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

出版社:草根文化
出版日期:1986-9-1
ISBN:9789579897174
作者:吴浊流

内容概要

吴浊流(1900-1976)本名吴建田,号饶畊,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人。现代小说家、旧体诗人。其祖父是富有民族节操和汉学修养的文士,父亲为当地名中医。

1910年就读于新埔公学校 。1916年进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后改为台北师范)。1920年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28年参加“苗粟诗社”,写旧体诗词,并坚持几十年,做诗上千首。1936年,他发表处女作《水月》。1940年,因在校运动会上,看到日本视学公然凌辱本省教员,愤然辞职,结束近20年教师生涯。1941年 赴大陆,在日占领下的南京任《大陆新报》记者,后又任日本商工所翻译。1942年3月返回台湾,先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等报记者。1948年任大同工业职校训导主任,次年任台湾工业同业公会专员,坚持文学创作。1964年创办《台湾文艺》杂志,共出52期。1969年,以田产和退休金设立“吴浊流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泥沼中的金鲤鱼》、《功狗》、《先生妈》、《陈大人》、《波茨坦科长》、《铜臭》 等,长篇小说代表作《亚细亚的孤儿》,自传体长篇小说《无花果》、《台湾连翘》,以及许多游记和文学评论,其文学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小说方面。

作者简介

有人說吳濁流是取這個衵名就已經不朽了。他藉本書主角胡太明猶疑的一生,把日治下台灣人的民族性格、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糾結,及台灣這個番薯島嶼總是孤兒般擺盪於不同名號的外來政權裡的悲慘命運,一一揭露出來。
《亞細亞的孤兒》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所有沈澱在下層的污泥殘渣,一一揭露出來–吳濁流的期許、幻滅、覺悟,就台灣的歷史與文學而言,都是一份珍貴的見證,就時代的意義而言,則象徵了理想家投入的先驅精神。


 亚细亚的孤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台湾一直是好奇的。 去过若干次,看过若干文章和书,好奇只是渐长。去年看马世芳的节目,专门有一期说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的社会环境和创作意义。头脑发热上诚品网站买书寄到美国,其中就有这本。 加上前一阵子看了 Stoner, 同样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置于历史背景下的一生,想来也许可以做一些横向比较。然而胡太明的一生经历的动荡比Stoner还是要大很多,他所在的历史阶段所决定了。 20世纪早期到中期的背景,从台东到日本到南京然后回到台东。身为一个台湾人,带着一身所学知识,从爷爷送他去的私塾学的中华传统文化到留学日本学的物理,胡太明和任何国家环境几乎都格格不入,哪里都把他当外来者,他一直在夹缝中寻求归属感和可以安身立命的社会定位。也因为文化人内心的坚持,他不妥协,不愿意参与政治也不愿意冒充当地人,屡屡被时代抛弃。最终在眼见无辜的弟弟被送去军队充实日本人军力,却重病回来短期内就死亡了的画面后,疯了。从Stoner主要看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个人,历史只是故事背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从头至尾是他这个人的经历和想法。然而亚细亚的孤儿似乎相反,胡太明是一个介质,通过他展现的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台湾日本大陆的动荡,日本在台湾统治时对当地人的剥夺和不公,台湾社会,台湾人所经历的社会变化和撕裂。这也满足了我读这本书的初始愿望。当代人不顾这些复杂的历史简单粗暴的喊出我们的主张无疑是无知愚蠢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Stoner和胡太明的相似之处,是知识分子在男女感情上的幼稚,笨拙和被动。他们都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一个看上去更单纯年轻的女性,匆匆追求结婚,然后发现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不分开,就这么逃避者现实过下去。 都生了一个女儿,在对女儿的抚养中获得点滴家庭的快乐。Stoner后来还遇到他的soul mate疯狂爱过,胡太明的感情世界从此就是缺憾。为什么两个故事中的知识分子在情感上如此相似呢。 我不造。胡太明在南京的那段经历,那些路名,学校名,景色描写,读来很是亲切。然而我一个南京人都不了解那段历史,也是惭愧。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台灣文學史推薦書。
  •     文笔差了那么一点点。
  •     我只想说 这个封面真的丑的可以的
  •     中學讀的。。。這本雖被推崇為台獨意識先聲,然文學面,其行文文法受日文影響,慣於隱去主語(私)、以第三人稱而進行陳述,讀來已覺隔膜,毋寧更像翻譯小說。
  •     ╮(╯_╰)╭
  •     在历史的大河中翻腾的都是孤儿,不外你我
  •     微妙的是,我竟读出了当下台湾社会的种种怪现象。七十年前的观照,竟然毫无障碍地实现在七十年后的当下。青年知识分子的天真,一旦被政治化地加以利用,其危险是不可估量的。
  •     被虎狼包围的草食系文艺青年之悲剧人生
  •     購於臺北誠品。寫出了臺灣在日治時期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貌,以及知識分子在當時背景下的黯淡命運,文筆簡潔流暢。故事終結於1943年左右,如果再延伸到光復之後、陳儀主政,臺灣的孤兒命運和後爸情節將深化體現。
  •     前2/3围城, 后1/3狂人日记。文字乡土,了解台湾人民的三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