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罗陀水手》书评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1
ISBN:9787531321668
作者:杜拉斯
页数:358页

深沉绝望却又连绵不绝的爱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我读完杜拉斯的《直布罗陀水手》。书中的那个漂亮而又富有的美国女人想要穷其一生去寻找那位给了她纯真眼神的男人。其实更多的时候自我感觉那个男人是活在她的记忆之中,时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记忆出错了,对他的感情定格在初见时他安静躺在甲板上,不是很唯美却深深震撼她心的那个画面。我们清楚的明白永恒是爱情的致命伤,是心头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所以只有用刻骨铭心的瞬间来填补永恒的空洞,久而久之,瞬间已不再是瞬间。她的双手留住了永恒的瞬间,使其用记忆的形式重现,直至支持她继续爱下去 。或许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种东西是你的毒药,让你无力反抗。我们只能深藏于心,用眼泪把它一点一点的把它包容柔软,成为心的一部分,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无心之语都可以都可以让它幻化成泪水夺眶而出。深沉绝望却又连绵不绝 ……

愿以一生来寻找你

他不可否认,女性的同情心容易泛滥。若不是这样的相遇,恐怕也没有日后的追随。男人以弱者的身份出现,然后又以强者的身份来展示过去。帅气的外表,神秘的行踪,若即若离的关系,安娜爱上他是最寻常不过的一件事。突然让我想起了张国荣饰演的阿飞。她爱上他的他,真的是“他”吗?安娜说,就算我忘记了他的样子,我也没有忘记去寻找他。这是一种“信念”。女人都很执着,我们总以为我们所爱的那个人就是我们设想的那个“象”,总在想象中塑造对方,然后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地牺牲自己。我们以为我们很伟大,对爱的忠贞,对对方的深情,对自己的怜惜,我们为自己的坚决感动不已,我们为自己的伤痛而泪流不止。但,也许我们高估了自己,也许我们并没有那么伟大。我们爱的是“他”吗?还是我们想象中的“他”?甚至确切点说,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忍伤害的自己的梦,于是甘愿作牺牲的那一个,做出了死士般的追随。我们会固执地说:如果错,那就让它错下去吧!爱,很盲目。“有时,我们喝醉了,他对我说:‘我带你去香港,去悉尼。我们俩乘船远走高飞。’而我有时信以为真,我相信这是可能的,相信也许我们能够不再分离。我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会过一种所谓的正常生活,这使我有些害怕,不过我爱他,连他的错误、幻想、蠢事都一起爱。有时我都意识不到我们住在一起,当他迟迟不回来,我独自在房里忧心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不再担心。”生活,很厌烦。“他不赌牌了,一直躺在床上,抽烟,酒越喝越多。很快,我真想他去死。……我已不想要他,我想要他死掉。让我得到安宁。”“你有没有感到厌烦了?”“我不知道。”安娜还是不想承认对“爱情”产生厌烦。“我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哪怕我感到厌烦了,也不会有太大关系。”厌烦,是生活的普遍结局。安娜所谓的抗争普遍的结局就是可以每隔三到四年,跟他好好地过五个星期,或者延伸到日后的无休止的追寻。我们只能用合适的“距离”或“缺失”来保持这份“爱”的至美。每当有机会找到水手的时候,安娜总是疯狂,恐惧,以至颤抖。那么激烈的反应,是对爱还是对梦,不可而知。也许安娜心底其实也并不想真的找到了他。找到了他,又能怎样?结束带有希望的旅程,重拾失望的生活?陪伴你追寻直布罗陀水手的“我”呢?水手们呢?也许对于梦想的实现,谁也受不了“终点”的折磨。我如《局外人》中的莫尔索一样,带着存在主义的色彩。一样的烦闷的工作,一样的冷淡。但“我”却突然反抗了。反抗女友,反抗工作,反抗麻木,踏上直布罗陀号,追寻未知的未来。也许“我”也只是一个局外人的角色,不断地诱导安娜讲述她的故事,“我”是一个偷故事的人,同时也让对方回忆、正视自身“寻找”的意义,然而对于“我”自身的故事,总推搪还未是讲故事的时候。可惜到小说结束了也未曾听见他阐述自己的故事。也许是平淡得不值一提,也许是为了小说的延伸,“我还未说”,小说一直未结束。相信下一段旅程,“我”充当了讲故事者的角色。他们水手们都很可爱,开始都满腔热血地说跟安娜去寻找直布罗陀的水手,但经常拗不过那苦闷、没有结果的过程。有些人下船了,有些人又跟安娜上船了,有些人走了又回来,千奇百怪,形形色色。试想每个人与安娜发生的对话与接触,一定很有趣。这就从“我”延伸至其他无数个其他的“我”的猜想,一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旅程。小说中的人物都不可憎,冲突的只是情感,而人都是善的。也许这才是最悲哀的。记得看书之前好友说故事很平淡,而且没有结局。其实我想,没有结局未尝不好,因为我也害怕最后确定了的终点。直布罗陀号烧毁了,但我们还要继续启程。因为水手一天没有找到,我们就有借口可以继续追寻下去,有借口可以继续活下去,哪怕只是一个虚幻的意象,一个不需要实现的梦想。

