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日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ISBN:9787802252141
作者:[美]威廉•L.夏伊勒
页数:455页

内容概要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著名的驻外特派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他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战地记者期间,报道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灭亡的经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在《纽约时报》上称赞他是将“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杰出的历史学家。他还著有《第三帝国的兴亡》(1959年)、《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69年)和关于欧洲政治、期堪的纳维亚的书,及三本小说。 本书在作者亲历、亲闻的基础上,以这段时期纳粹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论述纳粹德国最具权威的作品,是第三帝国令人颤栗的故事最杰出的成果。

作者简介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的另一部更直接,更个人化的关于纳粹德国的作品。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1934—1941年间作为驻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耳闻目睹的原生记录;是一本思考战争与人性,痛心野蛮征服文明的伤感之书。
《柏林日记》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后者有大段内容直接引自前者。如果没有《柏林日记》,就没有《第三帝国的兴亡》。
书中一手资料极为丰富,这也是最突出的特点。作为一名记者,夏伊勒以栩栩如生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以及纳粹帝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二战前欧洲政治局势的发展脉络,以及乱世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画面。
此外,还有大量关于二战的珍贵史料,涉及波兰战役、苏芬战争、挪威战役、西线战役和英吉利空战。夏伊勒从新闻记者的角度,对二战初期战事进展进行了详密的记录。尽管他并非军事专家,但在战略问题上却颇有见地,其敏感性和预见性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对于研究二战史极具借鉴意义。
《柏林日记》中关于希特勒的内容也弥足珍贵。夏伊勒担任驻柏林记者多年,使他能够在近距离对希特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对其政治活动和私人生活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记述,评论精妙,常有神来之笔。


