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06061636
作者:傅佩荣
页数:41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卢梭于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他十三岁时学习雕刻,不久放弃。后来结识迪瓦伦男爵夫人,受她的影响于十五岁时皈依天主教,四年后,他与男爵夫人又再度重逢。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日后被卢梭美化为一首田园之歌,他也在此期间,以阅读努力弥补他早期缺乏系统教育的遗憾。他在三十岁时到巴黎,翌年前往威尼斯担任新任法国大使的秘书。一年之后卢梭即因傲慢而被解职,再回到巴黎。1745年,认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伏尔泰(Voltaire)。1749年狄德罗(Diderot)邀请他为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的文章。随后数年,卢梭专心写了几篇论文,参加角逐第戎学院的奖金,结果都因为论点不合潮流而失败。他的论点是批判文明带来的罪恶,强调人类的善良本性。 1754年,卢梭回到日内瓦,他也随之改信了加尔文教派。这个改变并不意味任何宗教上的改变,因为正如他自己观察到的,如果他在巴黎的哲学朋友没有为他做别的事,那么他们至少是逐渐破坏了他对天主教教义任何可能的信仰。他改信新教的主要理由,是像他自己所承认的,为了再获得日内瓦的公民身份。1761年,他出版《新爱洛伊丝》,1762年出版他最著名的作品《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这两本书使他必须前往瑞士避难。1766年,他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Hume)前往英国,但是两人相处并不融洽。在此之前,卢梭苦于被害妄想症,敏感而多疑,现在则怀疑休谟与他的敌人串通,两人因而决裂。1766年他回到法国,并于1778年逝世。他的另一部名著《忏悔录》到1782年才问世。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西方近代的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消极方面,批判过去的宗教信仰,要摆脱它对人类所造成的束缚。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信仰使人的理性不再运作,最好少思想,只要服从就好。因此,人们容易生活在习惯之中,对于社会的种种不义,或人群间的不平等,以及不合理的现象都习以为常了。这些都是宗教促使人顺服世界现状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当然大有问题。 所以,启蒙运动就“启蒙”一词来说,代表过去的人是蒙上眼睛、蒙上理智的,启蒙就是要把眼罩揭开。如果就外文“Enlightenment”来说,就是要照亮人类实际的生存处境,展现光明。于是,启蒙运动的重点之一,是要解脱宗教对人们的束缚。结果一路发展下来,变成反对宗教了。我们知道,宗教本身和宗教的影响或效果应该分别开来。宗教有一种很特别的领域,但是宗教的运作在现实上往往和欲望、权力结合,造成各种不理想的情况,这些是要批判的。 然而,启蒙运动为了批判,竟然连宗教也一起排斥了,以至于发展出无神论和唯物论。当时许多哲学家的基本立场是主张:人要设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凡事诉诸超越的信仰,譬如,祈求神明的支持。所以,启蒙运动的第一种表现是消极的,要解除人心的束缚,尤其宗教方面所带来的约束,要尽量予以减低。 二是积极方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认为,人既然活在世界上,接受了这个世界,那么下一步就得看人自己的表现,人的责任感因而大幅增加。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幸福何在?现在面对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单纯地把答案放在宗教信仰上了。从前我们可以说,人的幸福是死了之后可以升天堂,而现在的人生幸福呢?就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人要如何改善这个世界呢?只有设法研究什么是好的政治制度,找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我们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可以“逃避”或“投靠”,因此,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并加以改善。那么,人有没有自由?这自由有没有限制?自由的目的何在?又该怎么运作?这一连串属于现实人生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加以讨论。讨论的结果出来了,改善后的世界真的进步了,认为世界的将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而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这叫作“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

前言

本书第二卷也包含三个主题与十二位哲学家,内容如下:第一,自然的魅力(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第二,理性的庄严(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第三,自我的意义(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这些都是从西方近代到现代的哲学家,在时空背景上离我们较近,所关怀的主题也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我这几年专务于推展国学,所谈主题环绕着易经、儒家与道家。我的想法是:先了解自己的传统,站稳自己的脚跟,然后才有欣赏及消化西方文化的雅量与能力。敏锐而好学的朋友确实展现了清晰的愿望,开始阅读这一类哲普作品。我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受到欢迎的程度正是最好的证据。    以近年大家努力探讨的“幸福”题材为例,如果眼光转向西方,则其答案主要即是由哲学家所提供。这种答案不是简单的几句结论,而是一系列省思过程,因为“给人一条鱼,不如教人如何钓鱼”。上上之策是让读者学会思考的方法与架构,依此面对自己的特殊处境,领悟关键的概念,并找到合宜的对策,使人生由消极转向积极,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握。学习的目的在于取精用弘,使思想得到应有的装备,使心灵充满创新的力量。    傅佩荣    2013.5.2