直布罗陀

杜的世界 强大的磁场从开篇蔓延开 有燥郁 有不安 有绝望 有偏执 有违常规 却让人看着很爽虽没有结局 却隐约觉得总是美好的故事 很杜拉斯 也很不杜拉斯

虚幻的直布罗陀水手

“我”,千百个庸凡者的理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小说中“我”的幸运,事实是,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幸运,只可以在虚构的世界里开始那样一种人生。塞利纳说,谁都会虚构故事,只要闭上眼睛就行了。这或许只是艺术家的乐观,而不是生活的本真。我们都正在是,或曾经是,小说中的“我”,只是从事的工作未必相同。“我”,一个小职员,八年三个月零六天如一日地在海外领地部身份登记处按照程序抄写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每抄完一份死亡证明就去洗手,还有结婚证明,与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人同居两年三个月零两天,还有十二年退休,为了退休金而苦苦煎熬。我们,有多少人不是重复着类似的生活模式,沿着类似的生活轨迹?同时,我们也在细数这种煎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溢出常轨,开始一种未知的生活,满怀期待。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想法都会胎死腹中,或者独自埋葬在内心的坟墓里,永远不让人知晓。我们就像是醉酒一样地存在,需要“醒酒”,需要“醒生活”,然而却不敢迈出一小步,唯恐失去现存的一切——家庭,财产,一份微薄的薪水,还有惯常的思维模式,——即便我们是穷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直布罗陀水手》中“我”的心灵挣扎就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普遍的生存的焦虑,——这是一种出走的潜在欲望在暗夜的心灵舞台上上演的独角戏,观众只有自己。一个普通的公务员的职位,或者其他的职位,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可以免去衣食之忧。失去它,不少人会陷入困境;保有它,则常常要以自由为代价。这是一道普通而沉重的选择题。“我”,是杜拉斯塑造的一个蔑视理性的个体,最终选择走出令人窒息的洞窟,投入自由的怀抱,这种勇气让人钦佩。然而,倘若没有虚构的力量,他的结局究竟会怎样呢?“我”是一个身无长技的废人,除了一点逃离的勇气,几乎是一个低能的现代人,面对残酷的生活压力是否能从容应对呢?或许只能陷入更深的困境吧。是杜拉斯给了他好运,而这种好运并不总是眷顾这样的废人,而我们常常就是这样的废人。我们蔑视平庸,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平庸的。我们羡慕“我”的勇气,因为我们缺少勇气。安娜和直布罗陀水手我们往往也在寻找,就像安娜寻找直布罗陀水手,就像猎人追踪卓越的羚羊,就像影子追随物体……在这本小说的叙事框架里,直布罗陀水手是一个真实的,也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真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用安娜的话说,直布罗陀水手是一个影射。人们常常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安娜如是,“我”如是,埃帕米农达斯如是。我们不了解我们追逐的东西,这给无数的追逐提供了理由,而且往往是虚幻的理由。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我们需要理由。直布罗陀水手,一个传说中的杀人犯,赌徒,喜欢闲逛,充斥着神秘色彩,喜欢沉默,……这个水手有点冷,有点酷,有点神龙见尾不见首,让我们的女主人公安娜沉迷。然而这个水手,是造出来的,是安娜编造出来的,也是杜拉斯编造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女人浪漫的产物,是文字游戏的一种需要。他的存在,让安娜的存在被赋予了意义,然而那是一种荒谬的意义,一种在现实世界失语的主观诉求,一种从容遁逃的美丽谎言。他,活在安娜的叙述里,活在水手们的期待和陪伴里,活在“我”的猜测里,活在达荷美一个黑人小学教师的叙述里,活在无数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的传说里,……唯独不活在真实里。真实常常是枯燥的,让人窒息的,不像幻象一样美,也不像海市蜃楼那样有动人的光晕,所以我们希望逃离,希望生活在不平凡的状态里。然而幻象终究只是幻象,光晕会散去,寻找会厌倦,激情会耗尽。小说的结尾,让安娜号在大火的焚烧中面目全非,这是必然。安娜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让人艳羡的方式,然而在耀眼的浮华下面,是一颗满目疮痍的心。荒谬的寻找,让生命变得荒谬,一文不值。杜拉斯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杜拉斯的小说。多年以前,看过根据她的小说改变的电影《情人》的片段,然而早已忘记了。王小波曾经非常推崇杜拉斯,国内各个版本的小说前言都高度赞美杜拉斯的成就,然而我还是愿意相信边芹的判断。她说:杜拉斯是感情世界的一个真诚的幻想者,还是一个情感幻想的编造者?杜拉斯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感情世界。一个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一个绝对主观的世界。一个在貌似冷静客观的笔法下的幻想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服从于激情,一种不受任何世俗规范的限制、似乎只有死亡才可以承受的激情。杜拉斯是一个反理智的作家,她用她的主观世界来对抗世俗的客观世界,然而她本身也是庸俗的,因为她也是生活在潮流里,追逐时代的潮流。这无疑限制了她所能到达的高度。她像安娜一样,也是追逐者,不是一个思想者。就小说艺术而言,杜拉斯也称不上一个大师。她沉迷在故事里,只注意故事的新奇性,对于浪漫的力量过度自信。有些故事情节显得牵强做作。譬如,让“我”与安娜沿着爱情的路线行进,却连作者自己也没有自信,这是让“我”从一个圈套里逃离,又落尽了另一个圈套;小说的结尾部分,拖泥带水,让人生厌,体现了作者无法结尾的尴尬。她说,她的小说没有结尾,在这部小说里表现的尤其明显,也尤其狼狈。

