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1-1
ISBN:SH10188-364
作者:赫尔曼·黑塞
页数:167页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在轮下》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本书是一部教育小说,它具有浓重的悲观色彩。书名取自书中校长告诫年轻的主人公吉本拉特的一句话: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这部小说取材于黑塞在毛尔布仑修道院的不愉快经历,其中有对一所寄宿学校生活和卡尔钟表厂工作的长篇叙述。小说引入了一个在黑塞后期小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青春期的友谊是浪漫异性恋爱的前奏。


 在轮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薄薄的一册书,用了两天读完,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看汉斯(其实这个名字大概就是我们中国的张三、李四一样常见)参加邦试,进入神学院,痛苦挣扎,直到随流水而逝。鞋匠说:“把汉斯弄到这种地步,他们也出了力的。……而您和我,咱们对这孩子恐怕也有不少疏忽”。人生到底该怎么过?如汉斯一样,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我们就是个瓶子,谁都在往里边扔东西。不过,这些是我们想要的吗?是我们需要的吗?名、利真的会让我们过得幸福吗?汉斯之悲剧首先就因为他没有拒绝别人装进来的东西,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他的爱好、他的向往,被挤压、剥夺,以至失去了,成为一个在痛苦与熬煎中度日的人。汉斯悲剧的第二方面,当然是来自父亲、学校老师、牧师等等的挤压。正如本书第40页所说:“他(校长)的职责和国家委托给他的任务是束缚和铲除年幼男孩的本性粗野的力量和欲望,代之以树立一种宁静的、适度的和国家认可的理想。如今的某些知足的市民和勤奋的官员,倘若没有学校这种努力,不知其中会有多少人变成放任不羁、鲁莽从事的改革家或者想入非非、一事无成的梦想家呢!这些人身上野蛮的、不守规矩的、毫无文化的东西必须预先摧毁,危险火苗必须先行扑灭。自然界所创造的人是些猜不透、看不清、危险的东西,他是一股从未知的山上倾泻下来的洪流,是一片没有道路和秩序的原始森林。正像原始森林必须加以砍伐、整理和强加限制一样,学校必须摧毁、征服和强力限制这种自然人。它的任务是按照官方批准的原则把他们教育成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唤起他身上的某些品质,这些品质的充分培养,是靠营房中的严格训练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我们这个没有个人只有组织的国度,这一点毫无疑问比之于汉斯生存的环境有过之而无不及。
  •     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小汉斯会游泳,而且喜欢游泳,但小汉斯不再游泳了。小汉斯喜欢钓鱼,而且很在行,但小汉斯不再钓鱼了。小汉斯喜欢听鞋匠讲故事,但汉斯看到鞋匠就羞愧的躲藏。小汉斯喜欢……但……小汉斯怎么了?小汉斯要进入神学院了,小汉斯被教育的车轮推动着,机械的向前,不断地违背自己的心智意愿,车轮滚滚,浓烟茫茫,掩盖了童真,也葬送了一个幼小的生命……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有极大的触动。这是可怕的……为什么会触动?因为有内心的共鸣。这是黑塞的自传体小说,控诉了当时的不合理的经院教育。可怕的就是这内心的共鸣。悲哀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不禁想问,人的灵魂究竟是在“教育”中升华,还是在“教育”中扭曲?抗争的像海尔纳,顺从的像汉斯。我想,每一个从童年走来的人都应该这样问自己:我们该给少年儿童的心灵灌输什么?如果说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不成熟,那我们的初级教育就是有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相信一路走来的人会有深切的感受……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接受并整天思考理科的抽象知识和文科的死板观点,有害无益。尤其是文科教育,高中和大学堪称脱节,严重脱节,很多正确的独立的思维方式都是上大学以后老师教的,而不是在接受教育的第一天起就有意识的去培养,让他慢慢成长。灌输,灌输,再灌输。接受,接受,全接受。车轮滚滚,浓烟茫茫,拨清烟尘,方见阳光!(未完待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又一本是黑塞。一气贯注的热情,睥睨庸常的识见,浑身的矛盾。
  •     半自传体小说的话,冗繁的地方也显得可以理解了。
  •     黑塞在景物描述与人物心理的呼应上真是一绝。
  •     几十年,我们还是这样!
  •     黑塞小说
  •     可是你死了,你死了。
  •     独木桥下
  •     寻常无奇。但对于倾轧于命运之轮、随波逐流的生命状态的直击与描写,大概也是符合契诃夫所谓的——不仅仅“挖珍珠”,而且直面事实、无条件的事实之风格的。
  •     在大学从图书馆里面扒拉出来的。大学读过的极少的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本。
  •     自我的分裂,理想与现实的预兆,不只是僵化教育的压制,汉斯的性格注定悲剧的结局。人物的内心刻画很细致,特别是汉斯被遣送回家之后,人在被压缩的环境下的痛苦、快感和绝望。
  •     太残酷太悲剧,教育啊教育!
  •     黑塞的好多小说中,都是有两个人,似乎是某种的两面性;也都有修道院,这也都是绕不开的他个人成长中的印记。二十世纪的神学院,和现在的学校倒也不无二致。
  •     书虽然薄薄一本,但是整本都笼罩在一层灰暗之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氛。让人憋的透不过气。主人公最终在教会和家庭的压迫中选择死亡,他的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终究不低人对于自由的渴望。
  •     悲凉压抑 转瞬即逝的快乐 来不及展开就废弃的人生 男性身体里的女性人格
  •     现在来看,觉得写的真好啊。「那些人」的嘴脸。
  •     始终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多少次重读都同样有新的收获。
  •     是不是过于直白了一点?
