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分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49565422
作者:刘小东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金城镇,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被陈丹青称为在世界范围内都罕有匹敌的写实油画家。刘小东1990年的首次个展掀起了“新生代”艺术序幕,并被冠以“新生代”代表性艺术家。同时期参与多部独立电影制作,是中国独立电影的起始参与者。2004年以来其大型 野外写生项目涉及多个国家与地区,直面现实,表明了一个艺术家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力,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的内涵。作为中国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刘小东的代表性作品《田园牧歌》、《烧耗子》、《新十八罗汉》、《三峡系列》、《青藏铁路》、《易马图》等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经典和艺术市场的神话。

书籍目录

序:一公分
十八罗汉 / 001
温床 / 024
多米诺 / 043
人造海浪 / 048
琪琪 / 051
青藏铁路 / 053
吃完了再说 / 063
何处搜山图 / 073
易马图 / 082
上火 / 094
古巴十年 / 100
盐官镇 / 124
观舞图 / 139
童男童女 / 144
金城小子 / 162
金城故事 / 199
1841年的火 / 207
和田日记 / 217
这些天,很高兴 / 240
巴以之间 / 251
半条街 / 269
记忆树 / 285
向南飞 / 296

作者简介

别人仅仅把我当成具象画家,其实,在我写生的过程中有日记,有电影,它们和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痕迹。艺术是有限制的,在这段被限制的时间内,一切皆为艺术。
2013年我游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画了一批画,每张画都由两块画布组成,中间是一公分的距离,暗示无法愈合的巴以关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理想总是有些距离,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这些距离。索性这本书就叫“一公分”吧。但愿这一公分的距离给我们更多的猜想,更多的努力,充实这短暂的虚幻人生。

——刘小东
本书收录刘小东十年来的绘画日记,起于《十八罗汉》,止于《向南飞》,如作者自己所说:“绘画不仅仅是图像,它更是手感留下的痕迹。”日记亦为此类“痕迹”之一种,它记下了金门海边无名酒馆的黑社会,也记下了三峡库区拆迁过程中意外身亡的农民工,这些文字如实反映了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心理状态,也如同那些广为人知的画作,是个人对于时代的承担、抵抗和表达,可视为刘小东作品除绘画和电影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从开始到翻完最后一页一共花了有九个月的时间,开始看了大半做了一些摘句,中间去了外地没有带,回来之后继续看直到读完。这本书看起来很慢,一次大概就能看个几页,但不是晦涩的那种慢,是信息量大和渐渐失去耐心只能慢慢看的那种慢。刘小东视他的日记为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是有限制的,在这段被限制的时间内,一切皆为艺术。”他的视角与平凡人的视角不同,到各处写生的经历也与一般的旅人不同,但不是说他艺术家独特的身份与看法,而是他进行的工作和对艺术主体的深入性与平凡人太不同了,发现大画家画画也不是总一帆风顺的。游记这种文体我是十分喜欢的,不怎么爱看噱头十足图画很多很好看的游记,唯一看过整本的是《葬我以风》,游记会带给读者比任何文体的书都要多的信息点和体验感,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有趣的知识,虽然《一公分》是一本日记体的东西,但是看到后来我是把它当做游记来看,这样它文中的一切都成为拥有绝妙的角度的语言。本书有非常迷人的一点,处处不乏妙手偶得文学性极佳的句子,不乏关于绘画艺术的各种见解,不乏深刻的对自然人文的描写,还有生活中小小的乐趣、感人的亲情,还能从刘小东的角度认识一下各位画家、作家和导演。摘句做了很多句句都很喜欢,“月亮高悬,我们喝酒”也成为了我小小电台的名字。“郁闷是体内有重量的物质,右睡的时候压着右肋,左睡的时候压着左肋。还会透过肋骨压皮肤,皮肤比平时跳得快许多。”“宁可没才气也不要太潇洒。”“侯导说童年是随时等待的召唤。”“等待自救。”“刘亮程很好玩,指着地上一个既像蚂蚁又像蜘蛛的方形爬行动物说‘自然界没有方形动物,这是一条龙吧。’”“Painting是当代艺术最古老的形式。无论什么艺术形式都可以揭示真实。画家的历史是形成自己风格的历史,一旦形成风格就很难对当代社会形成直接的反映。所以个人风格是危险的。要揭示真实就要随时破坏自己的风格,这是画家最难处理的问题。”“野水牛慢慢悠悠迟疑地走过六百米就忘了所有的前因,哪怕六百米前有过雄狮的追捕。”它成为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大概也与读的时间长、摸得越来越旧、越来越有感情有关。
