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会集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8014467200
作者:青州历史名人研究会

作者简介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海岱会集》十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石存礼、蓝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也。存礼字敬夫,号来山,益都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知府。田有《北泉集》,已著录。裕字伯顺,号闾山,临朐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澄甫字子静,号山泉,寿光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经字伯常,号东渚,益都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卿字时庸,号海亭,益都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渊甫字子深,号范泉,澄甫之弟,正德戊午举人。应奎字文焕号渑谷,益都人,官至知府。嘉靖乙未丙申间,经以礼部侍郎丁忧里居。田除名闲住,渊甫未仕,存礼等五人并致仕,乃结诗社於北郭禅林,後编辑所作成帙,冠以“社约”、“同社姓氏”及长至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上巳日、七月七日,会《集序》五篇。其诗凡古乐府二卷,五言古诗二卷,七言古诗二卷,五言律诗三首,五言排律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五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一卷,计诗七百四十九首。其编辑名氏原本未载,惟卷首万历己亥魏允贞《序》,称友人冯用韫以《海岱会集》自远寄至,据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盖冯裕曾孙琦所选也。八人皆不以诗名,而其诗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故王士祯称其各体皆入格,非苟作者。观其“社约”中有不许将会内诗词传播,违者有罚一条。盖山间林下,自適性情,不复以文坛名誉为事,故不随风气为转移。而八人皆闲散之身,自吟咏外,别无馀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类。其斐然可诵,良亦有由矣。
又:《北泉集》·(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蓝田撰。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事迹附见《明史·叶应骢传》。当张璁等希旨议大礼,田反覆抗论,凡七上章,受廷杖几殆。复纠劾陈洸不法事,直声动一时。今集中惟录《劾礼部尚书席书》一疏,不知何故。其他古近体诗及书记、杂文,亦未分卷。考《千顷堂书目》,田有《侍御集》十卷,又《东归唱和》一卷,则此本已非完书,且田生平可传者,在诸谏草,今章疏阙佚,则此本,非菁华所在矣。


 海岱会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郑 树 平摘要 :“海岱诗社”是明嘉靖年间活动在古城青州的一个文人诗社,《海岱会集》是诗社成员唱和之诗的结集。诗集所收作品以吟咏山水,描绘田园,咏史怀古,忧叹民生为主要内容。艺术上抒写性情,真率闲雅是其主要特征。这在三杨“台阁体”诗风蔓延、“前七子”拟古之风日炽的情况下,能不为风气所转移,自适其意,直抒性情,实为“公安派”之先响。所以在明代文学史上应有一定地位。文人结社,诗友唱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汉代的“柏梁联语”,东晋的“兰亭之会”,唐代的“九老会诗”,宋初的“西昆酬唱”,以及明代“公安”、“竟陵”,清代的“浙西”、“常州”词派,各种诗社、唱和,不胜数计。这种现象有的传为一时之盛,有的则行为流派,影响文坛,使诗文风气为之一变。可以说,诗社、唱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研究中国文学史,必须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要论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活动在古城青州的一个文人诗社。诗社名为“海岱诗社”,所结诗集为《海岱会集》。一“海岱诗社”由八人组成。石存礼(1471年~?),字敬夫,号来山,益都城里人。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绍兴知府。冯裕(1479 年~1545年),字伯顺,号闾山,原籍临朐,明清时期临朐冯氏文学世家的奠基人,著名曲家冯惟敏之父。生于辽之广宁,后归故里,定居青州。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历官华亭县令、晋州知州、平凉知府、石矸知府,贵州按察副使。著有《方伯集》。陈经(1482年一?),字伯常,号东诸,益都城里人。正德九年(1514年)进土,官至兵部尚书。黄卿(1485年~?),字时庸,号海亭.益都北关人。