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的晚风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54603744
作者:简雄
页数:265页

内容概要

简雄,本名张建雄,祖籍江苏宜兴,生于苏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管理学院,获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苏州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业余从事写作,出版有《我心依旧》《文化如水》《浮生小品》《大户人家》《士风乍起》,以及《80中国:转型中的影视文化》等书。

书籍目录

导读:高墙里的“自由”盛宴
红豆传奇(上)
红豆传奇(下)
龚顾因缘
激楚苍凉
桃花滴血
影梅忆语
宜兴才子
遗民高僧
书生仗剑
英雄美人
冲冠一怒
湘兰绝唱
佘山眉公
梦里江南
后记

作者简介

钱谦益、柳如是、龚鼎孳、顾媚、吴伟业、陈圆圆、冒襄、董小宛、陈继儒……二十多位名士名姬一一登场,时间跨度从学界认定的明季转折年代万历直到易代,既有名传后世的“江左三大家”“复社四公子”“秦淮四大美人”“秦淮八艳”,也有名噪一时的士林名宿;既有投笔从戎的仗剑书生,也有回归山林的遗民隐逸。作者试图通过晚明“士”的演变与分化,既知人论世又知世论人,既宏观思考又微观分析,启迪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研究思路。


 浮世的晚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后 记写作这本小书,缘于几次朋友茶聚。2010年7月,拙著《大户人家》出版。多位读完书的朋友说,可以把明清名士名姬的交往,看做另一种精神视角来深入解读下去。当时因为读书不多,这部分不过是演绎了一些故事,并借用今贤的研究成果,收录了一份很有趣的图表。既然朋友们有读兴,我就开始梳理和阅读这方面的史料。这“另一种精神”属于非主流,正史几乎没有,而是湮没在大量“集部”里,即流传下来的个人文集诗集中。这类史料笔记常常被称为“野史”,需要和正史比对并且由多种笔记互证,才能确定它的价值。所谓“经史子集”四兄弟,前面三个都属高端,唯有小四充满漫散而自由的气息。因为业余,所以我相信,许多历史的真相恰恰就躺在这浩瀚的“集部”中。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先生曾有一句幽默:“‘大师’是属‘野生’的。”“野史”也是“野生”的,能否读出“野大师”来,拭目以待。业余归业余,也同样要有治史的态度和器局,不能当“小说”来编故事。2012年12月,拙著《士风乍起》出版。我把这阶段的读书成果,冠名为“明清江南士林精神的一种解读”呈现给朋友们。明清社会史专家、苏州大学教授余同元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帮我梳理了“‘士’者何”“‘士风’者何”等基础问题,并建议可以“通过‘士’的演变与分化,既知人论世又知世论人,既宏观思考又微观分析,启迪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研究思路”。一位老专家在读完书中用随笔形式演绎的人物叙事后,特地打电话来建议,用纷繁的人物叙事来解读纷繁的精神世界,不失为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方法。有朋友们的指点和鼓励,我逐渐确定了写作框架,继续皓首穷“集”,细细爬梳。工余,无数个青灯黄卷的夜晚,我在不断的“历史穿越”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这本小书作为另一本专题研究书稿的部分,在2013年已经大体完成。叙述的二十多位名士名姬,时间跨度从学界认定的明季转折年代万历直到易代,既有名传后世的“江左三大家”“复社四公子”“秦淮四大美人”“秦淮八艳”,也有名噪一时的士林名宿;既有投笔从戎的仗剑书生,也有回归山林的遗民隐逸。十年读书,我一直试图创意一种历史叙事的文本,让像我这样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懂。而且这一文本,基本抛开正史围绕紫禁城里那点“糗事”展开的叙述逻辑,用社会史或文化史的视角去“还原”日常生活的场景,让历史的人和事个性鲜活地出现在视野里,而不是一份“员工登记表”。无奈愿望很丰满,下笔很骨感。虽然都是汉字,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感节奏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晚明这帮才子们,文字考究而铺张,名姬在他们笔下演变成明艳的辞藻,有时用白话文啰唆半天,不仅文化品位下跌,而且语感节奏也会变得毫无美感。尤其是网络时代,习惯用智能手机拍照上传的语言功底再也无法转达语文之美。所以,这本小书的引文篇幅不少,有点像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高头讲章”的做派了。但我仍想努力继续保持一贯的叙事语言风格。