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戶齊民

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出版日期:1990
ISBN:9789570802030
作者:杜正胜
页数:489页

作者简介

《編戶齊民》雖然是一部學術性的專業著作,但具有更寬廣的關懷,作者想告訴我們史籍上姓名不傳的平民百姓都在寫歷史,他們在歷史發展中占據多麼關鍵的地位,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編戶齊民》既綜結古代社會的轉變痕跡,也嘗試對傳統兩千年政治社會的本質,提出解釋,它是古代社會過渡到傳統社會的轉型史,也是傳統政治社會結構的形成史。《編戶齊民》雖然利用制度史的材料,探討的卻是社會史的課題。本書從靜態史料看動態歷史,算不算成功呢?且讓讀者來評斷。


 編戶齊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若为齐民———《编户齐民》读后感 此书是研究学术历史的好材料,但是语言过于专业,比较晦涩难懂。而序言中已经表态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而想了解分析社会的大转型便要着手研究人民群众这些社会的基本成员。这里做一假设,以写出我从“若我为齐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旨在把书中繁杂抽象的学术名词简单化,此乃本生粗见。我户户籍:户主丘氏本年四十四岁妻XX年四十男大年二十二 丁男 男小年九岁 小男 女来年十五 未婚嫁 我非“齐”民:理论上,凡编户之民皆脱离封建时代各级贵族特权的束缚和压迫,是国君统治下的平等人民,故曰:齐民。终究如此已是进步,但是庶人的平等不影响上层阶级的压迫,国家、权贵和地主依然对其压迫,徭役繁重税收烦苛;就算是同阶级的农民,也有兵役权利不同,徭役年限不同,复除条件不等等不平等的现象;在一个崇尚礼与等级鲜明的时代,真正的齐民是不可能出现的。可见,此齐非真平也。我的贡献:曾看过一句话:此2000年,最主要创造财富的人是“编户齐民”。确实,编户齐民们充实军队,充实粮库,兴建水利宫殿,开路开荒,许多的国家工程成就都是编户齐民们贡献的,对国家巩固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努力。当然国家也可以认为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真正劳力的齐民与他们的智慧、坚强才是撑起国家的一个个细胞。凡是这个阶级健全发展者,该国必定强盛。战乱时代,我的人生:列国战火之烈影响于一般平民者,敌军是破坏财产,残害生命,本国政府则是无穷无尽的驱役,包括兵役和徭役。曾有人云:“无夺农时”,即不要再农忙时征发徭役兵役,但显然现世不可能了,紧急的军事召唤,鼓声马蹄声都要响进村庄的时候,兵役已不分时不分候了。由于军队力量的不足,招兵买马使得户籍登记更加的必要,登记也一年严似一年,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和儿子都要奋战在第一线的场景了。齐民与战争似乎如影随形。与此同时,赋税也变本加厉。但还好,还不至于让我们想要逃离家园,也没有像他国一样抛妻弃子,人食人的现象出现,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一个国家也就不可能存活下去了。我还是有许多的机会的,比如让耕战合一的模式进入家里,争取免税免徭役,立军功,得军爵,得田地府邸等。我只能努力的生产,参加兵役徭役,否则,严酷的刑罚则在等待着我。我疑:如何能饱肚子,不用奔波劳碌于战事的紧迫,不需要缴纳苛税安稳的过日子?或若继续被种种重压夹迫,齐民还能存在多久呢?
