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11
ISBN:9787800530456
作者:[美] 马斯洛
页数:441页

作者简介

《动机与人格》(美)A·H·马斯洛著 许金声 程朝翔译 华夏出版社 87年11月一版一次 102,000册 3。50元
目录 1
鸣谢 1
第一章 对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1
第二章 科学中的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 14
第三章 动机理论引言 23
第四章 人类动机理论 40
第五章 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要满足的作用 69
第六章 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 88
第七章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 113
第八章 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 122
第九章 破坏性是似本能的吗? 136
第十章 行为的表现部分 151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174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212
第十三章 对于个体和种类的认识 239
第十四章 无动机和无目的的反应 273
第十五章 心理治疗、健康与动机 287
第十六章 正常、健康与价值 315
附录甲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333
附录乙 积极的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343
附录丙 整体动力学、有机结构理论、症候群动力学 358
参考书目 398


 动机与人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在看过《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后,接着阅读了《动机与人格》。关于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是我近阶段比较好奇和想要探知的。《新世界》认为现代的心理学都是对不同小我的研究,浮于表面,然而在《动机与人格》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本我的影子。感觉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吞噬机,分秒是它的吞咽力,只有依靠书籍的推力来反噬生活的惯性,让眼前蒙上的白雾再次飘散。需要/动机这里的动机应该包含小我和本我的动机,但大多数是小我引起的。而佛洛依德所说的本我冲动和自我约束,前者应是小我冲动,自我约束有些人强,而有些弱,取决于觉醒的程度。食物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等,马斯洛所列举的种种需要包含了生理需要、心理的小我需要以及本我需要。这些需要没有先后等级次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排序,而且会不断变化。人在小时候,若爱和尊重得不到满足,长大后这种需求就会越强烈,也就是说小我在没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会不断成长,除非获得觉知。而当人们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后,人一般会是比较心理健康的。因为人对于已经满足的需求会比较轻视,不太去想它,又会有更高级更新的需求出现。所以健康状态,也不能说是一直的,因为需求是一直不停冒出的。匮乏性动机——一般人成长性动机——自我实现者,或者说,找到了本我的人?他们不太看重传统的习俗和惯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保护了本能?他把自我实现者称为健康人当基本需要或高级需要没有被完全满足的时候,人会有种受威胁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本能的,而当被这种感觉掌控的时候,那就是小我的生成,小我会控制你做出冲突或攻击的举动,而若及时意识到这种感觉的存在,则是临在。本能作者认为,文化的力量强于本能,本能不应该是被抑制,而是要被保护的动物性,越是理性和智慧的人,他们身上的动物性越发明显。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律、教育、宗教等都是为了约束和剔除人的坏本性,假如本性原来并不坏,而是所谓文明更害怕人类本能的苏醒呢?那就是相反,文明应该保护本能的发展。“我们用一个反论来概括,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是如此弱,以致它们需要提防文化、教育、学习的干扰,一句话,需要保护并防止改变。假如本能是较弱的,高级需要在性质上是类似本能的;假如文化比本能冲动更有力,而不是更弱;假如人的原始冲动最终被证明是好的,而不是坏的;那么,人性的改进也许可以通过对类似本能的倾向的培养,也通过促进社会改革来实现。的确,改善文化的意义就在于给予人们内在的生物倾向以一个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机会。”讨论暴力倾向是本能的还是非本能,这是痛苦之身?其中,提到对于孩童表面上看来的暴力破坏行为,不应该以成人的目光去评判,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胁,也可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这种人际关系或暴力破坏的概念。标签化的世界“而且,即使某一事件是陌生的、具体的、模棱两可的、没有命名的、没有意义的、异乎寻常的或者出乎意外的,我们还是强烈地倾向于把这一事件加以扭曲,削足适履地将它塑造成一个更为习见、更为抽象,更有组织的形式。我们往往把事件当作某些范畴的代表,而不是根据这些事件本身将它们看成是独一无二的和自具特征的。”倾向于认识熟悉的事物,人们有分类和标签化的恶习?标签让认知变得迅速,快捷,也许也有人的贪婪和懒惰作怪,很快地去标签认识一个又一个事物,而又不愿花更多精力在单个事物上。标签也让人的感官缩小,思维有了惯性,又是一个自己挖的坑。也许对于抽象的问题,进行标签和分类是一种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对于实际存在的实体仅仅进行标签和分类,就太过肤浅了“真正的感知应将刺激物当成独一无二的,必须整个地包容它,在它上面纵横捭阖,完全吸收它、理解它,因而也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不比贴标签、编目录,转瞬之间即可完成。”所以真正地认识植物,也不是知道它属于哪一种哪一类在现代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是先看到概念和标签,再看到实物,甚至一辈子都看不到实物/事实。