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

出版社:Campus tw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9575875800
作者:麦葛福 Alister E. McGrath
页数:560页

内容概要

麦格夫 Alister McGrath
‧英国牛津大学威克理夫学院院长
‧英国牛津大学神学院研究讲师
‧加拿大温哥华维真学院系统神学研究教授
‧着有《怀疑》、《解惑》、《我思故我信》、《认识三一神论》、《再思十架真义》(校园);《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今日基督教教义》 (基道);《为何你让我这样痛苦地活下去? 》(天道)等书;另编有《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校园)。

书籍目录

目 錄
中文版序
前言
本書結構
如何使用本書
致謝
第一章 前言
研討類別 1 神存在的證據
研討類別 2 哲學與神學之關係
研討類別 3 神學語言和像喻的特性
1.1 殉道士游斯丁──哲學及神學
1.2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哲學及神學
1.3 特土良──哲學與異端之關係
1.4 奧古斯丁──哲學及神學
1.5 尼西亞信經
1.6 使徒信經
1.7 坎特布里的安瑟倫──證明神的存在
1.8 高尼婁對安瑟倫論證的回應
1.9 多馬‧阿奎那──神存在的證據
1.10 多馬‧阿奎那的類比原則
1.11 馬丁路德──十架神學
1.12 加爾文──信心的本質
1.13 海德堡問答──神的聖像
1.14 洛克──神觀的形成
1.15 笛卡兒──神的存在
1.16 巴斯噶──神存在的證明
1.17 巴斯噶──神的隱藏
1.18 康德──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
1.19 紐曼──信仰的根基
1.20 巴特──神學的本質及任務
1.21 維根斯坦──類比
1.22 維根斯坦──神存在的證明
1.23 潘霍華──在世俗世界中的神
1.24 田立克──相互關聯法
1.25 麥法格──神學中的隱喻
1.26 顧萊特──神學是批判性的省思
1.27 蓋瑞胥──加爾文神學中的調適
1.28 林貝克──教義的後自由神學進路
第一章 研討問題
第二章 神學的根源
研討類別 4 聖經的權威
研討類別 5 聖經的解釋
研討類別 6 傳統的角色
研討類別 7 自然啟示
2.1 新約正典的穆拉多利殘篇
2.2 愛任紐論傳統的角色
2.3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對聖經的四重解釋
2.4 希坡律陀的預表釋經法
2.5 特土良論傳統及使徒統緒
2.6 俄利根的讀經三法
2.7 耶京主教區利羅論信條的角色
2.8 奧古斯丁論聖經的字義及寓意
2.9 耶柔米論聖經的角色
2.10 修士萬桑論傳統的角色
2.11 克勒窩的伯爾拿論寓意解經法
2.12 朗登論聖經中的道德觀
2.13 賴非甫爾論聖經的意義
2.14 馬丁路德論聖經的四重意義
2.15 馬丁路德論基督裡的啟示
2.16 加爾文論人對神本能上的認識
2.17 加爾文論新舊約的關係
2.18 加利亞信條論聖經的正典
2.19 協同信條論聖經及神學家
2.20 施本爾論聖經及基督徒生活
2.21 親岑多夫論理性及經驗
2.22 愛德華滋論創造的美
2.23 墨拉論傳統
