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7-1
ISBN:9787805678962
作者:托马斯・哈代
页数:366页

书籍目录

无名的裘德
“字句是叫人死”
初版序

第一部
在马利格林

作者简介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乡村青年裘德.福雷的一生悲剧。裘德聪颖好学,得到学校老师费洛特孙的鼓励,立志进基督寺学院修习神学。他爱美貌而粗俗的酒吧侍女阿拉贝拉的诱惑而同她结了婚,但不久阿拉贝拉就抛弃裘德另觅新欢。裘德移居基督寺,半工半读,希望将来上大学。他与表妹苏.布莱德赫相遇。苏聪敏善感,脱俗不羁,两人一见倾心。但苏出于一时的自虐心理,突然决定嫁给久已对她有意的费洛特孙。尽管裘德极力抑制对苏的感情,仍迷恋不舍。虽然费洛特孙对苏尊重体贴,但苏终因生理上的拒斥而离开了他,投向裘德。两人与各自的配偶离婚后,本可正式结合,但苏一面担心结婚会葬送爱情,一面又迷信福雷家族的婚姻总是不幸,她宁愿和裘德自由同居,并生育了子女。他们的行为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绝望中,他的长子(阿拉贝拉)同弱妹幼弟一起吊死。苏遭此惨变,极度悔恨自卑,终于向命运和教会屈服,回到前夫的身边。裘德受此沉重打击,终日纵酒。已被人抛弃的阿拉贝拉乘机诱骗表示愿和他成婚。但裘德对苏始终未能忘情,郁郁成疾,年未三十就含恨而终。
  哈代自称这部小说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博斗”。客观上它揭露了在当时制度下,穷人子弟虽有才华,却上进无门;普通妇女向往自由,却处处受挫。它对教会的欺罔专横,世俗的虚伪冷酷,也作了尖刻的嘲讽抨击。


 无名的裘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哈代的小说有股子令人震愕的力量。当我读到苏“回归宗教”那一章节,几乎想把这本书远远地摔到窗外去,永远避开它悲剧的结局。这不是哈代第一次触动我的神经。隔了这么多年,隔了一种文化,我们可以不理会他究竟批判了什么,究竟讽刺了什么,但是我们无法回避他用故事敲打我们的灵魂。哈代的小说不是标准的控诉文学,要够诚实,也够谦逊,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原出真实的人生。就像我们分不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到底是因为虚伪的封建礼教,还是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哈代式的悲剧也是立体的,既深源于灵魂,又深植于社会;既因命运的拨弄,又因个人的选择。种种肇因在时光的波浪中纠缠在一起,难分彼此。一不小心就会被他骗了,轻率地认为自己读懂了结局。不,没有能看透的结局。和林黛玉一样神经质、纤弱的苏,也和林黛玉一样爱好纯美的境界,这两本书实在可以放在一起做个细节上的比较。和苏不同的是,我们的林妹妹甚至没有犯错的自由。最后,苏为她的自由付出了代价。如果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站出来反对她,她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她不怕歧视,也不怕困窘。然而苏最终还是落了个精神崩溃的下场,也许有许多人批评他的安排,但这一段真正体现了作家的手笔。命运的折磨难道是无力的吗?贫穷和歧视的打压难道可以被无视吗?社会普遍的观念(尽管是荒谬的、错误的)难道不会给人留下一生不能磨灭的痕迹吗?仅仅凭据智慧,到底可以走多远?她已经走过了边界,终于,真正的她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教人不忍卒读。
  •     这本书写的很好,我看了很是伤感。从裘德身上依稀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一直渴望有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但是一直找不到。裘德那么好学,那么渴望进入基督堂这座圣殿,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进去,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一直没有人在精神、思想、物质、学习、生活上给予一些指引与帮助(他的小学老师费乐生在离开他们村子时,算是给过他一点帮助,鼓励他读能够得到的一切书籍,后来还曾给他寄来文法书)。因此,在没人指引下,他陷入了与阿拉贝拉的错误婚姻,而这个错误的婚姻基本上将他后来的生活全毁了。他与苏虽然都极端蔑视世俗的社会与宗教,但是他们的性格却是如此懦弱、敏感、不自信(其实他们是在乎世俗和宗教的看法的)。他们根本没有强大的内心,也没有非凡的智慧去看透这个世俗的社会。裘德与苏是如此单纯,以为自己只要不妨碍别人,就可以照着自己的心愿生活下去,因此,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伊甸园里。但是作为普普通通的人,是无法完全脱离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后他们将自己完全逼上了绝路,尤其是苏,她不仅毁灭了自己,还将裘德逼进了绝望与死亡。题外话,哈代的这本书虽然对当时的社会与宗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是,我个人认为,社会的习俗、伦理道德和宗教还是必须的,它们维持了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给予大多数人精神寄托与慰藉。若没有传统、习俗、伦理道德与宗教,我们这个社会还不知变成什么样子。而裘德与苏,读了那么多书,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社会习俗与宗教的真谛,他们理解的只是表面看起来的、世俗的社会与宗教。个人评分5分
  •     详细的感想还是比较喜欢写在我我笔记本里,但忍不住不写一字。因为本以为豆瓣里会有很好的书评,却并没有发现。那些电影,倒是有很多长篇的评论,而所谓的“名著”,现在认真的读者却不多。昨天晚上看完的,知道书的结局是苏的精神崩溃了,放弃了过去的原则,离开了裘德,我就一直不敢看下去,实在不忍心。昨天一个晚上脑子都在半梦半醒中回放伤心地情节。看到苏要离开裘德时,裘德一声声地呼喊“我的妻啊”,真的有撕心裂肺的痛。又看到裘德临死前说的那些话“原生我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这话他以前也说过),真是太难过了。本来也想看看电影的,但凯特.温丝莱特版的电影不符合我心目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虽然凯特的演技应该不错,可是她的形象明显不是书中苏的形象,她太丰满了,棱角也很分明,而苏应该是外表比较纤弱,纯洁,内心复杂,充满理想的感性的人。看到一个豆瓣上的评论把她比作林黛玉,倒是有点像的,我开始还没想到。先到这吧,详细的以后再补。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哈代的书永远都透着命运安排好的悲伤
  •     字句叫人死,精义使人活。
  •     只是改变的只是头脑中的命运。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性格决定命运
  •     喜欢这本书。
  •     这小说琢磨着其实很有意思,但是译林的译本超让人颤抖……
  •     一个为了理想坚持孤独的徘徊,向往。一个为了爱情,纯粹的失去所有的理智。
  •     哈代式的悲剧,惨呐。
  •     爱是清水,我们啜饮的其实是杯中水,而不是水。
  •     读过的那本,版面要小,封面是人物。还把它借给……,似乎自己交往的人,必须和书有关系,否则不会的交往的愿望、机会……2015年4月3日
  •     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
  •     好一部劝独的悲剧呀,裘德全是因为女人婚姻放弃了精神追求啦,苏也是因为不幸的婚姻死掉了灵性呀。拒绝悲剧,拒绝婚姻吧。别问我怎么这么多感叹词啦,你看看这译文呀,几千几万个呀啦啊!
  •     旷世之悲
  •     译者用了极为原始的异化译法
  •     美丽和魅力并重
  •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     嗯,这个故事的剧情真是让人越看越气。里面的主人公,无论男女,懦弱,自卑,对人,对自己,怀疑成性到了病态的地步。这书写得挺好的,但是为人物的自我毁灭感到愤怒,我实在是不想同情有这样性格的人。中后部分的过程乃至到结尾都相当悲剧,简直没法再看第二遍。
  •     翻译得很奇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