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哲学研究

出版社:朱人求 安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2出版)
出版日期:2008-2
ISBN:9787212031367
作者:朱人求
页数:346页

内容概要

朱人求,1971年生,安徽宿松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主要从事中国儒学和文化哲学研究,尤集中于南宋后期至明代前期的朱子学研究。近年在《哲学研究》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他文化评论20余篇,主持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多项,合著多部。

书籍目录

序绪论  儒家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第一节 “礼崩乐坏”与价值断裂第二节 “轴心期”中国“哲学的突破”第三节 文化的范畴化和文化方法论第一章  象与文:儒家文化发生论第一节 象: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第二节 仁心人情:文化发生的心理机制第三节 养欲求治:文化发生的社会机制第二章  道与文:儒家文化发展论第一节 因与道: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性第二节 革与时:文化发展的时代选择第三节 进化还是循环:文化发展的困厄第三章  文化与人性第一节 仁性: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二节 欲性:文化发展的物质动因第三节 仁性与欲性的紧张与调适第四章  儒家文化自觉第一节 人能弘道: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第二节 述而有作:文化承传与文化损益第三节 兼知兼行:文化自觉的实践品格第四节 结语:价值根源与价值评判第五章  文化与生命第一节 儒家文化生命理论一、文质彬彬:文化生命的理想模式二、传统与道统:儒家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三、内圣外王:文化生命精神的高扬第二节 儒家文化生命的个案分析一、儒家哲学的生命意识——以朱熹为中心的分析二、文化即是人生——论钱穆的文化哲学三、文化与生命的互动——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生命理论第六章  文化与教化第一节 文化即教化第二节 教化成性——以董仲舒为中心的分析一、天道教化二、教化成性三、王道教化第三节 讲明与践履——象山先生的教化理论与实践一、民之于道,系乎上之教二、士之于道,由乎己之学三、一意实学,躬行践履四、几点思考第七章  文化哲学方法与境界第一节 文化与“中庸”一、“中庸”的文化方法论二、“中庸”的文化境界第二节 天文与人文:“天人合一”的方法与境界第三节 话语与诠释一、话语分析:道学话语的形成、发展与转折——以宋代“定性说”的展开为中心二、文化诠释:衍义体的确立、特征与走向——以《大学衍义》为中心第八章  儒家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第一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理论贡献第二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内在矛盾第三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文献综述之一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综述第一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缘起第二节 儒家文化哲学诸模式第三节 儒家文化哲学体系的构建第四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主题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文献综述之二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第一节 文化哲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第二节 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第三节 文化哲学的方法论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时代主题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儒学经典文本《论语》、《中庸》、《孟子》、《荀子》、《易传》以及近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儒家简等的理论梳理,认为,在文化哲学理论的观照下,儒学的文化哲学潜质开始彰显,表现为一种文化哲学形态。在这一哲学形态中,圣人是文化发生的主体,他们“观象制器”、“化性起伪”以创造文化,“象”是其文化创造的“理想型式”,人心、人情是其文化发生的内在机理,“养欲求治”是其文化创造的社会机制;文化的发展则是圣人效法先王后王、与时俱化、因革损益的结果;根源于人性的道德精神以及文化自觉与批判精神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儒家还首次阐发了“文化生命”的理念,提出了天人合一、中庸辩证、话语分析和文化诠释的文化方法论,创建了一个以“文”为核心包含象、仁、义、礼、道、质、心、性、情等在内的文化哲学范畴系统。这些理论关涉到文化的发生、发展、动力、本质以及文化生命与文化方法论等文化哲学的根本问题,儒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转型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研究中国哲学必读书目,真是一本好书啊!一个字:好。大家不妨一睹。
  •     此书对文化的形态意义等做了全方位的思索和考察,是同类作品中的精品。其思辩之功,不逊于西国哲人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