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09743126
作者:[俄] 罗伊·麦德维杰夫
页数:262页

内容概要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改革的结束与破产
一 苏联经济的下滑
二 戈尔巴乔夫身边的新面孔
三 立陶宛危机
四 1991年初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五 事关苏联命运的全民公决
第二章 1991年的6月和7月——危机加剧
一 自由落体般的国民经济
二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
三 戈尔巴乔夫与周围人的分歧
四 与“七国”在伦敦会见
五 苏联共产党的地位
六 新奥加廖沃进程
第三章 8月事件的幕后背景
一 福罗斯之谜
二 恐慌在莫斯科不断蔓延
三 《莫斯科新闻报》引爆了局势
四 1991年8月18日的福罗斯和莫斯科
五 对“8·19”事件的评价
六 1991年8月19日
七 1991年8月20日
八 1991年8月21日
九“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损失
第四章 穷途末路
一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后的三天
二 苏联议会的最后日子(个人亲身的经历)
三 新奥加廖沃进程的失败
四 俄罗斯的反共浪潮
五 苏维埃联盟最后的日子
六 苏联的解体及西方的反应
第五章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 几点初步看法
二 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三 俄罗斯的分离主义
四 冷战和西方施压
五 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六 戈尔巴乔夫的作用
七 叶利钦与苏联的解体
八 苏联基础和承重结构的脆弱性
九 几点补充看法

编辑推荐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7/20/content_451215.htm?div=6 注:新京报书香榜由新京报书评周刊与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联合制作,每周书香榜将在次周二20:28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同步播出。新京报书香榜数据由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涵芬楼书店、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开卷公司、亚马逊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京东商城、北发图书网等提供。
  •     利用一天开会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记录一年历史的书,倒不如说是苏联如何度过这个“白天”到来之前的最黑暗的“黎明”的。这个“黎明”到底是不是充满希望的,我们不好做定论,但是这个“黎明”的到来没有经历鲜血成河的“黑暗”倒是历史不争的事实!作者麦德维杰夫参与了那段历史,叙述的比较生动具体,很多细节得到披露,包括戈尔巴乔夫那个秘密的度假别墅的建设过程,内部的机密设计等,以及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秘密会谈的细节描述……仿佛“八一九”事变就在普普通通的一天发生,没有我们预想的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苏联一夜之间就垮了,即使戈尔巴乔夫想做最后的努力进行挽回也无济于事,而且那最后的挣扎只能让这位善良宽容的老人带着些许难堪承认自己的失败。很多书评讨论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民族分离主义,意识形态的单一薄弱,甚至西方间谍机构作祟,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因素等,这些或许都是“苏联”这个年轻的国家性格的方方面面导致的,由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白俄罗斯文化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文化拼接起来的。经济改革的失败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威信,他没有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成功的运气,斯大林肃清运动的强势霸道,在作者的笔下他就是一个善良宽容,优柔寡断,甚至有时候有点刚愎自用的老人。文中出现了好几次戈尔巴乔夫的”沉默“、”妥协“、”默默不语“等回应一些突兀的新情况,在叶利钦就任俄罗斯总统的仪式上,他站着挪来挪去,前进一步不对劲,后退一步不好看,像个拘谨的外来者看着那一切的发生。”八一九“事变后,他想重组新联盟,努力挣扎中,出现了叶利钦和他的一次对话,叶利钦逼着他修改已经通过电视公布的系列任命,等于让戈尔巴乔夫自己扇自己嘴巴。总之,叶利钦的咄咄逼人让这位领导人看起来特别可怜!叶利钦冷静理智、个性强势、善用人才和舆论,对权力充满欲望;戈尔巴乔夫的老婆被比喻成他的意识形态指引者,他喜欢和家人一起时不时去福罗斯别墅度假,享受天伦之乐。最后正是因为一次度假赶上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八一九事变“。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智囊团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并对此充满信心,事件后普戈等人的自杀正是铁证,戈尔巴乔夫最后的挣扎也是铁证。以戈尔巴乔夫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什么没有在关键的时刻把握好国家的命运呢?这本书叙述中告诉我们几个细节:一是对舆论的利用,国家电视台、电台、报刊的领导起初忠于戈尔巴乔夫,但是戈尔巴乔夫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舆论工具挣得大众支持和理解,反而被叶利钦充分利用,突然攻讦戈尔巴乔夫;二是戈尔巴乔夫没有在动荡期选择去秘密别墅度假,他的团队找到他需要坐飞机和几个小时的汽车,以及通过层层关卡和汇报才能见到本人。管理就是信息,这样与信息源隔离实属失策,他总是喜欢在别墅里打电话,打电话,还是打电话,最后通讯被拦截,别墅被包围,不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吗?三是没有充分发挥手下各类贤才的能力,意识形态的建设、军队力量的作用、智囊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利用,何况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呢?政权失去了群众,失去了聚拢人心的工具,疏于对部下的管理,那就离解散不远了。
  •     《苏联的最后一年》作者麦德维杰夫作为苏共中央委员和苏联人民代表亲历苏联解体,这是他作为历史学家的幸运,也是我们读者的幸运。麦德维杰夫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多种原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对中国的现状有很大的参考和启示作用,目前中央的一些动作,似乎也正是在对抗意识形态的衰落。在史料的选择和甄选方面,麦德维杰夫得以接触很多核心资源,更是根据这些资源,对事件当事人如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回忆录中的说法进行了辨析,真相还原率很高。另外,这是我近几年读的书里,编校质量最高的一本,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差错,阅读感很畅快。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这本书是精装的,封面设计跟平装大为不同,32开本,很精致、凝重,真不愧为典藏版。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对于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作者的倾向性太强,好在好歹还有一支史笔,将将能不漏下一些基本的事实。这倒是他的可贵之处,恰巧证明了作者努力想挽救的大厦,腐烂到何等无可救药的程度
  •     很有趣。 这帮大爷,都快进监狱了,还度假。命都快没了,还玩办公室政治。 另外没想到纳扎尔巴耶夫这么厉害。如果苏联不解体,就是新苏联内定的总理了。 势也时也,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回到了自己的小舞台,也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     完整版已经出了,下次读完整版!