语言可以阐述现实,但也会蒙蔽现实。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它的价值也是缺点。一个人的名字一辈子都不会变,但他的性格、经历、思想难保一辈子不会变。如果仅停留在语言的标签作用来认识世界,那永远都是在雾眼看花,而看不到真正的实体或现实。所以,当我们在用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并不都是在散播福音。就像龙应台在《人在欧洲》里所说,我们的语言是建立在体制教育的基础上,而不是深扎在生活里,生长于泥土中。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为人的能力排列了等级,理性在其中占据首位,并且不可避免地随之提出一个概念:理性与人的情感的和类本能的性质相对立,它们相互冲突、斗争。但是,通过对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研究,我们懂得,必须大大改变我们对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机体的看法,平等地尊重理性、感情以及我们本性中意动或者愿望和驱动的一面。而且,对健康人的经验研究向我们证明,这些方面之间根本没有冲突,不是对抗的而是协作的。健康人完全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一体化的。只有神经病人才与自己不一致,理性与感情才发生冲突。这种发裂的后果是,不但感性生活和意动生活一直遭到误解和曲解,而且我们现在认识到,我们承袭的关于理性的概念也误解和曲解了理性。正如E·弗洛姆所说:“理性由于成了看守自己的囚犯——人性——的卫兵,它本身也变成了囚犯,因此人性的两个方面——理性和感情——都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必须一致赞成弗洛姆的观点,他认为,自我实现的发生不仅依靠思想活动,而且取决于人的整个人格的实现,这个完整的人格不仅包括该人的智慧能力的积极表现,而且包括他的情感和类本能的能力的积极表现。”其他表现性行为 和 应对行为,我理解成一个是家里的行为,一个是在外面的行为。会不会有些应对行为做多了,习惯了,也就成了表现性行为?“关系每每是以一种正好相反的方式来解释的,即被解释为缺乏尊重。例如,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大量所谓尊重妇女的标志事实上都是从不尊重妇女的过去遗留下来的残余,时至今日,也还可能是无意识地表现了对妇女的极端蔑视。当一位女士进屋时,男人总要将她延请入座,帮她挂好外套,让她先进门,给她敬上最好的东西,一切东西都让她首先挑选。此刻所表现出的这些文化习惯从历史和动力学上说都隐含着这样一个观点,即女人是弱者,是无力照顾自己的,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保护,就像对弱者和低能者的保护一样。总的说来,具有自尊心的女人对这类尊敬的标志常常感到厌恶,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所有这些都可能具有正好相反的含义。自我实现的男人真正地并且从根本上说倾向于把女人看作伴侣,是与自己相同的完完全全的人而不是把她们看作人类的有弱点的成员,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和喜欢她们。因而他们从传统意义上看要从容得多,随便得多,不那么拘泥于礼节、客套。我看到,这一点容易引起误解,我居然还看到有人指责自我实现人对妇女缺乏尊敬。”意志先于认识。人类的理智和其无皮毛、无健硕肌肉、无钳子等生理属性相匹配,弥补了身材的不足,获得更多生存机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568cc50102w42n.html
  •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他第一个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马斯洛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最新研究观点补充了求知、求美、天人合一境界三种需求。    马斯洛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需求是有规律的,是分层次的,而且一般是在低级需求满足后,就会自动上升到新的更高级需求。低级需求在金字塔底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低级需求是有限的,其满足是指向自我的。而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则是无限的,而且必须通过满足他人、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自我实现这一高级需求不仅建立在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等基本需求满足的基本上,更以“求知”为前提,以“求美”为过程。当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时,能够拥有顶峰体验,即一种人与宇宙合而为一的感受,人在此时有一种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欢乐情绪。    人出生后的第一个需求是什么?是对氧气的需求,吃喝是其次。生理就是对氧气、水、食物、休息、的需求,长大后还有对性的需求。    第二层次的需求是对安全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安全,即不愿身体受到威胁、受到伤害;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安全很多人害怕失业,担心生活没有保障,缺少安全感,就是心理上的不安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较低层次的基本需求。    第三层次是对友爱和个归属的需求。人属于群居动物,难以忍受孤独。对企业而言,强大的企业文化能把员工凝聚在一起。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强大,企业里就会出现很多的非正式小团体。    第四层次是受尊敬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    第五层次是求知的需求。人有着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欲望。人不但要做事,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区确凿;如果结果不好,原因是什么,到底怎样去做等等    第六层次是求美的需求。人不但要做事,还要做得漂亮和完美。求美的需求不仅是把头梳理整齐,脸上化些妆等这些表层的需求,还有更深层的需求。比如,一个画家希望别人看了他的画以后,情不自禁要问:“这是谁的画?太传神了,太好看了!”一个作曲家希望别人听完他作的曲子之后问:“这是谁的曲子?这么好听,简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个建筑设计师希望别人看到自己设计的高楼大厦时说:“啊!