直布罗陀水手

从学校图书馆的铁质书架上抽出它的时候,发觉它很新。2000年的版本。可是翻遍全书,没有折页和笔迹。只有书脊处有些微的磨损。也许它从来就未被借走过吧。无限寂寥的在书架上呆了漫漫年月。   这亦是一个无限寂寥的故事。 高二的暑假阅读过杜拉斯的《情人》和《乌发碧眼》。她的语言直接而晦涩。细腻冷静,带着强烈的悲怆感。 她本是一个纯美的女人,可是长年的吸烟与酗酒让她一身褶皱,再也无法回复平整无缺。像所有千疮百孔的感情。 卡拉尔山脉积雪的山坡在熠熠闪光,另一边丘陵的村落阴暗着。这个敏感而忧郁的男人终于对他并不爱着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那个名为罗卡的意大利的小渔村。白得耀眼的直布罗陀号一动不动的停在蓝色的海面上,它那耀眼的白色是那么无情,有一种孤独的岩石才有的沉静和傲慢。 在那上面,有他后来深爱着的绝美的女人。 直布罗陀号又启航了。为了追寻那个女人深爱着的直布罗陀水手。男人义无反顾的登上了船,为了抛却以往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软弱与压抑。虽然他只和这个女人相处了一夜。 直布罗陀很美。它的一边是地中海,一边是大西洋。两边相差很大。 而他们只不过是这茫茫海面上一对痴迷于深深绝望中的男人与女人。 这个女人的全部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扬帆周游世界,追寻旧爱。她喜欢难看的城市,尴尬的处境。不喜欢得天独厚的城市,幸运的处境,不喜欢世间任何得天独厚的东西。 直布罗陀水手杀死了滚珠业大王,带着巨款潜逃。无意中来到了这艘白色的游艇上。一身黑糊糊的燃料油,在阳光下亮闪闪的。短暂的邂逅。女人的心口有异样的疼痛。她爱上了他,至死不渝。有着腼腆的略带烦恼的微笑的英俊的水手。 命运将他们如此奇特的拴在一起。这偶然的爱情。 冬天的马赛。深沉而漫长的夜。水手潜逃了六年。这个世界依然骄傲的庇护着她。女人这样想。 这是三年后的重逢。这个时候,也正是女人终于以为自己有一天也许可以不仅仅靠回忆他来生活的时候。贫穷的他在她丈夫的眼下送给她十只信封。每一只里都有相同的十张照片和两张明信片。这是他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用来换取果腹的面包。 战争爆发。直到四年后两人再度相见。时光晃悠,她在一个下午离开了她的丈夫,只留下了一封信。她的丈夫在她走后自杀了。冥冥中她却决心要找到那个水手。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五个星期。在巴黎闲逛。水手总是赌牌。清贫的对她来说却也是幸福的日子。后来他离开了。说会回来找她。 男人一直跟随着这个女人。听她叙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她找寻这个水手。他爱上了这个女人。在持续而漫长的描述里。在日夜相伴的游艇上。这虚无的充实的生活。 他们开始相爱。只是始终没有停止这场找寻。像是生命的唯一真谛。而找寻的意义也许开始转变。直布罗陀水手是爱的永恒,而并不只是一个水手。 故事的结尾,也许这算不上结尾。杜拉斯的叙事有着并不分明的结局。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他们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水手。直布罗陀号被意外的烧毁,不复存在。他们找到了另外一艘旧的游艇。继续漫游。 渐渐接近了加勒比海,海很美。他们也许还在继续寻找着那位水手,也许没有。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梁京/旧作整理/07.11.