  •     比较主观,总体还可以,比较好读,往宁之前看完。回头有机会再看「苏联的最后一天」。
  •     1991年,民主来了,面包没了。
  •     1、简介简直就是摘要撰写的模范之作;2、全书只需读明白第五章就够了,前四章还真只是事件过程的节点,过程的连续性、完整性看不到清晰的体现;3、“戈尔巴乔夫好无能、懦弱、犹豫的各种品质无法担当起苏联伟大改革家的重大责任,反而是苏联解体的掘墓人”前四章这种解释体例好廉价,根本无助于清晰描述一段历史进程嬗变。基于2、3点,个人觉得可读性不高。
  •     苏联常委的著作,发人深省。
  •     苏联的崩溃是长时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这最后一年发生的事,成了压垮他最后的稻草
  •     作者的史学家身份跟苏共中央委员的经历使得本书很有分量。第四五章尤为精彩
  •     作者仍然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立场和观点,但很多内容都值得好好咀嚼。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苏联的解体是必然的,今日俄罗斯的现状证明了苏联解体是顺应天意的。
  •     戈尔巴乔夫多次错失良机,叶利钦的得寸进尺令作者心痛至今
  •     镜鉴还是预言?
  •     对戈尔巴乔夫的批评十分尖锐,苏联为何解体是20世纪政治社会的一项终极命题,1000个人就有1000种答案,有必然,也有更多偶然。
  •     亲历者会看得更清楚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的作者不仅仅是在旁边“围观”了苏联的最后一年,可以说,是参与了其中的,但其叙述和评价仍然算是相当可观。值得一读,更值得深思。
  •     2年前在群光广场下的西西弗看完了这本书
  •     典藏本,全本,出版社还能更恶心点吗?
  •     双鱼不适合当革命的领导。某方面来说,戈氏不如小平,国人不如战斗名族,所以苏联垮了,改革开放成功了。但小平后社会主义阵营再无新思想,虽然资本主义也没有,但意识形态曾经是最强战斗力,没有这个还能怎么玩?历史能否引以为鉴呢?大的变革最惨的永远是小老百姓。
  •     政治是我的弱项,第一遍下来,云里雾里,还需要多读几遍才行
  •     苏联对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来说从来没有存在过,但一想到它的灭亡还是让我心情复杂:一方面,中国北方最大的战略威胁灰飞烟灭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旗帜(尽管我不承认苏联的社会主义,也不承认迄今为止任何国家的所谓社会主义)倒掉了,革命岁月随之彻底结束了。对于苏联的解体,长远来看,列宁死后的每个领导人都负有责任,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苏联引入歧途,坐失改革的良机,等到80年代的时候,苏联这艘无敌战舰已经腐化地快禁不起大修的折腾了;然而短期来看,戈尔巴乔夫则是杀死苏联的第一凶手,不管他自己承不承认以及初衷如何。叶利钦完全是在戈尔巴乔夫的纵容和优柔寡断下抓住机会的,既然戈尔巴乔夫自己毫无作为,那么难道还不能允许其他人蠢蠢欲动吗?既然戈尔巴乔夫自己建议苏共解散,那么难道还指望其他人对这个国家和政党心慈手软吗
  •     看了很多关于苏联分裂的书籍,接触了很多人对这一事件的深入思考,但总感觉不尽如人意。有些书不是带有宣传色彩,就是站在外部向里看——迷雾重重。而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作者是苏联分裂前后众多事件的亲历者,他不是最高领导人无需为自己贴金,他身在局中、接近最高层、甚至参与过一些重要会议。这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那一年莫斯科到底发生了什么。
  •     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看看人家自己怎么说的。
  •     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     几年之间搞垮一个超级大国也蛮不容易的,戈尔巴乔夫还是有才啊
  •     读这本书难免对比,看见别人的历史联想到自家的国情。“生活本身并不像电影《赤色》所展示的那样,它要复杂和愚蠢得多。” 作者是位严谨的历史学家,也是有着深入骨髓的信念的共产主义者。有时候怀疑,这种共产主义所描述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美好的”前景(作者自己所说),是否与同时出现的“理性的”特征相矛盾?
