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中的美术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108052970
作者:巫鸿
页数:398页

内容概要

巫  鸿(Wu Hung)  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系任教, 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 1995)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交流。策划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 《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美”的协商》(2005)等,并撰写和编辑有关专著。所培养的学生现多在美国各知名学府执中国美术史教席。

作者简介

这部文集和《礼仪中的美术》都由三联书店出版,但涵盖的历史时期和讨论的美术作品则有早晚和性质的不同。
前者有着比较明确的历史框架和内容的凝聚感,本集则以概念和方法为主导,所关注的是这些概念和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阐释历史现象、披露历史逻辑中的潜力。
总的说来,这些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开阔美术史研究的思维,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从这个角度看,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开放性的:其目的不在于达到某个铁定的结论,而是希望引出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时空中的美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作者长于概念的多维度框架建构。这样模式化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欣赏者在很多方面获得启发,但我们亦不可忘记它的局限:这是一种事后被整理过后的阐发,未必是契合创作真实的描绘。 1.「复古」模式:意图性(intentionality)与非线性的历史叙事。 2.「废墟」:欧洲——转瞬即逝&对时间之流的执著;中国——消逝之「空」(void)引发对往昔的哀伤→碑&枯木、迹 3.「拓片」:摹拓——印刷——照相 三维→二维,凝固的历史瞬间 4.「仙山」:两重重要因素/奇峰&云气;宗教性——个性化 5.「明(冥)器」:它们只是有形式而无实际功能的专门为死者制作的器物——重新审视部分墓葬出土物品的功用与意义 6.「画屏」:三重指涉——家具、绘画媒材、图画中的再现对象。有框绘画,占据并分割三维空间。
  •     通过一起在美术馆做志愿者时得知的一套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先借来一本看看。 通过三个部分来开阔美术史研究的思维: 第一部分“时空的形象”:从美术史中的种种“复古”现象到不同时代对“废墟”的理念和表现;从传统城市中的计时报时系统到中国文化对“仙山”形象的追求;从古代的残碑到后代金石家珍藏的拓片; 第二部分“观念的再现”:从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来探讨东亚墓葬艺术;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中国艺术传统;画屏带来的空间、媒材和主题的互动以及清宫十二钗; 第三部分“图像的释读”:重访《女史箴图》,从图像、叙事、风格、时代来分析;中国美术中的“画中画”;《西厢记》插图的启示以及清朝皇帝雍正和乾隆的“变装肖像”即假面舞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