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

出版日期:2017-1
ISBN:9787549590354
作者:萧寒 主编,绿妖 撰稿,严明 摄影
页数:276页

内容概要

萧寒,著名纪录片导演。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画家,主持人,戏剧制作人。曾执导《喜马拉雅天梯》,(《人民日报》推荐的年度五部电影之一);导演《我在故宫修文物》,各大视频网站点击量高居榜首。
绿妖,时下最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获华语传媒大奖新人奖提名。小说《少女哪吒》被李霄峰搬上电影银幕,入围韩国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曾采访台湾农业,出版有《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也曾长达几年深入西藏,采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和传承人。著有《沉默也会歌唱》和《北京小兽》等。
严明,中国著名摄影家。70后,安徽定远人。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摄影奖得主。出版有摄影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和《大国志》。

书籍目录


钟表室:从清代一直传承至今
王津:修文物是与历代工匠的对话
铜器室:修复的是国之瑰宝,态度是轻松日常
王有亮:我们永远是修旧如旧
恽小刚:闻着这青铜器有香味
裱画室:自宋代就已成熟的技艺
单嘉玖:磨刀刮纸就是磨你的性子
徐建华:看一个人水平高低看他打的糨
杨泽华:马蹄刀里有装裱技艺的传承
摹画室:摹一张新画,等于延续八百年
郭文林:个性都收起来,完全按古画走
巨建伟:利益是暂时的,传承是恒久的
沈伟:规矩的第一条就是要守住寂寞
木器室:维护着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史连仓:木工来源于生活,也接近生活
屈峰:文物的价值不在于修复,而是传承
漆器室:可以巧手以做拙作,不能庸工以当精致
闵俊嵘:希望我做的器物能传给下一代
尾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却始终不为人知。书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写了12位顶级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的回顾和感悟,同时也是一本故宫几百年文物修复历史的缩影。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 物修复师,默默地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
他们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身上还留着浓重的匠人气息,他们离开故宫,和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他们用一辈子医治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最后,他们将自己的痕迹抹去。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也许是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编辑推荐】:
■在追求房子和车子、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故宫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用3年的时间磨一把刀,用18年的时间修复一幅画。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择一事,终一生”,令无数年轻人深受触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关注度超过《舌尖上的中国》。B站人气爆棚;豆瓣评分高达9.4。
纪录片侧重于文物修复的日常,本书则侧重于“修文物的人”不为人所知的,与文物摩挲交流的,时间的故事。
故宫修复的技艺与历史,古老的师承关系和情感,宫墙内外的诱惑与挣扎,内心的冲突与坚守,日复一日的庸常与伟大,尽在其中。
■朴素的文字,诗意的摄影
知名作家绿妖深入故宫,用了大量的时间,观摩大师们的日常工作,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深入采访;诗人摄影家严明,近距离跟随拍摄。绿妖和严明均为各自行当里颇受赞誉的“匠人”,业不同,道相同,二人的作品,可信可感。
■四色全彩印刷,裸脊舒展呈现
近百幅精美文物图、人物图、修复图及绝版老照片,采用全彩印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装帧采用裸脊锁线,使书得以舒展平铺,内页彩图优雅呈现。以匠人之心,作匠人之书。
【名家推荐】:
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这太牛了,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可能做不到,三年跳两次槽,一年跳三次槽。这就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一下被打中,都说“献出我的膝盖”、“跪了”。那种耐下心来,不急不躁不赶地去做一件事,这样的气质现在太稀缺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 萧寒
很有幸,我能近距离地看到这些一流工匠的工作状态,听到他们回忆自己的师父的点点滴滴,工匠的骄傲并不来自炫耀自己修过多少国之瑰宝,而来自更真实的器物,更具体的手感:这件文物我修过,我对得起它,我放心。他们的面貌沉静安详,是在世上找到了安身立命所在的脸。我羡慕这样的面容。——著名作家 绿妖
能在故宫“拍文物”,我是幸运的,也满心震撼。长期的心驰神往终于变为抵达:国宝俯仰皆是,人物真实可感。文物总是在时间里越发显露出它们的意义,修复技师们正是用时间使自己的人生完整。他们坐得住、给得起,如此一生……像一个景观、像一个仪式。——著名摄影家 严明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这么简单。他在修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到里头。——故宫修复专家 屈峰