特别要感谢苏州职业大学蔡斌先生,他认真阅读了书稿,用他的博学,不仅指出了不少让我汗颜的错误,还帮我开列书单,并对写作框架和布局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感谢复旦校友、苏州档案馆研究馆员沈慧瑛女士为写作提供了不少史料;家乡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先生专门查找复印了《亳里陈氏家乘》有关陈贞慧的资料。感谢许雪根、李嘉球、吴秋华、高琪诸同事阅读了部分书稿,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高琪还就文学叙述历史的文本风格提出了改进意见。感谢弓玺先生,把《激楚苍凉》编辑成适合网络阅读的文本,在微信公众号“文艺场”上发布。感谢袁雪小姐,帮助我在网上淘购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笔记书籍。感谢古吴轩出版社出版这本小书。据说《大户人家》《士风乍起》销得都还不错。期待更多的朋友同样喜欢这本《浮世的晚风》并提出批评。简 雄2014年冬于苏州小石湖简庐
  •     历史是可以用随笔的形式来表现的。晚风告诉你,它平易近人。历史又是可以用生活的场景来再现的。晚风告诉你,它鲜活动人。历史更是可以用士人的思维来体现的。晚风告诉你,它亲切感人。在读过太多教科书的枯燥之余,领略一番简雄先生入世的晚风,你会惊异,那风中不时有一絲絲暖意从你发际飘过。(一一方元老师语录)
  •     读简雄的这本《浮世的晚风》,自然想到他的上一本书《士风乍起》。相对于“晚风”,《士风乍起》简直就是午后的云天。尤其是它的前三章里,所有的思想观念、故事梗概、语言方式,已经在酝酿、积蓄,第三章的结尾写道:“不急,好戏还刚刚开始……”现在,我们终于看到“好戏”了。在这本由十三出“好戏”构成的书里,有一个人物没有提及,但在我阅读的时候却时不时地飘过他的身影。这个人就是顾炎武。1651年的春天,距明朝覆灭已经七年,顾炎武来到南京,第一次拜谒明孝陵。春日的阳光从新绿的树叶中穿越而出,洒在弯曲幽深的神道上,斑驳的影子写满了沧桑。12对石兽和4对文武臣子,这些代表着至高权力之威仪的符号,在历史的动荡变换中显得如此空洞与虚渺。顾炎武此后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共有六次之多。这种仪式很容易被理解为对死去的王朝的忠诚缅怀和伤感悼念,但是,在顾炎武这里,却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应该记得他的一番话:“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后来有人把这番话浓缩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在是莫大的曲解;顾炎武明确地把仅仅忠于一个王朝的“保国”和忠于整个文明统一的“保天下”区别开来。他一次次地拜谒明朝陵寝,或许正是一种将文化统一体从至上权力的符号象征中抽离出来的努力;他忧虑的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的崩塌,并且认为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为避免这种崩塌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顾炎武的时代,也正是《浮世的晚风》中各个人物的时代。文化的崩塌因为国家权力的更迭而极为鲜明地显现出来,历来作为文化诠释者的士人的生存状态是其最直接的表征。对这种生存状态,简雄的书名里用了“浮世”一词概括,真是非常贴切。这个来自佛教的用语,指的是繁华放荡而又虚空的生活。我们可以说,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明清易代之际士人的道德生活,并且在道德生活的讲述中,展示了顾炎武所忧虑的文化崩塌的过程。以儒家学说为正统,中国古代的士人的道德标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生存价值之所在。但是,就明代而言,从明代中后期开始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和压力就构成了士人内心持续的震荡,即如简雄在导读中所言“变化从明中叶不可阻挡地开始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第二章开头就写道:“每当大学士申时行走到文华殿附近,他就自然而然的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是一种道德观念的负担。”如果说,在申时行这里,道德的压力是以士人的“道统”应对皇帝的“治统”的支绌和尴尬体现出来,那么,到了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冒襄、侯方域们的时候,这种负担因为“治统”废弛、江山易手而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我以为,对这另一种方式的探讨和省察,便是《浮世的晚风》旨趣所在,并且以其独特的操作方式来完成。首先体现在对人物的日常生活的关注。