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澄疆(上下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101087307
作者:马幼垣
页数:70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除内容外,尚有待申说者,即此集何以取名《靖海澄疆》?这是一个具反讽意味的选择。发展海防事业以靖海澄疆为最终目标,海军是海防的主干,所树目标要应如此。无论是清季“师夷制夷”的标语,还是抗战时期的种种口号,总离不了靖海澄疆。可是自同治末年以来,哪一件与海军有关的事确曾带出靖海澄疆的结果来?在自民元至卢沟桥事变的好一段日子里,海军经常充当沿海军阀抢夺地盘的工具,形象尤更成问题。本集的副题标明以“新诠”为方针,用靖海澄疆为衡量尺度去重评中国发展海军所走过的路当合新诠之义。 这些都讲过了,还得交代凡例。 开宗明义,海军史文章自有其特色,与一般学术文章不尽相类。要在这里说明者有四事:(一)“舰只”指军事用途,且多数有武装的“舰”和“艇”,所属单位不一定限于海军,可以延及海关、水警等组织。 “舰船”则包括商用船只,不过由于本书叙事的性质,这名词很少用。(二)舰船首见时,用括号交代其排水量和建成年份(一般海军史多用下水年份,我觉得选用建成年份意义较大)。舰的建成年代,一般都能交代;船的建成年代,则多数尚找不到。(三)记钟点用二十四小时法,如1715是下午5时15分。(四)记炮械用口径(尽可能采制造者选用的单位,不强求易为十进单位)/身倍,如6时/35代表炮的口径是6时,炮管长度是6时的35倍。舰船的长宽吃水和排水量如原用英制衡量,同样不强求易为十进法。(四)另有一性质类似的项目更应在此说明。十九世纪最后三四十年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海军所用的小口径炮械(尤其是速射炮)恒按炮弹的重量来区分,如一磅弹炮(one—pounder)、三磅弹炮(three—pounder)、六磅弹炮(six—pounder)……意指整个炮弹(包括弹头、弹壳、火药、引信等)约重一磅、三磅、六磅……。在本集所收诸文里,多的是这种例子。如强易为十进法,就唯有说三磅弹炮的炮弹约重1,3608公斤,准教人莫名其妙,无法明白为何称之为三磅弹炮了。这是庸人自扰的做法。更有不明就里的人称上述炮械为一磅炮、三磅炮、六磅炮……那就等于说那些炮械整门只有一磅、三磅、六磅重了!这种混乱导源于治史者缺乏“名从主人”的观念,以致轻率作出无谓的改动。简单地说,凡是英美(或仿英美)来源的舰只、炮械和物件都应用英制来记录,而不该平添麻烦地易为十进法。这样做才符合“名从主人”的治史原则。治海军史者尤应铭记这一点。起码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度量衡用英制是世界的潮流。

内容概要

马幼垣,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校客座或兼任教职,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讲座教授。文史兼精,著作宏富,研究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海军史为主,兼治中西交通史。代表作有:《中国小说史集稿》、《水浒论衡》、《水浒二论》、《水浒人物之最》、《景印两种明代小说珍本序》等;合编《中国传统短篇小说选集》等。

书籍目录

自 序
i
参考资料简称表
1
清季篇
鸦片战争期间的侵华英舰
3
奥意利萨海战及其对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布阵的影响
23
亨利华尔代沪所购美制舰考
33
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
——中日海军两主将比较研究四题
47
詹天佑曾否参加甲申中法海军马江战役问题平议
89
北洋海军“平远”舰考释
115
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新探一例
——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171
北洋海军送舰只往长崎入坞怎样看也是极度愚笨之举
——敬答孙建军先生
191
马吉芬与北洋海军
231
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谋速购外舰始末
253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革新海军的尝试
——以向外购舰和国内造舰为说明之例
339
民国篇
抗战期间未能来华的外购舰
381
汪伪海军舰只初探
403
灵甫舰
——流落异邦的中国海军孤儿
451
香港篇
抗战期间中国海军助守香港始末
465
与香港光复有关的两个海军问题
477
评论篇
大陆上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1949-2000
535
参考书目
569
人名索引
637
舰船名索引
645
特别名词索引
667
后 记
677
再后记
679
又再后记
681

