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化批评

出版社:第1版 (2005年2月1日)
出版日期:2005年2月1日
ISBN:9787500452775
作者:白寅
页数:375 页页

章节摘录

书摘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日暖”喻明诗,“龙蛇”喻君臣,言号令当明诗,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风微”喻政教,“燕雀”喻小人,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如“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言明君理化一统也。……    我们不必嘲笑这里的比附是多么荒唐,我们应当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细致入微的比附,因为它是中国文论中常见的现象。再如张惠言《词选》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云:    “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遂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 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①    这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误读方法。关于这种方法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讨论,这里,我们需要分析的是这类比附行为的思维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看到,上述的例子中是人们有意地把自然物象同人事联系起来,其实与图腾思维的路径是一致的:即透过事物间的某种同构性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尽管这些类比仅仅只看重表象同构,而非内在本质的同构。这种类比实际上也是联想,也就是被事物间某种同构关系所提示的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随着人类这种类比手法运用的逐渐圆熟,某种类比物也逐渐积淀了丰厚的人类认知信息,并凝固化为一定的意义,这种类比物也就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象征符号。比如,汉语语境中的“柳”,最终成为相思和伤别的象征符号,最初也仅仅源于“柳”、“留”之间语音的同构关系。这种同构仅仅是表象上的,同各自的内在意义毫无关系。只不过后来人们用得多了,普遍了,它就成了约定俗成的符号。所以,当柳永咏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无须任何附加解释,在当时汉语语境之下的人们会很容易地识别出其中所象征的浓郁的伤别气息。    P30-31

内容概要

1983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物理系,1994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毕业,博士在读。曾经从事文化经济新闻等工作,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一  王岳川序言二  欧阳友权绪论第一章  心灵化批评形成的渊源第一节  心灵化批评的发生学渊源    一  原始思维的泛联系性    二  中国初民的语言文字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凝定第二节  心灵化批评的社会学渊源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审美的而不是对立的观照方式    二  家国同构的社会联系观    ——同类比附的批评方式的形成第三节  心灵化批评的哲学渊源    一  《易经》中反映出的中国哲学渊源    二  万物感应的泛联系观第四节  心灵化批评的创作学渊源    一  比兴思维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二  楚辞中的寄托思维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三  音乐思维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章  心灵化批评的思维特征第一节  心灵化批评的接受方式——体悟型思维    一  泛联系哲学观下的体悟型思维    二  体悟型思维的表现形态第二节  心灵化批评的分析方式——系统型思维    一  系统型思维的网络式层次观    二  横向联系路径与文本解读    三  纵向联系路径与文本解读第三节  心灵化批评的言说方式——比类型思维    一  比类型思维的特征    二  比类型话语的具体表现    三  比类型话语的优长与缺陷第三章  心灵化批评的流变第一节  发展期(先秦一两汉)    一  泛联系的文学接受观    二  感应论下的文学接受者的主观读入    三  理性主义萌芽对主观意志读入的修正第二节  成熟期(魏晋一隋唐)    一  “言意之辨”与“象”的提出    二  人物品鉴与言语独断    三  “物一心志一物象”主体融入模式    四  “取境”思维与意象批评的成熟第三节  凝定期(两宋~明清)    一  理性主义思潮的崛起    二  心学反叛与感性思维的回归    三  禅宗思维的抵抗    四  士大夫的边缘化与批评话语的心灵化    五  心灵化批评的凝定第四节  批评主体的生存状态与私人话语的形成    一  士大夫生存状态的二重性    二  士大夫性格的二重性    三  集体话语的丧失第四章  心灵化批评的运用第一节  有意误读    一  有意误读的形成    二  有意误读的特征第二节  比较定位    一  比较定位方法的特点    二  比较定位方法的运用第三节  通感批评    一  “滋味说”的确立    二  其他通感式文学批评范畴第四节  诗意的形式    一  批评文体的诗化    二  批评话语的诗意化第五节  知音赏鉴    一  追求心灵契合的批评目的    二  趣味性的文本解读    三  见仁见智的阅读体悟结语  文学转型与心灵化批评的前途    一  市民感性的崛起与文学的边缘化    二  文学批评话语的民间取向与个性取向    三  心灵化批评是文学转型的硕果仅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这套“文艺学前沿丛书”旨在出版当代学人的有研究深度的著作,以推进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展示中国文学理论的不同思维向度。本书是丛书之一,以纵向的学术态势探讨文学批评问题,从民族文论传统的历史反思中,历时态地清理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特征——心灵化批评范式,廓清这一思维特征的缘起、流变、结构形态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在文学转型中的发展前景等。

作者简介

这套“文艺学前沿丛书”旨在出版当代学人的有研究深度的著作,以推进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展示中国文学理论的不同思维向度。本书是丛书之一,以纵向的学术态势探讨文学批评问题,从民族文论传统的历史反思中,历时态地清理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特征——心灵化批评范式,廓清这一思维特征的缘起、流变、结构形态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在文学转型中的发展前景等。


 心灵化批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导师在书的后几部分,很郑重地提到了猴哥和我的名字,而我却几乎忘记了曾经有那样的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每天和猴哥一起跑图书馆,四处翻阅资料,帮导师的引文部分查找出处……  猴哥很得意地同我炫耀着,因为当时他很精灵地拿到了这本书的签名版,而我过于厚道,顾全大局地割舍让之。  这一让,就是六年了……  于是,我几乎是悲愤交加地给导师发短信,导师惊呼:怎么可能,天,我的天……  不晓得他老人家的“天”到底是神马意思,只记得他多次无比歉意地回复我,日后一定送上,哈哈,师徒关系有点本末倒置,惭愧惭愧。  只不过,日复一日,仍未有消息。  前日师发短信:书已到,稍后连同师母若干签名本,一同寄去。   嘻嘻,赚了,兼收了清照和陆游,足矣。  我可爱又可敬的师父师母,嘻嘻。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导师在书的后几部分,很郑重地提到了猴哥和我的名字,而我却几乎忘记了曾经有那样的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每天和猴哥一起跑图书馆,四处翻阅资料,帮导师的引文部分查找出处……
        猴哥很得意地同我炫耀着,因为当时他很精灵地拿到了这本书的签名版,而我过于厚道,顾全大局地割舍让之。
        这一让,就是六年了……
        于是,我几乎是悲愤交加地给导师发短信,导师惊呼:怎么可能,天,我的天……
        不晓得他老人家的“天”到底是神马意思,只记得他多次无比歉意地回复我,日后一定送上,哈哈,师徒关系有点本末倒置,惭愧惭愧。
        只不过,日复一日,仍未有消息。
        前日师发短信:书已到,稍后连同师母若干签名本,一同寄去。
       
      
        嘻嘻,赚了,兼收了清照和陆游,足矣。
        我可爱又可敬的师父师母,嘻嘻。
  •     对文学理论的探讨,研究者们大都从西方理论的系统出发,追求严密逻辑,显得有板有眼,而却掉入了枯燥\呆板的泥坑里.而本书的作者白寅却能一枝独秀,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心灵化的诗性特色,运用灵动,诗性的语言对其进行了全面探讨,使一部乏味的文学理论著作有血有肉,既兼收散文的优美又具有深邃的理论深度,重现了古代文学理论本身的特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