2.24 賀得治論聖經的默示
2.25 巴特論啟示為神的自我揭露
2.26 卜仁納論啟示的個人性
2.27 布特曼論化除神話及聖經詮釋
2.28 拉納論聖經的權威
2.29 崔保論女權主義者的解經
2.30 畢樓奇論基督論進路的釋經法
2.31 巴刻論啟示的本質
2.32 托倫斯論巴特的自然神學
第三章 神的教義
研討類別 8 神是否能受苦
研討類別 9 三位一體
3.1 雅典的雅典那哥拉論基督教的神
3.2 愛任紐論罪惡的起源
3.3 愛任紐論三位一體
3.4 特土良論先存物質的創造
3.5 俄利根論先存物質的創造
3.6 俄利根論神與惡的關係
3.7 俄利根論神的受苦
3.8 俄利根論神的不改變
3.9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論聖靈的工作
3.10 拿先斯的貴格利論三位一體教義的漸進啟示
3.11 波提亞的希拉流論三位一體
3.12 奧古斯丁論三位一體
3.13 奧古斯丁論神與惡的關係
3.14 奧古斯丁論聖靈
3.15 伊皮法紐論撒伯流主義
3.16 亞歷山太的區利羅論聖靈的角色
3.17 富爾根狄論聖靈及主餐
3.18 安瑟倫論神的慈悲
3.19 維克多的理查論三位一體之中的愛
3.20 亞歷山大論神在基督裡的受苦
3.21 多馬‧阿奎那論神的全能
3.22 諾里奇的猶利安論神是我們的母親
3.23 俄坎的威廉論神的兩種權能
3.24 金碧士論推敲三位一體的界限
3.25 歐文論神的主權
3.26 斯賓諾沙論神的無痛感性
3.27 士來馬赫論三位一體
3.28 巴特論神的「全然不同」
3.29 莫特曼論神的受苦
3.30 波夫論三位一體是窮人的福音
3.31 詹遜論三位一體
3.32 翁高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神
3.33 依路論聖像神學
3.34 積維論三位一體與非性別包涵性語言
3.35 安妮‧卡爾論女權主義及神為男性之說
第三章 研討問題
第四章 基督的位格
研討類別 10 教父的基督論辯論
研討類別 11 信仰和歷史
4.1 安提阿的伊格那丟論幻影說
4.2 愛任紐論諾斯底派的基督論
4.3 特土良論聖父受苦論
4.4 特土良論道成肉身
4.5 俄利根論基督的神人二性
4.6 亞流論基督的地位
4.7 亞他那修論基督的神人二性
4.8  亞波里拿留論基督的位格
4.9 拿先斯的貴格利論亞波里拿留主義
4.10 涅斯多留論「生神之母」
4.11 亞歷山太的區利羅論涅斯多留的基督論
4.12 亞歷山太的區利羅論道成肉身
4.13 亞歷山太的區利羅論馬利亞為上帝之母
4.14 大利奧論神人二性
4.15 迦克墩的基督教信仰定義
4.16 東羅馬皇帝哲諾論基督的神人二性
4.17 基督一性說
4.18 大馬色的約翰論道成肉身及聖像
4.19 帕拉馬論道成肉身乃為神的降卑
4.20 馬丁路德批評涅斯多留主義
4.21 杜仁田論基督的三重職分
4.22 勒新論歷史的溝渠
4.23 士來馬赫論基督教「自然的異端」
4.24 客勒爾論歷史的耶穌
4.25 提勒爾論新教中自由主義的基督
4.26 史懷哲論「尋找歷史的耶穌」的失敗
4.27 富希士論基督的位格
4.28 特爾慈論信仰及歷史
4.29 塞爾姿論基督論
4.30 田立克論歷史中基督的「非必需性」
4.31 漢普森論女權主義基督論的可能性
第四章 研討問題
第五章 在基督裡的救贖
研討類別 12 救恩與得勝
研討類別 13 救恩與滿足
5.1 愛任紐的贖罪理論「撒但贖金說」
5.2 愛任紐論在基督裡的「同歸於一」
5.3 革利免論基督的死是愛的榜樣
5.4 亞他那修論基督的死是愛的榜樣
