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史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9629960223
作者:夏志清
页数:562页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夏志清的名著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译本。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上,这部小说史可谓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作者夏志清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1960年代初小说的发展;他更超越政治立场及门户之见,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夏志清语),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同时对许多现代小说家作了重新评价。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和钱锺书。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学术地位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权威著作。原著英文版初刊于1961年,面世三十多年后,第三版1999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翻译本自从于1979年出版后,随即成为港台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此中文大学出版社重新印行之版本,乃在1979年香港友联版的基础上,增收王德威教授《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一文及刘绍铭教授的新序而成。


 中國現代小說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读夏志清先生港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现代文学史有了颠覆性的新认识。曾经隐隐觉得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有兴趣可以看一看,给你一个重新建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机会。在电驴上有下,记得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昂,国内的版本多有删节,不能重现原书的观点。
  •     文学表现与探讨人性,而不为世所左右,并且在语言上富有特色。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标准。作为一位身处大洋彼的学者,夏志清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可以让他正反的查阅国共两边的评论,又可以将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学史的背景中进行比较的有利位置,本身就决定了他的这部小说史的特质。文学批评家王德威说:“这本书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轻的、专冶西学的中国学者,如何因为战乱羁留海外,转而关注自己的文学传统,并思考文学、历史与国家间的关系。这本书也叙说一名浸润在西方理论——包括当时最前卫的‘大传统’、‘新批评’等理论——的批评家,如何亟思将一己所学,验证于一极不同的文脉上。”《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书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为标题,如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对夏而言,这些作家是现代小说的佼佼者。可是,夏志清后来在《中文小说与华人的英文小说》一文中说:“中国现代小说史》未提萧红,因为当年我尚未读到她的作品。后来我在中译本《原作者序》里对自己的疏忽大表后悔,并在另一篇文章里对《呼兰河传》予以最高的评价:‘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原文不这样噜苏:‘Hsiao Hung’s book? I am confident, will be read generations hence as a timeless classic.’)在专论《大河无声走东海——李劼人文学史地位片论》里,成都民间学者张义奇说:其实,夏志清还漏掉一位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李劼人。季进在《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记载:2004年3月27日,夏志清先生在纽约家中接受大陆学者访问时专门谈到了他的疏漏:“最大的遗憾就是几个优秀的作家没有讲,比如李劼人、比如萧红,都没有好好讲。这是全书缺失的方面。我当时一无所凭,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季进《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载苏州大学现代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所[url]www.zwwhgx.com[/url])我注意到,夏著从写作到出版为十年,51年至61年,而61年《大波》根本没出版完。新版的《大波》还没完成,而旧版在抗战时出版,国外不一定看得到,但旧版极可能读到的。这样更可以看出夏志清先生的大意或忽略。美国哈弗东方研究所的朋友和谭心国告诉我的。他们只找到了新版即使分批出版,也不成套,所以他肯定没读到。旧版至今在华盛顿和纽约图书馆都没有。关于夏志清为什么没有评述肖红,原因已相当清楚了。季进的访谈记录引述夏志清话:我的评论,其一为恣意率性;其二为文学标准。