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全二卷)》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尼采(全二卷)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100070348
作者:[德] 海德格尔
页数:1235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596页

原始的命令活动和命令能力始终仅仅源出于一种自由,它本身就是真正的自由存在的一个基本形式。自由,在康德所理解的那种简单而深刻的意义上的自由,本身就是创作活动(Dichten),即一种根据的毫无根据的奠基工作,其方式就是:自由把它的本质的法则赋予给自身。而命名活动的意思无非就是这个。
据德文版有改动,中译本译文(”即对一个基础的毫无根据的奠基“)有误。原文为“das grundlose Gruenden eines Grundes”。对这种魔鬼第二格,孙译似乎总是出错。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30页

思想的坚强性和约束性必须在实事本身中获得一种奠基。因为只有这样,一种基本的态度才有可能战胜另一种基本态度,争执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争执从而成为真理的真正本源。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598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74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100页 - 随意的摘抄

谁若完全地沉默,恰恰就透露了他的沉默;但谁若以婉转的传达稍稍加以言说,他才把真正的沉默隐瞒了起来。
这就是英雄精神,它们置身于悲剧性的残酷中来肯定自身:以它们的坚强足以把痛苦当做快乐来感受。
智者必然的被遮蔽状态:他意识到自己绝对没有被理解;他的Machiavellian主义,他对当前事物的冷漠。
我深深地厌恶一劳永逸地呆在任何一个关于世界的总体观点里。相反的思想方式大有魅力:不让自己失去神秘特性的刺激。
“历史乃是存在之历史”也即“并非存在者之历史”,海德格尔这样提醒人:不置身于澄明的状态中,不回归开端,不向……敞开,也即不与存在保持紧密的关联中,导致的是存在对存在者的离弃,存在者被逐入阴谋机制(machination)中。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抽象思维是人类此在的最高形式” - “抽象思维是人类此在的最高形式”

上卷第六页:抽象思维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苦难---然而对我来说,则是一场节日,一份陶醉。(尼采《笔记》)
海德格尔的评论:抽象思维是人类此在的最高形式吗?确实如此。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0页

任何一种真正的思想都只能由有待思考的东西本身来规定。....一切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思考同一个东西。而它是如此根本和丰富,以至于绝没有某个个人能够将其穷尽。
因此把存在的特征把握为“意志”,并不是尼采的个人观点,而是他要为之建基的那种“此在”(Dasein)的历史必然性.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78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6页

意愿本身乃是超越自身的“对……的驾驭”;意志本身就是强力。而强力乃是在自身中持续的意愿。意志是强力,而强力是意志。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0页

因为在哲学思想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最高可能的约束性,所以,一切伟大的思想家都思考同一个东西。
强力意志就是求意志的意志,也就是说,意愿就是自我意愿。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807页 - 尼采对笛卡尔的态度

工作做得十分精细的哲学史家们多半报道了关于他们“研究”的思想家的一些最令人奇怪的事情;但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仍然能够借助于这样一种不充分的历史学报道认识到本质性的东西,原因简简单单,就在于他作为思想者和追问者自始就切近于有待思想和追问的东西了——这是一种无论多么精确的历史学科学都不能达到的切近。
——————————————
莱布尼茨何以能更切近于理气问题。
海德格尔何以解读《道德经》
对哲学史的洞见何以能借助于哲学史资料。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4页

意愿乃是:服从自己的命令,以及自我命令的展开状态,这种展开状态本身就已经是对命令的执行了。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86页

784-786
SVG所论递归问题之渊源?
我本身在此并没有特别地成为某种表象活动的对象,而是在对象性的表象活动中、并且惟通过这种表象活动才被投置(递归)给我。由于一切表象都把有待表象的和被表象的对象投置(递归)给表象着的人,表象着的人就以这种独特的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被一道表象出来”了。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39页