5.5 亞他那修論基督論與救恩論的關係
5.6 偽希坡律陀論十字架的宇宙性
5.7 亞基利的魯芬納論贖罪理論的「捕鼠器」
5.8 論基督降到陰間的古代講章
5.9 新神學家西面論救恩及神化
5.10 安瑟倫論贖罪理論
5.11 亞伯拉德論基督救贖的愛
5.12 維克多的笏哥論基督的死
5.13 阿奎那論基督代死的滿足說
5.14 卡巴西拉論基督的死
5.15 加爾文論救贖的根據
5.16 蘇西尼信徒對滿足說的批評
5.17 多恩論基督的工作
5.18 赫伯特論基督的死及救贖
5.19 查理‧衛斯理論在基督裡的救恩
5.20 士來馬赫論基督是神授超凡能力的領袖
5.21 士來馬赫論基督論及救恩論
5.22 哥爾論基督論及救恩論
5.23 拉施德論基督為道德榜樣
5.24 奧連論正統的贖罪理論
5.25 洛斯基的救贖神化論
5.26 潘寧博論用救恩論的角度看基督論
5.27 巴刻論替代救贖論
5.28 甘騰論救贖理論的用語
第五章 研討問題
第六章 人性,罪與恩典
研討類別 14 恩典的本質和效果
研討類別 15 稱義和預定
研討類別 16 有神的形像和樣式的人
研討類別 17 罪的本質及起源
研討類別 18 伯拉糾論戰
6.1 愛任紐論人類的進展
6.2 特土良論罪的起源
6.3 特土良論罪疚的遺傳
6.4 特土良論神的形像
6.5 俄利根論神的形像
6.6 俄利根論承傳的罪
6.7 拉克單丟論神形像的政治性
6.8 安波羅修論無法賺取的救恩
6.9 安波羅修註釋論原罪
6.10 奧古斯丁論神的揀選
6.11 奧古斯丁論預定的本質
6.12 奧古斯丁論「預定不得救之人」
6.13 奧古斯丁論墮落的人性
6.14 奧古斯丁論人的自由
6.15 奧古斯丁論不可抗拒的恩典和堅忍
6.16 奧古斯丁論自由及恩典
6.17 震驚伯拉糾的奧古斯丁言論
6.18 伯拉糾論人的責任
6.19 伯拉糾論人的自由
6.20 伯拉糾拒絕原罪說
6.21 迦太基會議(418)論恩典
6.22 亞爾勒會議論伯拉糾主義
6.23 艾利基納論天堂的性質
6.24 法蘭西斯論創造
6.25 阿奎那論恩典
6.26 馬丁路德所發現的「神的義」
6.27 馬丁路德論得以稱義的信心
6.28 馬丁路德論罪及恩典
6.29 墨蘭頓論因信稱義
6.30 加爾文論預定
6.31 加爾文論信心及神的應許
6.32 加爾文論稱義觀
6.33 天特會議論稱義
6.34 伯撒論預定的因
6.35 烏杜爾論永生確據的基礎
6.36 韋斯敏斯德信條論預定
6.37 親岑多夫論得救的信心
6.38 埃亭爾論歸信
6.39 愛德華滋論原罪
6.40 衛斯理論稱義
6.41 卜仁納論神的形像
6.42 巴特論基督的揀選
6.43 卜仁納論巴特的揀選論
6.44 尼布爾論原罪
6.45 漢普森論女權主義者的罪論
6.46 海特論人的性別及神的形像
第六章 研討問題
第七章 教會/329
研討類別 19 教會的大公性
研討類別 20 教會的標誌
7.1 愛任紐論教會的功能
7.2 俄利根論教會及救恩
7.3 迦太基的居普良論教會的合一
7.4 佩提利恩論牧師的純淨
7.5 耶京主教區利羅論教會的大公性
7.6 大利奧論教會裡面的職分
7.7 阿奎那論教會的大公性
7.8 胡司論教會
7.9 馬丁路德論教會的標誌
7.10 馬丁路德論祭司及平信徒
7.11 墨蘭頓論大公的性質
7.12 佛蘭克論真教會
7.13 第一瑞士信條論教會的性質
7.14 加爾文論教會的標誌
7.15 胡克爾論教會的純正
7.16 韋斯敏斯德信條論教會
7.17 歐文論福音教會的本質
7.18 士來馬赫論教會為信徒的團契
7.19 巴冕宣言論教會的身分
7.20 齊洛拉斯論地方教會及普世教會