  •     一.杜正胜其人、其书杜正胜是台湾的著名学者,师从许倬云,曾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过访问学人,同时他还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在政治方面杜正胜可以说是乏善可陈的,但在学术研究上杜正胜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研究者。《编户齐民》是杜正胜写底层群众的历史的理念写出的。正如本书序言所说的那样,“这部书想勾勒出传统政治社会萌芽期的初型,从社会基层的平民庶众来分析先秦转变时期的现象,说明两千年传统政治格局的基础,陈述无名群众的贡献,归纳中国社会从古代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并显示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种理念与西方的新史学理念很相似。法国的年鉴学派曾宣称要写总体的社会史,不知道杜正胜是否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以杜正胜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的经历来看,在英国受到这种观念的熏陶是完全有可能的。杜正胜先后花八年时间于1988年完成该书,这本书连同杜正胜另一代表作《周代城邦》在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甚至有人称杜正胜把中国当做外国来研究,数典忘宗。该书在同时期学术专著中实属异数,不过如果称之为研究中国早期社会史学专著中开拓性著作是完全不为过的。二.《编户齐民》概要“编户齐民”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最早见于汉人著作。“编户”是一个动词,指政府按户口登录人口,在这里活用做形容词;“齐民”是一个名词,指国君统治下的平等人民,就是“平民”。“编户齐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编了户口的国家平民”。编户齐民一般而言,是把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作为主体,包括了在城中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个体户。编户齐民的身份证在汉代称为“名籍”,在先秦则称为“符传”;其家庭户口本称为“户籍”,或者“户版”。“名籍”制度在西周已有,不过那时与平民无关。编户齐民的出现与征兵息息相关。据记载,周宣王千亩丧南国之师后曾打算“料民太原”,即在太原调查人口,扩充军队。此举因遭到贵族激烈反对而作罢,不过可以看作编户齐民即将出现的前兆。在西周封建时代,征兵只在国人也就是城邑内的人中进行,被征之人称为“国之正卒”。到春秋时,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有限制、有条件的征兵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了,所以先进的国家开始扩大征兵,把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农民,扩大到全民皆兵。编户齐民的出现还与土地权属问题有密切关系。杜正胜援引许倬云观点认为,“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耕者对其耕地之权属与‘编户齐民’的形成同步,逐渐确立对土地的私有权。以此法权为基础,中国传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才获得发展的温床”。据此,杜正胜与大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由于这三者都是铁犁牛耕发展的产物,且相互促进,所以因果关系似不明显。按杜正胜的研究,周代国家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王有”),但已经出现私有制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私田”仍然是一种国有制,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到春秋时,井田制、易田制崩溃,农民开始获得土地实际上的所有权,自称“田主”。当时,诸侯国政府已掌握了大量土地,并能直接统治全国人民,所以开始授田于民。授田的目的在于扩大财源,也是为了打胜仗。不过由于授田后,田归民所有,且得以买卖,所以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编户齐民由此逐渐成为社会的基础。编户齐民的出现还与国野界限的取消,郡县里邑制度的形成互为表里。西周封建时代,人民身份是不平等的。当时统治的核心地区圈围着城墙,城内叫做“国”,城外叫做“野”。居于“国”内称为“国人”,居于“野”的称为“野人”。国与野是严格分界的。国人在兵役、徭役、复除条件、以及参与政治的权限上有着野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到了东周时期,由于统治阶级人口膨胀,统治阶级内部大部分成员身份下移,沦为被统治者。再加上其他外部的压力,致使各种等级差别相继被淘汰。这包括三个方面:(1)列国封建秩序紊乱,旧贵族衰微;(2)国君公民与贵族领民区别消失;(3)国野界限泯除。这些是促成编户齐民产生的重要因素。而“齐民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封建制崩溃、郡县制建立的历程。西周时期中原境内实行的是封建城邦制,每个城邦又是一个独立的国野体系,城内为国,城外为野。在基层组织方面,郊野聚落多名作“邑”,城内的社区称为“里”(但西周时代的城外聚落,与邑相似,却也叫作里)。