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下)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1867049
作者:柳诒徵
页数:985页

书籍目录

弁言绪论第一编 上古文化史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第三章  家庭及私产制度之起源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第五章  文字之兴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第七章  衣裳之治第八章  治历授时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第十章  治水之功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第九节 礼俗第十节 乐舞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第十二节 结论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第二十五章  孔子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第 三十 章  秦之文化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第二章  佛教入中国之初期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第九章  学校教育第十章  考证学派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太平军之起义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史(上下)》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史(上下)》共分三编:第一编为上古文化史,上自远古以迄两汉;第二编中古文化史,自三国、两晋以迄元、明;第三编为近世文化史,自清初至民国初期。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由来、变迁及发展,以及与外来文化的比较、碰撞与融合等,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与阐发,资料丰富,且不乏独到的见解。从《中国文化史(上下)》可以获得我国上下几千年文化发展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史(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学校图书馆了东方出版中心版的《中国文化史》,缘为它只有两册,其他版本多为三册,并不易于携带。书本内容详实,从上古说清末的器物、典制、文化、学术等无所不包,观点先行,必有文献资料考证,且辨古书真伪,文献真实是否,方下结论,引证自《尚书》、《文献通考》、《唐六典》、《隋书·经籍志》等诸多古籍,诚配得上这位爱书成痴的老先。余窃以为怒踹老蒋蔑视权贵的刘文典已是神人,兀的不知诒徵先生博学至此,严谨如斯,此书不失为教学书目,条理清晰,然弊在文言书写,今人阅读多有不便。先生自幼丧父,母携其返鲍家,年十岁遍读《诗》、《易》、《书》,16岁参加金坛科举,以一纸篆书,惊艳科场,此时未及弱冠人称“妙才”。后人有记他的孙子柳增符学习书法的经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次拜师学书,在诒徵先生去世后,他发奋练书,曾一度吐血,方见柳家治学之严。世人多半途废止,《中国文化史》是先生潜心之作,余不能尽学,但以为此书不易贵之。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买来发现内容是文言,哦,很吃惊,不过是本好书。物流很好
  •     书很漂亮,但是卓越的目录不对!作者介绍也不对。
  •     我就是古文基础不怎么好的那类人,读来费力啊……
  •     内容很有价值,印刷有些瑕疵错讹。
  •     还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要说的太笼统。
  •     非常感谢,不买这个版本了。
  •        廣徵博引,功力之深,令人折服,無愧中央部聘教授之名,“學衡派”代表,樸學扎實。
       嶽麓之書,與上海古籍相較之下,略有不足,但在上海三聯之上,且不說版本訛誤之處,民國大家之書,宜繁體豎排,算是一種對作者的尊重吧,就像陳寅恪生前對其書遺願一樣,校對也方便。
       本書還可以參讀他的學生陳登原的《中國文化史》,呂思勉的《中國制度史》和鄭先興的《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等,如果僅是入門的話,本書並非首選,可選袁行霈的《中華文明史》。
  •     老师让买的,包装很完整
  •     题头很好!
  •     所以,我买的这个版本编校有问题?或者是买到盗版书了。
    除了文字上的错讹外,标点符号也有乱用的,还有多空格的。
  •     请问一下 你说的是岳麓版吗?你看过其他几个版本呢?是否以上海古籍为优?
  •     大师的作品,内容肯定不错。但是校对好像不怎么好。刚看了几页,发现有的地方读不通,估计是脱字了,如“一是类之出现时间久远”,估计是在“类”之前脱一“人”字。
  •       很好的书,有自己的观点,有广博的征引。
      不过很遗憾,这个版本的编校错误实在太多,错别字层出不穷,断句标点更是差错百出。
      强烈推荐这本书,强烈反对买这个版本。
      