带着爱情去寻觅爱情

一个不幸的男人,在意大利一个小渔村罗卡遇到一个美丽的女人,便追随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有一艘游艇,她的全部生活就是走遍世界寻找她爱过的直布罗陀水手。他上了船,他要帮她找到她的心上人。然而,爱情在这个想改变生活的男人和这个追寻旧爱的女人之间产生了。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他们的海上旅行在他们微妙的感情交流中度过。如果他们找到直布罗陀水手,那将是他们爱情的结束……。杜拉斯的作品,没有圆满的结尾,让习惯了完美谢幕的读者觉得意犹未尽,但这或许就是她要表达她心目中的人生,茫然,麻木不断的寻找一个对的人,没有明天,没有将来,也没有尽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粒狂躁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里悄悄的生长,当它有了叶子,或者开了花,这个人就可能开始另一种生活,一种在别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生活。

毒药都带瘾——《直布罗陀水手》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男人像毒药,就像一个朋友,她说,我中了毒。中了毒,是没有办法的,怎么挣扎都会痛,甚至越是挣扎毒性发作的越快,有的还是周期性的,就跟月圆之夜一样,你迎头碰见一个细节,一个背影,一个场景,毒就蔓延你全身,痛不欲生。你就想再让我见一次,再让我和他交锋吧,就一次,我就忘记。可是再一次,只能加重毒瘾而不是戒掉。旁观者都是无能为力的。这让我想起我看的一本书《直布罗陀水手》,当初看它的时候,我在火车上,而且在一列不知道哪是起点哪是终点的火车上。恍惚之间,就觉得自己成了那个女人,那个直布罗陀水手的女人。一个女人,拥有过人的美丽和财富,有一艘轮船,爱上偶然在她船上做过水手的直布罗陀男人,从此开始满世界的找这个男人,很多人来过她的船又离开,这些人在世界各地为她寻找那个水手的消息,只要有消息,她不管现在在大西洋还是印度洋,她会立刻开着她的直布罗陀号跑过去,大部分的时候,是失望的,找的人也许跟直布罗陀水手有像的地方,却从来不是她要找的他。她的水手厌倦了这样没有目标的找寻,所以她船上的水手总是在不断的换,可她始终没有放弃这种没有目标的找寻,随着这场没有目标的找寻,他和她的传说越来越多。人们都在传,那个男人其实是个杀人犯,那个女人又很多的男人,很放荡。有消息的时候,她就出发,没有消息的时候,她享受每个路过的地方,偶尔上岸,就会有新的男人跟着她做一名船员;当然原来的船员有的也上岸开始安定的生活。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粒狂躁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里悄悄的生长,当它有了叶子,或者开了花,这个人就可能开始另一种生活,在别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生活。就有那么一个小职员,安安静静生活了那么久,胆小懦弱但狂躁,厌倦了每天这种窒息的安静。他上了她的船,开始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其实,我想,故事的结局已经不重要了。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种东西是你的毒药,让你无力反抗。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甚至只是一种习惯。于是,有些人因为一种味道失常,有些人总是站在原地,有些人到处奔波,有些人死不回头,有些人躲在壳里。每天,我们都可能遇到不可理解的人和事,会看见这些处于毒性发作期的人们,有的痛苦,有的幸福,有的狂乱……然而,在没有中毒的人们看来,中毒的人始终是圆满的。

其实我也想寻找那个直布罗陀的水手

那时候已经是深秋了。他在自习室门外看着她的背影时,她在读杜拉斯的《直布罗陀的水手》。他站在门外面给她发短信,他看到她的手机在桌上振动起来了。她伸手去拿,但是视线还是没有离开那本摊开的书。他看着她给他回短信,这么近又那么远。她回完短信继续看书,或许是因为心里涌动的那一份雀跃心情,书里的一句“我们又无可避免地无话可说了”被她看成了“我们又无可避免地无话不说了”。一字之差,便改变了那原本苍凉的基调。他终于忍不住,悄悄地走到她的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邀请她一起去走廊看月亮。她也不知道是怎么,连书都没有来得及合上,竟像中了魔咒一般跟他走了。一走,就是一段青春。《直布罗陀的水手》。海依旧很蓝,很美,很惊心动魄。那个直布罗陀的水手,他一生都颠沛流离,被另一个女人满世界地寻找。有的人以为他死了,而爱他的人始终不愿意相信。他总可以潇洒地放下一段生活,开始另一段崭新的生活。她也隐隐地期待着能像书里那个美国女人一样,勇敢地扬帆起航,满世界寻找自己的爱人。可是当寻找结束,他们的爱情却也将结束。而她,更愿意用这一段永远没有终点的航程,来换一世不朽的爱情。WannaNov 7, 2009其实都不能被称作是书评,只是忽然看了很久以前的日志,莫名地被打动了。那段航程,却不想再走一遍。

