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收购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2174385
页数:256页

章节摘录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来了,其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联袂而来,据说奥巴马还会来。美国人把2009年7月27—28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改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仿佛对话从此升级,真的要作为G2全面对话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更是在会议期间向王岐山和谢旭人“述职”,再次承诺保证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  这个世界怎么啦?曾几何时,美国在战后的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拯救着整个欧洲经济。曾几何时,美国挥舞着“胡萝卜”和“大棒”到处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国货充斥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美元作为“美金”到处收买着矿山、油田、风景迷人的小岛。而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觉醒,30余年来,为了经济发展,为了引进技术和设备,不得不以廉价劳动力生产低端产品出口换取美钞,诸如几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之类令人悲哀的事情经常发生。  世易时移,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拖人泥潭,也令美国风光不再。2008年9月16日雷曼倒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融衍生产品将风险扩散到金融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波及实体经济。信贷紧缩导致消费、投资紧缩,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最后导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显著下降。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质疑,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摇摇欲坠。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预计到2009年年底,最迟201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握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乎拥有美国发行在外的国债的十分之一。  中国似乎腰杆硬了,可以挺起身板说话了。然而又不然。  仔细数一下我们手里的“钢镚”:我们2008年的GDP也就是30万亿人民币出点头,而美国的GDP是14.4万亿美元。美国的GDP相当于我国的3倍多,而人口不到我们的1/4。  再看看中国的资源: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126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  我们沾了人口第一大国的光,没怎么着就登上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宝座。实际上“僧多粥少”,人均GDP排名在全球100名以后。  同样,美国虽然暂时陷入金融危机,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世界第一强国。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哪个领域,它都是世界第一。至少未来20年,任何国家都无法撼动这个地位。只要美国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存在,未来20年,谁也无法改变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更为可怕的是,美国已经开始通过扩大国债规模等手段大量增发基础货币,导致美元贬值,从而把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种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头上。2009年一二月,短短两个月美国增发的基础货币就已经超过美国建国以来发行量的总和!预计2009年美国国债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14.5万亿美元!  人类社会何去何从?  整个世界已经被美国绑架在一架疯狂地冲向悬崖的马车上。我们将听任美国将全球经济带人泥潭?我们将忍受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冲击世界经济体系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无尽的掠夺和伤害?我们将继续受制于不断贬值的美元,受制于价格不断高涨的能源、原材料?显然,我们已经到了抉择的时刻,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或许最需要改革的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跟任何贵重金属挂钩,不受任何约束。美元的每一次波动都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动荡,造成巨大伤害。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基本上每三五年就来一次;而此次金融危机更是百年难遇,造成的损害堪比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博弈,从历史经验来看,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而往往以妥协为结局。  现实的问题是:第一、中国作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2009年6月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庞大的美元资产面临大幅贬值的危险;第二、中国作为所谓世界工厂,并不能影响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从而菲薄的利润经常被原材料飞涨的价格吃掉;第三、经济飞速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的相对匮乏,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中国地大并不物博,资源匮乏尤为严重。  因此,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任何坐视都是对中华民族最大的犯罪!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血汗就换回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片,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劳动换回真正的财富!  我们要不断融人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圈。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为世界人民创造巨大财富,同时,我们也要从全球各地配置资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储备后劲。  我们要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输入先进的管理模式,要引进人才,要大量的资源。  因此,我们要海外收购。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全球经济健康均衡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战!

前言

  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全球资源的大洗牌,这就给一些有增长前景、状况良好的企业和国家提供了良好的重新部署资源的机会。从目前的趋势看,在国际并购中一直持十分谨慎态度的中国企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现实的业务发展需要,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国际并购案中。这些并购的案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先行者的艰难探索,还有受挫折的教训。但是,从趋势看,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并购中的一个越来越活跃的新来者,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进入国际并购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2000年3月,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励企业“走出去”,自此之后,中国收购的大幕缓缓开启。2009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全球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相关部门多次表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予以鼓励。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大收购》在广泛搜集企业并购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在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并购市场十分活跃的并购者的进程中,有必要对过去的先驱者表示尊敬的同时,细细回顾它们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精华,这必将为中国大收购的后来者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在我看来,这正是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海内外资源和市场的整合、金融资本和技术整合等方面。本书对此展开了系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海外收购,拥有全球的视野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就可把握先机;拥有可靠的尽职调查与评价就可降低风险;拥有果断而科学的决策机制就可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书针对海外收购的前期基础调研评价以及收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有力的论述,并以真实的案例分析加以佐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备而去,满意而归!  --国际油气项目收购资深专家,直接组织或参与过50多个国家油气收购项目的评价,UNIWE International Energv service Linlited亚太中东区副总裁 朱九成博士  地大物薄人多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战略中断然不可缺乏海外并购,而这必然涉及广泛的整合,整合涉及政府问政企问的整合统论述,并佐以大量案例剖析,在次贷危机余波尚存的今天,《中国大收购》是避免“馅饼”变“陷阱”的佳作。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钟伟  目前的情况证明美国模式也有缺陷,现在就有机会谈谈其他各种途径了。如果中国想在世界扩展自己的领导力,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就是个大好机会。  基于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大规模进行全球性的投资,尤其是投资环保等新兴技术;第二,就是参与全球重组并购或调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 保罗·克鲁格曼

