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认他乡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08651995
作者:韩浩月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韩浩月
时评人,影评人,专栏作家。山东郯城人,现居北京。曾在十余家传统媒体开设专栏。曾出版《一个人的电影院》《午睡主义者》《一个人的森林》等十余本图书。曾获年度十大博客人物之一、博客中国十年影响中国100名博客之一。第一、二届华语电影优质大奖评委。为《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深圳商报》等多家媒体撰写文娱评论。
资深文学爱好者,一个身份感常错位的异乡人。时而理性,时而感性,理性时写时评,感性时写随笔。曾以为对生活都懂了,现在发现活着活着又不懂了。人届中年,常自诩有少年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回忆繁华
从天而降的母亲
饥饿记忆
大埠子
麦浪,麦浪
一穗玉米的呼喊
上午电影院
公园一直是孤单的
仪式
六叔
屠夫与诗人
从前慢
异乡人
第二章 红尘滚滚
妞妞与丫丫
月亮与六便士
天亮何处愁
猪头肉与吉他
不到时间不会懂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请原谅不再与你勾肩搭背
旧,好
穿裙子的马
老天使
黑色大门
消失的耻感
第三章 诗酒余生
带上想喝的酒去找他
给我点儿爱,我的护士姐姐
空中爱情
暖男
兄弟
靠不住的情诗
什么也无须拼
有的朋友必须拉黑一年
故事里的事
第四章 薄情世界
记得
荣誉给他,爱情是你
请以荒诞对抗荒诞
疲惫的猎手热爱迅疾的小兽
在情爱里浮游
上帝安排的最大
死于疯狂
第五章 旋转木马
他的灵魂是新是旧
藏好你的残酷
前生流氓,后世情种
耗尽欲望的木马
该死的糖饴布丁
爱有疲倦
少年的想象不经风吹
第六章 不醉不归
治疗暗疾的两个方式
想被认知的迫切感和欲望
爱情吸食者
伟大与卑劣
爱你灵魂出窍时
你的绯闻如愿流传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写给每一个被时代推着远走的小城青年,回忆我们共通的非精致人生。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华语电影优质大奖评委韩浩月用情之作,以诚实的文字回应命运的馈赠,为了记录时代,也为了与故乡后会有期。
“故乡有时候像母亲推开儿子一样,会逼着你远行,让你带着疼想她。”
《错认他乡》,韩浩月的文字,笔锋常带感情,如同微醺状态下的交谈,七分诚意、三分性情,而对故乡的书写,则更多了内心的呢喃和对土地的敬畏。他所怀想的,是苦难中洋溢着微小欣喜的小城往事,是不拘泥尘世、仗义往来的血缘关系,是故乡守望游子的感人力量,以及母亲的背影、六叔的愁眉、兄弟的酒话……
和大部分人一样,这个典型的小城青年,讲述了最广泛的非精致人生,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轰轰烈烈,直抵人心。
●内容提要
从街的最东头,走到街的最西头,有时骑车,有时跑步;路边长满了梧桐树,树叶后面有长方形的喇叭。就这么大点儿的地方,有时我们还写信。
在这条街上,我们骑摩托、唱卡拉OK、瞎晃荡……走到哪儿,心底都是踏实的。
后来,我们醉倒在这儿,俯身拥抱土地,站起身来,你依旧是主人,我却成了客。
其实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但我们不说。不说就意味着从前还在,往事还在。
故乡,不再是一个轮廓清晰的存在,她在我心灵的镜子里,恍恍惚惚,倒影重重,熟悉至极,又宛若他乡。


