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东西》书评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5
ISBN:9787501525997
作者:张辛欣
页数:335页

15年前的一场网络写作试验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当约翰列侬单薄的身影穿越阴阳、国界之隔,在全世界人们眼前浮现时,白岩松感叹道:当初的摇滚乐,如今已经听来像莫扎特了。我想,他指的不只是《Imagine》舒缓如摇篮曲的旋律,还有那种孩子般天真的“世界一家”的理想。@胡泳:1999年,中国网络界曾发起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4位网络选出的自愿者被异地“发配”到三个城市12个完全陌生的房间里,手里只有1500元人民币、1500元电子货币,依靠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来完成一次生存测试。在15年后的手机上刷到这条微博,我也生出那样的恍如隔世之感。今年4月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但是除了那句仍然让我们苦苦咀嚼的“Across the Great Wall”,盯着BAT巨头云端殴斗的人们谁还会往回看呢?在这个信息瞬生瞬死,一切“阅后即焚”的时代,互联网考古学是时候提上日程了。就像我在一条微博中所说:“那些早已衰落的博客、论坛宛如互联网上的历史遗迹,没有赶上那一拨思想盛宴的我只能一处处地打捞、存档,仿佛一个双手沾满的‘比特泥’的考古学家。”然而,将过去20多年互联网页一一存档,注定是一件“以有涯随无涯”的事情。500年前朝堂之上的君臣对话尚且可以在史书中找到,但是十几年前天涯关天茶舍上的思想碰撞已经遁入了“21世纪的数字黑洞”之中,无迹可寻了。如此看来,张辛欣15年前的这本《独步东西》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她记录了一位传统作家大胆“触网”,在网上写作、在论坛与读者隔空争锋的前前后后,那个论坛早已随着网络泡沫破裂而随风而逝,但那些“网虫”们彻夜不眠敲下的文字却留在了这本书——一种被宣判死缓的媒介里,是不是有一点讽刺?麦克卢汉在电视还下着“细雪花”的1964年就预见到了电子媒介将嫁接入人的神经系统;沃尔特·翁在Siri、Google Now出现50多年之间就宣布了口语文化的复兴。他们并不是先知,只不过在技术的“病菌”无孔不入地入侵世界之前,有功夫去思考它将对人类文明产生何种影响。1984年时,波兹曼还可以去批判电视是“娱乐至死”的罪魁祸首,现在,当电视成为客厅标配,我们已经没有反思的机会了。15年前的张辛欣还可以做一场“网络写作实验”,试探比特海的深浅冷暖,看看扔下一枚石头会激起什么样的浪花,失败了大不了退回到坚实的岸上,继续做一名传统作家。但是现在,除非自放深山、归诸渔樵,在4G信号的包围之中我们身后已经没有退路。桑塔格说过:万事万物都躲不过相机的“眼睛”,除非它已经不再重要,现在,网络也是如此。15年前,互联网还是一片人烟渺渺、草木稀疏的荒原,那时还是技术人员和内容人员的“蜜月期”。同为“疯子”(郭士纳有言:只有疯子才能生存)的女作家和硅谷Geek们一拍即合,决定在网上开辟一个写作专栏吸引人气——辛欣动态、辛欣沙龙、辛欣留言——电脑小白张辛欣的感觉“就像电影里那位英国情报处老科学家给詹姆斯邦德展示新设计的怪武器。”当然,对张辛欣诱惑最深的还是读者回应下面空空的窗口——网络最大的诱惑,是给读者参与感——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窗口会成为关不掉的潘多拉魔盒。能成为第一个在中文网上开专栏的作家,张辛欣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在此之前,她已经在中国文坛创造了数项第一——第一个骑自行车旅行中国大运河的女作家、中央电视台第一位外来主持人、第一个用声音传播长篇作品的中国作家……这一次,是与网上读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洪水中的诺亚放出鸽子,我在网上放出各种话题来试探我的读者是什么人,诺言的鸽子衔回的是绿叶,而我得到的是读者留言。”