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学术概论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1985-06
ISBN:9787500004677
作者:吕思勉
页数:162页

书籍目录

上编 总 论
第一章 先秦学术之重要
第二章 先秦学术之渊源
第三章 先秦学术兴起时之时势
第四章 先秦学术之源流及其派别
第五章 研究先秦诸子之法
下编 分 论
第一章 道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老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列子
第五节 杨朱
第六节 管子 �冠子
第七节 其余诸家
第二章 儒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孔子
附录一 六艺
附录二 经传说记
第三节 曾子
第四节 孟子
第五节 荀子
第三章 法家
第四章 名家
第五章 墨家
第六章 纵横家
第七章 兵家
第八章 农家
第九章 阴阳数术
第十章 方技
附录三
附录四
第十一章 小说家
第十二章 杂家

作者简介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
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
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第二,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第三,
不仅分析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并论辨其真伪。本书在评论各个学
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作者反对胡适的《诸子不出王官
论》。又如近人都认为现在的《尉缭子》和《六韬》是伪书,作者却认为
“此书义精文古,决非后人所能伪为”。现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士了
两书的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


 先秦学术概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2008.9.25日读完吕思勉先生所著《先秦学术概论》其中有不少可以获益的地方。吕先生所论庄子的部分甚为可观,于我心有戚戚焉。其余诸子,我还没有仔细研读过,但读吕先生的著作,却有很多新的收获。
      
      吕先生对先秦学术既有总论又有分论,于总论部分可以了解先生视野的宏大,于分论部分可以探知先生思维的缜密。尤其是分论各家的时候,先生“分析源流,兼及真伪,撮其大要,论其精义” 在讨论时,先生按照各家所处的时代要求出发,分析各家所针对的社会弊病,切合各家的初衷进行评析的做法,尤其应当注意。此外,先生还结合各家传人的实际行动来印证各家的理论,也是非常客观的做法。在品评各家优劣时,吕先生不受时评众论的影响,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行文洒脱,颇为自信,然而,以先生之严谨与博大,自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师风范”吧。
      
      读这本书,即可以学得先秦学术脉络,又可追摹前人治学的方法,还能增长智识,可谓一举三得。
  •       张旭东 中华读书报 2009年1月14日
      
        严耕望称钱穆、陈垣、陈寅恪与吕思勉为“史学前辈四大家”已广为人知,严氏在其《通贯的断代史家》一文中又称许吕思勉“贯通”的特点亦为人广泛征引,吕氏著述之多、范围之广又为四人之冠,“贯通”二字当为定论已无疑义。而吕氏著述又与当时风气不合,亦是事实。由于机缘遇合,2008年顷,我有幸成为吕氏著作《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吕思勉文集》之一种)的责任编辑,在细读《九种》之时,时时感叹他读得真细。吕氏“执微”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撰文略加评介,谨表晚辈景仰之情。
      
      当日风气
        “四家”之中,“二陈”对新材料之使用最为重视。海宁王国维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陈寅恪继而大倡“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开风气之先。又言“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截钉斩铁,与先生平日语气不同,表示对治学要运用新材料这一点的强调。后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成一时名言,风气遂成。而其间新会陈援庵以其《元也里可温考》及《摩尼教入中国考》二文对敦煌材料之使用成为此风气有力支持者。日人桑原鸷藏称“支那虽有柯劭忞氏老大家,及许多史学者,然能如陈垣氏之足惹吾人注意者,殊未见也”。(见《读陈垣氏之元西域人华化考》)可见其肯定。桑原有“最痛恨支那的支那研究者”的恶名;言辞至为苛刻。吕氏行辈略长于陈,其著述不知桑原是否得见,如果已见,不知作何月旦评?
        二陈以治史者的姿态开启新风,而吕思勉以写史者的姿态,“埋头枯守,不求闻达”,完成了一部通史、四部断代史、其他七八种专著及数百篇札记。陈寅恪尝自称“论学论治,迥异时流”;而吕思勉“论学”不用新材料,“论治”在民国之乱世,花大气力阐述“大同思想”(见《大同释义》及《中国政治发展史》),亦诚为“迥异时流”者。
        吕思勉为时代风气裹挟,名声、著述为之所掩,当是事实。
      