评直布罗陀水手

第二遍看这本书。第一遍时完全被她书中描写的佛罗伦萨的热侵占了。还是记得这热,所以早上醒来,借着窗帘间溜进的光线,9:30分的热度,我以为我漂浮在海上,是的,因为现在自己独占一张双人床了。看到直布罗陀水手要将明信片送给安娜时,我身子震动了下,鼻子一下就酸了;安娜说他有巴黎的街道,有这个,有那个,但他从不属于谁,更不需要她,我登时明白了。但是这不是本关于爱情的书,起码不是安娜和直布罗陀水手爱情的书……说到底,我们如此委身于各种欲望,我们又知道它们多少。我可以理解的是:单单有一张英俊漂亮的面孔,就可以在上面建立一个自己爱情的国度。这是爱情的艺术之美,是欲望的开始……我不相信爱情是长久的,但是我会一生都眷恋你的容颜。无法预料的未来……我们是如此认定为了满足欲望,我们的要求终会实现,终会找到直布罗陀水手,所以我们不停寻找。但欲望会闪躲,不再过于坚持,不再仅仅是眼泪和葡萄酒;或许那个时刻是种预言;生活不是非要这样,看到欲望的闪躲,看到自己的动摇,是这样又是那样。这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因为海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漂浮的海上妓院

