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474924X
作者:[英国] 昆廷·斯金纳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作者
昆廷•斯金纳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伯•博蒙特人文科学教授。曾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基督学院研究员。对现代思想史有广泛兴趣,著有作品多部,被译成数种语言,包括两卷本《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1978,于1979年获沃尔夫森学术奖)、《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与修辞》(1996)、《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1998)、《霍布斯:阿姆斯特丹辩论》(2001,合著)、三卷本《政治学的视野》(2002)、《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2008)等。
序言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著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研究》(1992)、《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1999)、《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2004)、《政治哲学讲演录》(2008)、《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2012)、《复调儒学——从古典解释到现代性探究》(2013)、《拜谒诸神——西方政治理论与方法寻踪》(2014)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引言
1外交使者
2君主智囊
3自由论者
4佛罗伦萨史家
索引
英文原文

作者简介

★大家写大家的小书,思想家评传的经典
★正本清源,对“邪恶导师”进行历史还原,缕析马氏代表作
★著名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旗帜性人物昆廷•斯金纳著
★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作序推荐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告诫政治领袖们,为了求得善果,必须有为恶的勇气。从此他便成了狡诈与无德的代名词。他果真该承受如此恶名吗?昆廷•斯金纳在本书中力图回答这个问题,主要考察了马基雅维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并以令人钦佩的晓畅文笔将马基雅维里的要旨呈现在读者面前。


 马基雅维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马基雅维里的幸与不幸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曾以笔为剑,单枪匹马发动过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重新定义“德性”,用工具理性来解剖政治,粗暴地颠覆了古典的人文主义道德观。那本名为《君主论》的小书,本是作者干谒侯门的输诚之作,奈何命运播弄,无意间却成为“一柄刺入西方政治学躯体的利剑”。那一剑留下的伤口,至今未愈,既为马基雅维里赢得了“近代政治学之父”的荣名,也使他五百年来臭名昭著,成为狡诈与无德的象征。   当然,并非在所有人看来,马基雅维里都是“邪恶导师”。稍远者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说:“马基雅维里自称是在给国王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在说完这句话后,善解人意的卢梭还特意加了脚注,称马基雅维里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公民:他不过是因为想依附梅第奇家族,才被迫隐藏起了对自由的热爱。卢梭提到了《君主论》的主旨与马基雅维里另外两部代表作《李维史论》和《佛罗伦萨史》的矛盾,顺便嘲笑了马基雅维里读者们的浅薄。   近者如伯林。在收入《反潮流》一书的“马基雅维里的原创性”一文中,伯林认为马基雅维里区分了两种不可调和的生活理想,因而也区分了两个世界:公共组织的世界和个人道德的世界,或者说加害于人的君王的世界和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个人生活世界。君王作为“想煎蛋卷的人,不打破鸡蛋是不行的”。   更近者则如“牛津通识读本”中这本《马基雅维里》的作者斯金纳。作为思想史研究大家,斯金纳力图“重觅过去”,将马基雅维里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语境中,结合马基雅维里的个人经历来分析其主要作品,避免对其进行辉格式的历史解释。   在斯金纳看来,马基雅维里之所以年纪轻轻便被委以要职,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深厚的人文修养和父辈人文主义友人圈子的奖掖。