真是经典之作!”每一个员工也是如此,当他完成一项工作后,希望他的上级和同事对他的工作成果给予认可,并欣赏他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七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我实现就是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我认为我能干得更好,我认为我能干得更出色。    第八层次需求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何谓“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指的是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唯其如此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老子形容大地,大地养育万物但不据为己有,不为己生、不为己灭,天地之所以长久。一个真正能够吸引人才的企业,它一定是为了员工和社会发展的企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老板自己发展的企业。    因此,“天人合一”的最高需求必使自我实现遵循“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客观规律。
  •     我的自责心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自己办事达不到预期而自我怪责.另一方面对没有办法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自责.两种自责都非常重,在打击自己自信心方面都是非常有力的,每次都可以弄得自己一个来星期少言寡语,对很多事情兴趣全无,只光想这自己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弥补之前的过失.最终想出个方法后,并不见到面对同样的事情能够很好的应付.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自责对于补偿由外界原因带给自身心理造成的失落和缺失,已经作用不大了.以前我用一个本子把自己当天遇到的问题和挫折记下来,分析问题过后,学着自己列出来的方法一板一眼的做,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情愿也有多么情愿.目的只想减少突如其来的不知所措对自己并不坚强的内心一些伤害.刚开始挺有效的,我渐渐明白到,处理事,处理人际不一定总要那么要强,学会想大家寻求帮助也是很快乐的.这只是一方面,我责怪自己的过于强势给朋友们带来的伤害,学会收敛和倾听真的令我获益匪浅.自我反省能带来好处,肯定也有它的致命伤.自我反省自我怪责,目的只想超越自己,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为了完善自己,给自己设立了很多标准,很多目标,一旦这种要求超过自身接受能力,甚至不切合实际时,连续不断的自我责怪就汹涌而至.就连非常简单的事:今天因为去小逛了一下而没有给自己腾出自己足够的时间看书,也会自责连连.有一段时间里的确是这样子过的.每天都很焦虑,很down,认为自己做了很多没用功.越是这样效率越是低.之前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有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童年留下的阴影.小时候的记忆给自己的言行留下了不好的印记,以至于即使已经长大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去面对类似事情的发生.心理医生会跟我们说,不要过分放大那种影响,那些遗憾是可以考后天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我也相信可以慢慢改变的,在不奢望脱胎换骨的前提下,早则十来年,迟则若若若干年后,我相信可以改变的.目前问题在于:如何减轻自责心理?如何放松自己在这两面(上文提及)的注意力?如何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轻松提高办事效率.我给自己的建议有以下改变观念:摒弃以前的旧观念,不将时间浪费在自责上,抓紧时间考虑如何弥补,如何挽救.询问多方建议: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让他们一块帮我来认清楚事情的轻重,是否值得我去费劲脑汁为它考虑,减少自己的对自身问题的注意力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扩展自己的兴趣,重拾信心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一改以前的沉静和少言寡语,慢慢融入大家的话题中,和大集体相处更融洽.对自我怪责那一块大致如此处理,事情也只是完成了一半.没法达到别人的期望的失落感该如何处理呢?谁都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种至旁人眼光而不顾的人,心里承受能力可想是无比强大.以马斯洛的理论来看,可以承受爱的失去,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满足被文化束缚的人是最能做到自己实现的牛人.我一下就能鉴定出自己不是.从根本上说,我当然非常在意别人对我完成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好是坏,怎么好怎么坏.做得不好不是让我揪心的问题,揪心的是我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没有令他(她)满足,我就会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办事不得力继而又回到了第一个自责的原因上.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两个人原因一起夹击我.很多情况下,我会将事情完成得不完美而归结到态度方面,心态方面.很多方面可以给我找到办事不得力的理由.不过我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一句话:强调的正是一直以来缺乏的.也就是说,我自身携带的态度和心态不是天然的,而是外带的,知道需要的时候不是无意识,似条件反射那样拿出来用.这些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我没有给自己养成一个好的思维习惯.用自己并不精明的头脑总结也一些零零碎碎,不知道对错的事情,吃力地给自己一个答案:下一步要怎么走.这种自责本质上就是第一种自责的延伸,如真有决心解决,某些方面的方式方法其实都可以通用.说不行,还得做,一直做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学心理学的时候就喜欢马斯洛跟茨威格 俩人都很可爱
  •     人本主义,确实啊,说好的人格分裂和心理呢
  •     二十年分析之经典。可靠。获益匪浅
  •     这本书的需要层次理论非常经典
  •     自我实现者!!!!