  •     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作家,把可能的未来先过一遍
  •     准备读德文版了
  •     “现在他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屈服于季节的影响。”
  •     一个苦闷的少年
  •     还想再读一遍
  •     在布衣书局淘到这个版本(早就心心念念于此封面),更长久的震动在掩卷之后。有一天胳膊底下夹着画册,许多细微的感受从耳边呼啸而过,如针刺。世上有这么多在轮下的少年,一部分永远漂浮在水上,一部劫后余生。有幸在不完整的土壤上生长出完整的心智吗?
  •     抒情。
  •     昔者仲永有先天之才而後天泯之,今著漢斯有先天之才而後天泯之……前者是不受教育,後者是教育太過。放大到當今社會,教育是悲哀的根源。 我們這一代人習慣了做實驗品。
  •     我没想到他最后就这么...了。。。 2013-01-28
  •     一星扣在看完心情不好上。
  •     曾经法兰克对汉斯说“宁可毁灭十次肉体,也不可伤害灵魂一次。”进入神学院后,校长警告汉斯“只是不可以泄气,一泄气就会被压在车轮下了。” 汉斯最后还是变为一颗“在轮下”的石子,无可奈何的微笑里,隐藏着一个逐渐消逝的灵魂,畏惧和绝望地环视周围。汉斯的人生道路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每个人为之铺陈的,不顾反对,选择与有恐怖天才气质的朋友海尔纳为伍,是他第一次的自我选择,却落入了一个与曾经所受的苦难背道而驰的、完全无法控制的境地。小镇里因天赋过人而万众瞩目,没有朋友被整日高压push出来的汉斯,从始至终都没有认真想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天才承担的期待总是和承受的痛苦呈正比罢,疲惫至极的小马倒在路旁,变成无用的废物了,每天从死亡的杯盏里品尝几滴快乐和生命的力量。
  •     当时觉得比伟大的盖茨比好看
  •     黑暗 绝望
  •     黑塞的文字很细腻,小说中大篇幅的景物描写特别棒。喜欢小说中的赫尔曼,惋叹汉斯的同时,有觉得,这样的结局是一种必然。
  •     为什么回忆起来我满脑子,都是一个人从长满野花野草的山坡上飞奔冲下来的场景。天气很好。
  •     汉斯所熟知的忧愁和愿望,在他身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他有自己 的思想和言论,他生活得更热情、更自由,他有着希奇古怪的苦 恼,似乎鄙视整个周围环境。他懂得古代建筑之美。他在玩弄神 秘莫测的绝技:用词句来反映自己的心灵,用幻想来建造一种独 自的虚妄的生活。他动荡不定,放纵任性,一天讲的笑话比汉斯 一年说的还多。他是悲观的,而且似乎在玩味自己的悲哀,把它 当作是外来的、异乎寻常的、绝妙的东西。
  •     黑塞常沉湎于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中,早期作品更是带有鲜明的自传特色。作品中所出现的两个亲密朋友,分别体现出他现实中和理想中的自我,这种双重的自我刻画正是黑塞早期作品的鲜明特色。黑塞出生于一个基督教新教牧师家庭,从小兴趣广泛,酷爱写作绘画。1891年他通过邦试,进入神学校,但他立志做个诗人,不久便辍学离校,进工厂当学徒,也做过书店伙计,后埋头研究18、19世纪文学,1904年成为专业作家,同年成婚并隐居巴登湖畔写作。1911年结束幽居生活后赴印度旅行,回国后移居瑞士。一战期间,投入争取和平的运动。1923年加入瑞士籍,1962年因脑溢血病逝。
  •     头痛
  •     “看上去这个男孩像是一朵盛开的花,突然遭到摧残,把他从一条愉快的道路上拽了下来。”吉本拉特被驱赶、被催促的短暂的一生。海尔纳真是一个混蛋!可是,这真不是他的错。
  •     老版 记忆深刻呢
  •     1983.1 圖書舘只有這麽一個版本 看完了,讓我想不到的是他死了,死了,竟然死了,就那麽失足死了!!!
  •     为我失去的青春岁月悲伤
  •     必定走向死亡的漢斯。
  •     目前读过的所有黑塞之中,唯一一本让我打五星还有点犹豫的书。整本书的结构和笔法都不如其他几本那样吸引我,但还是小抄了好几页。:)仍然有许多地方感同身受啊。只是我本还以为能看到如赫尔曼,爱玛等人之后的情节,也万万没想到汉斯就这么死在了河里。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才晓得是到了结束。
  •     因為採訪了一位舞者,聽她談了黑塞的故事,開始接觸這位上世紀六十年代德國文學青年偶像的作品。 故事講的是男孩漢斯的悲劇,是青春期愛情的悲劇,也是莽撞少智的成人世界的悲劇。
  •     被碾碎的时代
  •     钟睒睒藏书
  •     应该放在玻璃球游戏之前看
  •     前几页是被语言的清丽吸引,对家乡景色的白描充满喜悦,很有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后来渐渐关心着可怜的小汉斯的命运,看他一点点被掏空了欢乐也丧失了自我。看来各国都有过吃人的教育和制度。P.S.这本还是在中关新园附近的旧书店淘到的,1986年汪长江先生购书。
  •     悄然无声地走在那个似曾相识的世界里,轮下的每一位少年,都好像年少时分分秒秒的我。小学到初中,沾染了路丘斯的荒唐,高中抵抗着无异于汉斯的小世界里的全部压力。怎么看,也像循着黑塞的预言走着,可笑可悲的教育。 旁观黑塞对教育的控诉与批判,共鸣感好强烈。BTW,旧书就是有感觉,翻译很赞。
  •     黑塞自传体小说
  •     写劳动人民的段落是平凡的世界,其他都很抑郁。
  •     其实教师已经看一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