 错认他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们读的是他人的回忆,想的却是自己的故事。是故事,就像泛了黄的纸一样,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积满了过往的灰尘。这是一本适合深夜读的书,祛除了一天的伪装与疲惫;略微发黄的灯光下,任自己的思绪回到旧时,肆意弥漫。作者的语言简单、朴实,却时不时蹦出几句话紧紧地抓住你的心;那些岁月留痕后的感悟显得平实,也带着感动。而《错认他乡》的书名也像一个问题萦绕在心中,不曾远去。我最喜欢的应该是作者前两章关于故乡的回忆,因为漂泊在城市,缺少归属感的人知道再遥远,父母在的地方有着牵挂。可我趁着年少,总想着逃离那偏僻的小镇,以理想的名义;在土地包了一层水泥、沥青硬壳的这里,城市的地没有土,扎不下根——当然,离去时,也会怀念,毕竟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生活痕迹。看到作者写到麦浪以及割麦,写到玉米以及锄草;眼睛读到的地方却出现了故乡的麦田及其相关的记忆。那时,故乡因为是山地,割完麦子都要背着转到路上;一次背七八捆麦子,任汗水浸湿衣服——那时的累在现在想起,却是一种难以言语的充实。我们把玉米叫做“藩麦(mei)”,光是想起这名字便觉着温馨——但,诚如刘醒龙在《一滴水有多深》中所言“作为自然,乡村像诗一样美丽。作为人生,乡村像诗一样痛苦”。我们的回忆为曾经的苦难蒙上一层诗意,而真正的乡村从贫穷、饥饿再到留守儿童、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苦难的挣扎中。当他们长大,也会怀念起那些苦难的时光——几千年来,不管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最核心的感情体验却是相似的。作者在书的最后几章,选取的是几篇书评、几篇影评,对于我们熟悉的文字与电影给出不一样的认知——这里夹杂着思索与理性,不同于故乡回忆时的那种感性体验。或许,生活中,我们总在真实与面具中徘徊着;而故乡是那个可以放下面具的地方——我们的故乡一直都是处于记忆中的,即使那些老房子已经消失,那些熟悉的人渐渐疏远,我们还一直记得最初的样子。
  •     《错认他乡》是六根酒局的几位兄弟喝了八年酒聊出来的六本书之一,同属“醉醒客”系列,《错认他乡》是韩浩月老师所作。韩浩月老师送我《错认他乡》的时候,恰要回乡祭父,将书带在身上,在奔赴家乡的火车上翻看了两篇,《从天而降的母亲》和《饥饿记忆》,泪光中又将书合上,实在是其中亲情撕裂感太虐,少年回忆记太苦。直至黄金周一家人出行,又一次在动车上开启阅读之旅,很奇怪,总觉得这是一本需要在路上阅读的书,不然为何总是在启程时,特意带在身上?浩月老师于我,如师长如兄长,虽相识未久,却早已通过他的文字,受益颇多。《错认他乡》的书名很有意境,这种意境在我感知,就是无边无际的乡愁,就如书的封面右下角所写“故乡有时候像母亲推开而儿子一样,会逼着你远行,让你带着疼想她”,特别具象的一种感觉。浩月老师与我的生活轨迹太多重合,我们都是生于山东,童年有着农村和城市的迁徙生活经历,都曾经是孤独而敏感的少年,又都在多年之后北漂到京,他约是两千年,我是九九年,在世纪之交,开画人生的另一种轨迹。但小他几岁的我,并未尝受比他更多的疾苦,那些寂寞,无助 ,饥饿,欺辱……但很多时候,又能从字里行间,找回自己曾经的影子,我的一些记忆,就如《头脑特工队》被抛弃山谷的灰色记忆球,一个又一个的被点亮。在《屠夫与诗人》中,浩月老师讲述了他的写诗与杀猪并存的生涯,而我则是在初中毕业后便进了皮鞋厂,他能够在月夜嚼着偷来的黄瓜嚎啕大哭,我也会在看到工友35元工资单时飞速逃离,生活的量变与质变,还是需要在顿悟的一刻,由自己掌握,只是那些回不去的过往,一遍遍的讲述着无限的可能 ,才令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走到了今天的这一刻。人生的际遇总是太奇妙,谁也不知道,今天走到这里是好是坏,只是早就习惯了在抗争中随遇而安。《错认他乡》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回忆繁华”,都是旧梦,旧梦之后,是最为逼真的现实生活,那里有对女儿的爱,对家庭的情,更多的是之于一个“老”男人的尘世反思,这里也有多篇精彩的书评影评,开卷有益,多读无妨。无论是红尘,还是木马,无论是诗酒,还是薄情,满眼都是众生。而本书的最后一章“不醉不归”,却又是“醉卧沙场我独醒”的境界,醉里挑灯看剑,才是更加真切,醉中错认他乡,却也是难得糊涂。或许许多年过后,文学会有新的流派——漂文学,作者们作为北漂、广漂、深漂、沪漂的一员,用他们的记忆与成长,用他们的困惑与清醒,解构出关乎故乡和异乡的二次元跳跃。他们的作品,带着疑惑的自我认同,与强烈地域怀疑,在这座即使买了房子也要办暂住证的城市,飘荡着,漂荡着,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留下来的是异乡,漂泊着的是他乡,被故乡错认,又错认他乡,在煎熬中,等得一份平静,在麻醉中,迎来一份刺痛。