      吕氏特点
        《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包括《医籍问津》、《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要》及《中国社会发展史》等九种。其中《经子解题》最为名著,黄永年先生称自己正是在南京书摊上买到一册《经子解题》才走上文史之路的。《经子解题》开端即言“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欲求自得,必先有悟入处。而悟出之处,恒在单词只义,人所不经意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以喻子弟者也”。可看做吕氏“执微”的方法论。至于其效果,兹举一例:
        《吕氏春秋》有“去尤篇”,四库本及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皆作“去尤”,而《经子解题》独作“去尩”(音汪)。初时以为吕先生偶误,从四库本改作“尤”,然终感二字字形差异较大,不像手民之误。后终查得“尤”的本字为“尢”,“尩”的本字为“尢”(参临熙字典》寅集上页二二),二字至为相近。尩为“曲胫也”,有偏曲之意。“尤”有责怪之意。读《吕氏春秋》此篇,其意在强调“平察”,平察则需“去偏”,尩字意合。责怪之意则扞格难通。陈奇猷为当代子学巨擘,其人亦意识到“与此处所用之意未合”,然不识字源,释“尤”为“疣”,越释越远。而吕思勉于此“单词只义”处颇能悟入,一字之择,至为精当,今人拍案叫绝,一纠通行本之讹。
        《九种》当中类似“执微”之处甚多,如《先秦学术概论》第二章苟子“人性恶,其善者伪”一句,释“伪”作“为”。又第三章力辩“刑名”之为“形名”。篇幅所限,兹不多举。总之,吕氏“博通”之外,“执微”是一显著特点。这种“执微”说白了就是文本细读,即“美国新批评”所言Close-reading,然吕氏“执微”掺和了校勘学与训诂学的元素,上例即是显证。
        吕先生言:“天下本无截然不同之理;训诂名物,尤为百家所同。”此又是其“贯通”处。读先生“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有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有自行觉悟之阶级”云,哑然默坐;读先生“以先富带动后富,吾决不信也”云,真恍若隔世。
      
      今日风气及结论
        寅恪先生提倡使用新材料,认为大师巨子不仅在于继承,更在于“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先修所未逮”,然而今天能否“承继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亦成为一个问题。为文必中英文摘要,煞有介事,其实无物焉。下笔必三数万言不止,心得仅两三句;前人札记之风不行。马茂元生前告赵长云“文成先斩去一半,方是为文之道”,今人不从。相互摘引,不作论证,是否勘以传信,绝不关心,无异剿袭。钱锺书《谈艺录》“道及时贤,仅此二处”之风渐替,自爱自尊自负之气消亡。自知其文资料尚有可补,观点或有可商,然急急刊布,欲猎取声名欤?为办得食,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人不在少。硕博士论文,动辄十数万、数十万,敷衍无精义,自己亦知不可珍,他人更弃之如敝屣,则其势日颓。
        今日学人做到贯通自难,细读执微又不肯。故吕氏著述风云际会,又被唤醒。当日吕氏拔戟自成一对,颇为孤立,而今日足以矫一时风气、示来者轨则者转是吕氏。义宁陈先生“读史早知今日事”。不知预料得到否?
        前人以梨枣代纸,灾梨祸枣则浪费纸张,无用之书用以覆瓿。亦是为梨枣减寿,今上海古籍出版杜陆续推出《吕思勉文集》,门人张耕华教授据吕氏手稿理补缀,以存原貌。则梨枣之材藉吕先生之言论将以增寿欤?
  •     其实都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真正做起来后,才发现吕先生这项研究是很卓越的
  •     先秦学术
  •     读完全书,几感复见天地之纯!考证虽不无可议,但大体确实可信,文辞则清明简净,再则议论平正通达,最可见闳深境界。至于胸怀广大,又无一丝一毫矜名求利之心,近世以来更罕有其匹。虽读吕先生书不多,不足以知先生之学,而凡已读之书,上述之意在在可见。执此之故,于近人之中,私心最为倾慕。虽此意已一再言之,仍难自已,因此再复述前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