在外交生涯中目睹“佛罗伦萨统治机器近乎荒谬的犹豫与软弱”,成为马基雅维里耿耿于怀的一课。身为治国术的一手观察者和评估者的机会、后来在时运女神背叛之下的个人浮沉,以及对佛罗伦萨怀抱的故乡情结,都在马基雅维里的作品里打下烙印。   略叙马基雅维里的生平后,与卢梭一样,斯金纳也选取《君主论》《李维史论》和《佛罗伦萨史》三书作为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与卢梭不同的是,斯金纳认为《君主论》的主旨与《李维史论》并不对立,而是一以贯之:《君主论》是向君主建言,如何创立伟业、赢取荣耀,《李维史论》则是力图解释某些城邦为何能够崛起、成就伟业。而《佛罗伦萨史》,虽然中心议题是衰亡和朽败,却还是沿用《李维史论》的思路,试图寻找腐败的成因,保持国家的活力。   在这一点上,斯金纳倒是颇为有趣地与称马基雅维里为邪恶导师的列奥·施特劳斯所见略同。在《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一书中,施特劳斯认为《君主论》和《李维史论》在题材和目的方面都和谐一致:《君主论》是写给实际在位的君主位看的,《李维史论》则将同样的学说表述给潜在的君主们。   在《马基雅维里》的最后,斯金纳断言:“史家的职司当然是做记录的天使,而不是杀人的法官。”这涉及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即使不能做到完全超然,尽量保持中立克制或许仍是值得推崇的。不过,在笔者看来,史家所做的记录,归根结底还是要呈现给普通读者,让他们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判断,哪怕这种判断略带“任性”。   马基雅维里生来何其幸运:从个人来说,有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父亲,在儿子还未出生时便为他积累下丰富的藏书,在自己所交游的当世名流中为其延请最好的老师;从时代和地域背景来说,他又身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鼎盛期。然而随后的人生,又何其不幸:虽青年得志,辄亲炙权谋,一朝失宠后汲汲于阿附复辟的专制政权,政权倒台后又见弃于年轻一代的共和派。一生用舍行藏,皆身不由己,祖国和灵魂,两不得救。抛开时代状况、思想背景的差异,马基雅维里的一生,庶几为当今时代的知识人提供安身立命的镜鉴。 本文发表于2015年02月04日《中华读书报》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2/04/nw.D110000zhdsb_20150204_3-10.htm
  •     马基雅维利 牛津通识读本 读书笔记马基雅维利一贯的建国思想就是杜绝国家的朽败,寻求对内激活政治体能量的冲突,确定对外的军事扩张战略,以保持国家的生机活力。马基雅维利的三本书,李维史论 君主论 和佛罗伦萨史都是在确定建国任务、避免建国误区。他提倡君主不讲道德、主张国富民穷、力推贫富冲突,狂热的要求建立公民军队,推崇对外扩张。马基雅维利革命是改变了当时的人不做实际上要做的事情,不做应该做的事情的革命。也是一场政治理性对道义逻辑的革命。马基雅维利不是不讲道德,二叔不讲具有无条件优越性的道德不是不重视美德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拒绝将道德置于一切事物之前。而将其视作一种后置的结果。Virtue在马基雅维利的论述中指的是为维护城邦利益而表现出的勇武和果断的品质,形势所迫,就算违反道德也在所不惜。我们需要区分古罗马、人文传统意义和马基雅维利体系之间的不同。在出使法国宫廷的时候,马基雅维利深刻的意识到了果断在政治中的重要性。Fortune强调的是未来的偶然和不可控制。而fate强调的是未来的必然和不可避免。波伊提乌化解了时运和神意之间的矛盾,因为命运女神是反复无常的所以,上帝正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尘世之中,而在天堂中。马基雅维利认为人一定要追逐的两个奖赏就是荣誉和财富。和李维西塞罗一样,马基雅维利认为只有荣耀才是人最终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德性理解为这样一种品质,就是能够帮助君主抵御时运女神的打击,争取她是青睐,从而登上君主声名的巅峰,为自己赢得名誉和荣耀,为政权赢得安定。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统治者想实现最高的目标,他会发现符合道德的并不总是符合理性的。成功治国术在于承认时势的力量,接受时势所迫之事,让自己的行为与时代想适应。马基雅维利其实是对德性进行了新的定义,他认为真正有德性的君主应当具有的搜要品质就是实现自己最高目标,他愿意做一切形式所迫的事情,无论是邪恶的还是高尚的。马基雅维利的困难在于不得不为恶的同时也需要不给人留下为恶的印象。马基雅维利改变了三组传统的道德观点,贪婪、仁慈以及慷慨。用十分实用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统治者需要明白他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马基雅维利有时候只是将李维的记述当做一个连接点,借机广泛地讨论治国理论的某个重要的话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脉络的。上卷主要关注自由国家的政体,中卷讨论有效地保持军事实力、下卷则是研究领导术的问题。