  •     ——读《错认他乡》文/大隐隐于山“有人说,当一个人由喜欢向前看转化成向后看的时候,这个人就老了。我没老,但有时候回望过去的愿望会不可遏制地涌上心头”。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男人说这些话,是格外有说服力的,比之还一无所成奔波在陌生城市的我们,虽也十分认同,却不敢轻言于人。他们已经奋斗过、鲁莽过、经历过,或是沉淀了一身的从容和智慧,或者对人对事都看开看淡了,回望时已有了内容。甚至在说起年少轻狂的傻事和陈旧的玩具游戏时,在现在和智能电器以及平板一起长大的后辈面前露出自豪,让他们羡慕并遗憾着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有趣的时代。六根的六人李辉、叶匡政、韩浩月、绿茶、潘采夫、武云溥,喝了八年的酒,而今的“醉醒客”系列丛书。韩浩月的《错认他乡》是其中之一。全书一共六章,先是年少过往回忆;中间是成年后的思考,以及对家对女儿隐藏不住的爱意;后面是一些书评影评的集合。取用“薄情世界”的章名,让人想到那句“在薄情的世界深情的活着”,伴着书酒,和几个老友。所有章节里个人喜欢的还是第一章,回忆繁华。故土的情思扑面而来,没有用细致的文字详尽刻画那种思念是怎样辗转反侧的微疼,而是写的像聊天般细碎真实:破败的公园、摩托车的轰鸣、和他的六叔吵架、翻墙去看电影... ... 他不需要给你说他有多么怀念,只是这点点滴滴的道出来,件件落到了细节,点到为止,说的人闲闲淡淡的语气,读的人却已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却是不知有多少人能像作者一般爱上城市的高楼。他说:“我喜欢城市,因为我对城市心怀恐惧。城市干干净净的水泥路和柏油路让我踏实安心... ... 土地充满记忆,藏有太多的秘密,土地沉重而又无奈,它总是想把你留在原地... ...”。《从前慢》里,他说他爱北京,像他爱家乡一样。时间是强大的,浓烈的感情可以被磨损的剩下残影,也因时间的撮合,和另一个地方熟悉,熟悉到逐渐掩盖了来时的路程。错认他乡,这大约是很多行走在他乡人的感受吧。在疲惫的时候想到逃离,在脆弱的时候想过放弃,那种看不到未来的不安全感时不时地出现,让你觉得溃败,尤其不能听见家人的想念。也曾在深夜里问过自己图什么,也曾和同样迷茫的朋友一起叹息,好像最后都是得出一个“不甘心”的结论。是呀,年纪轻轻,想象着诗和远方,到底还是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奇葩说》曾有一期辩题是:选择小城房还是大城床,选择大城床的人说,大城市机会和压力并存,但是它到底还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希望,一个让自己努力的信念。所以还是在每一个清晨醒来的时候,在雾霾里,在人群里,带着不动声色的沉默,衣装革履,斗志昂扬。在你走向他乡的时候,故乡也在背对的方向越走越远,有一天回头时,发现它也不是记忆里的模样了,物是人非,你回不去,宛若他乡。站在路中间,只有时间呼啸而过,触不到前方城市的淋漓灯火,也触不到背后故里的泥土,恍如孤儿。然而,到底还是存了念想的,这些情绪在那一篇《麦浪,麦浪》多少有些显露。里面有一个少年站在田野中间,天与地扬起的风席卷过他的睫毛和衣衫,麦子干燥浓郁的香气弥漫在鼻尖。好像突然想起来了——这里没有我的麦子,我的麦子还在等我回去收割... ... 2015.12.9阴天雾霾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油或留言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发,请尊重作者创作,谢谢。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一个年过四十的媒体人,仍然具有某种文青情怀。随笔,回忆,书评,影评。总之是生活中的一些点滴记录,要多思考,多写作。
  •     没有那么强烈荷尔蒙的男性文学,除却第一章的惊心动魄,其他部门都透露出平和,舒服而流畅地描述出男性心思。
  •     在人口迁移时代出生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自小跟随父母工作的变动辗转过四个城市,并最终在北京定居。所以我,只有家和老家。小时候很爱老家,有宁愿烫伤自己也不愿我冒险的姐姐,有吃花蜜、烤蚂蚱的田野饕餮,还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边是玉米和棉花,那条路几乎满足了我孩童时代所有的欲望。所以每当我想起,那都是暖洋洋的景象,很像电影镜头里刻意制造出的美好画面,但在20年前,那些都是真实的存在。后来呢,平均每年还是回一次老家,但再也没有见过曾经的场景,连去都没去过。浩月老师在书中讲了很多他在故乡经历的种种,或许曾经的苦难,现在想想都是乐趣,而童年的美妙,如今想来总有些怅然。
