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邦妮一样爱你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212025274
作者:柏邦妮
页数:262页

内容概要

柏邦妮,女,80年代生人,山羊座。写作长达10年,共计百万字。在网上拥有个人论坛“像邦妮一样爱你”,2005年出版同名散文集。

书籍目录

邦妮的前线与后花园 张悦然
给我妹妹和那些早熟敏感的孩子
我的大学两年半,真了两个五千里
青春叛逃事件簿
同学少年都不贱
青春和清纯
少年愁和少年游
生之艰难
和十七岁相比,我……
滇沛流离一如既往
我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妈妈的经典语录
妈妈的新经典语录
给我的女儿缤纷
迟来的王子和迟来的正义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生活很无趣,幸好有卡通
在烈日和暴雨下唱歌
谁知道我们去年夏天拍了什么?
……

作者简介

柏邦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爱情——电影《邦妮和克莱德》里面的男女强盗相视一笑,在阳光下身中167枪,倒地而亡,成为60年代好莱坞青春爱情的经典。邦妮有一个论坛叫做“像邦妮一样爱你”,满屏都是她的文,跟帖的几乎都说喜欢,爱她爱得要死。
《像邦妮一样爱你》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体验,也是她的青春印记。书还未出来,网络上已经掀起盛大的声势,大家奔走以告,热情期待。有人说她的清新文字要给灰暗颓废的文坛一股旋风,有人说她咆哮江湖的时代就要到来,有人笃定说她会很成功。可是邦妮说:“这些不重要。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总结,以及一个开始。”柏邦妮说:爱,是我们惟一的道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也记住她!


