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6
ISBN:9787505817227
作者:崔之元
页数:163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崔之元,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国国防
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1987年赴美留学,
199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政治学系政治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专业副教授,并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和国家计
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著
作有:《博弈论与社会科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分
社1997年版,《Sustainable Democracy》(与Adam Przeworski
合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年版,等。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看不见的手”范式――比喻、论证和困境
1.1作为比喻和作为目的论之残余的“看不见的手”
1.2“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一论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3“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二论证:适者生存
1.4“看不见的手”论证的推论:硬预算约束,不存在外部性和产权
1.5“看不见的手”范式的自然主义前提
1.6“看不见的手”范式的三个制度困境
第二章 不完全市场,次优定理与软预算约束
2.1当代政治经济学两大流派关于“看不见的手”的主要论点及其问题
2.1.1国家是市场失效的矫正者――“有条件”的“看不见的手”论证
2.1.2国家仅仅充当产权和秩序的维持者
2.1.3以上两种观点的缺陷
2.2对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次优定理的解释
附录2.1不完全市场理论小史
附录2.2次优理论的简介
第三章 不完全市场与有限责任公司
3.1为什么有限责任制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3.2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19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争论
3.2.1作为一种特权的有限责任和“泡沫法案”
3.2.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有限责任的起源
3.2.3按比例分担的无限责任与保险市场
3.3不完全市场和有限责任制的困境
3.3.1董事及经理(DO)责任保险的危机
3.3.2道德风险和反向选择
3.3.3有限责任的困境
附录3.1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Evans和Quigley
模型
第四章 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
4.1为什么中央银行制度被排除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之外
4.2从自由银行业到清算所协会,再到中央银行
4.3自由银行业和实物票据论
4.4“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
4.5“私人中央银行”的难题
4.6“清算所协会”――准中央银行(Quasi-Central Banks)
4.7中央银行和弹性货币
4.8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的两难处境
4.8.1存款保险和储贷协会的危机
4.8.2对“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的驳论
附录4.1Diam0nd-Dybvig银行模型与挤兑模型
4.1.1模型概要
4.1.2无交易的情况
4.1.3无银行的市场经济
4.1.4最优配置
第五章 不完全市场与策略性破产
5.1为什么破产法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5.2从不自愿到自愿再到策略性破产
5.2.1不自愿破产
5.2.2自愿破产
5.2.3策略性破产
5.3不完全市场与破产法的悖论
5.3.1信贷的配给
5.3.2股票的配给
5.3.3乘数效应和衰退
5.4作为信号博弈的破产过程
附录5.1“软预算约束”的Dewatripont-Maskin
模型
第六章 超越“看不见的手”范式
6.1制度性与政策性的“软预算约束”
6.1.1通货膨胀预期
6.1.2资产证券化
6.2次优世界中最优政策的误导
6.3“软预算约束”与产权冲突
6.4“看得见的手”与广义经济民主
参考文献
附录
1第二次思想解放与经济民主――崔之元博士
访谈录
2“知识经济”与“永恒的三角形”―― 21世纪
展望
2.1“知识经济”的制度基础
2.2世界经济中的“永恒三角形”
3美国29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
的启发
3.1“宾夕法尼亚州式的社会主义”
3.2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效率的矛盾
4卢梭新论
4.1拨乱反正:“公意”与自由
4.2人民主权:现代民主理论的诞生
4.3“陪审团定理”:“公意”的形成过程
