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教志/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ISBN:9787562235187
作者:潘一德,杨世华
页数:42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  一、悠久历史  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境内,古称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名山,华阳境天。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茅山形胜独特,风景秀丽,200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主峰大茅峰372,5米,与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连,逶迤起伏。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展上公善养生术,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植白李弥满,食之登仙,当地称其地为“白李溪”,在玉晨观的石牌坊上刻“高辛道场”。周时燕国人郭四朝,也曾修炼于玉晨观,成道后被敕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栖息于郁冈山古炼丹院(今乾元观)合神丹而升仙。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东巡会稽,刻石颂德而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会飨群臣,感叹地说:“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于是句曲山北陲为良常之山。《洞天福地》列茅山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西汉景帝时陕西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行成道,德润百姓,定证仙籍,揭开了茅山道教的新纪元。后人为纪念三位真君的大功大德遂改句曲山为茅山。时称大茅庙宇为“白鹤庙”。从此,茅山就成为后来道教修真之士修真养性的圣地,以至后来成为道教“三山符  篆”发祥地之一。茅山道教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奉三茅真君为开山祖师,虽说他们当时以方士身份隐居修炼,得道成仙,但为茅山后来成  为道教上清派发祥地奠定了基础。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等许多学者)的推动,另一方面又是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一致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是否三足鼎立,似乎是一个可以进步讨论的问题,除了佛教是“外来”的,儒、道二家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究竟谁的资格最老,也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不过,儒、佛、道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则是毫无争议的。和儒、佛二家相比,道家以“道”为主要特点,名实相符,一目了然。但是,“道”字原本并非道家之“专利”,周秦诸子“道论”之作很多,汉以后的儒者讲“道统”、“原道”,也使用这个“道”字。到了宋代,从周敦颐、二程至朱熹一批被称为理学家的大儒,他们以儒家为主,兼容佛、道二家思想的某些内容,再一次改造儒学,被认为是继承道统之学。‘不过,儒家所论之道,其要旨在于重礼、乐、《诗》、《书》,实行王道之治,“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无论是目的或方法,都与道家、道教之“道”不同。至于佛教之用“道”,相对要简单些,“道”字在佛经中难得找到一个较确切的对应词,早在唐代译“道”为“菩提”抑或“末迦”就是争论过的问题,这里我们无法深究。从历史事实看,佛教在初传中土之时,曾借用过道家之“道”是可以肯定的,当时人们讲佛教,常常使用“佛道”、“释道”这样的词。宗密在《盂兰盆经疏下》中说:“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两,晋南北朝时期,僧人被称为“道人”、“道士”的很多,佛教诵经礼拜之所乃至佛寺也被称为“道场”,甚至“道具”一词。

内容概要

杨世华,江苏旬容人,1964年生,大学本科。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江苏道教))主编,《茅山道讯》主编,《炎黄文学》副主编。主编有《茅山道教文化丛书》、((茅山道教历代碑铭录》等,先后发表论文、散文、游记、诗词200多篇(首)。
潘一德,甘肃华亭人,1962年生。现任江苏茅山道院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著有《茅山道教简史》,合编《茅山道教文集》.主编《茅山上清灵符》等多种道书。曾在《中国道教》、《上海道教》、《三秦道教》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二章 神仙地祗
第三章 圣师高真
第四章 宗师名道
第五章 道经志书
第六章 茅山宫观
第七章 斋醮科仪
第八章 茅山授策
第九章 茅山养生
第十章 茅山道术
第十一章 历代管理
第十二章 茅山文物
第十三章 道教研究
第十四章 对外交往
第十五章 茅山景观
第十六章 珍闻轶事
第十七章 诏诰副墨
第十八章 茅山艺文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茅山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于此得道成仙而名为茅山。《茅山道教志》与过去的《茅山志》不同,对茅山的历史沿革,神仙、真人、宗师等人、神,道经志书,以及宫观和科仪等等,进行了重新梳理,既利用了原来志书的资料,又有许多新的补充,全书后半部分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的新资料更多,完全是清代以来最新最完整的一部茅山道教志书。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二章 神仙地祗
第三章 圣师高真
第四章 宗师名道
第五章 道经志书
第六章 茅山宫观
第七章 斋醮科仪
第八章 茅山授策
第九章 茅山养生
第十章 茅山道术
第十一章 历代管理
第十二章 茅山文物
第十三章 道教研究
第十四章 对外交往
第十五章 茅山景观
第十六章 珍闻轶事
第十七章 诏诰副墨
第十八章 茅山艺文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茅山道教志/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简单介绍了茅山为何被命名为茅山,以及茅山派的来源。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场。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从中可以看到,道教沿袭了多神信仰。尤其对于老百姓来说,神仙的地缘性是特别重要的,一方土地一方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茅山附近的百姓崇拜祭祀茅山三仙,我们开封人信仰的是泰山娘娘,东南沿海的人信仰妈祖等。与其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如说中国人的信仰其实是最根深蒂固的,对万物有灵的信仰,对皇天后土的敬畏,深深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对天意,天命,命运的笃信,天意高难问的观念,直到现在都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婚丧嫁娶,建房看坟,都需要请和道教有关的道士或者阴阳先生来走场或者看风水。我们的信仰并非一种流于形式的说教或者束之高阁的经典,而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了。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偏正统
  •     茅山上清派入门级读物,初步了解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