 像邦妮一样爱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像邦妮一样爱你不要误会,我说的是我自己。其实这书才刚刚看了三分之二,但是就是想写点什么,可能是因为作者太能写了吧,自己不写点什么似乎觉得嘴里就会发干的样子。认识柏邦妮是在豆瓣,有几篇影评,我觉得这个友邻的文笔很温暖,很清新,我还在她的影评后留言“我都快成lz的粉了!”那个时候,对柏邦妮其实并没什么了解,大体停留在豆瓣红人的认识度。两周前,在单位图书馆,我竟然看到有一本书《像邦妮一样爱你》,org作者竟然是柏邦妮啊?大惊,要知道我们单位的图书馆还没有前卫到买极其小众的新书的地步,一般都是员工大量密集推荐的书才会上架。我如获至宝把书借回了家。原来她是一个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比较著名的有参与了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创作。还有网上很红的那个《致妹妹的一封信》也是出自她手。真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人儿啊。她的随笔、影评、影人志都很棒,显然是在文字写作、词汇运用和语句的调遣方面游刃有余的专业写手。她只比我大一岁,这尤其让我感同身受。同龄人的思想总是更容易接受,她思想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对自己更是具有极佳的鞭策作用。书还没有看完,看完也许会再补充些想法,你知道,没有到最后一刻,还不能下定论,说不定最让你触动的很有可能是后记。
  •     初读邦妮,也是因为东方的专栏。那时最多觉得是个可爱,率真的女孩子吧,同样在南京这座城市中笑闹,伤心,快乐。对于八零后的人,一直不敢说太喜欢,毕竟都是同龄,用任何一种崇拜的眼光都显得孩子气点了吧~~~~但看完这本书后,我真的很想说,邦妮,很喜欢你。没有那么多的无病呻吟,有的是一个女生絮叨,真实的在向你诉说她的生活,她的思想,她的爱情,偶尔有失落吧,但下一刻,她又会摇旗呐喊要所有姐妹快乐,坚强。多可爱的女生!同是一个星座的原因,所以竟有太多的相似审美趣向,但少的却是她那么一种什么事自己坚持了就勇敢的走下去的本领,这可能就是邦妮之所以是邦妮的原因了!”见不到你,我难受,见到了你,我难过。“”我只是在疼惜自己,我在安慰那个曾经遍体鳞伤,手足无措的自己,我在鼓励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然后,我们还是会,活的很勇敢。“爱上这个看来很快乐,其实带着好多忧伤,不过还会很快乐的女孩————很简单。
  •     很久以前 我第一次听柏邦妮这个名字 就被吸引了 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自不必说 单单觉得这个柏字 和邦妮搭配起来 就绝了 很想看看这个人写的书 书名还是《像邦妮一样爱你》感觉还蛮温暖的 兴趣被调起来了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然而我看的她的第一本书是《老女孩》 是最近的事儿了 在单位图书室借的 因为上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里没有她的书可看 大概因为她积攒到点儿名气的时候 正好没赶上我们学校图书馆进新书 或者单纯因为管理采购图书的老师 对她没有耳闻 总之我可能错过了看她的书的最佳年龄《老女孩》是2011年出版的 那时候柏邦妮(真名张姗姗)已经29岁了 比我年长一些 带着谦虚的心情看了一遍 觉得她写小城市的市井小民、北漂边缘人和食物的时候 真是有生活 有血有肉的 可以用一个词就是"活色生香"来形容 不过涉及到电影、文学等等时 就捉襟见肘了 虽然能看出来她读了不少五花八门的书 但把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中感动过她的部分以及这些作品的名字、人物像贴纸一样剪下来随处贴在文章里 真是够了 同一部电影 用了两回 还分别用了不同的译名 唬得小观众一愣一愣的(她好像特别喜欢用生僻的译名显示品位的不俗 比如把吕克贝松叫做卢贝松之类)这本书由于是她的第一本书 这种缺点就更为明显 很多部分简直高中毕了业就没法看 看什么呢?看个小姑娘和网友激情见面?看她担心过不了英语四级?……但是看了这本书 解了我的惑 因为读了《老女孩》之后 发现图书室里还有一本她的《不实》 于是也捡来看 看过觉得她的明星访谈都有点怪 怪在都像自己想象的 当时我也写了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486784/这本书里有一篇叫《我伪造的好莱坞》 里面她坦白说当年给诸如时尚芭莎之类的杂志写稿 写名人都是看资料然后开始发挥想象力 原文如下:我写的小说都很拙劣,因为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但是,那点想象力对一篇没有人认真考究的好莱坞明星文章来说,还能将就。我读的名人传记不多(我总觉得都是伪造的),但是,我对我为名人编造的名言很有把握,比如凯瑟琳泽塔琼斯说:“没有野心的生活不是生活。宝贝,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一个真正的我。我习惯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这个时候,当然只是我在说。……看到这里 我心里就升腾出两个问题我是不是在她身上浪费的时间有点太多了?以后你还看时尚杂志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适合少年读,很多东西都过了那个年龄了
  •     除了给妹妹的信,大概找不到什么印象深刻的内容了…… 对她的了解远远只存在于青年文摘或者读者那一类的文章
  •     其实现在看来有点矫情了,放在以前我可能会觉得惺惺相惜。不是特别推荐,我大概已经欣赏不来这种随笔风格,但作者这种读了两年大学毅然转去北京念自己喜欢的专业这点我觉得很敬慕。但也只此而已了。
  •     冲柏邦妮去看的,文字很青涩,是作者年少时的作品吧
  •     开始的章节写得非常之好,很喜欢。后来的文章就只是杂记了,价值不大
  •     看着奇葩说,特别想读一下这个姑娘写出来的书 羡慕那种和感性成比例的额文笔
  •     2015.8.15有一部分写得不错,但是太多关于个人情感(友情、爱情)的呓语了,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好奇邦妮写的剧本和小说会是什么样子。还借了她的采访书,下次看。
