个人的书架是他的脑子,没想到他的书架会有这么多典型的中文系读物,且当谈到阅读的时候,他的语言表情是如此严肃。不过我还是不喜欢他一脸色相。正如他书里所说,关于劏蛇,你的联想是什么,很不幸我和他不是同一类人。总而言之,彭浩翔该书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让我在某个阅读的瞬间不禁会心一笑,而在于我重新对他焕发信心。这个胖子除了好色、贫嘴之外,内里还是一个有着身后文艺训练的人。但转念一想,这本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写于2008年左右——那正是我最喜欢他的阶段,还没有被人神化的阶段。如此。

生活本来很琐碎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震惊。这个题目很有冲击力,让你很想知道究竟写了什么。相爱,软了,让人浮想联翩。当然,铁葫芦不会出一本黄色书籍。迫不及待的翻开,原来是彭浩翔导演日常生活的记事。作者对生活、工作中的感想,随想随写,内容无所不包。拍电影,吃饭,看书等等,凡是生活中存在的东西皆可入文章。生活琐碎,不可能把每件事记下来,一样不记也有些遗憾,最好把有感想的内容写出来。于是,就是这本《再不相爱就软了》。不少内容颇能让人共鸣。譬如看书,作者喜欢在飞机上看书。其实这也被逼无奈,时间紧张,平常无空闲时间,飞机上的时间用来睡觉确实可惜,看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把所有飞机上的时间用来看书,累计起来数量惊人。我曾经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看书,惊人的把两本厚书看完,效率极高。当坐在飞机上时,手机关闭,无人打搅,也不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来打扰,真是读书的绝佳时间。对学校的记忆,同学的回忆,对自己一些问题的说明等,读完之后,不禁感慨,人生琐碎,不如做些记录,有一天翻一翻,原来生活就是这样。

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的撒打算的的撒打算送的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撒大大大苏打撒旦撒旦

看完就软了

名字起的很诱人,本以为是一部爱情长篇小说,但翻开之后才发现是一部评论的杂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些东西评论挺有意思的,对爱情的评价是两个人搭台唱戏,一个讲,一个看,当把故事讲完之后就会换另外一个听众继续重复的讲故事,比较好的是把看的人拉上台来一块演戏,但终归戏会看腻......书中也谈到速食文化,时代变得快了,很多东西也跟着变快了,人们对原本缓慢的事情丧失了耐心,速食虽然不好,但是现在的世界就是如此,只能去面对。里边还有很多小的无厘头的故事,也就是读完之后让人有些抓狂却又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东西,不过总体来讲看完了心里有些痒痒,想抽故事中的人物。


 再不相爱就软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