1、一直按某个顽固深层结构不断自我重复的杜拉斯,是令人厌烦的。这本书应该是该结构稳定成型的标志。她的女主人公,自此开始,一例都是贪婪的,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是如此,如同一个永不餍足的创伤之洞。二者冲突时,女人往往技巧性地妥协,倒向物质,尽管痛苦并将这痛苦表演得人皆可见甚至过于喧嚣。杜拉斯毕竟是(不那么地道的)唯物主义者,相当取巧地利用物质第一性原理将女性之投降/ 背叛合理化与非道德化,甚至隐约指控经济资本对女性的压迫与异化,这无疑是其左翼立场不死的残余。但每个女人都可能是报仇的美狄亚,在物质需求与欲望满足后,女人又回过头来追求暂时被抛弃的爱情,甚至上演奋不顾身的激情戏码,在双重背叛中肆意妄为、为非作歹,公然自称为“海上婊子”。激情之无条件的绝对化,才能凸显爱情在深度上不可测量、在力度上不可阻遏,才能上升到天地间唯一大事的崇高位置。因而,女主便在道德真空里娆娆着莎乐美的色情魅惑,以其世间所有阳具都填充不满的身体-情感空洞,腐蚀与残害着所有牵涉其中的男人。这真像极了屠格涅夫《烟》中的女主,是赤裸着的、毫无公共耻感因而毫不收敛的淫荡。杜拉斯可能没有意识到,作为自由法外之地的海上妓院,毕竟是一所豪华游艇,是其用身体交换而来的男性馈赠,也就是说,她的自由特权,肯定要以物质基础(material foundation)作为保证。这个时刻,女性爱情意志主体,早就总是-已经堕落为资本主义肮脏有产者;她对沿途来去交替水手的占有式支配,都可被还原为物质资本对男性身体的剥削与压迫,她把他们扭曲为忙碌的工蜂。这个丑陋的真相,也就破除了其无条件爱情神话的幻象,并且揭示:她充其量不过一个张开血盆大口、一路吞噬男性的巨型利维坦。从此,杜拉斯的每个女主,几乎都是披着文艺化爱情外衣自欺的绿茶婊,一座以创伤记忆之名挂牌的流动妓院。没错,她们单凭只身之力,就可独立支撑起一整座妓院。2、但是,这些妓女是神圣的----杜拉斯在此营造了一种爱情意识形态,把爱情作为最高甚至唯一价值,凌驾于所有价值譬如金钱、名誉尤其是道德之上。这当然是出于尼采所谓的怨恨心理,是弱者在资本至上男权至上的现实世界里的报复性价值替代,是其权力意志的曲折实现。因了爱情,所有堕落与淫乱都是可被理解并可被原谅的,因为这是找寻唯一所爱目标的必经之途,而且,找寻的时间越漫长、经历的海域越广阔、沿途尝试的男人越多,就越显示出找寻的执着,越显示出对唯一者的专一----没错,这何其类似基督教寻觅上帝的天路历程,在“无尽的弃绝”中趋近唯一终极目的。爱情夺取上帝之位,成为杜拉斯在俗世人间的一神教。甚至出现这样的悖论:安娜每次离合的男人,对她而言,都是一次再创伤过程·:她不得不痛苦发现,每个作为替补的男人,都无法严密符合唯一者的尺度,因而无法完全填充唯一者留下的空白,也就无法强有力地取而代之,蛮横地占有她的心灵全部。因而,他们一个个都必将被抛弃、被舍离,无一例外沦为寻找之途上一个必定消失的环节。每次露水邂逅,结果无非都在显示女主对唯一者的顽固执念。也就是说,女主经历的男人越多,就越能活生生带血地一一例证她对唯一被爱者的坚贞,因为每一桩注定短命的情事,都是一个否定,女主在以负的方式向着唯一者前进。没错,她并不确定唯一者是否能被找到,但她通过对一个个男性个体的否定,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不是,那不是,另一个也不是”,每一个否定同时都是肯定,都能将搜索的范围缩小一点点。因此,她的寻觅苦役,必须在充足的时间里展开:已经过去的三年,即将来临的三年,还将继续的下一个三年......越经历杂多,就越能显示她对纯一的执着;越多野合之短暂,就越渴求真爱之永恒;行为越轻浮,就越饱含情感之深刻;肉体越欢乐,精神就越痛苦;情越分散,爱就越集中;越淫乱,她就越纯洁----在唯一者无所不在的目光下(under the One's eyes),她把自己雕刻为一个圣妓,带着神圣痛苦的光辉。如同维纳斯在海面诞生,用泡沫制造永恒幻境。但是,这个唯一者真的存在?她是个撒谎成性的惯犯,是绝不可靠的叙述者,所有人物与情节,都只是她自恋式倾吐欲的构造,她自己都曾说过,一切都可能是她“编造”的。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有过直布罗陀水手,真的与她在上海之途中共处六月,然后在马赛又同居五周,有一天再找到他,她也必定会不承认他,因为她意识中所反复精雕细刻的意向对象,早就被精神化与理想化,如同康德无法完全客观化的“审美理念”【注一】,它虚无化着一个个肉身。即使是直布罗陀水手,也不免沦为一个低劣副本。他同样必将被抛弃,她已”不想要他,想要他死掉“【第200页】。她一向是残酷的否定主体,更甚于济慈笔下的“无情妖女”。3、作为叙述者、参与者与见证者的”我“,无非一个(写作)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主体。被”非我“的敌对环境所支配与塑造,陷于”自在之物“的粘稠中无法动弹,疲软得毫无自为性。他无法改造、甚至无法破坏被给予性,毫无超越可能,只能逃离。又必将落入另一个陷阱。他在寻觅一个新主人,赋予他目的与意义,让活着变得能够忍受。刚好碰到她,这个奇特的男人搜集者。于此开始获得他生活的确定性:他成为她寻觅之途的见证者、逐渐认同其寻觅的自觉参与者,也就是说,她的目的因同时被作为(intended... as)他的目的因。他当然自我意识到其身份,不过一个被宿命般先行规定结局的临时复制品,一块通往终极目的的路石。但他心甘情愿,因为有一个被推到无穷远的目的与方向,生活由此被统一为稳固、持存的连续性,不至于碎片化得难以忍受。他当然也明白身份的不稳定性,因为他始终受到自明目的的威胁,目的达到,手段自然被抛弃。但是,在寻觅之旅的相濡以沫中,他与她逐渐心心相印,极有默契地共谋,将”寻觅“反转为目的自身,为了寻觅而寻觅。他分享了这个目的,也就分享了施虐/受虐的色情游戏,也就沐浴着她的自欺、痛苦与光辉。他无法再有其他身份,是专属于她的忠诚受虐狂。他一直是”软弱“的:是具身化了(embodiment)的“接受的被动性”。他只能不离不弃,在惯性中意志昏睡瘫软,随海上妓院无法止泊地漂流下去【注二】。---------------------------【注一】:安娜和“我”,都“想体验世间最伟大的爱情”(见第195页、第256页),所谓最伟大的爱情,只能是她们各自第一人称在其生活世界中所构造出来的理念。“最伟大”的形而上性质,先验地规定了这种爱情只能是一个非经验-现实的、调节性的观念。它圆满、自足、完美,是所有世间爱情的尺度,否定着每一世俗爱情的有限与残缺。但是,每一活生生肉身-心灵之间的爱情,都不可避免其有限性、有条件性、不确定性、不持久性、易变性,一句话,在世的、具身的爱情,总是在时间-空间中的爱情,不可能不因流变而产生质的差异,在完美度上(the degree of perfection)永远低于作为形上本质的“最伟大的爱情”。因此,追寻者在世间/时间中不可能有最终的停留之处,只能通过德国浪漫派“无尽的反讽”概念,无限趋近却永不能到达永恒自身。爱情在本质属性上就是否定性的----对经验界的无限否定。这样看来,杜拉斯的爱情形而上学,同样是基督教与现象学的杂糅,本体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之意识构造,由偏执的信仰意志支撑(这个信仰意志,很容易就滑向自欺,不透明,拒绝被反思净化)。这个方法论唯我论意义上的个人形而上学,作为历史目的因,足以保证作为否定之旅的海上漂流,能任性地一直持续下去。并且,还将作为爱情神话世代相传,吸引不思-脑残男女前赴后继地拙劣模仿。【注二】:当然,必须在物质前提得以保证下,色情之旅才能持续。结尾处暗示了“安娜号”被焚毁,这里面隐藏了巨大的解释空白,譬如男性奴的道德义愤或断裂冲动等等,在此姑且不论;团队不得不临时找一条游艇替代,从豪华到简陋,无疑是物质条件的降格。杜拉斯曾是法共左翼,当然明白物质化前提对于观念论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无非就是在繁冗地铺陈物质-私有者构造污秽观念遮羞、以身体-快感为中心的纯粹物质之旅。这当然是一场精致的自欺,一段可被还原至彻底敞开、毫不设防的肉身之放纵堕落史。