罗马成功的关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除非处于自由状态,城邦的疆域不会扩大,财富不会增长。也就是说不受外界和君主的控制。任何智慧的理性,都不会指责任何人在组建君主国或创建共和国时采用非法的手段。统治者德性和公民德性的共同标志就是双方都必须努力增进公共福祉而不是个人利益,为共同的祖国而奋斗,而不是为自己的后代。除非由一个人创立,极少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共和国或君主国能一开始就有良好的体制,或者能在后来的某个时候焕然一新。开创需要一个这样的人,但是存留下来却需要依靠人民。的德性。但是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期望在城邦的创建者上找到卓越的德性,但是无法奢望同样卓越的德性能够自发的存在与普通公民中间。堕落的过程由两种发生形式:一是公民失去德性,完全失去了政治热情。更糟糕的就是公民参与政治的目标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朽败的政体就是只允许有权势者提出方案、而且只是为了巩固权势而不是为了促进自由。朽败的城邦就是执政机构不再由德性卓越的人掌握而是被权势最大的,掌握以及私利的人掌控。保持自由是强盛的前提,但是朽败的扩散一定会对自由构成威胁。一旦怀有野心的个人或者派系开始获得支持,人民代表自由立法的意愿就会受到侵蚀,利益集团就会接管权力,专制就会出现,从而取代自由。马基雅维利的困境可以概括为,如何才能在天然缺乏德性的公民团体中培养出德性?如何防止他们滑向朽败?如何强迫他们在足够长 时间内保持对公共福祉的关心,以实现城邦的强盛?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依靠好运能够始终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对于第二个问题,马基雅维利认为第一个可以依靠统治者作为模范作用。然后马基雅维利就指出城邦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够避免朽败在内部事务中滋长,也就是指政治和政体安排。他认为有两个关键,他们都能够将德性灌注到整个公民群体中。一个是维护宗教信仰,保证其善用。萨伏那洛拉也曾经许诺给这个城市如果呢个恢复信仰,那么就能够个这个城市富强。但还是马基雅维利对宗教价值的看法确有两点根本不同。首先,他虽然希望保持政治生活的宗教基础,但是只关心宗教感情的政治作用。(这一点,我觉得是和中国的墨家很像。)第二个则是认为基督教强调的品质会削弱城邦的势力。除了学习德性,还可以依靠法律的力量。如果城邦想获得新生,那么统治者的德性和法律的德性两者至少要有一个、在考察之后,他认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纯粹的政体都缺乏内在的稳定性,都倾向于产生周期性的朽败,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种混合政体。人文主义者也普遍接受这样的一种观点,但是在原因上,马基雅维利却和他们大大的不同。首先不管是哪一个集团执政都会形成派系忠诚,会导致朽败。所以在一种让两者保持平衡的状态的时候,就能够制定出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的法律。马基雅维利认为的纷争有利的观点,摒弃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最珍视的观点。并且我们要学会预防道德朽败。马基雅维利在罗马史中看到。任何混合政体最初需要面对的危险总是来自旧政权的受益者。影响政治稳定的另一个就是不要诽谤城邦中最杰出的公民。因为假如他们收到诽谤就是报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诉讼渠道。最需要防备的就是有野心的公民会企图建立以个人效忠而不是公共福祉为基础的派别。延长军事指挥权会鼓励派系力量的成长。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马基雅维利给出的药方一个就是要有时间限制,不能够是终身任职,第二个就是把职权限制在一开始制定的职权范围中。形成派系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巨富的人的恶性影响,对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认为需要保持国富民贫的状态。马基雅维利在罗马史的中卷中讨论如何确保公民在内部事务中表现出的最高程度的德性。国家需要以进攻为防御,执行扩张政策,如何很好的应对外来事物,一个是要保证有足够多的公民可以用于防御和扩张。一靠盟友二靠移民 。同时也要好好使用自己的军事力量,要时间短规模大。在战争中最需要重视的德性,就是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捍卫祖国自由的决心。古典历史编撰学学的基本箴言就是历史应当讲授道德教训,还有就是史料的组织和选择也应该最大限度突出这些教训。也就是有用和有效两个原则。在历史书的撰写中,还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加上伟人的隽语。史家必须关注祖先最杰出的成就,以鼓励后人效仿他们最崇高最光荣的行为。布拉乔亚尼说,相信史书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最杰出的人物凭借德性可以成就怎么样的事业,可以知道对荣耀的渴望、对祖国自由的珍视、对子孙福祉的关心/对神灵和一切人善之事的渴望,如何鼓舞他们行动。最后我们也因为他们的光辉榜样而热血沸腾,仿佛他们在鞭策我们追赶他们。贯穿佛罗伦萨史的主题是朽败。主要在两个部分,对内就是公民自建的争斗与敌对行动,对外就是军事决策上的犹豫和怯懦。。