对于为什没有评肖红,他说:当时写端木的时候,我就发现萧红了不起,她受张爱玲影响,张爱玲下来就是萧红的文章好,《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有一件事情可以告诉你,柳无忌晓得吧?他妹妹柳无垢在香港跟萧红是好朋友。我认识柳无忌,就写信跟他谈写萧红的事,问他柳无垢在哪里,我想问问关于萧红的情况。他一听,就说好啊,我的学生葛浩文也在研究萧红,我让他跟你通信。以前研究萧红的文章一篇也没有,是我第一个讲她好,我真是伟大。可是葛浩文博士论文也写萧红,如果我一写萧红,他就一点功劳都没有了。所以我干脆就不写了,让年轻人去写。做人品德很重要,有时就是要奖掖后进。有的人不管的,管你什么人在写,我只写我的,甚至老师抢学生的饭碗。我跟葛浩文原来也不认识的,后来通信,我也没跟他说过我本来要写肖红的。我当年写《小说史》的时候,没有机会读到萧红的小说,后来一看,真是了不起!所以我后来一直要提萧红,她是不朽的作家,几百年都不朽。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提呢?三十年代的沈从文和张天翼都很有成就,张天翼甚至可能更伟大。沈从文刚出道的时候还是很嫩的,而张天翼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很老练。这个你一定要帮我写清楚,夏志清肯定的不是三个人,是四个人。我在《小说史》的结论里就说,这四个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显示出特有的性格和对道德问题的热情,创造了一个也众不同的世界。这是季进《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记录(本文源自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 访问地址:http://www.zwwhgx.com/content.asp?id=2728)然而,夏志清为什么没有评述李劼人,就相当存疑了。第一个存疑;首先,当时夏志清究竟读过李劼人作品没有?!夏著在其“第三编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1937—1957)”中的“第十三章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在叙及“在段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其他小说家有艾芜、沙汀、端木蕻良和路翎。”时的加了一个四百多字的长注(220页):在这里,我不妨提一下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续篇中大加赞赏的李劼人(见该书第44—45页)。李劼人留法归来后,在二十代和三十年代,主要以翻译法国小说而著名。译有《包法利夫人》和《萨浪波》(Salammbo),还有莫泊桑、都德、普鲁斯特和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的小说。但是从1935年—1937年,自己创作自然主义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写自义和团起以迄辛亥革命的四川成都情形。曹聚仁认为这三部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特别是《大波》,这是扛鼎的大工作……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因为曹聚仁对茅盾的评价本来极高,所以他的赞赏,实际上使得李劼人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不过,据我所知,除曹以外再没有别的文学史家谈到李劼人的小说了,这三部小说最近都由作家出版社重行出版:《死水微澜》(1955)、《暴风雨前》(1956)、《大波》上下册(1958)。不幸得很,据作者在新版的跋中说,《死水微澜》稍有修改,《暴风雨前》修改得很多,《大波》是重写,较原著缩减了很多。从这个长注看,夏志清对于李劼人及作品是相当知晓的,或者说他是读到了李劼人的作品了的。他连李在1949年后大幅度修改了其作品一事也了然的。第二个存疑;可能为夏著选取的标准主要以英美文艺理论为主,而有点忽略法国的自然主义,即大河史诗式的描述。第三个存疑;夏志清对于李劼人作品,还有曹聚仁的评价在前,而让他显然有些“恣意率性”的漫不经心了。第四个存疑;就是夏志清在小说批评文脉上,如于早期白话诗,他可以参看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写的导言,同时也参考叶公超发表于1937年的《论新诗》。这在纵坐标上的参照,而在横坐标上,如他对鲁迅的批评,他既有周作人、冯雪峰、许广平、曹聚仁、王士菁等鲁迅亲朋好友的著作,也参阅郑学稼的《鲁迅正传》与他书不同的地方是他的反共立场,对鲁迅有苛刻的批评。他说鲁迅(1881—1936)主要思想来源于尼采与达尔文,小说技巧则得益于果戈里,契诃夫和安德烈耶夫。去蔽,而带有鲜明的批评家个人喜好。夏志清评价鲁迅说:“没有他本人的声望作基础,中共也不必如此推崇他。”如此鲜明的好恶评判,可能也导致了夏著的偏执一面而遗漏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最重要的一位长篇小说家李劼人。2012-3-7于成都北门天开居
  •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传奇之书,名声显赫,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师陀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但中国大陆很长时间未见芳踪。直到2005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才推出了删节版。北来京城,从同事小北兄那里借来港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通读一遍,才知删节之缘故。在序言里,我们可以知道夏志清写这部论著的缘由,出于反共立场的需要(起码从这个动机才有这部论著的问世)。这种不无偏见的立场,可能才有这部不同流俗的现代文学史,恰如刘若愚先生所云:“一个批评家如果没有偏见,就等于没有文学的趣味。”夏志清在这部书里,高度评价了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张天翼、师陀等作家,而这些作家在共产党的御用文学史家里几乎是被忽视不见的。