  •     不太喜欢看散文,但这本书还是看进去了,后面关于各种电影的随笔没看,没什么感兴趣的,前面还蛮多记录下来的话。因为没有离开过,不知道故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只不过我不想不会离开。家,重庆,婆婆爷爷,便是全部。
  •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随笔,写得真好,没有大道理,只有娓娓道来。但是看到后面还是发现作者果然摆脱不了那个年代从农村出来的男人的思想,呵呵哒。
  •      我们读的是他人的回忆,想的却是自己的故事。是故事,就像泛了黄的纸一样,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积满了过往的灰尘。作者的语言简单、朴实,却时不时蹦出几句话紧紧地抓住你的心;那些岁月留痕后的感悟显得平实,也带着感动。
  •     第一部分回忆童年青年读着还行,后面中年男人的生活和三观无感,小说电影多没看过无感。我读书少,不懂的事情别说好么。但是我也喜欢欧也妮,哦也~
  •     乙未年第21一本。
  •     浓浓的平原味道,感觉只有河南山东有这样的味道。另:4页和51页结婚年龄不一致,影响阅读。
  •     好书,值得一读 @香根香图书专营店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_u=n2dat9ksc73a&id=522075968182
  •     故事比文字精彩。前面比后面精彩。
  •     他的评论精到又中肯,而他的随笔却是那么细腻而感人,每个细节、每个字仿佛都是他精心呵护出来的。他敢于瞄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那是我所胆怯的。他的随笔不同于风花雪月美文,而需要裸奔的精神。
  •     寡淡文字,韩浩月水准有限
  •     轻松流淌的随笔感悟,适合饭后睡前一读。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醉醒客”丛书封面设计no.1
  •     读起来挺流畅的,看过的经典甚少,后半部分如同嚼人食物的书评影评没那么喜欢,可以体会到一个中年男人对爱情的物化和绝望。前半部分还算好些,属于读不读都无所谓的作品
  •     从故乡到他乡,从他乡到故乡,都是一次心灵之旅。
  •     一位混在北京中年男人的随笔合集,童年回忆,生活感悟,心情随笔,影评,都有一些,一家之言,喜欢书中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
  •     一个中年大叔的叨叨,有点意思,但也没什么趣
  •     后面比前面好看太多
  •     从书里的生活文章看到了一些性别歧视,内容平淡。三星打给书评部分。
  •     随笔。看着挺顺的,不过没什么惊艳的地方吧。农村生活烙刻在身上的印记无法消磨。
  •     可能我唯一不能get 到的,就是中间对于家庭和女儿的那几篇~~
  •     对农村的嫌弃,文章的相对寡淡,以及强烈的拼凑感,让这本书比较无聊
  •     不熟悉的人写的私人的文字,本来只是以看别人故事心态来看看也不期待。前面的私人传记也如此,没想后面的一些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书评和影评对男女关系的观点和视角如此细腻柔软,有些意思有点启发。
  •     一本看似随意行云流水一样的书,慢慢的浓浓的人情味和故乡的回忆夹杂起来,有几分意思。
  •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http://dwz.cn/2b5TSy
  •     没有华丽的辞藻,故乡的事和生活感悟就这么娓娓道来,好自然的随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农村的童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