正德三年进士,历任南京刑罚郎、浙江右参政、江西左布政使。著有《海岱会稿》、《编苕集》等。杨应奎(1486年~1542年),字渑谷,别号骞翁,益都东关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任临洮知府,南阳知府,著有《渑古集》。刘澄甫(1482年一?),字子深,号山泉,寿光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山西参议,著有《山泉集》。刘渊甫(1485 年~?),字子深,号范泉,刘澄甫之弟。正德五年举人,著有《范泉集》。蓝田(1477年~?),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著有《北泉集》。嘉靖十四至十六年(1535年一1537年)之间,陈经以礼部侍郎丁优归里,蓝田除名闲住,刘渊甫未仕,石存礼等五人均致仕闲赋,于是八人结为“海岱诗社”。按其“社约”规定,诗社每月集会一次,轮流召集,集会地点在青州北部禅林寺。每次集会,社员必须拟赋题一道,古今诗十首。同时规定“会友各备私课簿一册,公课簿一册,大小格式相同,转相抄录。不许将会内诗词传播,违者有罚。”可见其作诗完全是自适性情,以此娱老,不以文坛名誉为事。所以更能显示出独特的诗歌风貌。“海岱诗社”唱和之诗,由冯格曾孙冯琦编为《海岱会集》十二卷。诗集按诗体分类编排,共计收诗749首。诗集除蓝田外,其余七人均有诗作.对于蓝田为何在诗社中有名而诗集中无诗府州清代文学家李文藻《海岱会集跋》推测说;蓝田“仅存姓氏,而无一诗,岂当时偶与行会,旋即归去,来山诸君子未忍删落其名邪?” 此种解释可备一说。此诗集编成并未刊刻,后以手抄本及《四库全书》本两种版本流传。据现有材料,大体可勾勒出手抄本的流传过程。李文藻《海岱会集跋》云:“文藻十五、六时,即闻有《海岱会集》一书,遍访旧家不可得。年来耳书贾刘雪友有写本,而不肯假观,为买一裘,始许录副。适值深冬寒甚,呵冻手抄,起于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十五日蒇事.按郡志作十四卷,今实十二卷。元本朱笔评点,不能知谁何?其墨笔则云出颜山王枣村洪谟手。”据此可知,冯琦所编《海岱会集》传至王洪谟(一作谋)手中(王洪溪,字禹陈,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博山人,一说“傅山”,据考“傅”为“博”之误),后为书商刘雪友购得,李文藻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抄录.又据青州市图书馆馆藏抄本所附闫湘蕙《重抄〈海岱会集〉序》,及杨锡纯再抄附识可知,光绪九年(1883年)冬,昌乐闫湘蕙按李本抄录三部,一九四五年益都杨应奎之九世孙杨锡纯又照闫本录副。现青州市图书馆所存即杨锡纯抄本,分元、享、利、贞四本,共十二卷.《海岱会集》以抄本流传,在明代未曾刊刻,何以被收入清代《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岱会集》注为“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此书又是怎样到的纪昀手中?这是两个需要辨明的问题。对此,重抄《海岱会集》的闫湘蕙有如下解释:“王渔洋(士祯)、李南涧(文藻)俱云《海岱会集》无刊本而‘四库’何以有是书?盖南涧当日以抄本送其房师纪晓岚,时晓岚为总纂官,故目录中有之也。”此说合情入理,应该是成立的。二《海岱会集》所收诗篇,是社员之间唱和之作。或单独拟题,或一题多作,即事命题,有感而发。又加作者多是致仕官员,离开官场,隐居田园,吟咏山水风光,描绘田园生活,以及咏史怀古,就成为其诗的主要内容。首先,描写青州的山水风景,在达远离宦海风波的闲舒心情。青州地居海岱之间,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山则有劈山、驼山、云门山,远山近岫,群峰绵延;水则有弥、淄二河,流淌左右。秀美的自然景观成为诗人模山范水、吟咏唱和的重要内容。诗集中有三十多篇描写山川名胜的作品。陈经《云门山》、冯裕《登云门》、杨应奎《雪中望劈山》、黄卿《题驼山》、刘渊甫《花林野趣》等是其代表。这些诗作或写云窟之深幽,或写劈山之险异,或写千寻驼岭之秀色,或写青州十大美景之胜概,都寄寓了诗人对秀丽山川的深情,同时也表达了逍遥自适的心境。如刘渊甫《花林野趣》:碧水青山何处村,百花千树半柴门。山藏柳市无车马,水隔桃源有子孙。问舍地偏为得计,寻幽心远遂忘言。悠然迥出尘嚣外,垂老犹矜兴味存。此诗写花林疃胜景。花林疃是一个花繁景幽的山村,西依云门,南望劈山,村中多种柿树,每至深秋,霜叶蔓延平铺,登高远望如锦,宛如花林,故名。“花林野趣”为古青州十大美景之一。此景多为文人题咏。“海岱诗社”中的冯裕、陈经、黄卿等都有和诗,刘渊甫此诗最为出色,特别是“山藏柳市无车马,水隔桃源有子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表现了诗人避世官场,远离尘嚣的闲雅心境,写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与情致。其次,叙写田园生活.表达忘怀名利得失,隐过恬适的心境。在诗集中,这类作品也占有很大比重。诗集的作者多是退职官吏,半生跋涉红尘,一旦隐逸田园,竹篱茅舍,青山秀水,访友郊游,饮酒赋诗,幽美的环境与闲适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的诗也表现出一种高士雅兴与闲情逸致。如冯裕《冬日过范泉精舍》:画面青山一亩宫,霜红葡径细泉通。土阶剩见藤萝月,石井徐来松竹风。尽日读书应自得,闭门觅句许准工?黄柑紫蟹葡萄酒,常对清狂鹤发翁。青山、菊径、藤萝、细泉等景物组成一幅幽雅的画图,在此品酒吟诗,活画出高人雅士的隐居幽兴,意趣近似陶诗。