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总目(全十册)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32550739
作者:上海图书馆 编,王鹤鸣 主编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二画001 丁002 刀003 刁004 乃005 卜三画006 干007 于大贺008 才009 寸010 千011 山012 上官013 弓四画014 王015 亓016 井017 元018 木019 支020 尤021 巨022 戈023牛024 毛025 仇026 月027 公028 公冶029 勾030 卞031 六032 文033 文佳034 亢035 方036 火037 户038 尹039 巴040 以041 孔042 毋043 水五画044 甘045 世046 艾047 占048 古049 左050 石051 布052 平053 卡克他054 由055 申屠056 用057 田六画七画八画九画十画十一画十二画十三画十四画十五画十六画十七画十八画十九画二十画二十一画以上多性合谱海外华人谱附录谱名索引谱籍索引纂修者索引堂號索引先祖索引名人索引姓氏拼音检索主要收藏机构全稱简稱对照表

作者简介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广泛而又微观的历史记录,与正史、方志鼎足为中国史学三大支柱。然而与正史、方志不同的是,家谱从来分散于民间和收藏者手中,其特有的史料价值往往得不到充分的运用。今上海图书馆在其号称“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的馆藏基础上,又广征国内外民间及收藏机构的家谱资料,编纂成皇皇大观的一部家谱总目。该总目对现存中国家谱的修纂、年代、版本、各姓氏先祖、收藏者等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著录,为进一步挖掘家谱的史料价值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家谱总目(全十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一项浩大文化工程——《中国家谱总目》,经过上海图书馆长达九年的编纂,14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家谱总目》首次将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家谱汇编成目,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路线图”。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栗色封面、古朴庄重的《中国家谱总目》全书1200万字、共10册,共计收录了中国家谱52401种、计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专题性联合目录,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的中国58个民族姓氏家谱的基本情况和存世的中国家谱姓氏状况。 《中国家谱总目》于2000年6月正式立项,上海图书馆作为牵头、总汇和总校单位。在长达九年的编纂过程中,得到海内外近600家中国家谱收藏单位、数以千计的私人家谱收藏者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副主编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以及各编委单位的通力合作。 “大家都是怀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才使这部煌煌巨著得以问世。”在上海图书馆14日举行的首发式上,《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研究员不胜感慨地说。 专程来沪的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主席沙其敏表示,《中国家谱总目》的正式出版是中国目录史上一件大事,《中国家谱总目》所汇集的巨大家谱数据量,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线索。 据统计,在《中国家谱总目》所收录的608个姓氏中,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中国家谱总目》涵盖了北宋编纂、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中收录的绝大部分姓氏,并且还多了168个姓氏,其中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姓氏。 作为一部提要式的目录,《中国家谱总目》不仅著录了家谱的谱名、责任者、版本年代、册数等,而且还撰写了该家族的始祖、始迁祖、迁徙路线、历代名人等项内容,以及该谱的特色、谱中有价值资料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中国家谱总目》还打破了历年来家谱编目的惯例,将1949年以后出版的新修家谱收编入目,下限定在2003年(个别的稀姓除外),凡2003年出版的家谱皆予以著录。为方便读者检索,《中国家谱总目》后附有六个索引,供读者按需检索。 “《中国家谱总目》的出版,还为学术界开发利用家谱资源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矿藏分布图’。”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家谱中保存了大量的人物、经济、移民、文化、民俗、教育、人口等资料,对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民俗学、人口学、遗传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统计表明,上海是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共18000种;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在国外,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以及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均有中国家谱的收藏。 2009-7-15 10:26:28 张建松   来源:新华网