      难道我买到盗版书了???
  •     物流超快,质量一流,很高兴,给个好评哈!
  •     今日收货,打开一看,纸张粗糙,页面发黄,非常轻,绝对是盗版的;
  •        柳先生说“学校科举,名二而实一也”,实在是中肯。这种话,现在还有谁敢讲,谁敢对愚昧的民众和迎合民众的官府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出来?
       学校,现在成了所谓的“学习的机会”。不是还有人为了学习的机会而卖血甚至卖身的吗?试问,学习要机会吗?有本书不就可以读,读了不懂,只要有个懂的不都是老师吗?对现代人来讲,学习是最不需要机会的。古人那是书少书贵,所以赤贫的人是没书读,现在再穷的人,书总买得起,新书买不起,旧书总买得起。用过的教材,旧书店里几分钱一斤。
       所以,所谓的“学习的机会”,其实是“获取一个身份的机会”,也就是先生说的“学校科举,名二而实一也”。清华、北大是什么?不是学习的场所,而是一个身份,跟硕士、博士,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样的身份。这个身份的用处有多大,有多必要,中国人都清楚。
       所以,卖身读大学的女孩子,跟做市长的情妇然后混个局长当当的女人,是没有区别的。搞得很委屈似的,拿“学习”当挡箭牌,学习非得进大学去学吗?
  •     柳著《中国文化史》现在有好几个版本,上海三联这个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目前最便宜的,3折的价钱比较诱人,洒家忍不住买了一部,觉得印刷装订质量还不错,算是物有所值,可以收藏。当然,收藏这种书是不会增值的,这与收藏名人字画收藏古董不同。卓越也不是拍卖行,拍卖这种书估计也赚不了多少钱,但读者很满意,就算是卓越在做点善事吧。
  •     【这种大字综述,小字注疏的行文其实是过去竖版繁体的习惯。现在改成横排简体,其实不利于正确理解,而且很多简化字用得也不对,有的字也没有对应的简化字,会使人误入歧途。期待有识之士能出版繁体竖排版,正本清源。】
    完全同意。這種書必須用繁體字出版。我一看到此書是簡化字,就知道糟了。我是從圖書館借來讀的。將來假如想買的話,肯定會選擇繁體字版本。
  •     856页,引文第四行,“迅兵已撤”应为“汛兵已撤”;
    863页,第一段引文倒数第四行“声中中土者”多一个“中“字;
    873页,第二段引文第七行”挺击“应为”梃击“;
    880页,第一段引文第五行”分房就骋“因为”分房就聘“;
    887页,引文第五行”而实施则直在“”直“字多余;引文倒数第三行”可以相见“应为”可以想见“;
    892页,第三段引文第二行”伊郎机“应为”佛郎机“;
    904页,正文倒数第四段”市政司“应为”布政司“;
    910页,正文第二段”俄入“应为”俄人“;
    926页,倒数第四行”取之子“应为”取之于“;
    931页,第一段引文第三行”来究其本“应为”未究其本“;
    946页,正文第一行”吴留良“应为”吕留良“;
    955页,倒数第七行”未尝数数睹也“多一”数“字。
  •     我的没有出现这些错误啊?
  •       书的很大部分都是引文,自己的文字很少,但是自己的文字都是“见解,点到为止”,不象新的作风那样“洋洋洒洒地论述”,更不象最新的作风那样“东拉西扯地胡搞”,但也不是象最老的作风那样“述而不作”。
  •     其實這麼便宜的書,想想也知道質量大陸書籍印刷質量向來就差。書籍定價偏低也是其中一條。但問題是買書的普遍也沒錢啊。上海三聯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不是一個。上海三聯是個冒牌貨。書籍質量不過關。但是沒錢的讀書人買不起台版的書啊。好一些的也暫時買不起啊。湊活看吧。
  •     tradition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评论了,这种书甚好,就是价格太离谱了(包括冯天瑜那部)
  •     北京三联几乎本本精华,上海三联好书不多,经管书、文化普及类书、政府书比例太大,那个一力丛书也是在砸自己的牌子,而且并没赚到什么大钱
  •          麻烦您出第二刷的时候参考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系列或者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系列,泽惠士林多多啊
       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大学中国文化史的教材,就是选取几段做个选本也好啊,总比那些自己编的强多了,在看大学教材中国文化史,比这个差多了
  •     版本比较差,校对不认真,以致错别字、板式错误百出,已超过出版允许范围。建议读者购买更加信得过的出版社的版本。
  •     是不是请你举四五个例子
  •     恩 差点就买这个版本了 可是上海古籍的版本现在买不到了啊
  •     书皮是被折过的,刚翻开就让人发晕:柳诒徵晚年号劬堂成了“句力堂”,柳氏弟子缪凤林成了“缪风林”,和出的吕思勉先生的所谓的《中国制度史》的不良做法(随便删改原著)如出一辙,只不过内容貌似是没怎么少,因为没有认真对照全本,所以用了个“貌似”,不敢妄下断语。
  •     名家之作,细细评读。
  •     《中国文化史》,有两套可以读,一是柳诒徵先生的;一是陈登原先生的。两者并称经典。
  •       因为内容太好,版本太差,所以只好评个四星。
      