  •     《马基雅维里》,是一本“大家”写“大家”的小书。先说作者。昆廷•斯金纳堪称“大家”。他早就蜚声国际政治学界。评论者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阅读的十个作者之一。因为他在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时政评论等方面的贡献,有着显见的创新和独到的阐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评论。并且以他为核心,创立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剑桥学派,俨然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上独辟蹊径、一开新风,堪称典范。在中国,斯金纳的盛名基本上限于专业学术圈。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研究者大有不认同剑桥学派,就归属施特劳斯学派的势头。但对读书界来讲,斯金纳还是需要隆重推出的大师级人物。次说传主。马基雅维里声望隆盛,一般意义上的“大家”甚至难当其名,这似乎不必多说。但他一方面享有现代政治思想奠基者的声名,另一方面则饱尝邪恶导师的指责。到底马基雅维里应该以何种形象入史、以怎样的理论家面目示人,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也许是思想大家的趋同境遇:是大师,就得面对人们不断的重写,遭到不同趣味人士的理解或曲解,接受人们的崇敬礼赞或严厉指责。而斯金纳以大家眼光,重新书写马基雅维里,就是想为他蒙受的不白之冤,正本清源,还其真实面目。“大家”写“大家”,似乎应该以如椽巨笔,写成皇皇巨著。否则,就与作者和传主的身份地位不太相称。但斯金纳这本《马基雅维里》实在是一本小书。小书,是就其篇幅来讲的。不到十万字,就将开现代政治思想先河的大师“打发”掉了。这样的篇幅,对马基雅维里这样的思想家来说,实在是有些小得可怜了。斯金纳以这么小的篇幅评说马基雅维里,一者与作者的约稿方要求有关,二者也与他不惮其小、申论宏旨的书写定位有关。因此,这本篇幅甚小的书,容量极大,完全可以纳入思想家评传的经典之列。斯金纳这本书有三个值得读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确立的政治思想史叙事进路。别看这是本篇幅很小的书,但它贯穿了剑桥学派研究政治思想史的方法意识。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上,剑桥学派以两个拒斥为先导,立定自己独特的思想史方法:一是拒斥那种思想史家以自己的主观价值偏好理解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的思想,避免偏离文本与时代,曲解思想家的思想。二是拒斥单纯以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时代氛围来理解其思想的进路,杜绝矮化思想家,做大时代反应,将思想家仅仅当作时代符号。两“破”为一“立”:剑桥学派主张,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是语境中的思想。所谓语境,不仅指思想家所处时代、付诸行动这个大语境,而且也指思想家著述这个思想小语境,更指思想家与时代互动呈现在著作中的整全语境。于是,剑桥学派,尤其是斯金纳,重视文本解读、语言分析、行动导向、概念清理、修辞手段的综合研究。以这种看起来更为健全的方法作为指引,剑桥学派的旗帜性人物斯金纳,在对传主马基雅维里做评传之时,确实比较有效地避免了两个陷阱:一是像施特劳斯学派那样以自己的主观价值偏好,对马基雅维里这样的研究对象进行诋毁谩骂。二是像流行于西方的政治思想史主流范式那样,将马基雅维里这样的思想家处理为现代政治兴起的象征符号,似乎思想家仅仅是时代与社会的应声虫。在斯金纳笔下,马基雅维里的形象就此丰满起来。一个剑桥学派最值得重视的研究对象,最有力反映思想与行动互动的传主,活灵活现地浮显在他的笔下。这本书的第二个贡献是,斯金纳对马基雅维里进行了有效的历史还原、形象重塑,完成了他确立的“重觅过去”的研究任务。本来,这是一本篇幅甚小的书所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马基雅维里的著述不少、思想丰富、经历复杂,如果要面面俱到、夹叙夹议,还真是需要很多篇幅才能竟功。加之斯金纳又确立了那么刚性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以此方法来处理像马基雅维里这么适中的对象,细部的展开,也许更容易展现其方法的精妙。但斯金纳的功夫就是了得。即便篇幅限定了,也不妨碍他将其特殊方法悉数动用起来。斯金纳书写马基雅维里,首写人生重要经历,次写重要著述要点。写人生经历的时候,将思想与行动连贯起来,让人们对马基雅维里的所思所想有所期待,做好理解他思想的心理预期。在概述他重要著作的时候,斯金纳将之与传主的个人经历、国家处境、时代状况、外交关系诸因素贯穿起来,其所思,其所行,水乳交融。这就避免了要么流连于思想家著述的字里行间,望文生义;或者执著于时代背景,小看了思想家的观念创制能力。马基雅维里之所以一开现代政治思想风气,与他的特殊经历具有密切关系。