编辑推荐

《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套装共2册)》对海军史的叙述不是仅仅以人物、事件为中心,而是紧扣海军这一高科技兵种的特点,以舰船为核心,以详细的舰船数据、炮械数据和舰只型线图,直观地展示出中外海军的真实兵力书中在掌握大量国内外海军史资料的基础上,在世界海军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重新评价中国海军发展史。例如通过对鸦片战争时侵华英军舰队的逐个分析,发现侵华英国海军并非所谓的“船坚炮利”,实际上兵力相当低下,而中国的战败并非不可避免,而很大程度上是策略错误从海军专业史的角度出发,不局限于民族情绪,对中国近代海军人物进行了中肯的评价。例如辛辣地批评清代著名海军将领丁汝昌等人缺乏海军专业知识和政治常识,愚笨误国。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论文集,对晚清中国海军的创建、民国海军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海军在香港的表现等问题进行探讨,在世界海军发展的脉络中展现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本书搜讨了大量学者未予注意或难以见到的中外海军史资料,运用了海军的高科技知识,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尤其是本书收录了很多珍贵的舰只照片,以详细的舰只数据表格和型线图,直观展现舰只设计和特征,使人耳目一新。


 靖海澄疆(上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马幼垣著,中华书局,2013年3月第1版。中国近代以来,就没有做到过靖海澄疆这四个字,直到今天也没有。愈是如此,便愈发期待。看过书后,便觉得以前当然全然不是,今后也前路艰难。作者研究近代海军五十年,是真做学问者,摒弃一切哗众取宠,为学扎实,多有一页中注释多过正文者,故读来有些枯燥。不过,读书还是要读些扎实之著,少些快餐式的,否则谬种流传。比如,我一直以为邓世昌是留英那批中的一个,实则不是;一直以为大东沟那一战仍有胜机,实则不是。作者全书一直大骂上至李鸿章下至北洋海军诸将,赠其“愚勇”二字;以至就北洋海军撰文有错谬者也一并大批,毫不留情面。北洋海军实是晚清缩影,体制不动而修修补补,不过脸面上做得好看,仍经不得风雨。要来的终归要来,总有抽心一烂、土崩瓦解的那一天。上册是晚清,读得细些。下册是民国以后,便匆匆翻过了。
  •     早就知道研究《水浒传》的海外学者马幼垣先生还在台湾出过一本《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而且学界评价不错。去年我在淘宝看到时,曾想买下,但300元实在太贵,也就忍痛作罢。好在今年我们内地的中华书局出版了此书,于是急匆匆买来。该书600多页,篇篇精品,我花了6天读毕,一句话:“快哉! ”  读完后的整体印象是——马幼垣雄霸,可与何炳棣、黄彰健并称“海外史学三雄”。因为三人都脾气比较大,对自己的专业研究相当自信,而且在史料的掌握上涸泽而渔,相当扎实。所以,在这本论文集中,不但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这些海军掌事者被马老骂作“废物”,张荫麟、王家俭、唐德刚这些名家也尽被他数落。民国天才史家张荫麟的《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被他批评“长于资料挖掘但英语不够好,海军知识贫乏”。唐德刚论史亦庄亦谐,《晚清七十年》里说“在下没钞票也没时间,若有机会也去伦敦住它个把月,我保证把这些个小格林威治的成绩单,翻他个娄底朝天。”可刘步蟾、林泰曾根本没有在格林威治读过书,你去哪翻成绩单啊?因此被马老斥为“大放厥词”、“不经大脑”。王家俭更被他讥为“经常作出伟大发明的王先生”,“乱说一顿”,“文章遍布陷阱”, “清季的海校根本没有一所取名北洋水师学堂,一个研究中国近代海军三十多年,著述丰富,享誉弥远的学者怎么会连这类基本常识也没有!”  