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市临风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801460042
作者:刘一达
页数:423页

内容概要

作 者 简 介
刘一达,笔名达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
理事,现任《北京晚报》记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16岁走上社
会,当过工人、教师、机关干部等。自幼喜欢文学,从1981年起
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京味小说等。1991年从事
职业记者,长期在《北京晚报》主持“社会特写”、“经济广角”专
版,采写编发了许多社会纪实性专稿,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获得过各类征文奖、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曾被评为北京
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至今已发表作品400多万字。
已出版的著作如下:
《中国“下海”潮》世界知识出版社
《都市大款惊人梦》中国物资出版社
《记者敏感线》中国档案出版社
《畸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皇都风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故都子民》北京燕山出版社
《人虫儿》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极地苍凉》中国社会出版社
《都市新闻眼》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网上绝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其中《故都子民》、《人虫儿》、已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书籍目录

目录
想给后人留点东西(自序)
第一辑 市井观云
第一章 北京的茶馆
遥想当年大茶馆
老北京的茶馆与茶客
泡茶馆是文化享受
再喊一声大茶馆
老“茶房”的心愿
老茶馆为何衰落
热情的北京“茶馆迷”
京味儿茶馆有戏
在西华轩茶馆喝茶
露脸的北京茶馆
第二章 天桥有个小酒馆
在小酒馆品味天桥遗风
泡酒馆让你开心
小酒馆越来越少了
酒馆与民俗
第三章 京城理发行
剃头挑子一头热
马路边拾掇门脸的滋味
抓挠俩钱不容易
“美白”的“老点”上街找摊儿
老北京的剃头挑子
京城理发师的手艺
理发行的“四大名旦”
“四联”无奈拆迁
两次冲击波
京城理发行“三足鼎立”
理发师“跳槽”
国营理发业处境尴尬
理发馆有必要“国营”吗
第四章 澡塘子兴衰
京城老澡塘子失宠
泡澡塘子过痛
洗澡水跟人过不去
澡塘子的嬗变
浴池业的后生
沐浴与健身联姻
第五章 骑车人与修车人
百万骑车族
北京的修车铺
抓俩儿活钱
骑车人修车不侃价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同情
第六章 北京“板爷”
今天的“板爷”不是“祥子”
“洋车队”与“三轮社’
“板爷”复活
“板爷”都是哪路“神仙”
当“板爷”的外地人
这个饭碗不好端
记者当“板爷”
初识冯爷
处长辞职当“板爷”
冯爷笑谈人生
换一种活法
京城不会灭“三轮”
大隐隐于市
第七章 在北京坐公共汽车
市民出行坐公共汽车
北京的“八大员”
当售票员要走“后门”
把乘客当“上帝”
坐公共汽车的人变了
交通状况让“公汽”受气
司售人员上车如上弦
售票员有个“委屈奖”