  •     家谱是中国较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广泛而又微观的历史记录,与正史、方志鼎足为中国传统史学三大支柱。上海图书馆以其号称“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的惊人馆藏为依托,广泛征集海内外中国家谱收藏的信息,经过七年的编纂,形成近千万言的皇皇巨著《中国家谱总目》(以下简称《总目》),首次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家谱的存量和收藏。“丰富、有效、便利”是这部目录著作的鲜明特点。《总目》以2000年为限断,收录了从丁姓到让(《总目》以繁体字排,作“讓”)姓等600多个姓氏的家谱近5万种,其收录家谱信息的丰富性由此可见一斑。从信息来源看,既有国内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公私藏馆及个人,也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德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图书机构,可谓搜罗广泛;从谱主看,既囊括大多数汉族姓氏,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姓氏,可谓包罗万有。《总目》充分吸收了传统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发明,充分凸显了信息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2009-7-20 8:32:11 占旭东   来源:新民晚报
  •     “我从哪里来?”这个悬疑会勾起无数人对家族史的好奇。“上海图书馆藏家谱精品展”昨起至27日在上海图书馆一楼目录大厅展出,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来此“寻根问祖”。这次展出的家谱共60件,都是万里挑一的馆藏精品。品种繁多 源远流长本次展览分别介绍了不同家谱的编修历史,展出的家谱中有稀姓谱、外国谱、少数民族谱。其中,《仙源类谱》系宋皇室宗谱,又称玉牒,谱内记录了宋太祖、太宗和魏王之下六世以后的皇亲世系。从宋代皇家的《仙源类谱》至当代的新修谱,历时千余年。此谱现今仅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两家藏有,是目前世界上留存较早的纸质中国家谱。展出的皇家家谱还有清代《康熙皇帝十四子允禵家谱》《嘉庆皇帝第五子绵恺家谱》。此外,还有少数民族家谱15种,涵盖满、回、蒙、白、土家等民族。另有外国谱12种,其中朝鲜11种,日本1种。名人家谱 丰富史料占展品三分之一的名人家谱是上图家谱最有特色的部分,其中有名宦政要李鸿章、龚自珍、翁同龢,有文人雅士文徵明、董其昌、鲁迅,有科技精英徐寿、贝聿铭,有商界巨子盛宣怀、叶澄衷、张謇、包玉刚等。这些家谱不仅有助于对该名人及其家族的研究,而且由于名人常常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也给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正史和方志拾遗补缺。当2001年上海申办世博会之时,在上海图书馆发现的《广东中山北岭徐氏宗谱》,记叙了中国商人徐德琼携“荣记湖丝”赴伦敦参加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故事,更新了中国与世博会结缘的最早记录。谱内详细记述了与会过程,并载有获奖奖牌等实物画像。这本珍贵的家谱也在本次展品之列。展品中的名人谱里首推《孔子世家谱》,这部记载孔子后裔达70余世的家谱,因其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严谨的体例、翔实的资料,号称“天下第一谱”。数字技术 方便检索除却社会名流,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想要知道自己家族的血脉是如何传承的。1996年上图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家谱阅览室,将所有的家谱资料对外免费开放。2003年之后,上海图书馆逐步将馆藏的家谱制成数字形式,提高了查阅效率,目前已能向读者提供数字图像服务,使用者可通过书名、作者、姓氏、谱籍、堂号、始祖、始迁祖、登录号等多种方式检索自己的家谱。在昨日的参观现场,读者只需用手机摄录展品旁标注的二维码,即可用手机上网浏览这套家谱的详尽介绍,如同聘请了一位随行的讲解员。在触摸屏前,只要点击中国地图方位,当场可查阅当地聚居人群的家谱。家谱总目 近日出版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回忆,上图家谱收藏离不开老馆长顾廷龙慧眼识宝,除上世纪30年代合众图书馆的旧藏外,上世纪50年代顾廷龙馆长从造纸厂的化浆池前、从废旧物资商店中抢救出的家谱,占现今总藏量的2/5。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上图利用多种渠道收购补充,使馆藏家谱日益丰富。作为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上图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近十余年来,着力整理开发馆藏家谱,将尘封的家谱编目上架。上图《中国家谱总目》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将中国家谱汇编成目,目录共计收录中国家谱52401种,计有608个姓氏。 2009-7-15 15:55:57 乐梦融   来源:新民晚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翻过,美国、日本以及大陆各个馆藏都涉及,似乎也有港台,不知有没有朝鲜韩国越南以及欧洲俄罗斯之类,忘了。目录索引有些用了繁体字,比偶【陈】作【陳】。做的蛮好的,收录的基本都是解放前的家谱。这些年新谱层出不穷,可惜质量层次不齐。这年头能看懂家谱的人不多了,哪怕只是懂一点。比如“百一”、“百二”、“千一”、“千二”,多是客家人排辈分的方式,不是真的指第一百零一个儿子。上图家谱阅览室,工具书还是太少。有时能遇到一两位前辈,是外聘的,一位是华师大古籍所的,蛮热心的。可惜学力不够,提不出什么问题。
  •     上图的族谱在国内算是无敌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