内容概要

傅佩荣,1951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书籍目录

总序 品味西方心灵
自然的魅力
绪论
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决定——卢梭
引言
人的本性
社会契约
人生实况
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席勒
引言
审美教育
审美与游戏
人生实践
附录——《审美教育书简》内容摘要
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柏格森
引言
突破既定思潮的框架
创造与演化
道德与宗教
人类应该自问要走向何方——德日进
引言
人的现象
神的氛围
人生取向
理性的庄严
绪论
理性之爱可以涵盖一切——斯宾诺莎
引言
在永恒的形象下观看
人生实践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引言
纯粹理性的限制
实践理性的要求
人生实践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黑格尔
引言
凡实在的都是合理的
个人与社会
艺术·宗教·哲学
人的提升与超越——雅斯贝尔斯
引言
哲学三重任务
人的跃升
具体参与
《为何选择这四大圣哲》(译)
自我的意义
绪论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克尔凯郭尔
引言
存在与抉择
人生三阶段
有力的影响
我与世界结婚——马塞尔
引言
从体验中诞生
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就是存在得更多
结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引言
存在与时间
人的真相
人的未来
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加缪
引言
从荒谬感受出发
开展新视野
现代良知的代言人
《艺术家与时代》(译)
……

编辑推荐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编辑推荐: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世界潮流,而真正要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就不能绕过居于其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哲学与宗教深入西方人生活与思想之中,品读西方哲学也就是品味西方心灵。

作者简介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大多数人都会对哲学产生一种印象:枯燥、高深、形而上学,等等。认为哲学只是对那些在高等学府里苦读哲学系的人有意义。然而这种想法在近年来似乎有所转变。大量的励志图书及讲座广受人们欢迎,证实这一时代需要向上、改变的精神。傅佩荣教授两卷本的《西方哲学与人生》以哲学之名,将千年来大哲学家们的思想精髓分析介绍,向我们传达了哲学与人生内外的趣味与魅力。  这套书中体现了人生、西方文化、思辨的思想等等方面。《西方哲学与人生》,展现的正是二十四位西方哲学家的人生,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大哲学家们的生平往往与众不同,究其原因无不来源于他们的独特思想和坚韧的精神。而透过他们的历程,我们在字里行间领悟到的是人生应有的、应做的。真正的励志不是鼓吹成功学,不是盲目地鼓励,而是使人心灵通透而顿悟。西方文化离不开宗教的影响,哲学与宗教千百年来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对社会中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看西方的名著、影视作品,无不感受到他们的思维与文化与东方有着巨大的差别,而要真正理解这种文化,势必要先从了解西方哲学开始。  针对思辨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到:“西方哲学的思辨趣味可谓独树一帜,与我们自己的哲学大不相同。中国哲学重视的是整体见解、实用知识、道德倾向、社会关系......西方哲学的风貌,从古至今都是百家争鸣,因为他们以哲学为‘爱智’,勇于慎思明辨、追求真理,不惜自创一套名词、自寻一种方法、自立一套架构,然后不管说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可以清楚展示、供人品评。”我们常常谈到要兼容并包,推崇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师,究竟西方哲学的思辨思维能带给我们什么?在大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谓是开思辨先河的人,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和人对话辩论,他的人生体现了哲学家的三个习惯,首先是喜欢找问题,其次是喜欢建构系统,还有就是喜欢改变现状。  我们或许达不到大哲学的境地,但对于自身现状的反省、对理想的坚持、对社会的贡献,是否能够进入自己思考的范围内,是值得想一想的。更平易近人点的来说,对于自己的苦恼、失意、困境,该怨天尤人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哲学探讨宇宙与万物,我们在其中学到的并不仅是研究方法,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每一个人所达成的结果、研究科学的态度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过程中应有的态度。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当了解西方哲学后,再看这些事情时会不会有另一种思考的方式,能否用新的态度去处理它们。这才是读此书的意义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介绍得太简单。对于哲学的入门级读物,建议看 《享受哲学》和《理性之梦》
  •     他的书一般般
  •     傅佩荣经典,lhy推荐之。
  •     在大致了解十八世纪后这十余位西方哲学大家的理论体系后 反观自己若干年前进行的“哲学”思考 几乎大部分都停留在了方法论的层面上 形而上一词 在大陆的基础教育话语体系里 居然被排斥到了一个贬义词的地步 而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的内在与外在关系 都是哲学应当加以讨论的基本问题 傅佩荣先生讲到的 心物二元与身心二元 这两个出发点 也涵盖了这本书中大部分哲学家思考的出发点 绝不可能仅仅是谁决定谁这样简单的问题 这本书向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 引导着我从这些出发点 沿着先哲阐释世界与人类种种关系的一条条脉络 进行反复的思考 抛开上帝的存在 似乎书中大部分人的理论体系都难以完整 一个超越自然的存在 也被作者所认同
  •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本书通过对西方二十四位哲学家的思想逐一打通,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们阐述了这些先哲们伟大的思想后面所给予的人生哲思,值得每个人怀抱虔诚的心,寻索人生的经纬,品味生命的定位。 精品书不容错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