现在阅读夏志清当年的论断,让人震惊,几乎是预言性的结论,如老吏断狱,不得不服。不过全书读下来,也发现一些问题。譬如《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第一章谈及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等人激进的反传统主张,有这么一句话:“由此看来,他们后来大半投向共产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个就有点过啦,对作家作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偏见,都可以理解,但直接以政治方式加以议论,未免对学术论著有所损害。尤其是夏志清自己在书里不断说到共产党对文艺的政治压迫与侵害,如今论人论文,却也露出政治的评判视角,令人失望。另外一个问题乃是夏志清常常喜欢以西方小说的创作手法与人物来比照中国的小说家,固然有比较文学的优点,但亦突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小说如何能够摆脱西方的观照物而自成一派,所谓的西方中心论的阴影何时能够驱散?这个问题牵涉甚广,中国文学如何不被西方视为社会学上的意义,恐怕在莫言获奖之后,未必会有多少改观。复旦大学的删节本,我查看了一下,罗列如下。复旦删节本以1979年香港友联版本为底本,删去了《1958年来中国大陆的文学》和《姜贵的两部小说》两篇附录,其他个别章节和字句也有大量删节;同时增加了夏志清与普实克论战而著的《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科学”研究》和夏志清先生新写的四篇论文《小论陈衡哲》、《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英译〈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选〉导言》、《中文小说与华人的英文小说》为附录。看过此书,正好去国家图书馆,顺便翻阅了几本现代文学史,譬如黄曼君、朱寿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2012年第一版),对钱锺书的介绍仅一页,何其吝啬笔墨也,与钱锺书并列介绍的作家居然是姚雪垠。同样这本书,对赵树理的介绍则有二十页。至于张炯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九卷“现代文学下册”对钱锺书的创作不置一词,倒是提到杨绛的创作,把《围城》遗忘到地球之外,不知是何意思。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顺着时间看过来才发现,一些作家当初都是人云亦云的,只会听随着周围的环境,不独立,也做不出自己。当时代的浪潮过后,当年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不听主旋律,而听艺术良心,只凭自己对人性真实的洞见,悲剧命运与性格的关系,还有对道德的理解与同情去写作,才真正超越了时代,投射到现在和更远的将来,历久弥新,读起来,让人依然心存戚戚焉。卓越定当如此。而不是那些拿阶级当口号的文学或者只会简单的、傻乎乎的写些浅薄的、说教的文字。迎合了一时,文学成了大环境利用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一个目的本身对待,所以流行文学,时间一过,销声匿迹。今天到书店,仍然见到张爱玲书里那些男女苍凉的命运,沈从文的湘西牧歌,还有鼎鼎大名的《围城》。
  •     这本书我想背出来…
  •     尚没看完,已很喜欢
  •     作者只在国外接触了有限的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而写出。并不能客观的评价,对左派作家全是贬义,而象周作人这样即使用国民党观点看也是汉奸的人,用语却是在华北傀儡政权出任教育部长。只是因为作者的反共立场而被一些炒的很高的一本书。
  •     看完心情很复杂,算是另一种角度吧
  •     感时忧国的老爷爷
  •     反共學者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有些新東西和獨到觀點值得參考。讀完覺得中國的現代文學還是比較貧瘠,多種嘗試,可是看不到重大突破。加上政治打壓,中國到現在還是沒有一流的作家。張愛玲,錢鍾書,巴金,老舍,沈從文,值得去再讀讀。
  •     PDF。作家头像封面版。间隔很久方读完,但作为一本“学术”书,并非不好读,尽管哥也未必能读出个所以然。真正难读的部分在“批胡风”。一个“感时忧国”,提纲挈领,辅以艺术上的修行。不过真是给老外写的书,拿来比拟的很多西人例子,太生冷。除了张爱玲略熟悉,诸大家都没正经读过,且夏志清所推重的张爱玲两部长篇,也兴趣缺缺。看了《玉官》的介绍,许地山完全不想拿起,感谢夏教授。终于读到讲姜贵,哥境界较低端,想不到《重阳》竟是这样的《重阳》;洪桐叶和柳少樵之间基情描写写到什么程度,哥最操心,但也是白操心,况且夏教授对此一点也不操心。发现时间交给《三家巷》,“长得很俊的傻孩子”,谁会不喜欢?
  •     另,复旦版附录回应普实克一文可一并读。http://tieba.baidu.com/p/4154470773
  •     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     说什么中国的古诗太短,不能完全反映作者的思想,我去!谁让你光读绝句和律诗了?
  •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     1.了解到的政治與文藝變遷歷史,至少可以彌補一些教育殘缺 2. 認識到審美與大眾趣味的差別;另外在社會變革之時代並非一心一計就能改變國民大方向,故而其所闡述者只能說是一般治世之時的審美趣味。 3. 文藝之公用在於開啟民智,然而大眾只會相信極致和美好,精英才會可能被開啟和去欣賞。這種矛盾需要在小心求證之漸變中才能一點點獲得;這也就解釋了當時時代所需要的實用社會寫實和諷刺風格的必然性 4. 藝術欣賞應該客觀,不是一廂情願之臆想,這是一個文人的良心。 5.被推薦到的是 張天翼、師陀、吳、還有蕭紅,對沈從文和巴金之嘗試與探索精神所感動。
  •     神作。应该把自己洗干净跪着读。必须要买纸质本。
  •     高中和大学读过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极少有能提起兴趣的;夏志清先生洋洋洒洒而又开阔深刻犀利独到的论述,印证了我当初的审美直觉,尤其是对张爱玲的论述,简直感觉像是找到了知音。