 我在故宫修文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匠人”一词就忽然流行了起来,不管是从书刊杂志,还是在电视栏目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在读《我在故宫修文物》前,首先对故宫文物修复师有所了解是在2016年《人物周刊》总第471期的封面人物上看到的《人物周刊》记者钟瑜婷等人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主创人员的采访,其实当时并没有特别留意《我在故宫修文物》出了纪录片或是出了一本书之类,而是在这长达一万字甚至更多字符的描述下,意犹未尽地读完却以为再也没有后续,现当再次遇见这本书,便迫不及待地捧起了它。我想,很多人也许没了读报刊杂志的传统习惯,更多的人了解到故宫文物修复师是在看了央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而纪录片的动态感更让现代人省时省力地将其看完,但在我眼里,要真正细致地了解这其中的“匠人匠心”,书籍和电视缺一不可,结合起来看更有即视感。一静一动,动者,具有连贯性,静者,具有定格性,而著名摄影家严明用几十张作品将每一个动态的神情和动作定格在那一瞬间,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在这之前跟我一样并未曾关注过摄影界的人此时也记住了这普通却深刻的名字。而在这些摄影作品中让我最为感慨的是一张“游人隔着玻璃凝望故宫收藏的钟表”,犹记得两年前还在北京念书的我,毕业前喊上了母亲在故宫游玩时,便是如这些游客一样,因光照影响和玻璃年久不明,用双手将两只眼睛罩在一个小范围,然后去集中注意力凝望其中那些久经岁月的藏品。让我最为惊讶的是一张标有“从这里进去,就是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每日工作的地方”的作品,仍记得和同学拿着学生证游玩故宫时偶尔会遇到禁闭或是留有一点缝隙的房门,当时我们总会向里探探头,意味深长地互相说这可能是以前某些嫔妃冤死之地,又或者是有其他隐情不得对外开放,却从未料想过故宫里还有办公地点。让我最为深思的是其中一张只有手部特写的相片,那是一双正在修复文物的手,那是一双将指甲修整整齐的手,那是一双你单凭照片看不出是谁的手,他用大拇指抵着刀片背部,一点点往前推,这定格的时间,总让人产生下一刻手指便会划破的想法,而曾经以为的文物放在屋内不理就可以每天收取参观费的错误想法,也在纪录片导演兼书籍主编萧寒将《我在故宫修文物》搬上银屏,出版书籍之后真正让世人了解到了无闻大师们的不易。“游客不能照相、摄影”,在国内外旅游时,我们总会遇到这几个字眼,但也还是会有一些人带着下次再来已是猴年马月的想法掩耳盗铃地偷拍,而《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恰恰能告诉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无知不是理由,你的小举动破坏细小看不清的部件不觉有错,但他们却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月去修复,他们是匠人,他们没有机器,他们靠的只有那双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是看纪录片比较好
  •     这个评价不代表书的质量。我喜欢就这样。
  •     择一事,终一生
  •     12位匠人简单朴实的大白话,将匠人世界呈现眼前。字里行间流动着一种异于现代社会的人情味,让我看到一个平静的桃花园。读毕,心情激动又沉静。 此书,绿妖撰稿,严明摄影。两位都是我极喜欢的。
  •     “文物是历史的浓缩物化,是较个体生命远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一流的匠人终日跋涉此间,自我消融于这广阔之中,不再需借自我炫耀获得存在感。”
  •     确实如有些读者所说,图书装帧不结实,好像读着读着就要散了。对于修复师们的刻画描写还是镜头语言表现比较生动,过于平淡的文字可能让普通读者提不起兴趣来。
  •     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能给人滋养。
  •     工匠精神的极佳诠释。每一个文物修复师都是现世中的修心人。
  •     和纪录片差不多
  •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先前看了电影,感触很多,所以又买了书来看。看电影时,钟表室的王津师傅是“网红”。拜读中,原来故宫里的师傅们都是那么的可爱。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可爱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是对手艺的传承坚定.....“择一事,终一生”、“匠人精神”、“磨性子”等等,从书里,透露的是故宫师傅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他们的匠人精神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启示。即使是身处不同岗位的我们,岂不也是在择着一份事业,或许它可能是令你满意的,也可能是迫于生活的一份差事而已,但是故宫师傅们的态度却让我们感到敬畏,我们在此世界走一遭,尽管可能并非能成什么大事,但是就这么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做喜欢的事,真正静下心来把它们做好,岂不也是一种收获?!这样或许也不枉这一生的来到。
  •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嚴明 老师的相片中和@绿妖绿妖 老师的文字记录下,修复师的形象亲切、真诚。像是一个个老师傅坐在小院里跟你讲故事一样,读着舒服、自在。做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事,他们说起来像平常事一样,身心的平静和境界和历史一样悠长厚实。 “文物是历史的浓缩物化,是较个体生命远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一流的匠人终日跋涉此间,自我消融于这广阔之中,不再借自我炫耀获得存在感。”#TF读书笔记##不看书会变丑哦#
  •     匠人口述的部分比较好看,平实静寂。反倒是绿妖赘述的部分,情感没控制住,有些刻意,与全文气质不符。除此以外,五星。
  •     工作和婚姻一样,还是要靠缘分啊! 世界太快了,我想在故宫里慢一些。