  •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之中,最喜欢的是“日记体”。日记是完全个人的写作行为,意到笔随,无需考虑其他,因此最能表现日记主人的性情与心意,同时还有史料价值。读过刘小东老师的《一公分》之后,我终于可以体会到朱光潜先生的欢喜心情了。《一公分》记述的是小东老师十年间的绘画日记,从2004 年的《十八罗汉》到2014年的《向南飞》。从北京、台湾、德令哈再到意大利、伦敦、南非、匈牙利。这些日记,真实展现了小东老师的绘画创作过程。其间的辛苦、喜悦、无奈、愤怒、眷恋、伤感,各种滋味与情绪,一一扑面而来,让人眼窝为之一热。小东老师坚持每天写日记,一个多小时,十年不辍。于是有了这本《一公分》。《一公分》出版之后,有人说,小东老师又多了一个头衔——作家。小东老师却说“这辈子就出这一本书了。写作太难了。真正的作家要写小说,并且得是长篇的”。真的很谦逊。按照自己的标准,小东老师还不够“作家”的称号,但是《一公分》却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原因如下。文字干净、凝练,颇有小品文的文风。《一公分》的行文,最大的特点是简练,很少用形容词,多是短句。不成想,这些或长或短的普通话语,读起来,却是非常地又味道。如《青藏铁路》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路过铜普乡,有铁路,有油菜花,有山,有戈壁。路过柯柯镇,有铁路,有老车站,有戈壁。”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辽远、壮阔的灿烂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简练的文字,组成的却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如在创作《童男童女》时,一日晚饭之后,沿河边散步,小东老师写到:“江水泛黄但川流不息,黑夜中看见一弯细细弯月,弯月上面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恰如伊斯兰教的标志。”多美的图画。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余不一一。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只能说,谁让小东老师是画家呢。! 在画家的眼中,一切都是素材,一切皆可入画。天长日久,这种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不自觉地就渗透到了骨子里,就连写字的时候也不例外。一提笔,全跑出来了。仅是图画还不够,在小东老师的笔下,文字是流动的,流动的文字滑出了一个个舒缓的镜头。如《金城小子》中,在描写小东老师出生的平房时,是这样写的:“走进厨房还是小时候水的味道,门上的插销还是老老的,很好使。炕上的幔子还是哥哥亲手做的,我记得帮他刷的天蓝色的油漆。炕与厨房间的小窗户足够我的小脑袋伸出去闻妈妈做菜的香味,总是催着妈妈快点,多加点肉,可是那时候拿哪有肉啊,有了也是熬油,肉变成肉梭子,煎出的油要吃一两个月。”现在与过去,眼前与记忆,穿梭来去,一个真实的家的模样就出来了。对了,小东老师,不仅是画家,还是很棒的纪录片策划人。1990年,小东老师开始参与中国独立电影运动。1992年主演的《冬春的日子》,被英国BBC评为世界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之一。2006年 策划的影片《三峡好人》,获意大利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小东老师说,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他已经打通了绘画、电影、写作间的经脉,很有说服力。好的文字,必有深刻的思想体现其中。用熊培云的话讲,就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公分》中,到处都是充满哲理、智慧的句子。略举几例:*生命如此偶然来去,说多少都是无力。*早晨起早是一个世界,早晨不起的人又是另一个世界。*我们之所以回忆过去总是美好的,因为小时候我们在同一个世界,长大后各自奔命,两个世界再也无法在同一个世界生活,交流反倒双方痛苦。*反正命运总是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全是偶然的幸存者。*郁闷是体内有重量物质,右睡的时候压着左肋,左睡的时候压着右肋。还会透过肋骨压皮肤,皮肤比平时跳得快许多。*小时候想家是一种胸怀大志的美丽的忍耐和期待,现在的想家是真的无处可藏的空寂。小东老师自认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现实的思考应该保持知识分子思想的深刻,并始终对现实报以敬意。打动人心的文章,必有真挚、深厚的感情蕴藏其中。深情发乎心,流于笔,浓得化不开。“红包包,绿宝宝,谁是爸爸的好宝宝?”一篇无数次被提及、背诵的“老三遍”道不尽小东老师与女儿红孩儿间的父慈女爱。三十年来,唯一一次在家乡金城小镇超过三个月的停留时间里,一次次凝视爸爸、妈妈苍老、疲惫的身影,一句“我老了也是这样”中,满满都是不可说的依恋与眷恋。“老公,我正趴在海滩晒太阳,听着海浪声,八四年我们用砖头录音机录下这海浪声。