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书评

太精美

在圖書館頂樓的角落里發現<生活>,幾個月份的疊在一起.比普通的雜志大很多,紙張很好,封面做得很精致.捧起來看,50元一本,價格很不厚道,難怪外面沒見過有賣,即使有賣,錢包干癟也不容許我買.坐下來仔細的翻看,每一本都給人很大的驚喜.看慣了其它雜志,這本雜志的留白簡直讓人覺得奢侈.在一個主題結束后,居然發現有留白頁.廣告也不多,多是奢侈品,良好的創意和設計,跨頁或者幾頁的廣告,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讓人enjoy.每期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大量的圖片,給人視覺的享受,再伴少許文字,給人享受.除了良好的表面功夫外,<生活>在內容上下足功夫,嚴肅的思考貫穿雜志,每一篇讀下來都給你思考,絕沒有輕浮感.它沒有花花綠綠的設計,用最簡單最直接但精美的設計,給人大氣之感.在商業化的現在,<生活>在認真的做著設計,給我很大的驚喜.

今夜安静得过分的咖啡馆——相约星期二读书会

今晚博老师和我去我们的咖啡馆,旅游淡季,几无客人,我们坐在氤氲的灯光下,读了自己最喜欢的杂志《生活》,笑谈了一会“生活情感地图”,听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就搭乘深夜的公交,回家。我们似乎要的就是有时安静得过分的咖啡馆!

这是未来的杂志

在豆瓣上面发了一个帖子问南昌何处有《生活月刊》的过刊卖,有人让我和进出口公司的人联系,他们说国内一般没有这本杂志。这是预料之中的回答,因为绝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本美国杂志。这让我很尴尬,我不得不和他们解释,这是一本国内的杂志,是许知远和令狐磊所创办的。是我印象中最贵的杂志,人民币50 元。提议让我联系进出口图书公司的人是清苑书店的老板,连他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本杂志有多冷。我得到一个地址之后便去寻找,在师大文教路附近找了三次之后,终于买到一本,16块钱。  抛开之前在网上对这本杂志的阅读印象,它的封面让我更我惊艳。因为在网上阅读的是文字,喜欢的不得了,所以总想这本杂志拿在手上的感觉。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一本好杂志所呈现的设计风格和它文字同等重要,而这两者的搭配更能看出杂志编辑的功力。在中国,这两者之中能有一种做的比较出色的就比较少,大大小小的时尚杂志不知道在其版面浪费了多少文字。大多数杂志至今仍然没有设计的意识,他们的封面惨不忍睹,包括我之前提到的《三联生活周刊》。  杂志拿在手上,很重,估计有几斤。不过现代传媒做的不错,提供了一个装杂志的袋子,黑色的,很难看,不过拿着袋子提书总不至于太累。此外,这本杂志是类似于《周末画报》《外滩画报》之类的开本,让你拿起来很吃力。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阅读起来总觉得是一个障碍。总之我只能这么说,这本杂志你只能摊在桌子或地板上看,而不能走在路上或是在卫生间里看。  习惯了别的杂志的人,会觉得《生活月刊》有铺张浪费的感觉。总之那大片大片的留白让我刺眼,而那无比巨大的图片会让人觉得编辑在偷懒。安替就曾有这样的不满:“《生活月刊》有着《三联生活周刊》两倍的开本,而其内容只有三联的一半。”,除了这些,还有那些似是而非的广告,陀大的lv和 prada让人找到了《周末画报》的感觉。只不过一本5块,另外一本50块,现在让我选择,我会选择5块钱的这本。  这本杂志的口号是“让优质心生活成为可能”,这让它与别的杂志区分的很明显。整本杂志中国色彩浓厚,以“天地人”“真善美”等概念来打造。它背后的创作力量十分强大,几乎是中国最为出色的媒体人,这些都保证了它内容的优秀,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它是中国文字最好的杂志。当然如果真的有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话,我不会建议他买。还是到网站上看比较好。至少阅读心情不会被那些奢侈品广告所打扰。

太沉了!

