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閱世六十年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9570329650
作者:何炳棣

作者简介

何炳棣是中國早年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到美國留學的青年學子。去國之時,正值國內戰亂相尋、國際政治經濟進入曠古未有之變局。他在北美洲教學研究半個多世紀,是見證二戰後西方中國學(China studies)勃興的第一代中國年青學人,又是被西方中國學界公認為中堅人物之一。由於西方中國的研究範疇和觀點遠較傳統西方漢學?廣、富現實意義,它至今已成為近現代中國學術史不可或缺的部份。本書是何炳棣親撰之回憶錄,內中並附有私人信札和學術評估密件,詳述過去六十多年“讀史閱世”的心得體會,反映出早輩留學海外的青年知識分子探求學問、開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學思歷程,也是近現代教育史、學術史輝煌的一頁,實有傳世意義,是一部啟人深思的著作。
作者簡介
何炳棣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文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湯遜講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傑出訪問教授。著作:《中國會館史論》、《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黃土與中國農業起源》、《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等。


 讀史閱世六十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学术研究最好的年代,还是清末及民国时代。那个时代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在这种氛围下,一批一批的优秀学者,诗人,科学家涌现。这部分人,为中华之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寒门难出贵子”,放眼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贫苦人家的孩子。可以说,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本人,也是生于一个富贵人家,虽然家道衰落,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成长的路上,也没少受到过亲戚朋友的援助。当然,我更坚信,作者能取得成功,成为一个国际级的学者,离不开自己的努力。3、我很佩服那时候的大学校长,包括梅贻琦,蒋廷黻,蔡元培,甚至胡适先生,他们不仅是一流的专家学者,更是一位道德楷模。作为校长,能够两袖清风,这在今天的中国,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文中写到梅贻琦校长的夫人还得打工赚钱,以及胡适怒斥小儿子骗取经费的事,真的是让今天的校长们羞愧!
  •     第一次何炳棣先生的大名是在看葛剑雄先生的著作的时候,那时候感觉对何先生的印象还是很抽象的;后来偶遇听了一个博士生的答辩会,有个老师又提到何先生的生平,这才匆匆去图书馆把此书借来拜读。看完此书,已经有两个月,现在留在脑子的东西还是很多。但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两幕情景。第一幕就是书的P8有首七言小诗“不是新年不汝宽,当今学问贵精专;陶公且把分阴惜,今比陶公百倍难”,这是何的父亲在一本毛边纸的寒假作业上题的,想想对于一个经历晚清国难,民国不振的老人来说,小诗里面不知道包含了多少对时局的看法和多少对儿子的期许,这个我未可知,但多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还有一幕就是当何先生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次刘逸民先生讲《论语,季氏》,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时大声问全班“谁是友多闻?“使何大吃一惊的是全班小孩高声喊出何炳棣!“那时和那事对于一位年届90经历了人世起起伏伏的海外学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同班同学那样纯真宽厚,内心里没有一粒尘垢。当然此书还有很多优点,比方说较为公允的揭示了学界的一些分歧,还保留了第四届中英庚子赔款考试的英文试题。书中前半部分出现的海内外清华学子,尤其是在1934-1937年这一段出现的有90余位,这些学子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都不失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大师。谨以此小文纪念我与此书的缘分。。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炳棣先生的文哦,读后很有启发的!
  •     果真是“骄傲的学人”,全篇读完,佩服谁感激谁膈应谁轻视谁,老爷子毫不忌讳借由事无巨细的回忆表达得清清楚楚。所以还是家庭影响大啊,人家爹近一百年前就跟小孩教育要去清华那样才好出国了。读到动物/考古/地理学家殚精竭虑考究旅顺史前的猪不是东南亚的亚种,真是觉得宇宙之大啊……#熬过前几十页后面就越发精彩了可是附录读起来很难啊##老爷子还先赞再小踩扬中一脚借以夸南开好果真是会写文章的人呐#
  •     一个朋友评价说:这本书很暧昧。我认为只是后半部分。
  •     关于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期间的回忆相当有史料价值
  •     他幸而生在一个贫弱的祖国
  •     以前讀過,夜半温習提到哥大的部分。 何炳棣是Historian,不是Sinologist,沒有漢學家的習氣。
  •     真正的狂人日记
  •     谭伯牛:何先生精力绝人,敢于斗争,很有趣。其书很有一股劲儿,或人评曰热中,又曰虚荣,我以为太苛,学者非圣人,须有不进则退之志,娥眉善妒之心,否则以二三流老好人终身,实在是没有意思。惟一可以吹求的是何先生的语言太直白了——然而这不正是难得一见的赤子吗?
  •     已看过广西师大版,据说较此版有删节。
  •     Well, Columbia University "again"
  •     何先生很“愛現”,但像他這樣有足夠資本的人,大方秀出來才是嘉惠學林的事情~
  •     一個學者是怎樣煉成的。不過根據何兆武回憶的何炳棣,大師年輕的時候也有Bitch的時候。
  •     论文部分直接忽略了...
  •     研一时读的第一本老师推荐的历史学读物。想来,现在大师竟已仙去了。这真是一个没有大师,只得眼见最后一批大师永远逝去的时代啊。
  •     何先生与党走得很近嘛
  •     八年后重读
  •     看此书,一看中国30、40年代的高等教育,二看学者如何治学。
  •     何炳棣先生的回憶更像是種高度理性化的歷史學寫作。自己的家世及經歷也視作是一種社會變遷的個案,學習生涯是學術史個案,在美遭際更是一代學人的移民史典型案例。其中夾雜各種學術糾紛人事糾葛,作者也毫不諱言,直見作者真性情也。其中對張光直先生的評價,個人有所認同。大一時讀張氏著作便以為張氏見解頗見新奇,然與文獻考證並不充分,而何炳棣先生之論甚然。另何氏早期英國史研究中對西人檔案文書等的觀點,於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也頗有借鑑作用。我國古典文獻可謂浩如煙海,卻往往忽視檔案文書之類第一手材料如徽州文書等的保存狀況,而舊有研究於此多有不足,文獻學教材中也未多加介紹,想來也是種遺憾。
  •     何先生在史学界也许颇有建树,但对于此人我实在无法像崇敬其他民国学者一般崇敬.从第一章开始便是如何想出国,如何奋发,家族里有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然后便是他所就读和工作的中学大学如何牛X,好不自谦得说自己多厉害(虽然他的确非常非常厉害!这一点我在读书时也惊叹了好多回了),又怀才不遇过一阵子,如何随遇而安之类的,对故乡的土地没有半点深情眷恋,算是目前我读到的民国学者中的另类了,难怪同期的何兆武先生和唐德刚先生都对这位现今美国中国史界的泰斗颇有微词。我不会因为喜欢一位作家本身而喜欢他的作品,但若我不太喜欢作家本身,再好的作品在我心中也要打折扣。
  •     有些部分太学术了,但大部分还是很有意思。
  •     近年来海外历史学家出土的不少,何炳棣应属其中的佼佼者。尽管有些地方交代不清,不过瑕不掩瑜,算是不错的回忆录了。至于他关于人口,科举的学术著作,就有点艰深了。来日方长。
  •     专门去图书馆读的,这是全本。
  •     學術回憶錄不好寫更不好讀。作者謮史閱世經歷確實不凡。書中所述民初大學之優質與獨立真教人向往之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