初恋已经20年了,再过20年生活会是怎样?”随手保存下的简讯,有多少情意在其中?难怪小东老师在外出写生时,总会产生一种孤寂感。“又是一个人的生活了”,一个人,应该是寂寞的,寂寞了。金城小子,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还能在一起玩,这是一种怎样的情谊深长的朋友?“这种情谊使我经常有依赖感,总觉得我在外面,如果挨欺负,他们,只有他们会义无反顾得地帮我打架。”好了,不再一一列举了。简单数例,已经让人鼻头发酸。美感、思想、感情,好文章所需要的主要因素,《一公分》已经具备。最难得的是,《一公分》还有很好玩的一面。小东老师是东北人,生活在北京。东北人的段子遇上北京人的爱“侃”,将是怎样的火花四射,活力无限啊。《十八罗汉》中有一段记述小东老师与战士林健好的对话:“一看就不是汉人,他说没有是不是汉人的概念,只是上学时演出不用化妆,因为长得有立体感。家有8口一定热闹好玩,他说孩子多,都常在一起,不用过年就很热闹。父母一定很开心,看着儿孙满堂,他说父母总是说累的。”真是太好玩了,实在是让人绷不住,只能大笑了,哈哈哈。边笑边读,又有了新的发现:*走,回家,带着郁闷。走,回家,带着喜悦。*风景在暮色中闪闪发光又深远诱人。*山弯弯,黄水长,盘山路上堵车忙*十五的月亮十八圆,真是亮啊。*半驴半马半骡子,半阴半晴半截子。*安静是一种透明的脆脆的声音。*心情悠悠,下笔很慢,很怕惊扰这里的尘埃。*晴空万里,雨过那个亮。*一团云撞上了一座山,头绪混了。原来,小东老师是一位诗人。作为绘画日记,《一公分》中自然少不了对于绘画的心得。*一气呵成方能有些和这些生命相关的东西闪现在画里。(《十八罗汉》)*每天来开始时都很累,不想捏笔,可是画着画着就停不下来了,无数的细节让我迷恋。(《吃完了再说》)*我充满爱意画完老头。中途累得我趴桌上睡着了。(《吃完了再说》)*第一场战役基本结束,从7月25日到8月30日,除了躺在医院一天,我几乎没有休息,每天八小时,画到现在。(《金城小子》)*看着伴我多日的棚子和画作被如此碾碎,一片狼藉,看着兄弟们连夜在雨雪中收拾这片残局,我很痛,很窝火。(《金城小子》)*作为绘画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反复修改、涂抹,这是无休止的工作。想到此,我累啦,躺在这临时工作室不愿醒来,我知道醒来将面临无休止的工作,我要推翻许多前面的工作,不停地涂抹,牺牲许多即兴灵动的笔触,重新调整色彩,重建新的空间、色彩关系。下面的工作是勇于牺牲前面工作的勇气,又要有耐心相信重新建立秩序的信心和体力。(《1841年的火》)一幅画的诞生,居然需要如此繁复的工作。这让对绘画完全外行的我颇感意外。绘画不单是灵感一现的结果,更需要一笔一笔的绘制。这需要强大耐性、体力的支撑。如何坚持绘画这门古老的手艺?为了绘画放弃过什么吗?“喜欢的东西,去做就好。不存在选择的难题。因为我喜欢。”小东老师如是回答。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三联书店偶遇丹青 没有形容词的一本日记
  •     60块你给我看你的小学生日记?
  •     基本是越往后做画灵感越少,(人生)感慨越多。
  •     艺术家的日常生活
  •     每次都把读后感写在日记里,日记免不了流水账,如果想了解艺术家的生活,不失为一本好书。
  •     刘小东的写生创作绘画和日常
  •     带着相当的诚意。有“我”的文字总是很迷人,能如实地谈论自己也不容易。不止于讲画画,还有对人和世的看法。绘画古老、原始,就如同树就在那里。画家对自然和光线的感受力何其敏锐,这可能是一种训练,也可能是种先天的优越,感觉捕捉者。而恰恰好又能写文著字是最好的了。陈丹青的文字是使着劲,而刘小东的日记随意,“不用形容词”,白描,会想到阿城的《威尼斯日记》。各有各的好。于我最获益的,看他做画的过程,是学习如何用一种专业眼光去观画。
  •     刘小东的日记终于令我得以窥见并联想一个职业画家的作画过程,原来并不见得是优雅怡神的,而是汹涌的、澎湃的、自我斗争式的倾诉、宣泄,甚至是强大的体力劳动。刘小东的文笔太有感染力,大概艺术之间真的具有共通性。
  •     读罢无限想画画的冲动啊。
  •     个人觉得是圈钱的玩意儿 是名人就可以这样任性么?。。。 没看完
  •     理想国用纸极好,于是整本书重过其他类似厚度的书两倍。看到了很多纪录片里没看过的画。文字几乎全是极简、白描,有种克制、诗性的美,我总在怀疑不少字句该是出版时编辑过的,觉得他聪明勤奋,入世又有少年心,自然地有意识地为自己塑身。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他。
  •     一个画画的普通人
  •     看到一半时才想起来去百度一下刘小东。结果了不得,竟是《冬春的故事》的男主角!想想那个电影就是拍了他作画。后来他的作画过程多次被影像记录成为纪录片,影像记录等于也一直是他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这本书挺好看,读了一周,经常半夜睡不着在厨房油烟机的白灯下读。
  •     艺术家都是有情怀的一帮人
  •     太勤奋。看着和田作画的那部分,真的好想打断他的记录。和他聊聊天。
  •     插图画作值得一看和收藏,文字部分亮处甚少,这样的日记如果不是时间太多需要kill time,并没有太大的看头,还不如看他的艺术访谈。
  •     去年看的展,一幅幅都想起来了
  •     写生纪实,简单粗暴。里面一些对艺术,对画画的道理,简直太赞
  •     艺术痕迹
  •     画家写字,有画面感,捎着你的眼睛到处看看。
  •     跟巫鸿编的那本不是差不多么?