这本杂志读起来太累,最好摊开在桌上站着读。冲着它这么厚,印刷那么复杂,又不好扔掉,让扫地阿姨批评不懂人间疾苦。每次那张CD放来听听还有点意思。不过说到底,这本杂志是邵忠拿来给自己做秀的。可惜了一班文人,还是不免偶尔为五斗米折腰。一些带人文关怀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

这是未来的杂志

在豆瓣上面发了一个帖子问南昌何处有《生活月刊》的过刊卖,有人让我和进出口公司的人联系,他们说国内一般没有这本杂志。这是预料之中的回答,因为绝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本美国杂志。这让我很尴尬,我不得不和他们解释,这是一本国内的杂志,是许知远和令狐磊所创办的。是我印象中最贵的杂志,人民币50元。提议让我联系进出口图书公司的人是清苑书店的老板,连他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本杂志有多冷。我得到一个地址之后便去寻找,在师大文教路附近找了三次之后,终于买到一本,16块钱。抛开之前在网上对这本杂志的阅读印象,它的封面让我更我惊艳。因为在网上阅读的是文字,喜欢的不得了,所以总想这本杂志拿在手上的感觉。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一本好杂志所呈现的设计风格和它文字同等重要,而这两者的搭配更能看出杂志编辑的功力。在中国,这两者之中能有一种做的比较出色的就比较少,大大小小的时尚杂志不知道在其版面浪费了多少文字。大多数杂志至今仍然没有设计的意识,他们的封面惨不忍睹,包括我之前提到的《三联生活周刊》。杂志拿在手上,很重,估计有几斤。不过现代传媒做的不错,提供了一个装杂志的袋子,黑色的,很难看,不过拿着袋子提书总不至于太累。此外,这本杂志是类似于《周末画报》《外滩画报》之类的开本,让你拿起来很吃力。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阅读起来总觉得是一个障碍。总之我只能这么说,这本杂志你只能摊在桌子或地板上看,而不能走在路上或是在卫生间里看。习惯了别的杂志的人,会觉得《生活月刊》有铺张浪费的感觉。总之那大片大片的留白让我刺眼,而那无比巨大的图片会让人觉得编辑在偷懒。安替就曾有这样的不满:“《生活月刊》有着《三联生活周刊》两倍的开本,而其内容只有三联的一半。”,除了这些,还有那些似是而非的广告,陀大的lv和prada让人找到了《周末画报》的感觉。只不过一本5块,另外一本50块,现在让我选择,我会选择5块钱的这本。这本杂志的口号是“让优质心生活成为可能”,这让它与别的杂志区分的很明显。整本杂志中国色彩浓厚,以“天地人”“真善美”等概念来打造。它背后的创作力量十分强大,几乎是中国最为出色的媒体人,这些都保证了它内容的优秀,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它是中国文字最好的杂志。当然如果真的有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话,我不会建议他买。还是到网站上看比较好。至少阅读心情不会被那些奢侈品广告所打扰。

大大大大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用妈妈赚来的零用钱去咖啡店喝咖啡。咖啡店是个小阁楼。站前来头就要拱到衣领子里。竹编的筐子里堆满了一摞《生活》。我像个想要拥抱千金大小姐的修车穷小子。抱起来就赏。赏完了我发现他的内容格调很高很能修理我,但是他的形式又太具收藏价值和我不相配。我又从心愿箱里把它忘了。今年冬天,腊月二十九,到处的商店都休业大吉了。只有文化市场还算可以逛。全都是打折的杂志 一筐又一筐。我问一个乡村风格的导购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的。她不过来看在原地说,小姑娘看书要看内容你懂吗?我们这里都不是新的。这么大的书20一本你还想。。。把我屈个半死。我和她讲了半天的心态不对。我憋着当时的气买了几本。大大的杂志,大大的内容,大大的价钱。大大的风雅。