7.21 波夫論地方教會的性質
7.22 杜耳思論「大公性」的意義
第七章 研討問題
第八章 聖禮
研討類別 21 聖禮的性質
研討類別 22 真實同在的性質
8.1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論信心即吃下基督
8.2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論洗禮的結果
8.3 迦太基主教居普良論異教的洗禮
8.4 耶京主教區利羅論洗禮的意義
8.5 耶京主教區利羅論基督的身子及血
8.6 波提亞的希拉流論洗禮的效果
8.7 奧古斯丁論多納徒派的聖禮觀
8.8 奧古斯丁論「受洗的權利」
8.9 大馬色的約翰論聖靈和聖餐
8.10 拉得伯土論主真實臨在於聖餐之中
8.11 科爾比的拉特蘭努修士論主真實的臨在
8.12 弗爾的坎迪達論「這是我的身體」
8.13 貝克的朗法蘭克論聖禮的奧祕
8.14 維克多的笏哥論聖禮的定義
8.15 倫巴都論聖禮的定義
8.16 阿奎那的變質說
8.17 馬丁路德論聖禮的數目
8.18 馬丁路德論變質說
8.19 馬丁路德論餅及酒為聖約
8.20 馬丁路德論洗禮
8.21 墨蘭頓論聖禮的記號
8.22 和恩論「這是我的身體」
8.23 慈運理論「這是我的身體」
8.24 慈運理論聖禮的本質
8.25 第一瑞士信條論聖禮的效用
8.26 加爾文論聖禮的性質
8.27 布塞珥論聖禮
8.28 天特會議論變質說
8.29 伯撒論聖禮的記號
8.30 約翰‧衛斯理論聖餐與救恩
第八章 研討問題
第九章 基督教與其他宗教
研討類別 23 基督教對宗教多元論之回應
9.1 殉道士游斯丁論基督以前的基督教
9.2 費爾巴哈論宗教的起源
9.3 馬克斯論費爾巴哈的宗教觀
9.4 巴特論基督教與宗教
9.5 拉納論基督教與非基督教的宗教
9.6 梵諦岡第二次會議論非基督教的宗教
9.7 畢克羅論多元論者及基督論
9.8 希克論現代多元論
9.9 宋泉盛論十字架與蓮花
9.10 柯布論宗教多元論
9.11 紐畢真論多元論文化中的福音
第九章 研討問題
第十章 末後的事
10.1 愛任紐論被造萬物最終極的恢復
10.2 安提阿主教提阿非羅論有條件的不朽
10.3 特土良論地獄和天堂
10.4 特土良論千禧年
10.5 俄利根論復活的身體
10.6 奧林匹斯的麥托丟論復活
10.7 耶京主教區利羅論為死人禱告
10.8 屈梭多模論為死人禱告
10.9 大貴格利論煉獄
10.10本篤十二世論天堂的盼望
10.11熱那亞的凱瑟琳論煉獄
10.12愛德華滋論地獄的真實性
10.13約翰‧衛斯理論普世的復興
10.14布特曼論存在主義者對末世論的詮釋
10.15莫特曼論末世論的再現
10.16 巴爾塔薩論地獄
10.17 法克利論末後之事
10.18 游甦論永死
第十章 研討問題
神學家簡介
會議、信經、信條
神學詞彙表
建議書單
神學年代表
索引

作者简介

书中条列280段基督教神学的基础性原文,每一段引文都有背景简介,包括:成文时间、原始语言、专有名词、相关神学家,及读者可能会有的难题,以便读者直接与基督教传统的丰富根源对话。


 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属于系统综合简介各个神学家和神学流派等思想的一部著作,很不错的一本书,想要考神学类硕士研究生的肢体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相信会很有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