然而,这只“鸽子”带来的却不是希望的消息——留言的读者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理想读者,只是一群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新贫下中农”。而心高气傲的张辛欣怎么能满足呢?她的理想是“要让天下独步的人,小拢在这个虚拟天堂里,谈谈我以为的真正精英话题。”,她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和她有着一样“新文艺复兴”激情和创造力的“新人类”。然而,让她措手不及、细思极恐的还在后面。开专栏之前,她想象着一群“蒙面”读者在窗台下唱情歌的浪漫场景,现实却是“蒙面”读者之间互相攻歼、口沫横飞,甚至,突然间,一只只暗处飞来的冷箭向她射过来——矛头直指她身在美帝、不接地气,政治幼稚,甚至只因为她的女性身份。而她也毫不示弱,放下作家的架子,亲自上阵和BBS上的读者理论了起来(在旁观者看来,无疑犯了兵家之大忌)。在这场比拼谁的语言更下流、谁的底线更low的争吵中,她被闻着血腥味赶来的鲨鱼撕咬得没有招架之力。当然也有站在她这边“英雄救美”的正义之士,但终究“雅不敌俗”。她开始明白BBS虽然挂着她的名字,但是绝不是她可以自由掌控的“私人沙龙”,而“是探险洞穴,是心理诊所,是裸体群交,是大宇报天地,也是公共厕所,网络不是虎穴,也不藏龙,是全无道德法规的牲口市,是人贩子市。你站在明处,眼睁睜被人乱摸,口水直溅过来,你却毫无办法。”——因为还没跟工程师学会删掉帖子。即使对她这个曾经受过报纸连日批判的“先锋作家”,这一切还是有点难以承受了——纸面上的一切行为都太安全了,而网络是血雨腥风之地。那时将网络奉为精神乌托邦的“网虫们”最看重“匿名”的自由,正如论坛中一位网友所说的“网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是其他部分不应去占据的、不应去渲染的。所以,不应用现实中的观念去套用网络,不要去夺取网络的勉力。”张辛欣看到了这种人人躲在暗处的状态将会开出妖艳的“恶之花”,而BBS的无政府主义只会留下一地鸡毛,这片“公地”终究需要严明的规则和负责的执法者来守护,后来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名的未名BBS、关天茶舍、思想的境界莫不如此。她也反思了读者反馈对一个写作者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和读者走的越近越好呢?“这种种读者反应的本质问题是:破坏了写作者对作品自身的完整构思,破坏了文字结构的张力和节奏。网上写作没有平面阅读时对作者的任何隔离层,是没有保护的。而自我保护包括‘自我中心’的自我感觉,可能是‘作家’创作中最宝贵也最脆弱东西之一。”今天,起点上日更三千的作者还有功夫思考这个问题吗?她曾一度想过缴械投降,索性以技术故障为由关闭评论区,宣布实验失败,但还是舍不得论坛上那几个“自由飘荡的灵魂”,是他们让她学会平心静气地直面肮脏的污水。张承志写信过来慰问:“我简直难以置信,你会主动把自己放在这样空前受伤害的处境里。”她回信道:“比起你没有见过的跟我玩下流的,我宁愿经历这一类恶仗。”正如她无遮无藏地在《独步东西》中收录的那样,论坛中除了少数污言秽语,还有许多灵魂之间的窃窃私语,理性之间的砥砺切磋,为了辩明一个问题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跟帖。郑重其事、认认真真,就如同那时摆得端端正正的打字姿势。高粱、蜗牛、黄豆……他们都是这本书的联合作者。后来,张辛欣甚至和他们一起完成了一次众包创作实验——“第一次,我在网上专栏听高粱找到的马丁路德金的声音, 听着自己的配音,看着网上大头的译文和黄豆找来的金博士照片,隐约地想起来,我其实仍然不知黄豆究 竞是谁。他(她)究竟是什么声音?”今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一个网上秀场,再也不会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和陌生人谈天说地了,再也记不清上一次彻夜长谈是什么时候。


 独步东西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