  •     口味雷同。读《儿童时代》的年纪,张天翼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钱锺书,沈从文,林语堂,汪曾祺,张爱玲,鲁迅自不必说了。对凌淑华很好奇,会找来读。
  •     前半部评的挺好,甚至鲁迅的一部分也评得到位,但是从对张爱玲的吹捧开始就看不下去了啊……
  •     去火清毒,正本清源。
  •     可以说极为优秀的一本书,如果说要给大一的自己推荐书必然有这本,可以我已经老了。对中国现代小说开辟一个视角和时代的书,近年的张爱玲热更是开始验证此书的一个个观点。
  •     虽稍有瑕疵,但夏先生的文学评论功力和视域之深透实在让人赞叹,大部分内容本着文学标准力图评价之公允也实为难得,对沈从文和张爱玲的评论更是字字珠玑,力透纸背,相对而言附录中对姜贵的评论就有失水准了。受益匪浅。
  •     两次了,阅读感受都不怎么样·········
  •     尽管不免掺杂私货,在大部分篇幅中夏志清先生还是以其犀利幽默的笔触恳切地对作家作品做出了评价。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张天翼的伯乐呢。然后,我还没了解过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在此书中可窥知一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受益匪浅。
  •     个人思想色彩太浓了
  •     角度
  •     1979版的台版,夏志清写小说史有趣,犀利。经典之作。“大体上来讲,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尊师和讽刺家。”非常客观理性,鲁迅加入左联的时候,我就知道一个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开始消失了。另外,看了未删节版终于知道为什么大陆出版要阉割了哈哈哈哈
  •     完全是胡说八道!他喜欢的张爱玲就吹成从古到今最伟大的作家,金锁记是从古到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他痛恨的鲁迅就贬成他不配成为小说家、他非常自以为是、他没资格和谁谁并列、他不过是中共的产物巴拉巴拉的。这该死的夏老头子脑子有问题吧,本身人品很烂。
  •     对鲁迅和老舍评价过低,对张天翼与师陀又过分重视。
  •     新文化运动是要干掉古典主义的现代主义,一中国不开眼的二逼土鳖在美国用莎士比亚的文学标准妄议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就如同一美国不开眼的二逼非要在中国用汤显祖批判意大利未来主义一样。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算客气的,换意大利未来主义早就高喊直接拿炸药炸你丫儿的了。
  •     现代文学史开山之作
  •     如此忠于小说本身:以小说窥史,以史论小说,围绕的始终是小说的创作与本身的价值。没有理论负担的文论,第一次觉得文论这么好看!
  •     看某些评论,如果仅仅是看到书中反共反左倾的一面,那我觉得读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必要。在大陆很少能见到这样对政治如此深恶痛绝,对自然的张力与美如此推崇的文学评论。对于听惯了一个声音的我们,此书为我们展开了文学评论的全新世界。
  •     很多观点都是不错的,只是不很喜欢其中对老舍的评价。不过我决定重读围城了。
  •     夏志清對華語文壇的貢獻,主要在於將華語小說推向世界文壇,以及挖掘了諸如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等優秀作家。這本書的確有很鮮明的個人偏好,但不乏為一本優秀的文學理論著作。
  •     好像是从比文作业之郁达夫开始断断续续看的
  •     为了写论文重读。作为批评家,夏是有洞见的,很多评论一针见血。但是意识形态先行,眼光未免狭窄,很多地方反共心之切,甚至让人莞尔。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很多也只与欧美小说家的作品做简单攀附对比,今天读来失之疏浅。
  •     如今来看,此书发掘了一批现代文学史上曾经被忽略的优秀作家,如沈从文、张天翼、吴组缃、张爱玲、钱钟书等,对另外一批公认的作家重新做了评判。成就也就仅限于此了,很多问题触及到了皮毛,却并不能深入其中,一是材料占有的问题,一是作者一贯的反共立场。
  •     2017.02.09读毕,视野开阔,立场坚定。
  •     书是好书,只是立场决定观点未免也太明显,所以全书不如改名小说评论更合适,也省了从序言开始就各种自我洗白了,根本没必要啊~
  •     还好能看香港出版的,不然肯定又要看个阉割了的。很敢说很敢想,没有萧红甚是可惜。
  •     夏院士的理论水平一直停留在新批评那个时代,擅自以为他专攻西学就好了,没必要跨界来做汉学,中国作家他又瞧不上。
  •     对沈等人做了更深入、客观,较全面的评价。
  •     历史就在身边,不少故事看转述就很动人,然而很快就会埋藏在阿赖耶识的深渊之中。对张爱玲路人转好感。
  •     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尽管略显偏颇。
  •     有才华,但也任性。
  •     体例不错,着重时代群像,一个人不一气写完,而在他的时代见整体。对巴金老舍真的是黑的彻底,给俩枣吃反过来再黑一波。对共党的极端嘲弄也很得我胃口,在后世看来黑得还不够。唯一的缺憾可能就是夏公可以公允评价茅盾、张天翼,而对迅翁小说有太多偏见。孔乙己伤逝铸剑你都不吹一吹还谈啥大先生啊。
  •     最大收获就是张天翼和师陀吧。写文学评论肯定不讨好,何况言辞还挺激烈的。
  •     逢共必反、注重道德困境和人性发掘、偏好宗教元素、立足于西方文学评价体系:另一种立场下的文学史。
  •     读过一次复旦大学出版社版本,后读了香港中文大学这版,确实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书
  •     Obsession with China.爱你这句爱到骨子里。
  •     似乎有据政治立场判高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