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性

出版社:中国和平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802014992
作者:阿瑟·亨德森·史密斯
页数:217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人性》)来,把这本书当成一面镜子,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鲁迅《“立此存照”(三)》  书中所历叙的中国人的特性,不但是一个事实,为明氏一般明眼人所见到,并且,就生物淘汰的学理而言之,也确乎是一些无可避免的结果。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 潘光旦  非常快乐地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的人性》,决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美国前总统 罗斯福  美国人心目中的映像的幻灭,是由一本读者甚多的著作来加以完成的,即明恩溥牧师所著的《中国人的人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差别的叙述十分引人注目。该书同时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后来的社会学分析的基础。  ——美国著名中国学学者 费正清

内容概要

  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明恩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22岁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1872年时年27岁的史密斯偕妻子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做传教士,从事布道、救灾、医疗、教育等工作,在华居住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先后写成《中国人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人性》、《中国的农村生活》、《骚动的中国》等书,其中《中国人的人性》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先后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使他在国际上得享盛名。

书籍目录

引 言第一章 面子问题第二章 节约持家第三章 勤劳刻苦第四章 礼节第五章 缺乏时间观念第六章 忽视精确第七章 天性误解第八章 拐弯抹角第九章 柔顺固执第十章 心智混乱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第十二章 蔑视外国人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第十五章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第十六章 生命力第十七章 忍耐和执著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第十九章 孝道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心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暴第二十三章 相互责任和遵制守法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第二十五章 诚信的缺失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第二十七章 现状与需要

编辑推荐

  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一本好书,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中国人的人性》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人性的权威之作,一部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

