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件好玩的事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101103413
作者:陈平原
页数:285页

内容概要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当代中国人文观察》《老北大的故事》《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
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
谈读书,兼怀一位师长
如何提奖“读书”
“亲自读书”的重要性
关于书的书
享受“读书”

第二辑
“读书俱乐部”开场白
读书不能不知书——读《书林清话》
藏书楼与学术史——读《清代藏书楼发展史》
学者与书局——读《回忆亚东图书馆》
畅 销书的学问 ——读《畅销书》
书肆与文人——读《琉璃厂小志》
我的读书生活
我爱读的书
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无诀窍
“发现”的乐趣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随想

第三辑
书海遨游之梦 ——我与北大图书馆
徜徉乎书库之间
书札中的文人与书局——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
三联的学术使命
杂志与时代——为《读书》二十周年而作
关于《书评周刊》
“学术之窗”小引
“书评网站”开场白
兼及“青少年”与“非专家”
“批评”:文化生产的关键一环
编辑的“积极”与“消极”——读《散文小说志》原稿有感
从“世纪人文”看中国出版的变革
“四有”与“四不”——写给弱冠的《中华读书报》

第四辑
第三种笔墨——“寻踪丛书”总序
凝视与对话——《文化中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影像集》序
从文武双全到中和之道——《中的精神》序
纸上得来味更长——《文学的餐桌》序
低回婉转余音绕梁——《阴阳师》中译本序
深情凝视“这一方水土”——《广东历史文化行》引言
书画争夸点石斋——“晚清写照丛书”总序
未必“永远”的记忆——《永远的1977》序
另一种学术史——《传灯——当代学术师承录》序
“大学”如何“收藏”——“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文物丛书”序
《北京的文学地图》序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序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Lynn/2016.10.9无独有偶,当我在阅读《读书是件好玩的事》(陈平原著,中华书局2015年版)时,有两个朋友发来两篇点击量颇高的网文,一篇是《诺贝尔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另一篇是《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读书》。关于第一篇文章从标题就可以读出很多联想,大意是别让孩子成为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为了脱离这个体制,无外乎将涉及第二篇的问题,要不要把孩子送去欧美国家留学。第二篇立意倒不是纠结该不该送孩子出国读书,而是对于中西教育差异分析的比较发人深思,尤其是讲到美国的英文教学对应我们的中文教学,对于分析、批判、创新的重视。以至于我结合我看到的本书作者的论述,有了想说一点的冲动。我的感想写于我看了本书四分之三的现在,无意间看了豆瓣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多有旧作略多颇有拼凑嫌疑的论述。相比较陈的专业论著我阅读的无力感,经常看到他名字就绕道走,此番一次性畅快阅读了他历年关于读书生活和劝人读书的杂篇集萃,也甭管是否旧酒装新瓶,读来的感觉总之是受教有之、乐趣有之。譬如《“发现”的乐趣——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感想》,他说,语文课,有技术训练的成分(工具性),但更多的是玩索涵养(人文性)。所谓发现的眼光,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去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将语文教学朦胧的人文性转换成确凿无疑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由此想起我高中的语文课,高中图书馆里完成的经典阅读和快乐阅读,很难不说是一门课程影响之故。当他将自己的读书生活娓娓道来,那遨游在书海、徜徉于书库的读书人的姿态,瞬间丰满起来。在《读书是件好玩的事》里他这样说,在专业化和业余性之间的困境下,有三种选择,第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第二种,自由阅读,不求闻达,追求生活的舒坦与适意;第三种,既想成为杰出的专家,又希望保留阅读的乐趣。这第三条道路最艰难,也最值得期许。在《谈读书,兼怀一位师长》里,已经不仅仅就读书而谈读书了,他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深的专业研究之外,保持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生活态度。在《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里他提醒读者,今人的阅读,过于集中在时尚话题——从时事到财经到八卦到琐闻,因而浪费了大量美好时光,实在可惜。如果还处在学习或奋进的阶段,则最好基于自家的立场,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些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这是作者关于阅读的基本立场。阅读之余,我给前文提到的两位朋友各回了一条信息,内容不予赘述了,但我坚信阅读的过程,让我们走在“认识你自己”的路上。读书本是平常事,无关其他,只关旨趣而已。陈先生尤为喜欢黄庭坚的这句,“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充当结尾。是以为记。
  •     多余的话就不卖弄了。记得微博兴起的时候,有人评价是140个字把莎士比亚和平民拉成一个档次。陈平原先生的一句话让我给了这本书5星评价,又有多少人能用140个字爆发出莎士比亚的光辉?网络上的流行并不是都不好,只是太多太多太多东西都是片面性的,不具有连续性和可思考性,经不起推敲,很可悲的是大家还都深信不疑。跟老教授聊天,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不同的性格,而现代学生已经不具有这种特征了。