“依赖性”决不是我们可以用来把握伟人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往往只有小人物才依赖于伟人。小人物之所以“小”,恰恰因为他自以为是不依赖的。而伟大的思想家之所以大,是因为他能够从其他“伟人”的著作中听出他们最伟大的东西,并且能够以一种原始的方式改变这种伟大的东西。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74页

古代自由观奠基于古代对真理本性(本源根据)的立场:听任其运作于光明与晦暗之二重性中(无论对希腊还是基督教都意味着神圣之确认[确信])。自笛卡尔以来,本源根据作为第五种智慧(最高明智慧,参《谈谈方法》中译本63页以下)有如下两种基本要求:其一,自明性;其二,奠基性。而自明性对于笛卡尔又首先意味着,人必须充分理解这种本源根据(实质上意味着充分设定这种本源根据),故新的本源根据必然要来自人所设定的确信(确认)。这在下述事态中有极端呈现:本源根据的自明性是近代哲学的方法(道路)之目标,但本源根据的自明性又奠基于“我”发现这种本源根据的方法(参《谈谈方法》,页66-67)。因而就整体来看,近代哲学所赖以立足的本源根据根本地应和着根据律的基本要求:根据应被递归。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519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 尼采的“混沌” - 尼采的“混沌”

P591:混沌在尼采那裏乃是表現“肉身之存在”之生命的一個名稱—一種湧流的運動,具有隱而不顯的秩序。
P592—籌畫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29页

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根据与这种西方历史运动的必然归属性,以及对以往价值设定的必要批判,新的价值设定就是一种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因此,这个副标题——它在尼采哲学的最后阶段成了主标题——标示着在虚无主义范围内出现的针对虚无主义的反运动的一般特征。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7页

因为意志作为超出自身的驾驭乃是朝向自身的展开状态,因为意志乃是一种超出自身的意愿,所以意志就是能够赋予自身以强力的强大权能。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45页

意愿意愿意愿者为这样一个意愿者;而且,意愿把被意愿者设定为这样一个被意愿者。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1165页 - 先验

先验是先天地把对象作为对象来规定的东西。对象性是在超越意义上讲的,在对象中有某个东西超出对象之外,因为这个东西先于对象而且是在表象之中。超越是以反思为基础的,因此反思是先验的、贯彻超越,一般地构成超越的条件。
同意。此外如此说来,神学中的transcendence也会受到批判。
是否在海德格尔之后可以奠基一个新的神学基础?当然哲学本身的转向必招致神学的改观,但也只是在神哲学的层面。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27页

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态度可以通过两个句子来规定:
其一、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基本特征是“强力意志”。其二、存在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28页

对尼采来说,虚无主义不是在某时某地流行的世界观,而是西方历史发生事件的基本特征。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21页

革命者的本质并不在于倒转(Umwendung)本身,而在于革命者在这种倒转中揭示了决定性和本质性的东西。
按:译文中的“倒转”,当译作“颠覆”更为恰当。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515页

觉知和存在是同一的。
根据律问题。存在:根据之递归。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形而上学的尼采——海德格尔的《尼采》(译后记 by 孙周兴) - 形而上学的尼采——海德格尔的《尼采》(译后记 by 孙周兴)