      老实说,这本书对我来讲还是难了点。只粗粗浏览了一遍,也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还是读得太快。很多小字注都没有细看。柳诒徵是国史大家,这本书开中国文化史著作之滥觞,广采典籍著述,将中国文化历史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学识之深邃令人钦羡,光中看那些书恐怕就得一辈子的工夫。缪风林介绍柳氏说,不读经传、不通《史》《汉》,是很难读懂他的书的。本书是综述经史典籍而成就的一部文化史,脉络十分清楚,但是半文言文字,读惯了现代书的人,开始读会有一些不习惯。白话文也就通行了五十多年吧,前四千五百年的文字都是文言,可是这部还不到一百年历史的书,还有多少人能看懂呢?确实值得花费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期待将来吧。
      
      顺便说一下,上海三联完蛋了,不知这个出版社跟北京三联是什么关系。区区一个封面文字,错误百出。柳氏号劬堂,写成了“句力堂”,三个字;柳氏名著《国史要义》,写成“国史安义”,就算是封面外包出去设计的,出版社也不能不看一眼吧?要是看了还不知道错,只能说明水平问题。也不太苛责现在的文化人吧,其实已经懂得很少了。就像有记者给出版社打电话,因为他看完李安的《色,戒》以后想采访原作者张爱玲,结果人只好回答:“把采访提纲给我,我晚上烧给她。”半瓶醋太多了,有些占据在文化岗位上,害人不浅。还有该书上册三百八十多页左右,整整缺了一个印张。把这算在印刷厂头上吧,作为一个理性的读者,就不勉强责怪出版社了。
      
      (另外,上海三联出的《西方的没落》,英文书名the decline of the west,里面所有decline一词,都写成了decling,请问能不能给懂英语的人解释一下?)
      
      所以这个版本其实不怎么样,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的版本,如果能找到,千万别看上海三联出的。还有,这种大字综述,小字注疏的行文其实是过去竖版繁体的习惯。现在改成横排简体,其实不利于正确理解,而且很多简化字用得也不对,有的字也没有对应的简化字,会使人误入歧途。期待有识之士能出版繁体竖排版,正本清源。
      