内容概要

  周明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任高级编辑多年,从事过证券投资,现为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分析。  王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财务金融与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第九届全球金融学会优秀论文、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学术奖励。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了《中国经营困境公司绩效、重组与公司治理研究》、《石油公司并购与重组》等著作。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能源金融与风险管理、能源经济。

书籍目录

绪论第1章 艰涩的起步:从寥寥可数到规模收购一、1983年:经叔平的“惊鸿一瞥”相关链接1 企业家发声“走出去”二、2005年:海外并购的突飞猛进相关链接2 什么是收购三、2006—2007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海外收购占比逐年加大,对外投资以资源类行业为占比较大四、2008年:第二个上升台阶相关链接3 2008年海外并购亏2000亿五、2009年:中国海外收购年相关链接4 中国人的想象力——4500亿美元收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相关链接5 中国的崛起有多难第2章 “铁三角”、“谍影”与联手扼杀一中铝铩羽力拓的背后一、“铁三角”控制了全球75%以上的铁矿石海运量相关链接1 面对穷凶极恶的世界“铁三角”垄断巨头二、中铝:中国最大的氧化铝和原铝生产商三、中铝收购力拓日程表相关链接2 澳大利亚议员打广告反对收购相关链接3 澳大利亚媒体:再见北京相关链接4 2008年钢产量世界前10名四、中铝注资的背景相关链接5 外汇储备五、力拓集团谈判初衷令人怀疑相关链接6 商业窃密手法面面观相关链接7 “力拓案”已经让中国损失7000亿元人民币相关链接8 新日铁接受铁矿石首发价有玄机六、中铝收购力拓死于政治敌视相关链接9 极端政客卖力反华七、余波:“间谍门”事件相关链接10 国外如何反商业贿赂相关链接11 “力拓公司英国老板搞的鬼”第3章 中石油收购、整合PK公司的启示一、中石油的雄心:海外业务要占“半壁江山相关链接1 李荣融把央企亲切地称为“共和国长子”相关链接2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达到创纪录的43家二、探骊得珠:中石油收购PK相关链接3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到全球29个国家三、凤凰涅檗:PK公司在整合下重生四、PK公司的成功整合坚定了中国石油海外发展的信心相关链接4 哈国总统谋求连任西方国家齐声反对相关链接5 小布什邀哈萨克斯坦总统到家坐坐,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第4章 中海油的优尼科之伤:谁是真正的失败者?一、优尼科因亏损挂牌出售二、中海油洞察先机,提出收购三、雪佛龙闻风杀人四、交锋回放五、政治扼杀战胜了商业竞争相关链接1 媒体松了一口气六、谁是真正的失败者?相关链接2 中石化中海油安哥拉收购遇阻相关链接3 官方反应第5章 并购之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一、奇特的央企: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二、三次密集的跨国并购相关链接1 中国油企频频“出海”相关链接2 2009年油企并购的五大区域三、“和而不同”:中国化工的人情味四、未雨绸缪五、果断出手相关链接32009年“贷款换石油”一览……第6章 中石化的感悟:占领上游才能稳定上游第7章 联想的赢者魔咒:整合之路布满荆棘第8章 双重失败 TCL收获了什么第9章 稳打稳扎 步步为营——万向的海外通道和布局第10章 到了抄底华尔街的时候吗?——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道路还有多远第11章 有色金属之魅第12章 牛刀小试——海尔收购美泰克公司第13章 海外收购中的另类:腾中重工第14章 中国为什么要收购第15章 西方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收购行为第16章 中国企业: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

作者简介

《中国大收购》内容简介: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全球资源的大洗牌,这就给一些有增长前景、状况良好的企业和国家提供了良好的重新部署资源的机会。从目前的趋势看,在国际并购中一直持十分谨慎态度的中国企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现实的业务发展需要,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国际并购案中。这些并购的案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先行者的艰难探索,还有受挫折的教训。但是,从趋势看,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并购中的一个越来越活跃的新来者,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进入国际并购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2000年3月,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励企业“走出去”,自此之后,中国收购的大幕缓缓开启。2009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全球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相关部门多次表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予以鼓励。

图书封面


 中国大收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错 中国人应该看
  •     内容翔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