郁质生活

(一)焦虑这是一个我早就计划好了的安排,在一个高度压缩的星期结束之后,去寻觅一本叫做《生活》的杂志,行程是我一贯的粗糙而匆忙的风格,早晨六点,打定主意出发之后,在网上草草的搜了下路线便向目的地——浙江图书馆周末的二手书市出发了。随身带了本林语堂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无奈身体极度困乏,一路上都浸淫在了邻座的少女的体香和高等数学公式的余威中了。  过程是一致的热闹,无论是车上还是车下。这个省级图书馆小的可怜,在身后隆起的林山映衬下更迷你的让人心寒,十几个书摊就将图书馆的大院挤得满满当当,不过这也显得书市热闹非凡,摊主显然有自己的品位,GRE和《飘》在一起,《论语》躺在一个裸体女人身上,如果有天你看见猪肉摊上买这人参,那倒真是个有趣的现象。在其中寻觅了很久以后才发向,人们交头接耳是的肉价与股票,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书贩比书客多。  也许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图书馆的喧闹,故宫里的星巴克,中山陵的那块“禁止随地吐痰”的告示。人们一边在建造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而又少有人使用的标志性建筑,一边奔劳一生,只为在这个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狭摊上占据一块来球场大小的小方格。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未来在知识中,可离图书馆仅百米之遥的某个相亲会上聚集着多得多的年轻人,造作的语言相互谄媚,昂贵惹眼的的服饰或化妆掩藏内心得思想,他们受到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教育年数,但他们仍不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道理,"天哪!当这个社会最有知识最有思想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时,那将多么可怕啊……"生活变得富裕,节奏正在加快,人们对这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异常镇定,或许也可以称之为麻木。  请原谅我这个80后过分的愤怒与偏见,这个糟糕的上午是在让人心烦透顶,是我愤怒使然,还是我们愤怒使然?(二)郁质  这是一些100多年前的故事,一批年龄在9岁到15岁的中国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在此这首的几年间,又有陆陆续续的3批这样的少年踏上了异国求学的漂泊之旅,按照李鸿章的构想,这些人被要去去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技术,然后带回来为国出力,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中国的文化传统,后来,这些人被我们称作留美幼童。  “回想起我在哈特福德的中学时代,奇怪地发现我的记忆中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竟然全都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他们拥有迷人的东方气质,还具有天才般地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这位耶鲁大学的菲尔浦斯教授,在1939年出版的《中国同学》中这么说。  他在高中最亲密的朋友是CHO,他严肃而庄重,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有教养懂世务的人。人民形容在课堂上听他解读恺撒是一种博雅的教育。他们对女孩的态度,有优雅的恭顺,有郁质的绅士,事实就是,在舞会上,在一些招待会场,那些最漂亮最有吸引力的女孩总是会挑选这些东方男孩。美国男孩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他们心仪的女孩特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接受他们的对手———那些中国男孩的邀请……  1870年,那是一个民族存亡的时刻,凭靠如此残弱的力量在茫然异国探求强国之路,他们仍能够保持那几千年来的传统气质,温文尔雅,知书达礼,处事不惊,恭顺而有教养……  这些经历了几千年战争动乱饥荒瘟疫都不曾消逝的郁质气息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被磨灭殆尽了,我时常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能将我们的那种延续了几千年的郁质气息从我们的身体上剥离出来,是什么割裂了我们的传统,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无根之国。(三)生活  此刻,《生活》已摆在琳乱的书桌上了,我也无法再准确的描述与《生活》相遇之前,它那在我概念中神秘化的形象了。“令优质精神生活成为可能”,不管这一口号多么拗口,也撇去它生硬的语法和不怎么亲切的书面用语,我还是如同鲁迅笔下所写的那样,体会到了在铁笼子里生活沉睡的太久,忽然被唤醒的感觉。  一整个下午,我都带着它在图书馆的各处显摆,找个人扎推的地方坐下,摆个舒服的姿势,架起二郎腿,嚣张的耸耸双肩,假装艰难的搬开封面……因为它的体积,它的分量,我总能获得周围人的注目。我在书吧显摆,和那些看《读者》的人区分开来,我将杂志重重的搁在桌上,引来那些还在于英语单词奋斗的人的侧目。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也在升级。  这大概是全中国最贵的杂志了,当我在书摊上发现它的时候想,仅仅是两本,我以后的日子就要缩移紧食.它也可能是最大最重的杂志,书贩给装书的袋子套了又套,,但没走多少路就被撑破了.用“扛”字来形容一路上我与它的关系也不为过。它大概也是聚集了最精英了媒体人而知名度最低的杂志了,当你想别人介绍一本立志于通过对生活最朴素的解剖带给人最真切的感受,与此同时却拥有最奢华的形式的杂志时,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某本西方杂志的中文版。笼罩在它身上的面纱实在太多了,使得“令优质精神生活成为可能”变成了当代生活的乌托邦。  现在情形似乎在倒转,一些怀旧的年轻人开始了与过去几十年的文化进程相反的道路。在经历了上世纪初的全盘西化,50年代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60年代后的文化大革命,80年代的河殇与蓝色黄色的辩论,到现在信息的全球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裹挟在政治的动荡与技术的发展之中。当我们在不停的学习他人,模仿他人的时候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赢弱的个人力量无法抵御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那些年轻人在寻找自我的旅程中总是觉得孤独与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社会,自己的国家,自己人民牺牲自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值得我们以及后来的人尊敬,不是么?这本《生活》就是就是这些人初步的努力,每次一个话题,真切,最重要的是冷静的记录我们的生活以及它的转变。


 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