马老对49年后大陆海军史研究更多有批评,老辈只肯定了戚其章,新辈则赞姜鸣注释清晰、能用西方罕见史料,赞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图文并茂。    第一篇谈鸦片战争时的侵华英舰,马老利用外文资料涸泽而渔,是其长处,这点茅海建都相形见拙。但其议论却也多文人臆想,比如认为应待英舰近海时万舟齐发,“一旦靠近彼舰,即可飞索攀登,短兵攻击。”这已是茅海建批评过的文人用兵。   而且,马老鄙夷林则徐的无知,怎么却不知道“飞索攀登,短兵攻击”本是林则徐准备好的战法之一呢?对于这一战法,茅海建在《天朝的奔溃》一书里列出的批评理由是:清船靠近必遭重大损失;难进入专对敌舰首尾的斜向夹角;作扇面运动将导致阵法大乱;英舰多包金属材料,即使你靠近了,鸟枪、火罐、喷筒难以得力;英舰高,战斗中攀爬不易……我个人是赞同茅先生观点的。   第二篇谈奥意利萨海战,马老强调作战态度,将领才干、训练素质,而不是奥军的横阵如何正确,进而对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采用横阵提出批评,认为是不晓世界海军大势。可我却倾向国内主流研究的观点。北洋舰队的“夹缝雁行阵”是当时世界海军流行的乱战机动战术相配合的上佳阵型(尽管不如日本的先进)。主要靠舰首火力和撞角战术取胜。在战斗一开始,丁汝昌采用这种阵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五个小队(两两一队)从五个方向突破、截断日军的阵型,逼迫日舰进入混战战术。一旦进入混战,北洋海军在航速、火炮方面的劣势,都可以通过近距离肉博一般的撞击战来略微弥补。海战打响约20分钟后,北洋舰队终于与日本联合舰队的部分老旧军舰接近到足以发起乱战战述的距离,下午1时14分,从联合舰队本队中央的位置,北洋舰队成功突击,扰乱了敌方阵地型,导致“比睿”、“扶桑”、“赤城”从本队分出,陷入被北洋舰队围攻的态势,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也一度陷入混乱。以上说明,北洋舰队的“夹缝雁行阵”并非一无可取,开始也是成功的。但要成功发起乱战术攻击,最关系的因素就是航速。可北洋舰队的军舰老旧,锅炉接近报废,又用着劣质煤,竭尽全力也无法获得高航速,导致乱战术发挥得相当有限,才在下半段的战斗中被高速的日舰围者打,最重败北。  第三篇谈亨利代沪购美制舰骗局,针对“亨利代购的舰62年秋曾赴沪”说,马老的驳斥相当精彩。亨利62年3月才离中赴美,按照当时航速加上逗留时间,他怎么也要秋初才到美。而且,代购舰只最大航速才4浬,横穿太平洋风险大,从欧洲回的话要5、6个月,所以,此说在逻辑和时间上都不可能。   对于甲午战败,马老师似乎更强调软体,而不是硬件,所以,在后面的多篇文章里,马老都强调日本海军的软体素质(人才、训练、纪律等)优于北洋海军。典型即是,现在海军史著能把黄海海战的过程讲清楚,就得益于日本海军留下的详细、且依行规作的记录(按分秒记录战程,并附以照片和详确的海战进展图)。否则,单凭中方间接片段偏颇护短的记述,根本无法说清。   茅海建曾对他一个学生说:“一定要把英语学好!然后,赶快去学法语!你想做上海史的话现在法文档案利用率很低。如果你想要弄国际关系的话,去越南!中法、中美都在那里打过仗,但一直没人能做多国档案的比较研究,最好的方法是去越南留学,学越南语!”马幼垣雄霸的原因有二:一是,外语好,他弟弟又先后掌理过芝加哥大学、香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三校藏书特丰的东亚图书馆数十载,以至有对海外海军史档案涸泽而渔的客观条件。二是,他将尽量网络海外刊物、档案视为必须的研究程序,以详尽交代细节和史源为责任所在,遇到编辑经费不够要删减篇幅时,情愿不发表。这种固执与曾国藩“扎硬寨,打死仗”的战法何其相似?而何炳棣、黄彰健、茅海建也都推崇过这种治史方法,又岂是偶然?!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海军史
