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之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年
ISBN:9787805672724
作者:伊迪斯·华顿
页数:337页

内容概要

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贵之家,幼年随父母旅居欧洲,11岁时回到美国。她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接受教育,自幼受欧洲文化的濡染。伊迪丝少年时代便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很早就开始写诗,以后又练习写短篇小说。1885年她与门当户对的波士顿绅士爱德华·华顿结婚,婚后一度中断了写作。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1907年移居法国,1913年与丈夫离婚,后定居巴黎,以全副精力投入创作。伊迪丝·华顿与旅居欧洲的亨利·詹姆斯交往甚密。亨利·詹姆斯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迪丝积极投入社会救济活动,并因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作者简介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上流社会摧残人生与理想的悲剧。莉莉·巴特聪明美丽,她有高雅的情趣与追求,但因家庭破产而处于寄人篱下的境地。莉莉决心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智慧改变自己的处境,然而由于没有金钱做后盾,她处处碰壁受挫。莉莉最后在贫困与孤独中死去,用生命换取了一身清白。
小说文笔隽永,刻画人物心里细腻深刻,堪称美国小说史上一部独具风格的名篇。


 欢乐之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完了,译笔流畅,心理细腻,不错的风俗小说。是世俗的力量打败了爱情吗?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在这困顿中,可以看透很多事情。“她看不起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没有那么堕落吧?我们有弱点,但是我们也有不能放下的自尊。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巴特小姐的衰落是一步步的,有多次中断和转折,但结果都是更加边缘化。至于格蒂,虽然是不错的朋友,但她也难以感同身受巴特的处境吧。这让我又想起了《当代英雄》里的马克西姆。毕巧林同样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位忠实、可靠的军队大叔当知己。所谓的悲剧,大概就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命运,却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它,直到所有的幻想破灭,只剩一点儿火苗——催眠药。
  •     《欢乐之家》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华顿生于1862年,卒于1937年,而她的主要作品都产生于20世纪,她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欧洲度过,但她作品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别于亨利詹姆斯笔下的旅欧美国人,华顿早年受不幸婚姻的羁绊,抑郁烦闷,但她的文学实践使她摆脱了郁郁寡欢的困境,对于遇人不淑的痛苦这一点可以在《天真年代》中的奥伦斯佳伯爵夫人身上窥见,然而华顿并未踯躅于仅仅表现女性和不幸婚姻的关系,事实上她所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19世纪美国社会浮华虚无的价值观。书中洋溢着女性的光芒,这一点不同于《紫色》,在《紫色》中女性的独立意识,自强不息是小说所极力张扬的,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让女性读者内心无法平静的激情,这种激情随着主人公的从无知的不幸到成长后的觉醒而跌宕起伏,这既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宣言。与之不同,《欢乐之家》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在故事对19世纪纽约社会中的男权价值观及其对社会尤其是对妇女的影响的深入揭示,以及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对此的反应。莉丽巴特自小身受母亲的影响,洞悉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而她的所谓的“成功”就足以显示她对此规则的明了,然而,莉丽毕竟不是男权社会的玩偶,她有她的思想,她的期望以及作者所致力表现的“自尊”或“骄傲”,正是因为这样她才会屡屡“失败”。但是小说可供玩味之处不止这些。小说中其他的人物也具备其代表性。诸如赛尔顿和罗斯代尔,歌迪和伯莎多赛特,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当时纽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而其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也很值得研究。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惨惨惨
  •     同纯真年代。
  •     LuvLuv!
  •     欢乐的背后是苦涩
  •     纯真年代
  •     我终于也是能一下午夯掉两百多页的人了,撒花!
  •     你沉溺玫瑰的华美,却不愿接受滋养她的粪土,你憧憬百合的高雅,却不愿接受她衰败的腐臭。
  •     补记
  •     读完后女孩都会流泪
  •     没有读完。我都忘记自己是如何得来这本书的。2011年某日 读完了,译笔流畅,心理细腻,不错的风俗小说。是世俗的力量打败了爱情吗?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在这困顿中,可以看透很多事情。 “她看不起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没有那么堕落吧?我们有弱点,但是我们也有不能放下的自尊。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巴特小姐的衰落是一步步的,有多次中断和转折,但结果都是更加边缘化。至于格蒂,虽然是不错的朋友,但她也难以感同身受巴特的处境吧。这让我又想起了《当代英雄》里的马克西姆。毕巧林同样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位忠实、可靠的军队大叔当知己。 所谓的悲剧,大概就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命运,却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它,直到所有的幻想破灭,只剩一点儿火苗——催眠药。2011.4.26
  •     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莉莉看似被命运捉弄,何尝不是自己在作弄自己。
  •     小说内容本身值得四星,可是翻译有些地方还是不够好,少一星。
  •     至少莉莉是挺难得的惹人同情的女主人设,探讨的问题其实是永恒的,浮生乱世,娱乐至死,哪儿有什么高尚,四处皆是“欢乐”。
  •     你也在不自觉地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       《欢乐之家》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华顿生于1862年,卒于1937年,而她的主要作品都产生于20世纪,她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欧洲度过,但她作品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别于亨利詹姆斯笔下的旅欧美国人,华顿早年受不幸婚姻的羁绊,抑郁烦闷,但她的文学实践使她摆脱了郁郁寡欢的困境,对于遇人不淑的痛苦这一点可以在《天真年代》中的奥伦斯佳伯爵夫人身上窥见,然而华顿并未踯躅于仅仅表现女性和不幸婚姻的关系,事实上她所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19世纪美国社会浮华虚无的价值观。书中洋溢着女性的光芒,这一点不同于《紫色》,在《紫色》中女性的独立意识,自强不息是小说所极力张扬的,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让女性读者内心无法平静的激情,这种激情随着主人公的从无知的不幸到成长后的觉醒而跌宕起伏,这既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宣言。与之不同,《欢乐之家》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在故事对19世纪纽约社会中的男权价值观及其对社会尤其是对妇女的影响的深入揭示,以及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对此的反应。莉丽巴特自小身受母亲的影响,洞悉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而她的所谓的“成功”就足以显示她对此规则的明了,然而,莉丽毕竟不是男权社会的玩偶,她有她的思想,她的期望以及作者所致力表现的“自尊”或“骄傲”,正是因为这样她才会屡屡“失败”。但是小说可供玩味之处不止这些。小说中其他的人物也具备其代表性。诸如赛尔顿和罗斯代尔,歌迪和伯莎多赛特,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当时纽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而其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也很值得研究。
  •     倒是不如电影。部分因为译得语调不好。
  •       读完了,译笔流畅,心理细腻,不错的风俗小说。是世俗的力量打败了爱情吗?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在这困顿中,可以看透很多事情。
      “她看不起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没有那么堕落吧?我们有弱点,但是我们也有不能放下的自尊。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巴特小姐的衰落是一步步的,有多次中断和转折,但结果都是更加边缘化。至于格蒂,虽然是不错的朋友,但她也难以感同身受巴特的处境吧。这让我又想起了《当代英雄》里的马克西姆。毕巧林同样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位忠实、可靠的军队大叔当知己。
      所谓的悲剧,大概就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命运,却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它,直到所有的幻想破灭,只剩一点儿火苗——催眠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