说起来,马基雅维里并不是一个力断众流、首开新潮的人物。他有着那个时代所有重要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人文主义气氛甚为浓厚的佛罗伦萨,其人文修养功夫甚好,这为他晋身政界提供了台阶。同时,他对意大利的统一建国,萦怀于心,对内思考政治整合,对外比较国家建构,视野甚为广阔,行动导向极其明确。这样的高层经历,恐怕也是马基雅维里足以洞穿政治的决定性条件。加之,他从高层政治摔下来,堕入民间,紧张的教训归纳,与重出江湖的应急考量,让他着力制定了再次跻身政界的对策性建国方案。不过好运不常,马基雅维里以政治生涯而辉煌,也因政治经历而深沉,但最后则因政治失意郁郁而终。但正是因为他与政治的终生纠缠,才足以深刻领悟政治的真谛。斯金纳开篇对之的叙述,就将马基雅维里足以掀动现代政治思想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与个人小处境,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理论政治家与实践政治家错位交叠的马基雅维里立体形象,就这么呈现在人们面前。斯金纳在叙述马基雅维里的生平、经历后,对他三本重要著作进行了缕析。无疑,马基雅维里之成为马基雅维里的理由,首先在于他撰写了《君主论》。下决心成为“君主智囊”,是他写这本现代政治学开创性著作的最强劲动力。这本书让马基雅维里蒙受了邪恶导师的污名。斯金纳经过分析,认为这一指责过于严重。考虑到马基雅维里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风气、他的政治实践经历,他之所以鲜明推崇君主临机应变的政治化举措,实在是当时政治的发展需要正当化时运之上的德性。这里的德性,不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意义上的美德,而是一种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与时俱进的综合能力。人文主义重视时运,马基雅维里视其为迂远。在建国之际,人们岂能采取治国之时的政治方略。尤其是关乎国运的君主,德性要讲,政治能力更为重要。斯金纳特别强调,这是马基雅维里经历佛罗伦萨共和衰亡给他的深刻启迪。这哪是一般和平状态下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者能理解的主张。那些单纯幼稚的古典学家,在这里,就像马基雅维里时代的人文学家一样,露出不懂政治的怯懦来。马基雅维里的研究者,常常以他思想的另一面为他开脱邪恶导师的指斥。在《君主论》之外,他的另一本著作《李维十论》(本书中译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被人认读为反映了马基雅维里政治理想的作品。在这本书里,马基雅维里表现出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偏爱,似乎这才是他涉论建国的理想寄托。在斯金纳看来,这本书乃是一本著述宗旨与《君主论》完全一致的作品。只不过,两书的落笔重点,略有不同而已:如果说《君主论》主要是提请君主注意,运用政治手段强力建构国家是其要务的话,那么,《李维十论》不过是借助罗马史学家李维的著作,来申发如何可以成功建构强大国家的想法。马基雅维里两本重要著作的宗旨,其实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有力矫正了马基雅维里研究中将两者对立起来分析的习惯性思路。马基雅维里认为,共和建国,基点应落在古典的集体自由上面,重点应落在建国者对时运与德性的综观把握能力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为自己民族创制强大国家,那不过是一种运气。而再造国家的政治家,应当开创一种更具有延续性、足以整合平民德性的法治体系。这样才能杜绝国家的朽败,保证国运昌盛、历久不衰。而足以维护国家时运与德性的适时匹配,在政体上莫过立于自由的混合政体。着眼于此,《君主论》的主题便得到深化与拓展。斯金纳就此成功地弥合了分裂的马基雅维里形象。斯金纳的这本书,主要篇幅都在缕述《君主论》与《李维十论》中蕴藏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在对之条分缕析,力辟流俗之见,展现马基雅维里思想全貌之后,他用十来页的篇幅,评述了马基雅维里晚年的重要著作《佛罗伦萨史》。这部著作的严格历史学意义是不足的。但之所以单独拿出来品评,是因为这部著作体现了马基雅维里关于建国的一贯思想:杜绝国家的朽败,寻求对内激活政治体能量的冲突,确定对外的军事扩张战略,以保持国家的生机活力。尤为关键的是,对马基雅维里而言,撰写这部授命而作的历史作品,事关他的家乡情怀。在斯金纳看来,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时时处处游荡着一个幽灵—佛罗伦萨,这个城邦的兴盛与衰败,是激发他政治思考灵感的源头活水。这也许是斯金纳不得不花费一些笔墨处理这本书的缘故所在。斯金纳在马基雅维里的著作中选取《君主论》、《李维十论》和《佛罗伦萨史》进行专门讨论,绝非无意之举。他自陈,选取这三本书讨论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是因为三本书恰好呈现了马基雅维里政治思考紧密关联的三个方面:“《君主论》是希望向君主进谏,如何通过建立‘伟业’赢取荣耀,《论罗马史》(即《李维十论》—序者注)是力图解释某些城邦为何‘能够崛起’,罗马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超级强权’,创立‘辉煌功业’。”