坐车的老人掉眼泪
懂心理学和语言学
第八章 北京修汽车的
修车人“宰”开车人
路边修车的“野摊”
北京修汽车的分档次
修车业“僧多粥少”
修汽车吃“回扣”
什么人在路边修汽车
不给“野摊”喂食
对汽车维修要立法
第九章 百万汽车与养路费
开汽车要缴养路费
北京的养路费最早叫车捐
从“厘卡”纳银到电脑收费
养路费的“黑洞”
马车和拖拉机“逃费”
京城“玩车的”
不缴养路费挨罚
两个“逃费”案子
养路费不能打马虎眼
第十章 车位困扰京城
北京的乱停车现象
车位寸土必争
住户拿车煞气
车主为车位伤脑筋
建停车场“脸上割肉”
车位比汽车值钱
第十一章 汽配市场何以成忧
找“汽配”商店比找厕所容易
一个螺丝要了人命
千军万马干“汽配”
卖“汽配”的不懂眼
“汽配”市场的假冒伪劣
不起眼的“汽配”人命关天
对“汽配”市场不能大撒巴掌
第十二章 透视京城影楼
影楼“北伐”京城
影楼与照像馆
影楼吸引舰女
京城影楼洋味十足
老北京有影楼
照像馆落伍
开影楼的“摆谱儿”
一张照片贵如一台彩台
望“楼”兴叹者说
几家欢乐几家愁
影楼竞争的“火药味儿”
“门”里人泄露天机
“上帝”自有选择
第十三章 珠宝市场扑朔迷离
北京的珠宝行
买珠宝首饰别贪便宜
专家“点化”辨真伪
珠宝市场的行情看好
市场潜力不可小瞧
买珠宝怎么才能不“走眼”
宝石的品级与档次
钻石是宝石中的“皇后”
宝石也有“语言”
宝石的最佳价位
买洋货要加点小心
如何规范珠宝市场
专家说 把信誉还给珠宝店
第十四章 在北京买房留神
买房,是生活中的大事
京城市民大“筑巢”
哪些人购屋心切
买房要先买产权
买房人遇到的麻烦
合同不是一纸空文
买房人为何掉入陷井
买房要让行家“掌眼”
第十五章 京城电影院大“整容”
电影院失“宠”
从前看电影是“福利”
现在看电影是文化消费
京城的第一家电影院
电影院何时走了下坡路
电影院改为文化娱乐中心
票价“放开”了
夜场电影在京城“叫座儿”
豪华享受,京城影院试比高
电影院还应“触电”
电影院进入市场
第十六章 世纪末的北京剧场
京城剧场门前冷落
谁“养”剧场
北京的剧场寻根儿
剧场何以陷入困境
剧场唱市场这台大戏
第十七章 百菜大战京城
吃在北京
北京愣没自己的菜系
北京人饭桌上的“口儿”高了
“百菜”京城“斗法”
洋快餐让北京“吃环境”
“食文化”再起硝烟
八方食客争吃“忆苦饭”
“冷战”与“诸侯分封”
京城餐饮业谁主沉浮
第十八章 京城名牌之忧
北京人的名牌意识欠火候
北京不能没名牌
洋名牌吞食京华名牌
创国产名牌需“合力”
第十九章 百年老店沉浮记
“天福号”――“捡来”的字号
一场虚惊煮出百年老汤
几度风雨老店不倒
绝活和经营之道
老店能不能新生
第二十章 城北有个“吴裕泰”
北京人喝茶认“口儿”
老北京的茶庄老店
“老茶人”与老店风
火爆不衰有三招儿
第二十一章 京城名厨与周总理
名厨坐镇“无名居”
为“狮子头”道好
请尼克松吃“狮子头”
做家宴必上“狮子头”
在百货大楼找师傅
临终前想吃“狮子头”
至今犹念总理情
第二十二章 能工巧匠与金銮宝座
金銮宝座再现今世
“国宝”诞生 祸起萧墙
南北“国宝”燃起硝烟
冤家路窄对簿公堂
是非曲直发人深省
第二辑 生存意象
第一章 买卖地“六大怪”
开店练摊扎堆卖
柜台出租没好赖
副食店把鞋垫卖
字号越起越古怪
东西打折出手快
店员来自京城外
第二章 百姓“吃”批发
对物价悟“道”
“吃”批发的甜头
家庭批发冷饮“热”
“吃”出一台彩电
“吃”批发要当心胃口
第三章 最后一次抢购风
省了盐,酸了酱
商家的意外惊喜
抢购者自吞苦果
风平浪静之后
第四章 北京人眼里的物价
对物价上涨从容不迫
物价的弹性越来越大
左右物价的“两只手”
对乱涨价的困惑
怎样不上当
第五章 北京人谋生与“饭碗”官司
“下岗”和“炒鱿鱼”
“饭碗”官司何其多
企业告职工
打官司也有期限
什么争议找“仲裁委”
“三资”企业劳动争议多
“打工族”有地儿说理了
谁砸谁的“饭碗”
老百姓为“饭碗”较真儿
谁不懂法谁吃亏
第六章 京城靓女告别大饭店
佳丽把目光转向“外企”
大饭店漂亮小姐危机
“鲜花”与“花瓶儿”
脸蛋与气质
第七章 硬币的烦恼