  •     择一事,终一生。如果再多些图片会更好。
  •     棒棒
  •     感受到最多的,是感动。
  •     这书中内容很容易让人惊叹敬佩,因为大多数的人们都没有办法想象,如此专注地做一个学徒、面对几件死物,年年复年年,是怎么做到的。就算焦虑躁动不安充斥人群中,也还有人如此平和地在深深院落中,修着文物。
  •     实际上是纪录片的访谈记录,相比较纪录片来说没有什么新的信息,只是把被访者的话原原本本的写出来,更加敬佩这些文物工作者对文物的热爱,对文化的保护,以及他们的独具匠心。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即是“磨性子”这个观念,原来我们的很多文物修复的手艺不是近代才有,而是随着历史一直存在继承着的,我想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能够流传这么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五星为了这些匠人们的付出。
  •     还行。 当前社会能够做到这样的不多了
  •     这个书,从内容到质量就是很明显的为了圈钱的!我以为它至少会比纪录片有更多的内容也更精细…
  •     平心静气书。
  •     难得一天看完一本书。更难得的是发现在文化与传承的世界里根本不需要存在“焦虑”,不浮躁,去火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手艺人永远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国家能更加重视这些传承中国文化的伟大人物。
  •     书给纪录片补充了一些内容,看故宫师傅讲大道理和鸡汤也不太觉得烦……如果要是有织造和镶嵌的部分就好了。
  •     还算可以吧,文字整理小毛病不少,内容也有不少重复。书出的确实是十分赶的,本来应该在大电影点映发的书拖了有点时间,看绿妖写的尾声在11月,点映是在12月初。好在师傅们的口述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文物修复的种种,是三集纪录片的拓展部分,很心满意足。装帧上我还算是满意的,挺喜欢线装书的吼!
  •     依旧是拆了封面读的。。现在的书手感都不咋样。 里面的照片很喜欢,印刷的不错。看序时才知道电影里的钢琴伴奏来自黄裕翔,想起他那部逆光飞翔,很开心。 陈粒唱的主题歌。不知是否是因为看过纪录片的缘故,书读的很快。作为口述历史一类的话,书稿绿妖整理的很不错了。有些电影里没法说的细节也在了
  •     匠人匠心
  •     先看书后看纪录片的话估计会更有代入感。
  •     还是一本可以看到书 一种坚守就是一身
  •     以纪录片的语言写一本书,以平常人的视角,平常心的对待工作生活。这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娓娓道来却又不失哲理。初见此书,随意翻两下,只看图便可知书中人物的生活。无论是印刷的色彩还是油墨的味道都能够让人安静读书的同时不失惊喜。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适合在晚上开一盏小灯安静阅读的书。
  •     “卓越的工匠工作时不动如山,沉静似水,世俗的喧嚣如水面的涟漪,在日复一日的专注中平静。”
  •     口述重复太多,挖掘的也不够深刻
  •     一星故宫,一星情怀,一星师傅。 本书装帧我真的是无话可说。 我只想说,看完纪录片or电影就足够了,这本书实在没有买的必要。
  •     记录片也好看
  •     如果就书本身而言,也就是三星的水平,但是里面满满的匠人精神,莫名很感人,希望更多人能关注非遗的传承
  •     看了纪录片之后又看了书……
  •     整本读完印象最深的是“磨性子”和“坐得住”。 “在尘土飞扬万众创业的时代,在网络把成功者更粗暴更迅速地推到我们面前时,人们内心仍就渴望一些更加长久不变的东西,想海水泡沫下的岩石。”故宫里的这些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定力和专注,隐隐安慰了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打从心底佩服这些匠人。
  •     纪录片名气太大,看到书就拿过来看,甚至能脑补出他们是怎样在故宫生活的还有工作者的陈述,我都能自动补全北京味儿。不过里面提到的文物,脑补总不够味。看完了,修表,补青铜的前两章,我决定去看纪录片了。
  •     上班期间看的 常常就看入神了 轻易就能沉下心来读
  •     看过还是会有触动。和纪录片基本一致,作者与师傅们口述内容太过重复,还有送的本子真的很破…
  •     没选择的时候,我跟它耗,耗不出什么,那干脆行了我怕你了,在咱俩的对抗中你赢了,那我就好好地去做你,那我就静下心来我研究它,我了解它。就是一种修行。
  •     致敬那些不具名的手工艺大师!
  •     刚看的时候发现和纪录片内容相差不大,不太喜欢,但看到口述部分,觉得还是买对了。看纪录片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师傅们细致的工作,但书中口述部分传达了他们的感想,没什么特别高尚,特别哲理的东西,不过是一群热爱着他们的事业的人对事业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感悟,平淡且真实。大概是我也希望最终有一天自己能有这样的感悟吧,不为名利,不过只是出于热爱这份事业,便能耗尽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去坚持,去守护,这大概也是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做到的。
  •     看了纪录片再来看的书,太喜欢了,也想要一份这样的工作,或者这样一年一直坚持的事。
  •     耐得住寂寞的文物修复师,然而今天听了上博的修复师的介绍,ms现实并没有书中所写的这样。当然,因为喜欢才会去从事这份工作,择一事,终一生。
  •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     之前耿耿于记录片太过生活化,导演见面会时点明“普通人”才是故宫匠人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书却充斥着作者做作的文学升华。
  •     择一事,终一生。敬佩!羡慕!
  •     前后有些重复内容
  •     修行人,磨练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