而《佛罗伦萨史》在全力阐释一个城邦或国家如何可以避免朽败,走向衰亡。三本书的主题是内在呼应的:确立建国任务,刻画建国典范,避免建国误区。斯金纳以简明扼要之笔,描摹了完整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图像。斯金纳这本书第三个方面的贡献是,在重塑马基雅维里形象的细节上进行的精到分析与准确刻画。如果说全书的宗旨是论述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旨在处理国家建构中的时运与德性关系的话,那么,斯金纳在一系列具体论述中,澄清了对马基雅维里的种种不当论断。他确信,政治思想史家是“记录的天使,而不是杀人的法官”。因此,还原马基雅维里之为马基雅维里的真实语境,就成为他不懈努力的目标。他坚决拒斥施特劳斯学派那种将马基雅维里视为邪恶导师的血口喷人,试图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对待马基雅维里推崇君主肮脏政治手段的主张,并且尝试理解马基雅维里这种主张的个人经历、时代处境、国家命运、国际政治诸方面的思想动力。基于此,他在全书的具体论述中,随时呈现出为马基雅维里清污的努力。这样的清污,在书中处处可见。开篇,斯金纳就明白无误地指出,他写马基雅维里,就是要在古典哲学和文艺复兴哲学的思想语境、16世纪初意大利城邦生活的政治语境中,领悟他的所思所想。接下来,在全书的具体论述中,斯金纳先是将马基雅维里放到他生活的社会中,描述他那个时代的精神氛围、政治状态。清理他心仪和讨厌的古今政治家,分析他打过交道的政治家及其得失,凸显了马基雅维里之所以切入政治思想世界的综观动力。在解析马基雅维里的两本重要著作的时候,斯金纳澄清了马基雅维里那个时代关于运气与德性的复杂含义,这就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马基雅维里讨论建立国家与继承国家的划分、区隔和贯通时运与德性的进路、追求物质与寻求荣耀的划分、重视美德与推崇权谋的不同立意。人们也许会理解,马基雅维里对根本美德与君主美德刻意严加区分的意图,绝不在浅层的权谋,而在深层的政治寓意。在马基雅维里一生中,他总是处在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氛围和共和主义推崇美德的政治取向牵引中,但他对权谋诡诈之术的倡导,旨在表明自己试图为真正“政治的思考”开辟一条通路。为此,他提倡君主不讲道德,主张国富民穷,力推贫富冲突,狂热要求建立公民军队,推崇对外扩张,因之掀动一场政治思想上的“马基雅维里革命”。这场“马基雅维里革命”,其实是一场矫正当时人不做“实际上”要做的事情,非要做“应该做”的事情的时风的革命。这场革命,让人们意识到,人文主义所主张的那一套东西,是一种单纯幼稚的东西。对一个处在建国关键时刻的国度来讲,一味地对建国者即君主灌输美德,其实是相当不理性的、灾难性的做法。从美德的视角看,为善的优先性自不待言。从政治的角度讲,当时势不允许行善的时候,就该当机立断,下定为恶的决心。这是一个把握国运的君主必须具备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否则,就会像马基雅维里家乡的政客们一样,在共和国面临危机的时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由此,他画出了自己与古典人文主义以及古典共和主义的重要界限:在适时的时候,放弃德性,坚持理性。这对主政者即君主来讲,以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猾双重手段,对付复杂的政治局面,把握建国与治国的要领,乃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正是基于这样的冷峻理性观念,君主才足以把握建国时运,也才能在治国之时,掌握臣民敬畏与仇视的两个端点,有效供给国家秩序。“马基雅维里革命”,乃是一场政治理性对道义逻辑的革命。这对一切单纯崇尚美德传统的人来讲,确实是一场无法接受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但站在现代建国的历史起点上,马基雅维里及时掀起了这场革命,而为现代国家打开了历史闸门。在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中,不是不讲道德,而是不讲具有无条件优先性的道德;不是不重视美德的地位与作用,而是拒绝将道德置于一切事务的前置地位,将之视为一种后置的结果。这是斯金纳在书中没有直接得出的结论。但可以从他对“马基雅维里革命”的语境缕析中推导出来。这就是斯金纳此书“重觅过去”的最大贡献:现代政治思想的生成,原来并不是马基雅维里个人的偏好,而是政治观察的深刻洞见。施特劳斯学派对马基雅维里的愤愤然,原来是因为也期待政治洞察力的他们,不太理解马基雅维里的苦心孤诣所指,有虑及此,似乎完全可以释然放下。大师小书,值得精读。(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发表于《读书》2014年第11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冲斯金纳去的!大家小书。斯金纳的重构历史语境的研究方法,也很好贯彻在这个小书中,举重若轻。他的方法其实并不取巧,像少林功夫,很扎实的。PS,这个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前面一批的大概是64开的,后面出的用32开
  •     作为通识来说也似乎太简单了…马基雅维利,邪恶天真,对观察充满热情…
  •     读必!
