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刻书考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2003-8
ISBN:9787806940167
作者:王澄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扬州地区(地域范围,古代从古,当代从今)雕版印刷史实。凡扬州地区人和寓居扬州地区人在扬州地区雕版印书之事,均加收录。
扬州地区人在本地、外地均有刻书事迹者,著录其在本地刻书事迹之后,摘要附录其在外地刻书之事,以略见该刻书家刻书业绩之全貌。
扬州地区人著作刻印行世而版本情况不详(不知何人何时刻于何地)者,一般从略。其中有所记载而不完整者,则附录备考。
本书按章、节、目体例编排。部分章、节首加引言,简述概况。条目以刻书者名标小题,刻者不详或刻者非一,则以著者名标题,题下加简介。为例于检阅,附编《条目索引》列于书后。
本书条目编写序列,一般为著录书名,卷数,撰者、辑者姓名,刻书时间,刻者,版式和藏书单位。尽可能注明资料出处,必要时酌加按语,补充说明有关情况。


 扬州刻书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某日去图书馆借书,找到一本有意思的:《扬州刻书考》,主要是明清两代的扬州刻书史,比如书坊,书目等。记得从前不知从哪里看来,中国的活字印刷虽然发明的早,领先西方多少多少年,但从来没有大规模推行过,活字印刷史还是要从西方古登堡开始算起。这本书算是这个说法的一个引证,从书上的介绍来看,从明一直到清末,在扬州一带雕版印刷还是占了主流,官家私家刻书都很盛。私家出版不用申请出版号,印数不太多,内容多是本家或者朋友的诗文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最初就是作者友人刻印的(我忘了是谁)。有些名门世家,一本诗文集可以刻印好多代,比如一个叫储瓘的(似乎是山字边,找不到字,明史有载,是重臣),他的一本《柴墟集》一百二十年间刻印过不下四次,都是储家后人所刻。类似的还有清代的宫家,想来刻书排印该是名门的风雅事。这类书做工和选料也很精,雕版书有一种绝品,是以名书法家原字来刻版,刻工极精,书家风貌毕现。  明清两代扬州的出版物的数量种类应该非常多,雕版工作量当是繁重,当时又不是没有活字,怎么活字没有取代雕版成为主流呢?问了网友陶短房,陶君说他正写过一篇相关文章《活字印刷在中国发展缓慢原因析》(见文末链接),大略是,印刷量最大的经史子集等,其内容几乎都是不变的,用雕版虽然开始工程很大,但做成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活字在工作量方面并不占优势。私家刻书多是名门宦族所为,不计成本,雕版显身份。只有小说话本等流行文学才多用活字。  我问匡超人编一本烂七八糟八股文注照样是雕版印刷,这怎么讲。陶君答曰:他不是要作名士么,名士当然雕版,我大笑。其实雕版印刷为主流,从明清小说里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儒林外史》里真假名士出书几乎全是雕版,传奇剧本可能用的活字,但书里没讲。《红楼梦》里也有,贾敬做寿嘱咐子孙:把我写的阴鹜文刻多少份。  但历史书上怎么讲的?说了雕版印刷,说了毕升发明活字之后,对于雕版仍占主流几乎不提。只说比西方领先多少年,和什么时候制作了锡活字,铜活字,给人的印象就是自毕升之后就进入了活字时代。只在介绍近代文化时,才提一笔上海某出版机构(似乎是点石斋,记不确了)引进石印机提高印刷效率等等。回头想,好像也没有明着说:我们在毕升之后就几乎都用活字。  要说这段历史删了改了我也认了,反正也习惯。却玩这种春秋笔法,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另附链接陶短房(喵喵2001)《活字印刷在中国发展缓慢原因析》http://www.qingyun.net.cn/cgi-bin/personal/pview.cgi?op=art&pn=miaomiao&ord=137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