  •     马斯洛代表作
  •     提出了许多反驳弗洛伊德的观点,也提到了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许多观点作为支撑。总得来说比较符合我的观点。心理学这东西,不算真正的科学吧。
  •     满满的人文主义啊这样的路在科学界是走不下去的,事实上影响应该也主要在临床心理学业界吧。我不理解的一点是较高层次的需求不满容易治疗是啥意思。确实不像渴了必须喝水心理治疗毫无用处。但这好像是说一个人因为高层次需求不足产生的挫折或者冲突随便想想办法就可以打发了?
  •     心理学 总体而言是少儿不宜的。 这点和政治、经济一样,都不是人类本身应该有的东西。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也毫不例外。 作者试图将个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加以解释,并整理了层次间进化关系。还描述了自我实现着的种种特征,及其爱情表现。仅作为个人兴趣而推荐。
  •     2008年7月6日 购于孔网
  •     需求层次
  •     亚伯拉罕·马斯洛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他对人本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对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和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马斯洛的职业生涯始于布鲁克林学院,他颇受学生爱戴。许多学生回忆说,是马斯洛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激情把他们引入了这个领域。后来,马斯洛前往布兰迪斯大学任心理学系主任。1967~1968年,他还担任了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
  •     : B84-06/7143-3
  •     虽然没有从头看到尾,但是作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们的乐观,就是这个层次需求有不少模糊的地方
  •     要好生读一下得书
  •     部分学习一下
  •     心理学家里,最喜欢的莫过于马斯洛
  •     更像是经验之谈
  •     读完马斯洛会high起来。
  •     马斯洛是一位他那个伟大的心理学家。
  •     马斯洛的人格需求理论,有幸在图书馆找到近30年的旧书,比我的年龄还大。感觉到自己又把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重新认识了下!说的很有道理,人的追求不都是如此吗?
  •     这个版本那叫老的啊,不过马斯洛实在是太伟大了,开创了心理学的新时代。
  •     .
  •     写得有些散文,核心理论其实可以用很短的篇幅概括。最高层级的精神世界看似是个很理想主义的地方,即便有人达到,能不能为最高层级也是疑问。那是一个很个人主义,不被外界影响的世界,可能可以说是心理的健全吧。
  •     把三流哲学猜想用自然科学的修辞写出来就是心理学啦
  •     任何需要被满足产生的最根本的后果是一个需要被平息,另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出现。
  •     看了两章 不错的书
  •     这就是人性。
  •     很不错的心理学书籍,对修心养性有一定帮助,自我实现部分与中国的“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图书馆借的这本书,看完后顿时觉得自己自我实现了
  •     分裂了一个自我之后感觉就没那么孤独
  •     动机与人格这本书是我在大三的时候读的,当时对人格的形成非常感兴趣,就读了这本书。我非常认同马斯洛对人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的界定和解释,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读读这本书,了解自己内心的心理需要,或者帮助自己的朋友,孩子,其它亲人等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
  •     翻译堪忧,逻辑欠严谨,对人性向善的论证缺乏说服力,有为自我实现者贴金的嫌疑。但还是值得一读,至少解答了我的部分困惑。
  •     有点看不懂
  •     旧书年纪跟我差不多大,比新书还亲。
  •     读了几章探索了些许人本心理学需求论的门道。
  •     翻译是渣,总算读完了。有以下几点小体会,目前这世界上所有鼓吹寻找自己的书籍都欠他老人家版权费;谁都知道真正的爱情有多好,问题是去哪里找;看着看着,真的有种纳粹只留下优秀人种的赶脚
  •     最近心理学书看上瘾了呢=。=
  •     认真看来着,只是有些因为是翻译版本所以说的好绕啊,有些地方会看不太明白。
  •     马老先生自我实现理论详述
  •     豆瓣书单上的第400本,纪念意义。然而对书的内容不知可否,也终于想明白了了在美国读N年比较文学博士无法毕业,最后转读心理学就毕业了的传说……马斯洛否认青年人能够自我实现,据我观察,并不一定——我爱所有自我实现中的年轻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