  •     在我看来,至少马基雅维利描述出了人真实的样子,以及,“贵族导致奴役,平民导致放纵”
  •     喜欢这人清晰简洁的文风,跟他讲课风格一样,在这个系列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     是我没看过君主论的原因吗 我觉得马基雅维利是个笨蛋 买这书还浪费了钱 扣一分
  •     1)很好的思想家传记,确实大大拓展了理解传主的广度与深度。2)依然不理解这书何以能有译者序里所说那么高的地位。
  •     简单的一本书来叙述马基雅维里其思想和三本代表作形成的背景和历程,并概括总结其著作的核心观点,同时也为他洗刷“邪恶导师”的名号,我个人比较认可,不过读过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再读这本会更好理解吧。
  •     谈君主论和李维少,用了佛罗伦萨史等其他很多材料
  •     跟着谌洪果老师阅读
  •     梳理清楚,作为导论足够,比这个系列卢梭那本就逊色一些了
  •     真·短小精悍,把马基雅维里说的相当精彩又深入浅出,skinner的思想史路数果然很迷人,当然作为完全不懂人文主义欧洲史的人真属于又科普又长思路。【马基雅维里真·flag狂魔,“意大利没完,因为罗马还在”,然后罗马就被攻陷了】
  •     我能理解马被后人批评或者误读,但是我了解不少的人倒是喜欢自称马思想的传人,不过我真的以为现实中的马思想的人并不多。马基雅维利并不只是在谈如何巩固和控制权力,权利如何行事和维护公民福祉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我觉得我们应当保留对马主义者控诉为刽子手的权利。不错的书。
  •     斯金纳牛逼。也许是马基雅维里跨越时空的知己。唯一可惜的是篇幅略小,本可以再多写一点。
  •     斯金纳大师小作,感觉格局还是稍浅了一点。君主论是建国方略,论李维是治国之道。知人论世的路数,不过也并非不能和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利的见解相容。要点:时运(fortunate)和命运(fate),男性象征的virtus,公共利益,共和国的自由,结果论的善。
  •     按照生平介绍马思想的一本小书 理解其思想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达到善的目的你必须要有为恶的准备” 即便君主论背负后世无尽的骂名在我看来也比那些向其泼脏水的伪善者来得高尚 只有敢捅破人性虚伪这层纸窗户 勇于说出真相的人才是时代的勇者 为后世铭记;马虽仕途不得志 但身处专制与共和交替的时代通过著作也成为了那段独特历史的见证人与参与者;《论罗马史》这部鸿篇巨著意外难读 单纯从《君主论》抨击马亦有失偏颇 对于有德性的政治家向往和强大的共和国的憧憬 马身上具有最质朴的古典共和主义者的影子
  •     为马氏翻案。语言简洁明了,好读。
  •     斯金纳的马基雅维利介绍还是很清晰,比施特劳斯清晰,在他这里马基雅维利是古典的继承者与尼采式的人物的混合而不是邪恶教师。
  •     领导的首要品质---顺势而为
  •     想想在考研卷子上写的马基雅维里的思想就羞愧难当。
  •     简明易读,不过没看出来有太多的洞见。斯金纳在这本书中尝试为马基雅维利辩护,但辩护的方式和力度却让人失望。作者以历史写作的笔法把佛罗伦萨的时事、马基雅维利的生平和其著作中的学说完全而彻底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固然使得这本书即使是让一个对马基雅维利没太多了解的人来读,大概也会进展得很顺畅,但这种处理的方式却似乎同时也让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本身成为了碎片。从一定意义上说,甚至可以认为这显得有些流俗化了。在书末斯金纳最终还是没忍住,终于情不自禁地黑了一把施派。这是其学派立场使然,可以理解,至于说他是否真正理解了施特劳斯的学说、是否黑到了点子上,就难讲了。中译本前言亦步亦趋,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只能呵呵。
  •     《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佛罗伦萨史》
  •     了解了剑桥学派的写作思路,比较通俗~
  •     Skinner寫的一本導論或者小傳,展現對馬基雅維裡的最新研究,辨明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運用思想史的方法呈現馬基雅維裡,可讀性強