  •     跟《行动中的绘画》有很多一样的内容,这本配图更好就是了
  •     我喜欢看流水账的日常,还能学学本身应该怎么写日记,之前看见自己日记都想打自己。。。
  •     读别人日记总是感觉有点怪。况且其中一些记录,不乏有为日后出版而作的嫌疑,讲金城的部分最好看,总的来说意思不大。另,刘小东确实勤奋啊,能吃苦,每天疯狂地画画画。
  •     画家的日记 情怀 社会角度 看到“他妈的”都觉得很有意思
  •     假如自己写东西时也能写出每天的心理感受想必也是极好的?
  •     写的其实一般,不过还算诚恳,不装逼。
  •     流水
  •     一点儿都不假 就喜欢看骂人的段落 酣畅!
  •     真想跟着小东四处闯荡啊!
  •     天、山可以碎笔,长江只要一笔。
  •     超级可爱大活人!(比黄永玉那本还好看!)越看越喜欢他的画,越看越喜欢他。是去他妈的,是给女儿的小儿歌,是想你想你想你,是和喻红这么多年。喜欢每个公开日记(即便有...)的艺术家!打开的艺术家是打开的艺术。
  •     不懂此书出版的意义何在
  •     其实这本书与《行动中的绘画》内容差不多,但当当网6折,还是买一本吧,主要是喜欢他的画。
  •     画家的文字,有很多敏感的观察和独特的味道。一直喜欢刘小东的画,看了他的日记更加觉得,这人内心里燃着一团火,所以才能创作出那么生动、生猛的作品。我打开自己的内心,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     四星给画~ 纸张蛮好~
  •     好看得拍大腿
  •     有趣
  •     在小东老师和王小帅的讲座上买的书,后来又在网上看了他和陈丹青的新书发布会,最后看的书。真的就像他说的,里面的文字很实,没有什么形容词,里面有很多作画时的专业描述,比直接看到画作又多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也看到了不一样的真实生活。在发布会上,史航眼很毒,发现了里面的金句:“遮蔽了我们的烦恼,也赏赐了我们的艰辛。”牛逼的人不骄傲,才是我们羞耻的理由。
  •     文字简练,多白描,随意而有感染力。从中可以窥见和想象一个专业画家的画画过程,原来画画并不是灵感一现的结果,而是一项需要强大体力和耐力的劳动。这么有名的人,还是很勤奋地工作啊,还是很谦虚啊,受教了。
  •     崇拜
  •     手艺活儿,手不到,心就到不了。
  •     还行吧。他给女儿写的信还不错,比起日记书信,不及梵高,塞尚的心境高远。
  •     看过后让我感觉一个人要学会孤独,我们很多时候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度过一天。一位艺术家则是在画画和吃饭睡觉间度过,后者看似孤独,但这正是一种与自己深层次的独处,时间越长越能发觉自己的潜力。看了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平静许多,开始屏蔽了朋友圈,开始寻找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越深入的剖析自己的内心,越能有更多的收获。
  •     看评论纸质版应该漂亮,我买的电子版,没多少感觉。自序的日期是14年我的生日。
  •     有点流水账,不过还挺反应刘小东个性的,古巴和马场那两段写的不错
  •     没想到艺术家和地质学家一样也是到处出差,颠沛流离,但是他的社会地位显然更高。到处出差还必须带许多酒,和孩子的书信特别动人
  •     画好不好, 不懂, 不敢说, 文字好不好, 敢说。 这是好文字。
  •     三星半
  •     流水账,碎碎念,只是再多些生活细节就更好玩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