  •     居然是04年的书 那时候我在干什么呢.在奇葩说看到柏邦妮之后 好感有
  •     作为一个80后,很细腻的文字,而且她真的很热爱电影,也很认真的在看电影和写文字。
  •     读起来酣畅淋漓,脑补着她说话的样子很带感。
  •     愿有一天 若我没能成为一位优雅的老太太 也能成为一位可爱的老太太 能吃能睡 依旧敢爱 相信爱 依旧天真 在沧海桑田之后还能对人生自然的产生一种体恤式的关怀
  •     邦妮的随笔 情感还有电影。
  •     看邦妮看到一半我就好想记录我的感受,迫不及待地想要侃侃而谈。邦妮的年少有几分和我相似,手指上纽扣式的疤,想要提着包袱就江湖再见的冲动。邦妮像是走在我前面的一个长者,那些渴望和矫情还有内敛,哈哈,我现在已经习惯把自卑用内敛来替代了,更加美好。pr.au...技术课上,一边形式性的躲着老师一边打着这些字,我感觉我一定还是热泪盈眶的年纪,还是在梦想和现实中扭捏着。
  •     不喜欢 是不是那个辩论的柏邦妮啊
  •     任何时候,任何人问你,有过多少次恋爱,答案是两次。一次是他爱我,我不爱他;一次是我爱他,他不爱我。好的爱情永远在下一次。
  •     年轻时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小情绪,甚至坏习惯,坏心思,但这就是我们,依然爱我,爱你。
  •     在奇葩说看了柏邦妮的表现,很喜欢她,所以就把她的书来看看,事实证明她讲的比写的好。
  •     这种文风读不下去,给人一种很紧迫的自嗨,读起来没有营养,从文字中就可窥知作者性格
  •     没读完,不过存着。有时候劝人劝己都是一样的话。可是劝人容易,劝己难。这是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呢?第一,我明明计划着明天开始勤劳,可是明天我依然会觉得后天开始勤劳才合乎天时地利人和的;第二,如果没有迷宫,导航的用处是不是木有那么大,因为我没有迫切的想知道下个路口是该左该右该怎样。
  •     同样地 我长成22岁 如当时的邦妮一样的年纪 心中对才华之人 不仅是欣赏欢喜同时也越发对自己有些恼 总觉得有气无力 有力使不上 不知为何 每每涌上这股心绪便想到晴雯 身为下贱 心比天高 更痛更恼
  •     女人一感性起来就喜欢用大段冗长的优美文字来描述某种心情么......表示看的我真的总走神啊。总之相对来讲,还是喜欢看男性写的东西,干货多
  •     柏邦妮特别勤奋,每天看多少部电影,看多少部书,写多少文章,一天又一天的做下来了,所以才会又今天如此夺目的她。第一次认识她是因为看了《奇葩说》第二季,当时就感觉她是一个特别真诚的人。现在看了她的散文随笔,更是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满满真挚。然而,她的想法、她的文笔很多时候又像是一本书一样,过于书生意气,过于正能量,有些缺乏真实感。
  •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看邦妮。看她谈起热爱的作家、电影,是很难得的情感真挚又天真。邦妮之后的成长是可以预见的。
  •     邦妮的文字是有才华的。电影专业的人看的电影果然不一样。
  •     大一图书馆借来的,只记得当时摘抄了些句子。
  •     现在就看不进去这类书了。
  •     还是不耐烦听别人一直絮叨自己的故事
  •     “大家好,我是兼具文艺清新和三观毁尽的邦妮。”因为这个名字,勉强给这本书打了两星,亲爱的邦妮,我对你所有的喜欢至步于奇葩说。
  •     最喜欢给妹妹的一封信。
  •     矫情的傻逼
  •     去百度搜索了柏邦妮的百度百科才知道这本书是她20岁左右写的,是很多篇随笔拼凑在一起的,文笔一般吧,适合读高中的孩子看,我现在的年龄看这本书显然不适合。但还是把它看完了,准备去看看她推荐的电影
  •     青春疼痛,虽有些同感,自己与自己斗争挣扎的过程,和解的过程,但是作为一个作品来说,并不深刻。
  •     我的青春就是柏邦妮口中的“腐朽”式的青春。我好好学习从不翘课,循规蹈矩不顶撞老师,也许平淡,但我觉得也很美好。 断断续续看了好几次,实在提不起兴趣,没什么内容,只不过把日记写的文艺了一点的感觉。是从奇葩说认识的邦妮,她说话还是挺好听的。
  •     小女孩的碎碎念
  •     启蒙。
  •     8.10
  •     我居然买过这本书
  •     后面的有封信觉得特别好。04年的书啊,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     挺好的。小骄傲但不过分,还是挺实在的。
  •      我最近好像看了好多类似这样的女作家的作品。言语犀利,观点独辟蹊径,文笔还是不错的。但是年少的时候总是那么特立独行,不是大学退学就是出社会和一群狐朋狗友或是饭友整天混在一起。可能不是这样戏剧化的人生就没有那么清奇的视角,不过作者的很多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好莱坞系列和其他的几篇挺有意思,不过不合胃口的篇幅也不少。总体而言我是不打算再看这位的书了。
  •     “爱心中的艺术,但不是艺术中的自己。”
  •     我也是实在看不懂后面到底在写什么玩意儿 说好的深度呢?
  •     一般般
  •     作为早期的散文随笔小说,还是写得不错。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感悟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传递出去,引人共鸣
  •     学生时代的随笔吧,有些青涩。关于电影关于影人关于生活,三大主题。
  •     知道了好多电影 都记下来了 没有爱情 还有电影
  •     总是缺字的电子书,读起来却仍饶有兴味。
  •     要在巴黎见邦妮了……小fans有些激动所以打个五星好啦
  •     我想能相信什么,比如宗教,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能把自己托付出去,能笃信获得救赎。能全心全意地相信,是好的啊。
  •     如果16岁看会觉得很好,第一篇好感动,越看越琐碎重复混乱,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成长中姑娘的呓语吧。不过,还是好喜欢邦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