  •     人的通性是 容易被懒惰和野心腐蚀 人的works和intentions 只能从outcome评判 如果公民心知道他不可能avenged to satisfaction 当他觉得(即使只是当他觉得(这只是我加的 他受伤害侮辱的话 是非常危险的
  •     牛津通识读本中很有趣的一本,请在读完君主论后阅读
  •     斯金纳解读下的马基雅维里,比较赞同关于时运,领袖者要有德性,要拥有不被奴役的自由,建立自主的国家军队,警惕民众,健全法律等观点。马基雅维里的为恶,更多是为了制恶。当时的佛罗伦萨俨然一块被各国蹂躏的破布,千疮百孔,马基雅维里看到这样的事实,艳羡罗马城邦,著出这些观点还是很有意义的。
  •     论道德并非美德,论强盛之道。
  •     无论何等赞颂不能夸此名
  •     有利于对马氏厚黑学的了解搭建框架。不过还要看其他的书加以充实
  •     关于恶的思想观念
  •     “任何墓志铭都配不上如此的荣名”。大师小书。认识一个伟大的人物,可以通过他的著作,也可以看他的传记。当初只是知道马基雅维里写过的《君主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看了这本牛津通识之后,有助于了解他的思想和生平。是一本不错的普及书。
  •     意大利史相关部分挺好看的
  •     斯金纳不愧是大家,论点清晰无比,解决了无数我在阅读《君主论》时遇到的问题。翻译很流畅。
  •     写的一般,虽然论述清楚,但还是读原著的好
  •     斯金纳的双语本小书,只读了译文,原文也要努力读完。。
  •     结合马基雅维利本人生平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的梳理和概括相当到位。尤其是前两本看似矛盾的著作其实是一以贯之的。需要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会不会随着个人命运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     真的好水!
  •     很一般,不推荐。不如直接看马的论著。
  •     颠覆了以往对马基雅维里看法
  •     主要观点是马基雅维利心系共和。本人史观与作者有冲突。
  •     好看,特别好看,很惭愧只看了前面中文版的部分。希望有机会能把这个系列的英文版也看掉。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是“为了结果善良,可以在过程中作恶”,很难讲这个理论是否能够应用到现在社会。
  •     对马基雅维里思想的介绍,对君王的德性论结果导向,使得其声明狼藉,但也很有道理…国家的两派制衡有点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意味…推行宗教(whatever)让人民有德性,现实好像就是这样…现代政治思想在著作中见到端倪
  •     过简了
  •     比较无聊…感觉没什么实质内容。
  •     马基雅维里实在是一位隐晦的伦理学家,他看到了一切道德都有一个第一预设。倘若人们达成了预设的共识,道德也就仅仅是手段而已。
  •     短小精悍的作品,客观中立,马基雅维利希望君主有德行,更希望人民有德行,有德行的国家才是有希望而不被凌辱的。他的主张是冷峻而理性的,颇似法家的韩非子,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于国家层面而言,这种尔虞我诈利于国民,于个人而言,品性为人不齿。最后想说,天生管仲,却无齐桓公。
  •     读马基雅维利对我来说永远是史学研究:庞杂而实际,(出于各种原因)深层逻辑晦暗不明。只读君主论而不读李维史论外加一本其他的评述是难以想象的;然而我没有那么大的热情继续读下去。斯金纳从保守的角度讲是不应该受到什么指责的:他首先复原出一个人文主义语境,随后将马基雅维利放归回其下,(通过三个主要作品)分析他是如何继承罗马古典-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仿效文风、拒斥部分基督教观念等),又是在哪里如何颠覆了它。时常出现的与西塞罗、塞涅卡等人的细节比照就是一个例证。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对马基雅维利纷繁的谏言作出一个具统摄性的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也并非必要。
  •     把马基雅维利写成了一只毛绒绒大灰老鼠,恶心萌,字里行间都是宠溺之情。语言流畅得惊人,累瘫了的脑子也读得下去,还恨不得他多写点。
  •     经典作品,真正了解这个“邪恶导师”的最佳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