后记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此书写于1999年,改革开发的第二十个年头。作者判断当时的中国改革思维发生僵化,由改革初期的言不必称马列转向了言必不称马列。崔之元认为这是另一种教条主义,而且同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崔之元写下了这本“看不见的手”的范式的悖论。文章整合了作者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对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所依靠的基本原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从公司有限责任制,中央银行以及破产重组法三个现实制度出发,作者指出了主流经济学的两难境地,那就是个体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自身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大多数是宏观的)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部性”再也不能像一个桔子的品色一样被市场所内部化,越来越多的“诚实的”债务人破产,甚至许多“好的”公司也被淘汰出局。现实的世界中构建了上述三个制度以帮助这些经济个体度过难关,但又不可避免的引入了道德风险,即所谓“预算软约束”。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思想,崔认为这种被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常见的“预算软约束”即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是偶一为之的。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两难境地的真实的反映。由此他得出结论,“看不见的手”的范式有着先天的缺陷,盲目的彻底私有化不能救中国,必须提倡政治民主。而在此之前,必须有民主的经济,即允许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实验。那种认为彻底私有化的资本主义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的想法实际仍是一种僵化,改革需要“第二次思想解放”崔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了巨大的波动。从此,“新*河蟹*”的标签出现在知识分子中间,赋予了已步入第二十个年头的改革开放一个新的视角。当时正值国企股份制改造的高潮。为避免理论上的混乱,张维迎教授等改革领军人物撰文回应了崔的挑战。因为张看到的是当时国企的另一面,即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带来的严重低效率之弊,这是科尔内认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痼疾之一。解决的办法只有在产权明晰之后,企业的“剩余所有”归监督委托人。各执一词的双方知道多说无益,事实胜于雄辩。于是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国退民进,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而崔也在中原大地上发现了“南街村”。双方似乎都找到了真实的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因而对自己的主张更加笃定。从而也就陷入了黄宗智所谓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的背离,或者是“你说的全部都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南街村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由于决策机制的极不合理(一长制并且无风险)而带来巨额亏损和银行坏账(这正是张所担心的);而越来越多的国企管理层无耻地采用了Buy-in 的MBO“恶意收购”手段,在将庞大的失业人口和诸多社保金“外部化”后,终于实现了理论上的“高效率”的私企(而这也正是崔当初所强调的委托人“道德风险”)。人们看到又一个被粗糙的“毛-泽-东思想”春器的泡沫的破灭;而在经历了价格双轨制,土地双轨制之后,人们脆弱的神经也再经不起国企被贱卖的调戏。这一切还能在继续吗?左边和右边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寻。崔找到了“浦东经验”和“重庆模式”,而张则理所当然得宣扬起了企业家(而非资本家)精神并指责*河蟹*后来的政策对民企的不利。是“表达性现实”和“客观性现实”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剧变的时代必然会发生背离还是我们正在靠近左与右之间的那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平衡点?我们能找到那个点吗?“谨将这本小书献给年轻的在校大学生们,祝愿他们冲破左的和右的教条,在充满悖论,充满生机的世界上奋力求索。
  •     以前在书店里看到过,但对作者不了解,所以看到题目那么大加之又是中国人的署名就没有翻。最近因为思考一些问题,在看相关的文献的时候牵扯到了作者,又牵扯到了这本10年前出版的书。书店里已经很难买到,还好网上有全文。(http://www.scuphilosophy.org/bbs/boke.asp?cuizhiyuan.showchannel.0.159.html)读毕发现,作者在本书中的思考和我当下的思考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请原谅我的大言不惭。)。我想我们都是被全球经济危机刺激的,他是被上一次,我是被这一次。这个题目应该可以继续做下去,这本书只不过开了一个头,弄出了点想法的苗头而已。但要做下去,绝非易事,我个人一来学力不够,二来也没环境条件(请宽恕我的逃避和懒惰。)。不过,作者自己不应该逃避和懒惰。在这本书出版了10年以后的今天,作者似乎也没有把自己的成果更推进一步,这里有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就是皇帝的新衣。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本来就不存在。资本为了谋求最高利润,天生具有垄断的倾向。这样,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的适度干预和调控显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     现阶段力荐,尤其是初学经济学之人常常会有经济帝国主义的倾向,更会对经济学的解释力佩服不已,更容易以为经济学毫无破绽。这本书可以一读,是发现高级微观经济学里面的问题和进展,是一本进阶之作。
  •     我再给你升一级: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其根本不存在,完全可以把它剃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