写作就是自杀

——《直布罗陀水手》与《情人》书评写作,就是自杀,但不是通过死亡。我一直未能很好地理解杜拉斯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我能想到的是溺水,因为她称为自杀的写作方式能够造就语句逻辑上的窒息感,给你―种淋漓尽致的眩晕,且不足以致命。玛格丽特•杜拉斯我自身溺过两次水,一次在泳池,一次在海里。那种垂死挣扎的感受长据于脑中, 一触即发,却丝毫不影响我对游泳的热爱,甚至有些病态地怀念起当时那种窒息到死亡边缘的快感。这是拿来类比杜拉斯写作观点的最好的原因,我试着表达清楚我的立场,杜拉斯创作《情人》与《直布罗陀水手》的异同正如我的那两场溺水,《情人》是在海里,而《直布罗陀水手》是在泳池。这并不确切,《直布罗陀水手》的叙述与整个故事构架是浅层且清晰的:美丽而富有的女人,不停地航海去寻找她的水手,在追寻那份遥远且不可知的爱情时与下定决心要舍弃过去的男主人公邂逅。这是杜拉斯的一场幻想,是缓缓流动的,循序渐进的意识,不像泳池里静止不动的死水,它更像是河流。尽管这部作品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海洋,但我想其落笔的归所,也就是这场“自杀”的起始是最初那条泛漾着暗绿色磷光的马格拉河。电影《情人》剧照河一直在杜拉斯的生活中隐遁,就像《情人》里迎面而来是阵阵灼热气息的热带河岸,是她记忆深处最汹涌的根源,也是给予她灵感与魔力的缪斯。同《直布罗陀水手》一样,相反的,发生在河岸的自传性作品,其完成的方式,溺水的地点却是在海里。怎么说呢?写作如果是一场自杀,那么《情人》一定是杜拉斯最濒临死亡的一次写作,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记忆洪流,不管是原生家庭中母爱的偏袒和父爱的缺席,或是情感体验中对小哥哥的珍爱和中国情人的刻骨铭心,都是真实存在且无限延伸的记忆支流,除却在《情人》中感受到的窒息,在海里溺水最使人惊慌的不是刺眼的强光,也不是苦涩的海水,而是彻底丧失方向感。记忆的支流和表达的欲望不断冲撞,翻滚,于是,溺水的人失去方向感,而阅读的人在书里迷失。回到《直布罗陀水手》,那个水手,是二十岁的杀人犯,眼睛蓝得黄昏薄雾里阿塔科拉高原的湖泊,好赌,孩子一样的令人不忍责怪,他不再是具像化的一个人,而是对安娜来说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爱情。在遇到男主人公之前,安娜讲述的那些上船来的形形色色的男人,总让我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体会。我有时怀疑过他是否如我曾经认为的那么美。不,我错了。他的目光依旧,还是燃烧着火焰,为内心的秘密而不安。从那以后,所以别的目光都让我厌倦。安娜环游世界地寻找,是由爱驱动的一场未知,是赌注、仪式与必然。这正是魅力所在,安娜的行为,也是杜拉斯本身对爱情的渴求与追逐的影射。纳博科夫写道:衡量一个一个写作天才的标准,在于他所创造的世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属于他的。从佛罗伦萨的闷热到刚果河的潮湿,书里最打动我的情节是有关天使像,丹吉尔和羚羊。他们是在原有的城市地标上延伸出来的幻想,关于丹吉尔那个片段的描写是一个完整的长镜头,他们下船,穿过街道,安娜醉着酒,披散着头发,主人公坚毅地拉着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穿行,他们心照不宣,且开始对彼此认真。就像是身临其境,一种视觉效果延续展开,透过书页我一直跟在他们身后走着,他们从此一秒开始存在,由人所见。杜拉斯本身也是一个剧作家,文中大量的语言表达没完没了,我喜欢主人公独处时那些意味深长的、安静的对话,而最后在刚果河咖啡馆里众人纷杂地谈天说地,也总让我有一种巴恩斯的《在菲尔与乔安娜家》系列作品的诙谐与讽刺感。这是杜拉斯的一个世界,独属于她的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一部分,而她最终留给我们的,则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不朽。以上是我高中时代对她的所有的理解,就像《直布罗陀水手》中没有结局的故事,一个人在这世上的消逝不代表他不复存在,在无边无际的海和永世存在的爱中,一切都是没有终点的。是的。大海美极了,但我还没法讲述。