  •     看客观论述就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部分会让此书大打折扣
  •     内容很一般,作者对很多历史书上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这是唯一的亮点,但是就这个观点,对不起这书的价格,白买了,一晚上翻完就不用看第二遍了,还不如不买。
  •     老师推荐的。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的心愿。学术思想厚重,作者客观分析很多有名的近代史学术作品,很有意思。
  •     马幼垣雄霸,可与何炳棣、黄彰健并称“海外史学三雄”。张荫麟、王家俭、唐德刚尽被数落。对49年后大陆海军史研究更多有批评,老辈只肯定了戚其章,新辈则赞姜鸣注释清晰、能用西方罕见史料,赞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图文并茂。 第一篇谈鸦片战争时的侵华英舰,他利用外文资料涸泽而渔,是其长处,这点茅海建都相形见拙。但其议论却也多文人臆想,比如认为应待英舰近海时万舟齐发,“一旦靠近彼舰,即可飞索攀登,短兵攻击。”这已是茅海建批评过的文人用兵。 马老多篇文章强调日本海军的软体素质(人才、训练、纪律等)优于北洋海军。典型即是,现在海军史著能把黄海海战的过程讲清楚,就得益于日本海军留下的详细、且依行规作的记录(按分秒记录战程,并附以照片和详确的海战进展图)。否则,单凭中方间接片段偏颇护短的记述,根本无法说清。
  •     正如陈悦所说,《靖海澄疆》是中国海军史研究中的一部标杆之作。
  •     史料是满分
  •     我想转让。看不下去。
  •     某些考证比较确实,但总体立论还是过于武断。
  •     采用的材料范围无疑是令人叹服的,部分观点也颇有启发。但是主要成果集中于对于舰队的技术层面考证,这种做法有多大意义?抑或这就是海军史的学科特色?另外无论历史或当代人物,其行动的结果可以评估,但其个人品质却是不宜随意臧否的。以现今之标准衡量古人,将其尽数贬为蠢货,非治史者当所为。
  •     文章很严谨,但是不适合通史类的爱好者,是一部论文集.
  •     上册上半年读完,下册11月最后一天读完。良药苦口
  •     买了就闲置了,书的内容枯燥,非常不好看~
  •     真是专业的历史研究啊。。。
  •     翻译乱七八糟,观点太过主观。给面子才不给很不喜欢的评。
  •     封底说马老对资料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搜索,巧合的是 ,我的院长对我的硕士论文也是这样评论的。。。
  •     注重细节、材料翔实,,考据可信
  •     海军迷推荐
  •     看马老先生骂人真是痛快~~~
  •     没怎么看懂,当年因为台版封面口水的。
  •     近代中国海军史,就是民族的奋斗史、屈辱史、辛酸史。那些“公知”和青年学生应该好好读读本书。只是该书分上下两册,一厚一薄,不太平衡。下册较薄,是民国海军部分,且后半部全是参考书目和资料索引,内容上较为单薄,如能合成一册其实较为合适。定价较高,利用半价优惠时果断下手。
  •     火力全开
  •     中国历史必读书,无他,作者水平太高
  •     买太久了竟然还没看
  •     牛逼书终于大陆出版了
  •     刚收到,还没读多少,其实不好妄作评论。第一印象是作者做学问的精神值得肯定,现在可能很少了。
  •     从内容上说,堪与《龙旗飘扬的舰队》相比。从文笔上说,别有一番味道。从风格上说,强烈的个人味道让人激情澎湃。作为讲述晚清海军建设的专著,难以回避地会写到当时的政权、社会。由实看今,苦涩异常。值得一读,值得反复读
  •     搞文学的写海军史,靠谱否?
  •     老爷子脾气挺大的。。。
  •     不大懂,但看到了马泰来。。。
  •     专业全面认真,偏重资料性质
  •     原来看过,相当不错,现在收藏一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