 柏林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塔勒布讲对他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不是某位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记者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二战驻德国记者见闻(1934-1941)》。在读这本书之前,塔勒布已经读过“黑格尔、马克思、汤因比、阿隆和费希特关于历史哲学及历史特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基于一种“事后解释”的隐藏观点,即提供一种可解释的逻辑的观点去阐述历史。而《柏林日记》这本书的价值,是以实时记录的方式记下了这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夏伊勒是在“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撰写这本书”。于是塔勒布在这本书中惊讶地发现当历史行进时人们对不确定性和未来风险的巨大无知,这与人们在回顾历史时那种言之凿凿的分析和确定无疑的阐述完全不同。这使他反思自己原来的思想,开启了对不确定性的极大兴趣,并走上了研究不确定性和极端事件的几十年的征程。
  •     对二战,对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悲剧,现在,从一个普通的记者的角度窥视。近距离的看战争中疯狂的领袖,一而再的谎言,麻木的或者说愚昧的人民,历史,好像就是这么样重复着。
  •     就喜欢这样的历史 ,没有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声音,就是在那记录,这样才能还原生活的真像,不喜欢读史记 权利的气味太浓,倒是像《柏林日记》这种原汁原味的东西没被污染 被扭曲的历史太多太多,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1米国人还是很有一套的,精彩。2任何民族到了别的国家嘴里总是或多或少被带上脑残的脑子……3德国鬼子也很有一套4还是和平好
  •     日记体这种东西,能反应一些很细微的变化,以点带面,些许赞……
  •     毕竟是战胜国视角,但其体现的很多史实又弥足珍贵。
  •     可以和 第三帝国兴亡史 结合而读 元首在37年之前就是神人
  •     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     太纪实了 比历史书的腔调真实多
  •     可能因为是日记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比较主观,适合喜欢看八卦的读者。
  •     以日记的形式记述每一天的变化与猜测,在众多事后诸葛亮的史书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     角度很好,另外一种感觉。
  •     我一直觉得,在我朝,“Göbel式”的宣传依旧嚣张异常,真是绝逼的讽刺。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去经历二战,这本书显得格外生动,我看的关于战时德国民众生活的书不多,这本书能写得如此冷静和客观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可惜他驻德的时间不够长,再长点就更精彩了~唉谁晓得挨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此书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出版了~
  •     在季风买的第一本书 有点琐碎。。毕竟是日记
  •     平淡又实在的好东西,个人视角日记形式比详尽的战史要容易读得多
  •     欧洲
  •     二战背景下的真实历史、人性的探讨,看到那些荒唐的人和事。
  •     2015年3月
  •     作者以新闻记者的角度,冷峻、客观地记录了德国如何在纳粹分子的欺骗下卷入战争的,以及,真实的残忍的乱世生活。
  •     你要是说它客观呢,其实作者也有主观的地方。你说主观呢,很多地方他还写的挺客观。囧rz
  •     战争爆发的时候,你都没有什么感觉
  •     挺有趣的,这个记者和莫洛一样重要,他是莫洛的工作伙伴,比莫洛稍微地位低点。(书中叫做莫罗)
  •     柏林,柏林,柏林。你最后的破碎,真让人心疼。
  •     这个不错。翻译得也还可以,关于二战的书籍,“面”式的著作不如“点”式的书籍好看。虽然是日记体,废话倒不多,而且读的时候很能随着日记时间体会那种战时紧张的气氛。我买的这本有十七页的错页……算了,还能忍。
  •     终于找到了!不媚俗,不哗众取宠,不道听途说,坚持独立性!他所坚持的,正是今日媒体人所缺失的!
  •     年轻的夏伊勒
  •     没有柏林日记,就没有《第三帝国的兴亡》。。。柏林日记,貌似在威廉夏伊勒1941年回到美国就出名了
  •     很详细的记录,是了解纳粹德国状况的良好读本。
  •     书很好,就是被译后记恶心了一下
  •     就是有点琐碎
  •     1.德国人民对战争是无感,而不是狂热的支持,但这种犬儒导致了德意志的毁灭。2.人物群像比统计数字更能征服读者。3.夏伊勒对于军事真是……外行的一B。
  •     战云密布的欧洲,风云变幻的政局 局中人的亲历见闻,第一手的纪录
  •     对于二战之前及战时人们的心理描写极佳~
  •     無論什麼情況下,總有人自願接受蒙蔽,並為此歡呼。~enbuer
  •     第一篇日记《最美好的一年》就把我击中了。记者有时候就像是以前的史官。
  •     一本轻松易懂的关于二战的书,对于人民生活的状态描写的很好。但是作者的观点过于偏激,对于纳粹德国的评价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
  •     一直崇拜希特勒,冲着他买了这本书。但是很失望,对于喜欢强权政治和战争的人来说,真心不合适。
  •     细节描写精彩
  •     一个记事本
  •     就当解闷儿。
  •     史实书普遍记录的是战争的本身的事实,基于性质不能掺杂作者过多的个人姿态,也就少了些第三人称的生动性,虽有大场面但人物不活泼。这本书八卦居多闲暇时可读性不错,毕竟我们后代人接触到的信息也许是被过滤过的,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外形特点描述印象深刻。
  •     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大量关于二战的珍贵史料!
  •     [4.10 - 9.21]
  •     还不错吧,把二战开始前以及初期德国民众的因为凡尔赛条约所爆发出来的民族情绪,以及希特勒在帮助德国度过大萧条时所做的努力以及成就,还有德国人对希特勒本人的那种疯狂的崇拜,给读者展示了一下。 不过这本书看的好累啊~··人名超级多...受不了,而且作者英美视角的主观因素太严重,让我有时都为希特勒和斯大林鸣不平。还有文笔一般吧,毕竟只是一本日记作品,还经过了翻译这道工序... 不过好在是日记形似,没有像其他作品一样把希特勒脸谱化,希特勒是个强大的领袖,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对其他相关书籍里总是拿他的下士出生来嘲讽他表示不屑!还有此书也以当事人的角度描述了希特勒的演讲天赋,可不是单纯的歇斯底里那么单一。
  •     历史藏于琐事之中。
  •     the diary reveals incredible judgment and journalist's quality of William L.Shirer. I recomend it to all journalist fellows
  •     蹩脚的军事了解。
  •     吐槽很可爱【我似乎常常不分场合地轻飘飘……
  •     谁都想象不到未来
  •     好真实。太过震撼。想起战争还是非常难受。
  •     没看完
  •     很有料,戈培尔博士很好玩~
  •     最近读二战史,这本书是读的最轻松顺畅也是对侧面背景了解最多的一部。不过文盲还是有鸭梨啊= =经常读了后面忘前面,老外人名也弄的我头大啊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