      
  •     独守千秋纸上尘2007-11-12 08:42:59   来自: 冬虫,继续冬眠的虫中国文化史(上下册)的评论  因为内容太好,版本太差,所以只好评个四星。    老实说,这本书对我来讲还是难了点。只粗粗浏览了一遍,也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还是读得太快。很多小字注都没有细看。柳诒徵是国史大家,这本书开中国文化史著作之滥觞,广采典籍著述,将中国文化历史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学识之深邃令人钦羡,光中看那些书恐怕就得一辈子的工夫。缪风林介绍柳氏说,不读经传、不通《史》《汉》,是很难读懂他的书的。本书是综述经史典籍而成就的一部文化史,脉络十分清楚,但是半文言文字,读惯了现代书的人,开始读会有一些不习惯。白话文也就通行了五十多年吧,前四千五百年的文字都是文言,可是这部还不到一百年历史的书,还有多少人能看懂呢?确实值得花费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期待将来吧。    顺便说一下,上海三联完蛋了,不知这个出版社跟北京三联是什么关系。区区一个封面文字,错误百出。柳氏号劬堂,写成了“句力堂”,三个字;柳氏名著《国史要义》,写成“国史安义”,就算是封面外包出去设计的,出版社也不能不看一眼吧?要是看了还不知道错,只能说明水平问题。也不太苛责现在的文化人吧,其实已经懂得很少了。就像有记者给出版社打电话,因为他...看完李安的《色,戒》以后想采访原作者张爱玲,结果人只好回答:“把采访提纲给我,我晚上烧给她。”半瓶醋太多了,有些占据在文化岗位上,害人不浅。还有该书上册三百八十多页左右,整整缺了一个印张。把这算在印刷厂头上吧,作为一个理性的读者,就不勉强责怪出版社了。    (另外,上海三联出的《西方的没落》,英文书名the decline of the west,里面所有decline一词,都写成了decling,请问能不能给懂英语的人解释一下?)    所以这个版本其实不怎么样,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的版本,如果能找到,千万别看上海三联出的。还有,这种大字综述,小字注疏的行文其实是过去竖版繁体的习惯。现在改成横排简体,其实不利于正确理解,而且很多简化字用得也不对,有的字也没有对应的简化字,会使人误入歧途。期待有识之士能出版繁体竖排版,正本清源。 阅读更多 ›
  •     整体讲三联的书还是不措的~
  •     封面将“劬堂”印成“句力堂”,将“国史要义”误作“国史安义”,太不应该。编辑推荐中说有蔡尚思先生撰写的导读,书中亦未看到。好在确实是柳先生的名著,这多少能使人觉得没有上当受骗。
  •     我们的教材应该是这个版本的
  •     上海三联跟北京三联的关系,我的理解,跟绿包装王老吉和红包装王老吉差不多。
  •     内容编排好,资料详实。
  •     等我有空了吧。
  •     对照 岳麓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版 以上逐条仅856页、887页“直”字、855页三处相同,其他岳麓版都不误。
  •       此书优点,旁征博引,如同民国和台湾学者的一贯风格,大量的引用古书原文,字数甚或超过作者论述不少。如果古文不佳者很可能不知所云。资料甚多。
      
      缺点,成书时间较早,作者本身又是国学大师,所以甚或缺少些以现代学术之方法角度及世界性之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化史。且自承宋明理学一派,对汉学之评价有失偏颇
      
      此书可以于今人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同阅读,冯的著作正好补充了柳著的不足,以今人之学术多角度和眼光来标注中华文化史,观点多有新意,角度更多元化,方法更多样化。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34931/
      
      另三联之世界文化史可以一起阅读,以比较中国之文化变迁与西方文化变迁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22012/
  •     现在“中国文库”也收录了这本书,封面虽然差,但错误可能少一点,排版字体可能会舒服一点。
  •     是所要的东东,除了书稍微有些脏,仿佛从仓库底下捞出来的。其他的,没问题,至于岳麓书院的这个版本,不知道如何,我先看着,好的话,再来说。
  •     制作的 很粗糙 投诉卓越 选书要对读者负责!!!错别字很多!!!上海三联 和 北京三联 不可同日而语 。连作者的字号都能出错,常识性错误。
  •     书是好书,印刷装帧还算可以,但送来的书下册封面被压出了很深的凹痕,惨不忍睹。
  •     繁体字有必要,竖排就不必了,横排也可以行间加注
  •     请教已读完此书的同好,这本书与陈登原的同名书想比较如何,差异何在?
  •       正在读中,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内容太翔实了,惊叹那时候的读书人的学识之丰富哦,感觉我自己下下下辈子都学不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