两枚硬币要了一条老命
硬币的学问
老百姓不爱用硬币
硬币在生活中有用
硬币跑哪儿去了
出门,手头应备几枚硬币
为“�子”要个说法
人民银行应该给人民兑换硬币
捡硬币的小孩如是说
第八章 税与纳税人
老百姓与“纳税人”
税种有多少
偷税与漏税
纳税与税务委托代理
纳税的学问
纳税别打马虎眼
第九章 国库的“黑洞”
暴富者的“猫腻”
令人吃惊的数字
公民纳税意识探踪
良策:以法治税
第十章 触目惊心的“冒牌风潮”
意大利“名牌”鞋的尴尬
“冒牌风潮”卷走千亿元
防伪:打假的盾牌
让“祸水”难以横流
第十一章 打开门缝的京城期货市场
京城期货市场开“禁”
期货炒作:小马拉大车
期货市场的魅力
第十二章 立交桥下的商战
“游击队”抢占立交桥
立交桥下的“空间战”
这方“风水宝地”归谁
第十三章 防盗门的警报
京城一“怪”:住楼要安防盗门
防盗门市场好热闹
安门防盗别图便宜
第十四章 京城要除“新四害”
硕鼠闹京都
“富贵虫”给人添乱
除“四害”要从根儿上治
第十五章 北京的“的士’与“的爷”
京城什么人打“的”
怪事:出租车不爱拉“座儿”
老百姓爱坐“面的”
“面的”拒载为哪般
“的爷”也有难念的经
拒载寻根儿
“的爷”不可触雷
第十六章 京城“电信虫儿
留神 别挨“虫儿”咬
“杀熟儿”连“咬”三口
京城的“大哥大”商战
降价酬宾的“水分”
“电信虫儿”如何“咬”人
地安门有个“威明”
第十七章 化妆品冲击波
热爱生活与懂得化妆
寻找失去的魅力
老太太也抹唇膏了
千军万马“染指”化妆品
洋化妆品迷住少女的心
美的代价
第十八章 洗车业与“擦车族”
洗车也兴用“卡”
街头的“擦车族”
洗车业有了“俱乐部”
电脑洗车好处多
洗车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第十九章 街头的自行车擦洗工
有人“伺候”自行车
会骑车的人多会修车的人少
骑车人渴望“保姆”
第二十章 京城修理业兴衰
修理业的“三部曲”
老百姓的“修理观”
找厂家还是找“修家”
修理业谁挑摊儿
第二十一章 老百姓告别“票’“证”
持家过日子离不开“票’“证’
“粮票干部”大改行
没了粮票,粮店卖啥
废票成了收藏家的新宠
第二十二章 京城大办“班
办班能赚大钱
财会班是热门
练摊儿也要进培训班
第二十三章 通惠卡热京城
通惠卡争宠商家
刚一露脸就“发烧”
“通惠”的诱惑
通惠卡真能通惠吗
第二十四章 掏粪工,都市“绝响”
老北京的“粪道”与“粪霸’
环卫的最后一道风景
给他们尊重与关怀
第二十五章 京城的“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何其多
“培训中心”的由来
“世外桃源”好风光
是“培训中心”还是宾馆饭店
第二十六章 礼品市场大唱文化“戏”
礼品在市场上出风头
礼品的嬗变
新概念礼品“热”
广告商打礼品“牌”
洋礼品的困惑
第二十七章 逛文化与剧本“征婚”
在北京不认识北京
逛京城享受“文化快餐”
电视剧本搞“征婚”
文化市场百舸争流
第二十八章“吃文化”风景线
忧哉,蜕变的“美食”
为“名菜”正名
返朴归真,野菜在京城叫“座儿”
自助餐风靡食府
傣家菜显山露水
“零嘴儿”也要“革命”
禁令高悬,贪嘴官被亮“黄牌”
公款设“饭局”当心乌纱帽
老百姓为“禁令”叫好
第二十九章 第二职业冲击波
月光下的追求
懒得发财吗
迎接挑战

作者简介

商海风云、时尚潮流、纪实写真、时弊针砭、热门话题融注于笔端。记者眼里的社会,作者笔下的京城。“北京眼系列丛书”是国内第一部用纪实手法全面展示北京风情风貌的系列丛书。本书为丛书之一,是“胡同记者”、“京味作家”刘一达的其中一部力作,也是一幅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画。


 凭市临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古老的北京,古老的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