海德格尔所做的六个尼采讲座依次为:1、《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1936-1937年冬季学期);2、《西方思想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1937年夏季学期);3、《尼采的第二个不合时宜的考察》(1938-1939年冬季学期);4、《尼采关于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的学说》(1939年夏季学期);5、《尼采:欧洲虚无主义》(1940年第二个三分之一学年);6、《尼采的形而上学》(1941-1942年冬季学期,已预告而未做成)。
眼下的《尼采》两卷本就是作者根据上列讲座(第三个除外)整理而成的,此外又加上了相关的四篇论文(作于1941年和1944-1946年)。
在几个讲座中,他先讲了尼采与美学(第一章),接着讲尼采与形而上学(第二章),再讲尼采与知识学(第三章),然后讲尼采与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史)问题(第五章)。
在海德格尔看来,一般形而上学的本质结构就由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构成:本质、实存、真理的本质、真理的历史、人类;若用更简化的讲法,那就是五个基本概念:“本质”、“实存”、“真理”、“历史”、“人类”。这样五个环节,海德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统一本质”的“五重性”。所谓“五重性”(das Fünffache)是强调五者的交织一体关系,五者中的每一个同时都命名着其他几个词语所言说的东西。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强力意志》第2条)。
这五个“基本词语”代表着尼采的“哲学基本学说”:强力意志说、永恒轮回说、公正说、虚无主义说、超人说。海德格尔引证过尼采的一则笔记:“争夺地球统治地位的斗争的时代就要到了——这场斗争将打着哲学基本学说的旗号”。[7]该笔记写于1881-1882年间。尼采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和谈论上述“哲学基本学说”。《曙光》一书作于1881年,“永恒轮回”这个“最沉重的思想”也是同年形成的;在此后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即海德格尔所谓尼采的“巅峰时期”,关于存在者整体的真理“力求在他的思想中形诸文字”(注意这里的主宾关系!),终使尼采趋于癫狂。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80页

“我思我在”是构成近代新自由之基础的那种确认(确定性)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314页 -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7.查拉图斯特拉的动物

鹰是最高傲的动物。所谓高傲,就是某人在持守自己的起于使命的本质地位时充分发挥出来的坚定性。高傲就是确信自己不再与任何他人混淆起来。高傲就是由高度和上等存在来规定的高高在上,但它又与自大或傲慢有着根本不同。自大或傲慢需要与低等联系起来,是想与低等脱离以突出自己,因此仍旧依赖于低等,而且必然依赖于低等。因为自大或傲慢本身不具有任何东西,足以让自己成为一种上等存在。自大和傲慢只是由于始终从低等得到规定才能够抬高自己,它们只能把自己抬高为某种并不上等存在,而只是它们自负地幻想出来的东西,而高傲则不然。
鹰乃是最高傲的动物。它完全生活在高空,乞灵于高空。即使它飞落到低深处,这个低深处也还是高山及其深谷的高深处,而绝不是完全平坦、一览无余的平原。
蛇乃是最聪明的动物。聪明的意思是控制真正的智识,就是能控制住知识的各种形相:知识如何呈现自己、克制自己、预先确定自己,但仍保持灵活并且避免钻进自设的圈套之中。这种聪明包含着调节和转变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单纯的低级虚妄),也包含着对虚假面具的控制。这种聪明绝不背弃自身。它在与表面前景游戏的同时也包含着隐秘背景;它控制着存在与假相的游戏。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31页

当尼采在其著作的副标题中写下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时,他这个说法并不是为了表达某种谦逊态度,并不是为了说明这部著作还不完美,也并不意味着它是文学意义上的一部“随笔”;而毋宁说,这个说法是以清晰的意识意指那种从针对虚无主义的反运动而来的全新追问的基本态度。“——我们拿真理做一次实验!也许人类将因此而毁灭!那就开始吧!”
尼采的做法,尼采在实行新的价值设定时的思想方式,乃是一种不断的颠倒。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101页 - 第一章第13节

注②说听了这种音乐让人怎么睡得着觉呀!这句的原文为意大利文:come si dorme con questa musica!根据原文,这句的意思难道不该是”听这音乐就像在睡觉一样“吗?
求意大利语达人指点,我是根据法语猜的comme si dorme avec cette musicque.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751页

人类一直“需要一个目标,——而且它宁求对虚无的意愿,而不是不意愿。”因为“意志”作为强力意志而存在:强力意志,或者我们完全也可以说,求意志的意志,力求保持高位和能够命令的意志。意志所畏惧的并不是虚无,而是不意愿,是对他的本己可能性的消灭。
……
凡有意志处,不光是有一条道路,而是首先有一个为这条道路的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只是”意志本身。
【我思故我在,呵呵。

《尼采(全二卷)》的笔记-第980页

重要,直通亚氏形而上学


 尼采(全二卷)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