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体论稿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3
ISBN:9787501011193
作者:启功

内容概要

启功

1912年7月生。满族,北京人。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励耘奖学助学金,义卖字画,筹款200余万,自幼爱好书法、绘画和古典诗词,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对古代书画和碑帖精于鉴定,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委托,主持对各大博物馆的国家级书画珍品进行全面鉴定和甄别。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论书绝句》、《启功书画留影册》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书籍目录

古代字体论稿
一、问题的提出
二、考察的起点
三、八体、小篆
四、籀文、大篆
五、古文
六、科斗书
七、鸟虫书、虫书
八、隶书、左书、史书
九、八分
十、草书、章草
十一、余论
后记

作者简介

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对记者说:“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字字体的研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启功先生这部《论稿》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它又一次修订再版,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术界研究的需求。”
谈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米寿老人启功先生谈兴仍浓。他说:“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字体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时,我自己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费了好大劲儿。我想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所以1961年我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
“费了好大劲儿”的说法,是启功先生惯用的谦逊随和的表述,但这句话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体论稿》一书的深厚功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含量极为丰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说:“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发展中种种缠杂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说法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称得上是‘老吏断狱,铁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体方面的很多问题搞清楚了。”
《古代字体论稿》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董琨指出,启功先生的“实物与文献互证”的科学方法和他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以及他尊重前贤而不迷信成说的治学精神都是具有启
发意义的。正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启功先生能够得出带有科学预言性质的推论。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没有出土资料可以证明的情况下,他就推论秦代有汉隶样或接近汉隶样的文字,这一预言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证实。
淡泊谦逊的启功先生一再强调:“书无足论,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修订和补充,这里的材料没有什么遗漏和空白了。”的确,《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而最令启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两种新出土的材料战国中山石刻
和秦律简的补充。启功先生的字体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过程无疑是艰辛而寂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恩和教授倡言:“启功先生这部书虽名《古代字体论稿》,实应正名为《古代字体论纲》。因为在这部书中,启功先生实际上已经为‘汉字字体学’架构了体系,勾画了轮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静态地说明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等字体各是什么,而是动态地解释了这些字体的形成、发展和流变。同时,
他结合时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诸多因素来考察字体的流变,很多问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都可以形成专著。这明,建立汉字字体学这一学科,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了。”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指出,《古代字体论稿》是一部汉字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书法学兼汉字学的论著。它提出了“字体”概念的多元内涵,将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一同纳入了汉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当中。她说:“字形结构是外部形式的问题,眼睛可以观察,分
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体;而字体风格却是内在的问题,目治未能竭尽,很多因素的把握要凭心领神会,描述起来也难以具体,非有相当的识字、写字、观字、辨字的造诣,是难以做出可信服的结论的。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家,而且是书法学家,自然兼为文字学家,他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总结的字体理论,是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又是凭着他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出来的。”关于启功先生字体研究的丰富内涵,王宁教授总结说:“他的字体研究阐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规律,可以称作‘字体历史学’;同时他还论述了汉字字体分类和命名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发展出一门‘字体分类学’;此外,他以汉字字体描述的方法,构建一套汉字字体描述的术语系,可以称为‘字体描述学’。所以,说《古代字体论稿》中包含着一整套科学的汉字字体学,是绝对不过分的。”


 古代字体论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个学期在上语言文字学,老师讲六书,而我到图书馆的时候,相关好书已经被借完了,书架上厚厚的灰尘,留下斑驳的指纹,我仔细地瞄着一排又一排,在大书们中间,发现了这个小册子。正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不是语言文字的直接关联,但毕竟是文字学的范畴。我借的时候机器居然读不出来,老师的结论是:好久没人借了就成这样了。我终于又让它重见天日。花了不到两天时间仔细读了这本小书,最令人喜欢的是书后附上的图片,从甲骨到竹简到石刻再到碑文,各个时代的特色字体几乎全了。这书是启功50岁的作品,可以看出老人家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他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始,将字体演变的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做了详细地探讨。作者总是自己设问然后回答,或者反问的方式来证明一些提法的荒谬,让人一目了然的同时印象更加深刻。一:作者将“秦书八体”分成四个方面,包括小篆以前的古体,即大篆;同文之后的正体即小篆;新兴的俗体即隶书;其他不同用途的字体。从此可以看出,启功将狭义的古文、籀文都归于古体即大篆,这是重要的一点。二:同文之后的小篆作为正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大雅”之地,而俗体的小篆也有各种写法和风格,作者认为蝌蚪文、鸟虫书都是小篆不同的手写体,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野派。而汉代的正体隶书,也是由秦篆演化而来的,在当时也是一种俗体而已。三:汉魏之际,出现了不同于汉隶的新隶书,即今天所称的“真书”。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将旧隶书称之为“八分”。而楷书最早仅是指规矩整齐的风格,并非今天所说的字体。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又有了草书,笔画潦草的旧隶书就是“章草”,潦草的真书就是“今草”。一直到唐初,真书在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里才真正成熟起来,达到“架势既要庄严,笔划又要表现有弹性”二者兼得的完美程度。真书经过长期试用,它的方便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成为至今人们还在使用的汉字字体。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薄薄一本,可解惑矣!
  •     薄薄一本
  •     似乎太簡單了。我手上是64年的版本。真的99年再版過麼?
  •     此书与《古文字学初阶》都是上等的大家小书。启功先生是沉潜出来的,李学勤是爬梳出来的,时代殊异,做学问的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     小书分量大,字体学的开山之作
  •     不好评价
  •     言简意赅啊!
  •     启老的奠基之作。影响中国书坛几十年矣。书法治学的基本功——汉字文化之“字体”——汉字学与书法学交融处。
  •     字体演变,娓娓道来
  •     好多古文,虽然没怎么看懂,不过还是有收获
  •     27.
  •     大家手筆。
  •     虽然写的简单 但还是有写晦涩的 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功底很难吃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