关于寻找

半小时之前终于看完这一本。断断续续,看到那个男人决定重新生活的时候才认真起来。原来前半段翻来覆去的蠢蠢欲动是为了遇见这个女人。安娜富有而美貌。为了寻找一个她曾爱上的直布罗陀水手终日航行海上。书中的对话多次称其为“伟大的爱情”,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生活而已,与其他的生活或有差别,但不存在渺小,平凡或伟大的等级区分。直布罗陀水手有一双像早晨天空一般蔚蓝的眼睛,额头上有一道杀人犯式 的疤痕,他的眼神纯净。他是安娜的第一次爱情。我承认那一定是爱情。但他离开以后,他就不再是那个直布罗陀水手,这场爱情也变成了自恋的臆想。安娜嫁给游艇的主人,后来离开他,他自杀后继承巨额的遗产,开始环球旅行。寻找直布罗陀水手的想法一路指引她走向一种她骨子里期盼的生活方式,为她打开一片男人的旷野以及同样宽阔的海面。在海上漂流随意停靠的岁月里,她到过很多地方,游艇上来来去去各色男人,她继续笃定地旅行,遇见和告别,她的“寻找”因而成为神秘的传言并且蔓延。但其实,像我之前所说,这只是安娜20岁之后所过的生活而已。一种贴上了“寻找爱情”的标签的生活。但“寻找”的决不是当初失去的恋人和爱情,而是另外一件东西,比如意义,幸福感或者干脆是另一个男人。结局“我”和安娜的相爱看上去预示着寻找的结束,这有可能,也许安娜发现“我”才是她在寻找的物件,于是“我们”一同航行或一起靠岸。毕竟青春期编织的美梦不一定持续很久。她大可以抛弃那无所适从的沉迷于寻找的几年,就像改变一种过日子的方式。也有可能,“我”就像其他的男人一样,某天总会下船,成为安娜故事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安娜的旅程依然延展。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被直布罗陀水手迷惑,感动于“伟大的爱情”。只是后来慢慢觉得,其实任何一件事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寻找的起点,但它终将不会是终点甚至于不会是过程。安娜的寻找始于对直布罗陀水手的暗恋,她真正的寻找已与它毫无关系。

如果妳也愛過直布罗陀水手,妳會明白的

一般他是沒有出處的,或者你一定不知道他來自什麼地方,但是你無意間看見了他,你像被電擊了一樣怔怔得看著他。從此以後,你不斷聽到關於他的傳說:他殺了滾珠業大王;他或許看不慣誰把誰一頓狠揍;他是仗義的義氣的充滿了男人味的;他受過不能癒合的情傷他有不幸的家世;他沒有出處也沒有歸處四處流浪;.......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會跟你說著關於他的傳言,總之他和你身邊的每個男人都不一樣,他身上散發著傳奇色彩,於你仿佛萬道光芒,從此你什麼也看不清楚,聽不真切。你不知道這是他本身具有的還是你臆想的:他看起來強悍無比其實有著最脆弱最柔軟的內心;他無家可歸卻一定是戀母的;他睡覺的樣子像個孩子;他微笑的時候有最純淨的快樂;他是瘋狂的歇斯底里的;他是沒有安全感的嬗變的;他是孤零零的站在原地等待被你拯救的;他也是騎著一匹黑馬,從很遠的地方嗒嗒嗒的奔過來,跳下馬,一句話不說把你橫抱起來扔在馬上嗒嗒嗒遠去的人;他一定有著最強悍的城堡卻經不住你細火多情熬燉的;他看著你的時候眼睛裏面有不可捉摸的光,需要你去點的;他一旦愛你會勝過愛自己,他一旦愛你會給你他所有的一切,儘管他有的永遠不多你看見他心就疼到不行。他在你的想像裏面,就是這樣的於是你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麼一個人,你決定用你全部的熱去融化他,你覺得他只等待你來拯救。你為他想到任何的細節,你猜測他任何的眼神,你在他的小動作裏面衡量你和他的距離。你天南海北去找他,只要有他的消息就趕過去,你所有的朋友都將為你收集任何關於他的消息。你委屈的愛著一個不會為你停留的人,你以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你被自己嚇著了,你被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像一個虔誠的朝聖者把自己當成一樣祭品大義凜然的站在祭臺上你不停的找新的水手去你的輪船上面,他們或許生了直布羅陀水手的樣子,你以為可以取代來自直布羅陀的水手,或者你可以忘記你在找的那個水手,可是任何的消息都讓你驅船前往。他長在你心裏每個女人都會愛上這麼一個男人,或許是在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或許是千帆過盡之後,但這是確定無疑的一件事,你會愛上一個沒有來處沒有歸處的直布羅陀水手只有愛過了這樣一個直布羅陀水手之後,你才會明白手掌上生了一根撒瑪利亞線的男人有多溫暖,有多貼心如果妳也愛過這樣一個直布羅陀水手,妳會明白的


 直布罗陀水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