当时,大大小小的聚落对于统治者只是个别的封建城属,它们相互之间没有行政阶层的统隶关系。到了春秋时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诸侯扩建外城。城的范围扩大,里的数目也增加,于是行政系统上就有必要增置一层中介,这就是“乡”。春秋以后,乡逐渐兼具政治和社会功能,既是行政区,又是社区。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征服战争频繁,诸侯国占有新的城邑。由于这种城邑远离中央政府,为了保持战果,国君就派专人戍守,城邑名之为“县”。到了战国以后,“国”逐渐被“县”替代,“邑”都改成了“里”。县和里都是具体聚落,而乡只是一种行政区域而已。至于“郡”,据《释名》,“郡者群也,人所群落谓之郡”,郡起源于军事边区,到秦统一六国后才大规模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至此,中国地方行政模型:郡——县——乡——里最终确立。这就是“郡县制”的形成过程,而统治者掌握人民的方式也由血缘族群转为地缘区划。在郡县制形成过程中,统治者为扩大兵源,实行了以军领政制和什伍连坐制。前者存在于新的地方制度形成初期,其时全民皆兵,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军事统帅,出将入相。后者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兼具查奸和稳定人口的功能,其目的也是为了财源和兵源。在封建时代,里邑是一个聚落共同体,休戚与共,实行“均赋”。但什伍连坐制却打破了这种传统,使之成为一个相互监视的基层组织。封建时代普通民众还没有姓,只有“族”。姓和氏是贵族的专利。平民姓的出现与编户齐民的形成有莫大关系。这一方面固然是等级制度的消失,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加强对平民控制有密切关系。平民命姓在郡县制草创期就开始了,姓氏逐渐固定,成为血缘族群的象征。在西周时,邑里的领导人或为邑宰,或为邑人。里的长官称为里君,或与百姓同列。由于西周有尊老的传统,所以非官方的领导人物——父老中特别有权威的人就被政府委以教化居民的责任,称为“三老”。到了郡县制确立后,传统的领导角色依旧未变,只是地方领导阶层在整个官僚体系中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时,乡有三老、有秩等领导者,乡吏地位高于里吏。由于国家以孝治天下,所以父老的地位一直很高。从基层领导者的角色来看,中国传统的阶层社会具有十分牢固的稳定性。编户齐民形成后,国家就需要用法律来约束之。于是封建时代的“法”、“刑”到此时就变成了刑罚之“法”,称为“法禁”。封建时代“刑不上大夫”,法律是秘不示人而且是不平等的。到此时齐民阶层已经形成,不平等和秘密的法律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所以子产等开明政治家纷纷铸刑书,公开承认人民的法律地位。人民可以据法力争,贵族也不得宽宥,于是奠定了编户齐民社会的法律基础。这有点类似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看来各文明的有其共性。新时代的法律是严苛的,有“五刑”和各种劳役。但肉刑的地位却逐渐被徒刑所取代。这并非统治者实行“仁政“,而是徒刑更有利于榨取人的剩余价值,提供更多的无偿劳动。在编户齐民的新社会,国家要打胜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奖励军功,提高普通士兵参战的积极性;一条是改革兵制,改进战略、战术。前者以秦国做得最成功,当时商鞅变法,实行了二十等军功爵制,其中一到四级爵是普通士兵可以争取得到的,这调动编户齐民参战的积极性,达到了全民皆兵的境界。而山东诸国只是采用钱财来奖励军功,所以效果不太明显。而兵制的改革是从春秋晚期到战国一个长期的过程。封建时代,军队的核心是贵族武士,战斗形式是车战,即是以车乘为中心,车兵步兵协同作战。到了战国时,由于野战和攻城战出现了新形势,车战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了。于是独立的步兵作战逐渐成为主角。同时骑兵也于此时出现,和步兵、车兵合称三军。编户齐民的负担是十分繁重的。他们既要服长达几十年的徭役,成年男子一生还要服2年的兵役。同时他们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以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及发动战争的需要。除此之外,商人的巧取豪夺也是其沉重的负担。再加上连年战争对经济的摧残,编户齐民其实自产生不久久处于破产的边缘。后来编户齐民在秦朝的破产导致的秦的灭亡。但编户齐民并没有随着秦的灭亡退出历史舞台。相反,编户齐民借着王朝的每一次休养生息继续发展,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中流砥柱。三.关于杜正胜的研究方法杜正胜的研究与陈寅恪倡导的“剥茧抽丝”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注重从原有史料的细节处寻找新材料,得出异于以前人的认识,并开出一条新路径来。同时杜正胜似乎还借鉴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借助出土汉简来佐证史书上的观点。杜正胜所在的机构叫“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的理念是直接研究史料,领悟语言的思想,从而理解这个民族精神。杜正胜显然是这样做的,他的理论基于扎实的研究,以及对于历史语言的敏感捕捉。因而他能写出这部与众不同的史学论著。