  •     虽然这并不是一本让我觉得惊喜的书,评价一般,但是鉴于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不是自己的,总得在借期结束前记下点笔记,才不枉自己读过此书。这倒是借书的好处,正如古人借书抄书一样,书越难得,越能督促自己读书。要是是一本自己买来的书,趁着新鲜翻过几页之后,早就不知堆在哪里积灰了。* 正因为读书“苦乐相生”,既有挑战性,又不是高不可攀,普通人只要愿意,都能实现,因此我才说读书真好玩。* 大道理谁都懂,难处在细节——而那精微之处,确实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的观察是,到了大学三年级,心智基本成熟,可以深入地探讨做人以及读书的困境,还有突围的方法等。* 听名人谈读书,一定要保持警惕,他们的发言都有特定语境,不能无条件接受。每句话都有道理,但每句话也都有局限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鲁迅“读书观”。也就是说,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结合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 记笔记,主要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否则你跟不上思路,抓不住重点,记不下来的。* 生活在今天,一味提倡苦读,很可能误人子弟,因为图书资料太多了,你根本读不下来。* 今人的阅读,过于集中在时尚话题——从时事到八卦到琐闻,因而浪费了达赖那个美好时光。若是退休养老,以此自娱,那无不可;但如果还处在学习或奋进的阶段,则最好基于自家的立场,自觉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种知识,抗拒某些潮流。* 在高深的专业研究之外,保持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广泛兴趣。* 饭要亲口尝,书要亲自读。因为吃饭以及阅读本身,就充满了乐趣。* 读一点关于书的书,略具纸张,印刷,书籍,古书版本,历代藏书以及现代报刊和图书馆业的知识,那样对养成读书习惯更有好处。* 附庸风雅对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有贡献,附庸风雅比假装流氓好,因为二者都可能经过一番努力,越学越像。没有一大批半懂不懂的受众的追随与消费,任何文学艺术都不可能发展壮大。*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时,总有记者追问:最近读什么书?最喜欢哪一本书?那本书影响你一辈子?一听问话,你就知道,这是外行。真读书的人,手不释卷,日积月累,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要我回答,是哪一口让我长得这么健壮或苗条的,实在难为人。* 宋人黄庭坚云: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畅销书:选题的时尚化,论述的平面化,以及史学的问题化。注重平面的叙述,而缺少纵深的剖析;只告诉你“是什么”,而不告诉你“为什么”;什么都点到了,好像说得头头是道,可又好像说了等于没说。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对于读书的一些建议有同感,在不同学科之间驰骋是多么地美妙,如梦幻般的行走和流浪,但也要记得回家,不要迷失了方向;在图书馆书库和书店中徜徉,坐拥书城的感觉,但也要记得不要失去了自我,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能流于浅表,读书要踏雪有痕,要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历史人文知识是多么地重要,黄庭坚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     看了30%多,不推荐,感觉是剪贴拼接而成的书。
  •     后半部分大都是作者以前给别的书写的介绍,莫名
  •     久不动笔,觉语言无味,欲以读书浇灌,读毕愈发踌躇。
  •     作者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汇编,系统性不强。觉得有意义代表作者观点的就是下面这段: 最后,建议诸位认认真真读几本好书,以此作为根基,作为标尺,作为精神支柱。过去总说“多读书,读好书”,以我的体会,若追求阅读的数量与速度,则很可能读不好”。成长于网络的年轻一代,很容易养成浏览性的阅读习惯,就是朱熹说的“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因此,我主张读少一点,读慢一点,读精一点。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不懂得,不欣赏,一点也不奇怪。我在《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一文中称:“基于自家的立场,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这就是我关于“阅读”的基本立场。
  •     难道这世界都围着那些个转? 陈平原讲,梁文道讲,陈平原也讲,或许是可以学完的。
  •     三星。书版挺清爽,中华书局NICE。本来应该是本非常有意思的书,陈君有学识,有见识,也算是有想法,谈的又是这样的话题,吾辈期待很高。结果就是各处裁剪收集,偶有亮点,瑜难掩瑕,接连看睡了两个晚上也是新鲜事儿。摊手。
  •     3、4两辑内容有点充数的感觉。
  •     杂篇集萃,可读之怡情。
  •     先生的文章没得说,就怕以后毁在出版社手里。第一辑的几篇小短文还是耐读。
  •     集中收入平原君二十余年论“读书”之随笔、讲演稿、书评等。观点多不新鲜,而对于书评文体的褒奖有嘉却是别有会心之议。
  •     陈的文充满内省,所以用字走心,且能为读者服务,肯弯下腰来交谈一番。本书特别适合做编辑的一看,从读书本身,到书籍运营,再到书评撰写,都可得到些启示,如能让所售书籍有长线价值,那作者、出版商、读者也是很满意了。
  •     著者报纸上的小文章,没什么看头。炒冷饭
  •     第一辑还能看,后面的书评还有各种摘过来的序是在有点充数之嫌。
  •     正如朱熹说辞一般,“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一本拼凑起来的“断烂朝报”,无甚了了。关于博雅和专精的讨论未见其彩,“金字塔”和“挖树兜”的见解也未见高下。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有趣和好玩本来也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所在吧。
  •     读不下去的书,用一册合集表达一个想法,太过。
  •     地铁上翻过,后世该怎么评价当代这帮人人五人六的?后世怎么评价五四之后这帮人五人六的?里面有篇讲摄影的,搞摄影的的确需要多读书,但是搞文学的也应该少臭屁。
  •     以前文章的汇编,连为其他书籍做的序言都给重新收了进来,看不出作者在本书上的用心。感觉就是为了出书而把先前发表的零碎的文章给聚拢到一起。
  •     本书由前辈相赠。读罢此书,前半部分作者关于读书的文章对我帮助很大,不但要读好书,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会读书。后半部分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只是现在能真正去探究的非学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     有点意思。
  •     都是些馊了的冷饭文章。本来也算是三星的书,但老是出这样的书,陈平原容易自己给自己滋养惰性。以示警戒,只能给两颗星。
  •     旧作略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