作者简介

本书原著初版于1894年,面世后即刻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鲁迅、潘光旦、费正清等先后发表文章予以力荐。该书作者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在华生活达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对中国人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性、价值形态的观察、体验,以西方的文化生活形态为参照,分为27章,精辟地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诸多方面,充分显示了其敏锐的感受力、明晰的判断力、深遵的思辨力与高度的概括力。全书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其目光所折射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已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人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就像标题写的一样,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读一下.如果不从人性的层面上觉醒,中国何谈伟大的复兴,我看不到出路.
  •     这是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下写的分析中国人性的书,西方的优越感跃然纸上。当时民智未醒,用这样的猛药尚可。但现在如果你读完他的书,还深刻认同他的观点,那我只能说你中毒太深,可怜。只有深刻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真正看懂中国人的行为。这一点曾仕强老先生写的非常好,建议你们看一下。而这个作者,带着西方的优越感,看到的只是皮像,然后就直接以他们的标准进行或明或暗的批判。在中国生活五十年又怎么样,生活五十年他也不会变成中国人。
  •     昨天刚看完<中国人的人性>, 记录了一个老外Arthur Henderson Smith在19世纪末对中国人的观察和分析, 其中有两节分别是"麻木不仁"和"缺乏同情心", 不想今天就看到了这则新闻:小偷跳水逃跑时溺亡 百余人旁观其浮沉10分钟 (联合早报网讯)前日上午,永泰城关发生一起悲剧,一名23岁的青年男子到超市调包香烟时被超市检票员识破,在追赶中慌乱逃窜,最终跳进冰冷的大樟溪不幸溺亡。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位目击群众告诉记者,青年跳进水里浮沉10余分钟,曾一度大声呼救,当时岸上有上百名群众围观,可整个过程中却无人伸出援手施救,最后眼睁睁看着青年沉入溪中溺亡。 这使我觉得这本书还不是放进书柜的时候, 而是应该放在床头.Smith在1872年来到中国传教, 那时他27岁, 在中国他还参加了救灾, 医疗等工作. 他在中国呆了50年之久, 这期间出版了<中国的格言与谚语>, <中国人的人性>, <中国的农村生活>, <骚动的中国>等书. <中国人的人性>中的文章源于Smith自1890年起在上海的英文报纸<中国北方每日新闻>上发表的文章. 后来引起很大反响, 于是在1894年出版成书. 在书中Smith也承认对一个如此广大的国家的国民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任何一个问题, 他都在努力做到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而且, "我们的判断不是匆促间作出的, 而是在大量的观察基础上得出的, 我们所观察到的材料远远超过我们所引用的事例". 正是这一种"保持客观而公正"的努力, 使我们更加不能忽视这本书, 以及Smith在书中提出的问题. 虽然以现在的观点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很多书中提到的现象早已经不复存在,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对于精神层面的许多描写和分析, 在今天仍然非常具有讨论的必要. 在<多神论, 泛神论和无神论>一节中, 作者认为中国的普通民众时多神论者或泛神论者, 他们敬畏神却又在日常生活中忽略神甚至蔑视神; 而统治阶级多半是无神论者: "中国的儒家时世上一群受过教育, 很有修养的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 书中探讨论有中国特色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现象, 认为本质上中国人都是儒道的信徒. 在书中, 作者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是"人格和良知", 但因为"人格就是良知", 所以中国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格. 读来让人震耳发聩. 不过在最后一节, <现状与需要>一节, 作者引出的结论却是""中国人的众多需要归结为最迫切的一种, 这种需要只有基督文明, 才能使之得到持久而圆满的满足", 这就又不免有失偏颇了.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旁观者清,深刻到位地描写了真实的中国人,并依旧高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
  •     果然第一个就是面子问题,因为社会文化等,国民性还真是根深蒂固百年不变。
  •     一般,小时候就是喜欢读一些让人对社会有点笼统思考的书
  •     中国需要甚少。中国人需要的是人格和良知。不,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样,因为人格就是良知。
  •     有些弊端,一百年后一点没变。
  •     不够深入。
  •     中国人必读,但是也要有强大的思考和认知能力。
  •     今天终于读过了,非常震惊明恩傅神父对中国社会的洞察;想不到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本质,现象上还未有改变,心里不免沉重。。。强烈建议各位都读一读,书中说的问题你我皆有,只要我们骨子了还是中国人。
  •     刚刚读到这本书,感觉特别好玩儿,他们好像不怎么懂中国。但看到后面觉得他们还是看准了的。很多事情,其实并非这个时代才有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写得很不错。
  •     前面几章不加解释地陈述和批评我们认为是“习俗”或是“文化”的东西,带有明显的偏见色彩,像戴着有色眼镜在看(读一下《菊与刀》,看看如何客观地了解别人的文化)。不过越到后面,内容越充实精彩,有了更多比较透彻的分析。反映出来的一些现象,放在现在都很精确。改得了习俗改不了根?
  •     原來,中國人古來就如此缺乏誠信!
  •     看着不觉得太深奥,而且好像各种没变
  •     06年在图书大厦买的一本书。时间过的真快。他说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时代属性,却还存在着本质性。
  •     人性不灭。以往提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经5000年而不终结,那语气是怎样的自豪,现在这样的说法只会让我心惊。5000年的历史包袱何时才能甩掉?5000年积累的渣滓何时才能得以清理?如今的中国已经是犬儒盛行,希望只有在我们年轻人身上。改造国民性,迫不及待。因为没有新人格,就没有新中国。
  •     好多都说的很准确
  •     很薄的一本书。看完我着实打了一个寒噤。仿佛自家被人看透了,无处躲藏。
  •     一人不入庙,两人不窥井
  •     深入骨髓!按作者的理解,中国人都是精神分裂。
  •     总的来看观察得很细致,大量的事例刻画得很生动,但部分内容还是有些夸大!
  •     公司早上断网,看了四十页。弃了吧
  •     不能说是完全公正而客观吧,肯定或多或少的带着西方的优越感而刻意展现出一种由上而下的公平客观,所以文中描述的内容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幽默感,让中国人看着味道怪怪的。
  •     尽管是很长一个时期以前的人的看法,但有部分观点至今看还是对的,也许这部分就是中国文化深处的东西,不管是优是劣
  •     书籍里参杂着西方人作为殖民者对待中国的优越感,但就全书来说还是颇有代表性的,不可否认作者百年前写的书本,中国的恶习仍未改变反倒愈演愈烈
  •     1101
  •     个人不怎么喜欢,就是在摆现实,没有过多更深的分析
  •     典型的西方理性观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