  •     一本精彩的书。本书是一本由多篇论文改编成的专著。所以首先本书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考察从东周到秦汉这一个古今巨变,究竟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变”的;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即探讨这一巨变中,有哪些是较为值得肯定的,哪些反而造成了严厉的专制;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即“编户齐民”。 总而言之,本书就是通过描述周代的传统社会中依附贵族的人民,如何逐渐变为国君乃至皇帝统治下名义上平等且记录在籍的“编户齐民”这一过程,作为全书之基础,详细阐明了由东周到秦汉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变,从而在肯定历史变革之价值的同时,尖锐的批判了法家思想、社会控制对“传统”华夏(这个传统指周代)的宗法、礼制、人情关系等的摧毁和破坏。仅此一条,即对当时之宝岛,当下之大陆有思想之意义。所以,本书的各个章节,分别从军制、行政制度、土地制度、社会聚落、刑法、平民爵制这几个方面来说明以上观点。散而观之,每一章节皆可看做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之作;统而观之,又紧紧围绕其核心思想。要知道,这几个问题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够写成一篇博士论文的,因为各个章节之间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所以,在处理各个章节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抓住要点,难度相当大。但杜正胜的确写的是又扎实又好,真不愧是中研院史语所出来的人,义理考据兼得之。在细节论述方面,杜正胜大量使用地下材料以及汉碑、考古发现等。其资料搜罗之详细,足以令许多同样处理秦汉问题的著作汗颜。最后简单说一下,杜正胜后弃学从政,官至宝岛教育部部长,现已去职。其在任事迹,诸君可外问维基,内问百度。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杜公功力登峰造極之作,讀完這本對於戰國時代為何列國會進行編戶齊民以及編戶齊民後的狀況等等都能全部理解,寫得太好了。
  •     可能是我水平太差,没读出这本书如何到了9.1的高分。论述“编户齐民” 问题,史料的批判相当重要,但猜测如此之多令人惊讶。将此书与西嶋定生的《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比较的话,明显不如。但作者仍然是在细处着眼,体系宏大,且注重到了“变” 的一面,这是极其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但是,我读了就是感觉读不出味道来,很干瘪,可能确实是我自己学力不够的问题,很惭愧。
  •     参赵俪生、王家范、程念祺,土地关系一章。后续: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总感觉作者的用词,如“统治者”“封建社会”等,有很强的左派批判色彩,难怪最后投靠绿营。但其得出的战国秦汉土地实行私有制等结论,又明显与大陆唐长孺、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针锋相对。
  •     很难评价。主题宏大,细部也算用心做了,读来却索然无味。适合本科生入门,如果错误少一点的话。
  •     周秦之变与古代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的形成,非常精彩!
  •     我仍然觉得这是杰出的研究。他一锤子砸在了最有意思的问题上,而且砸出来的路很漂亮。
  •     从户籍、军事、法律、行政、聚落、爵制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从封建走向集权的大变动,最后提炼出的“编户齐民”这一概念有强大理论描述和解释力,可见中国人是如何从“私民”走向“公民”的,影响至今仍在。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台湾政治的关怀。可惜的是关于经济分化的“羡不足论”一直不见出来,却跑去搞医疗史去了。
  •     看完特别清晰!写得很不错!
  •     这本书居然有122个评价者真是超乎想象,大量史料汇编翔实,眼光冷峻,不过此期材料分析空间似不太大,有些许局限。两友邻书评基本把想说的细节问题都说尽了。仍不失为经典作品。
  •     撇开政治立场,杜的学问和对中研院的功绩是很好的
  •     规模宏阔
  •     以古代真正的普通社会成员为主角写的史书,资料极其详实周密。其实作者研究学问既已养成性格,又何必去做蹩脚的政客呢。
  •     不失圆滑地将社会科学引入历史研究中。若隐若现的政治诉求。
  •     抄到手软,学到秃顶。。。
  •     资料极其详细,然而与《周代城邦》一样,对某些文献欠缺足够的辨析,比如《周礼》一书不假思索拿来引用, 使可信度大为缩水。
  •     国人之亡,齐民兴起」平等勝利,暴政不已,此事今世不免
  •     2017.8.f
  •     自己感觉写得好的一般都看不太懂或者是要花些功夫,这本看起来也是头疼。
  •     结构不够明晰
  •     可怜的打印版……
  •     纪念某期古史课..潇洒酷酷的JX老师
  •     神级著作!
  •     实在是太厉害了…… 跪着读完
  •     2014.12.29— 12.31 、2015.1.5— 1.6 精读
  •     @中国政治制度史 很详尽的史料分析,编户齐民的基层政治的确是社会史政治史的一个很好切面。论文一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