  •     戈尔巴乔夫 集权?
  •     略有立场
  •     苏联的末日,戈尔巴乔夫的进退维谷,还是挺让人同情的。曾经那样强大的国家,经历过那么多,终究还是落得毁灭的境地。对于壮丽的事物,总是不太乐意看到它的消亡,无论它的性质和立场如何。希望我们国家能以史为鉴,治理好脚下的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文章不长,但因为是精装版,所以一本还挺厚重,非常有质感,装帧堪称完美。内页纸张质量很好。最重要的,翻译一流,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和别字,如果所有出版社都能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旗下的出版物,那么作为一个藏书和读书者,我就太欣慰了。
  •     读了不少分析苏联解体的书,发现每本书的分析点都不太一样,这本的主要分析点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一连串的失误,这是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
  •     核心观点:戈尔巴乔夫是个大傻逼;紧急状态委员会是一群不负责任的傻逼;叶利钦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卑鄙政客;苏联的悲剧结尾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
  •     意识形态,还是意识形态
  •     也许放下世界革命的理想,就注定了命运:初代理想主义者逝去后,必须走向坍塌
  •     客观地再现了苏联覆灭前一年间发生的变革,并对此作了详尽深入的讨论,对于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     麦德维杰夫的这本书,貌似已经再版好几次了,之前一直没买,因为装帧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再有就是上一版有一个比较倒胃口的解说词。这版各方面都不错,值得入。
  •     《苏联的最后一年》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作者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了解解体前真实的苏联,对于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真不真实不知道 反正不够精彩 看了就知道天朝没可能和平演变了 老大哥的民主基础根本不和我们一个水平
  •     作为接近权利核心的人,作者比大多数人有更加真实的视线。
  •     值得一读
  •     谁也不想背独裁者的骂名
  •     作者立场一直以来是一致的,倾向社会主义但客观公正。总体讲明白了1991年的苏联情况,水平压倒国内官方词藻,末章反思深刻。配合作者其它作品阅读更佳。但翻译有多处错误。
  •     各种资料很多,语言乏味无趣,对一般读者不是理想的阅读体验,估计。一句话总结,这就是暴君的下场。期待下一个
  •     读史
  •     書的手感非常不錯,翻了下沒來得及看,喜歡紀實類的書籍。
  •     1、他的出现比他的离去更有意义 2、意识形态很重要,没有了也就垮了 3、步子迈大,蛋没了 看的是典藏版,全本估计是禁了
  •     嗯。。。。。。内容还没细看。
  •     还行,帮助了解来龙去脉
  •     作者作为原苏共中央委员,对苏联解体有亲身体会和深刻感悟。本书详细描述了苏联解体的整个时间线,并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读
  •     远离政治
  •     了解个大概还行
  •     典藏版比平装版高0.6分
  •     本书详述了苏联在解体前各方面的情况,从一个亲历者的笔触进行详细的描写,真实而自然,让我们不再有苏联突然解体的感觉。
  •     一直对苏联“残喘”的历史感兴趣,这本书很好地介绍了那段时间的历史细节,作者也毋庸置疑具有权威性。
  •     最后一章颇具看点。前面算纪实镜头感很强,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另一种预言?
  •     别墅到底什么样子
  •     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还要多,并没有能解答我内心的一些疑惑,太泛泛了。 口亨! 标题党
  •     补标记
  •     了解了一段之前不熟悉的历史。一个巨轮轰然倒下,不能全说是谁的错,各种力量交织后的结果。
  •     这本书小店有售https://weidian.com/i/2040957785?wfr=c&ifr=itemdetail
  •     非常棒的一本书:印刷、装订精致,纸张优良;最重要的是内容很精彩,翻译很流畅。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航母的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此书通过对解体前最后一年的记述,窥一斑而见全豹,解读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文献社对此书钟爱有加,已为第三版本,精致的开本、封面、精装等设计为其特色,值得成为典藏版。
  •     他以其诞生启发过我们,他以其强盛激励过我们,他以其援建帮助过我们,他以其傲慢敌视过我们,最后,他以其毁灭警示过我们。
  •     前半本有點《香港史》的感覺,作者在自說自話。。後面漸漸清楚起來
  •     客观地勾画出了苏联解体这一年的全貌,行云流水(翻译的功劳),站在普通党员的角度,很有见地。全书的高潮应该是写苏联解体的那个圣诞节,随着政权的崩溃,几个人也结束了其生命,很有代表性。
  •     有点失望,史料不够丰富,对政治的思考也缺少深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