他们的同题诗作《幽居》专写各自的隐居生活及感受,有写居所的环境,有写读书的快乐,有写农家的情谊,都以淡抹的笔法,描绘出幽静的隐居环境,渲染出一种恬淡和平、宁静洁雅的意境。这类作品还有写郊游、文会、野炊等,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诗人们的田园生活,都写得清新淡远,别具情志。第三,味史怀古,寄寓情志。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战国时是齐国的重镇,南北朝时南燕国曾在此建都,明代是衡王朱佑桧的封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许多治世能臣在此施展政治才能,留下千古遗迹。宋代王曾读书的“松林书院”;历史名臣范仲淹执政青州时所建的“范公井”;云门山上曾留下欧阳修的题刻;顺河楼中,李清照夫妇曾秉烛吟唱。古城青州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会引起诗人们的注意。陈经《登广固旧城怀古》以深沉的笔调抒写了南燕国的盛衰变迁。作品先写广固城的雄伟壮观;“龙冈盘地险,雉堞与云平.东望沧溟会,西瞻泰岳迎。”后写城废后的荒凉:“断崖苍藓苔,绝壁紫烟横,野鹿惊人过,村鸡出树鸣”。由此而产生“霸图何寂寞,凄恻不胜情”的感喟,抒写了一种苍海桑田的历史苍凉感。杨应奎《范公亭》歌颂了范仲淹“忧乐关天下”的高风亮节;黄卿《题矮松园》则借对王曾幼年读书的“松林书院”的吟咏,表达了对这位乡贤的崇敬,并以树木喻树人,揭示出士子成才的道理。此外.冯裕《登表海亭》、杨应奎《富公亭感怀》、陈经《孟尝君淘米涧》也都借古咏怀,寄托了作者崇尚先哲,自励自勉的情志。第四,反映农民生活,忧叹民生疾劳。《海岱会集》的作者尽管生活无优,但长期隐居田园,目睹农民的生活艰辛,其诗也对此有所反映。如他们的同题诗作《渑水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民的困苦,水旱、蝗灾危害,官府逼租紧急,田家生活无着。刘渊甫写得最为深刻.作品写因为蝗灾,农民生计十分艰难,“日夜望禾黍,不见禾黍黄,人口无饱饭,上身唯粗裳”。即使如此,官家还要催租逼债,只得变卖家产,“休除心内病,且救眼前疮”,真实地反映四家民不聊生的生活。冯裕《谷贵叹》则写灾年谷贵,农家无钱买粮;只得以野菜充饥的苦况。这类作品在《海岱会集》中尽管不多,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作为退职的封建官吏,能够关心民疾,也是难能可贵的。上述四类是《海岱会集》的价值所在,此外还有不少送别、节庆、贺岁,以及咏日、描花、写雨、颂雪等咏物的作品,总起来看多为文人酬唱应景之作。三《海岱会集》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人人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故王士祯称其‘各体皆人格,非苟作者’。观其社约中有‘不许将会内诗词传播,违者有罚’一条,盖山间林下,自适性情,不复以文坛名誉为事,故不随风气转移。而八人皆闲散之身,自吟咏外,别无余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类,其斐然可诵,良亦有由矣。”这段分析既肯定了诗人们“清雅可观”的诗歌风格,又揭示了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切合实际的。尽管各位作者不以诗歌名世,且风格各有差异,但通观全部诗作,即景言情,感事而发,抒写情,真率闲雅是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我们知道,明嘉靖年间,正是三杨“台阁体”诗风蔓延之时,也是“前七子”以复古为旗帜,起来反对“台阁体”之际。此时的“海岱诗社”,并未追随“前七子” 走模拟复古的道路,而是学“诗骚”之风,习乐府旧题,沿着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即景言情,感事而发,创作出极具自然之趣的作品。他们赋闲田园,徜徉于青州的碧水青山,那种轻松舒畅的心情,发而为诗.其神韵自然非“歌功颂德”、“雍容典雅”的“台阁体”所能比,也决不同于“模拟剽窃”的“前七子”。如他们描写自然美景的作品,几乎涉及到青州的各处名胜,“云门拱壁”、“范井甘泉”、“驼岭千寻”、“劈峰夕照”、“花林野趣”等十大美景均有题咏,都是即景融情,自然浑成。记隐逸之乐的作品也写得高士孤怀,景幽情适,除前举之例外,再如石存礼《东郊》;“散步东郊外,春深景物繁。高低杨柳岸,红白杏花村。海气分阳彩,山客减烧痕。方思谷口客,移杖过柴门。”既写了春光明媚,花开树荣草青的绚丽景色,也写了优游山水的闲适之情。诗集中林史怀古和忧叹民生的作品,则分别表现出苍凉悲壮与哀叹忧怜的情绪,体现了诗作风格的多样性。所以魏允贞在《海岱会集序》中说:“《海岱会集》自远寄至,读一再。而对景言情,即事属辞,质而葩,逸而典,清新而畅,不矫不艳,异乎今君子诗矣!”此评虽有溢美,但“异乎今君子诗”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诗人们在模拟之风日炽的情况下,能不为时风所囿,描眼前景,写身边事,抒真感情,写出自然之趣,更应值得注意。对于“海岱诗社”与《海岱会集》的总体评价,历代研究者都比较集中地看到,这些作者处在“三杨”、“七子”之间,不染雕琢模拟之气,能以坚实的诗歌创作,自适其意。这种直抒性情的创作实践,与后来“三袁”所倡导的“性灵”之说是一脉相通的。他们以其抒写性情、真率闲雅的诗歌风格,成为“公安派”的先响。由此可见,《海岱会集》在明代诗歌史上必须占有一定地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