红尘男女的衣食住行,才子佳人的往来穿梭,情人之间的恩怨离合,闺纬之内的亢奋神秘……十三位主角的故事,基本上是以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艳遇私奔为主要题材,通过这些达到如书的副标题所云“还原明清江南士林生活图景”。但是,如果我们将“还原”仅仅理解为布满私人痕迹、尽是绯闻八卦、充满低级趣味,那是莫大的误解。一方面,将这些原本在正史里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在于完整展示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且在于这一展示本身也表明对历史书写禁忌或陈规的挑战;另一方面,在这些人物琐琐细细的生活样态里活跃着从权力到资本、从思虑到欲望的力量角逐和博弈,而这些构成了日常生活的政治,折射着时代精神的情境。就像书的导读里所指出的那样,士林们在诸如昆曲的优雅、园林的创造之中,想象力已被禁锢而逐渐退化。从社会文化史或人类学视角关注私人生活,力求贴近和还原历史存在的“原生态”,也是近年学界热衷尝试的方式。但不同于学界一般这类文献的是,作者在历史的讲述中不仅关注讲什么,而且强调怎么说,竭力保持讲述者声音的在场和把控。有时候,简雄会将当下熟语或俗语搬到古人的情境中,譬如书中讲述吴伟业和卞玉京的故事时写道:“一个是名震九州的大才子,一个是已有皈依之志的江南名妓,当时要有互联网和狗仔队,估计就要全程直播了。可惜没有。”有时候,他会自称“后生小子”直接跳出来感慨,譬如:“一个被武力征服的民族,只能用精神自慰的方式消解苦闷,而强权奴役下的文化生态,有多少历史的真相被粉饰了呢?”有时候,他还会体贴一下读者:“因为茅元仪的戏份还没完,姓许的还要候会儿场,请稍安勿躁”。他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遗憾,比如告诉你“施蛰存先生于1936年编有《王微诗集》,但无缘读到,不知有何线索否”。诸如此类,让作者看起来像是一个占定了场子的说书人,有时也有点像你身边酒酣谈兴正浓的哥们。这样的“声音”诱导着我们,不期然地进入一种混杂的语言形态:戏谑的、调侃的、论证的、考据的、倾诉的、婉讽的、锐利的、沉思的……僵硬的历史变得活跃起来,温暖起来,我们的视线和心理、思想和情感在这样的语言之流中摇荡颠簸,感受当下现实的语境与古代人物的故事之间形成的锋面或曰临界状态,形成自己的某种“热点时刻”,而与作者自己某些隐晦的暗示和强烈的明示之间构成会意、对话,当然也有可能产生质疑和辩驳。这当中,一个突出的景观是,我们随时可以与各种史料笔记的文本相遇,有几十种之多。作者处理这些史料笔记时的笔触可谓摇曳多姿,有时直引,有时概述,有时改写,有时比对正史,有时考订真伪……这阅读与写作的双重变奏,让我想起法国理论家德赛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爱好读书的行为的描述:“目光穿过纸张,通过阅读者的视线改变文本,从某些词语中立即推断和猜出其意义,在书写的字里行间跨越和跳动……他将愉悦和挪用的谋略带入到他人的文本中:在其中进行侵犯、转移进去,如同内部的噪声一样被不断扩散。谋略、隐喻、组合,这一生产同样是记忆的’发明’。它使词语成为无声的历史的出路”。《浮世的晚风》探寻的“历史的出路”或在于,在把玩中洞察,在同情中批判,在贴近中反思。如此,作者从明清易代之际的士人们的生活形态的描述,揭示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在卷入与淡出、求售与退隐、醉梦与狂放之间的挣扎,构成了另一副“天崩地裂”的图景,其深远的影响并不亚于一个帝国的坍塌。即便站在今天的语境之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那里的习习晚风。这时候,回头再看看书名,我忽然感到,宋代刘克庄的诗句是对简雄这本书的写作的隐喻:“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发表于中华读书报)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真的很适合春天读
  •     灵个.....
  •     全书以柳如是开场,以张岱结束,主体由13个人物故事构成。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历史书写,揭示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描绘明清江南的日常生活图景。卷入与淡出、求售与退隐、醉梦与狂放。
  •     读此书,可见文人骚客之风雅,值得一读。
  •     一部通俗的史书,用说书者的口吻,当代人的视角,将晚明清初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
  •     明清文人风流八卦史,口水书,文字略显轻浮……
  •     书生搭妓女,永远是一对欢喜姘头
  •     独爱柳如是,更敬葛嫩娘。
  •     好看的 ,才子与佳人的故事
  •     这一本可以和王鹤的晚明风月对照看,高度重合的人物,一致的时代背景。但是简是从男性士人角度看,不单单讴歌女性,也描写世情,相对理性,考据精神更严谨,少抒情多干货。推荐。
  •     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免不了带有粉饰的色彩,无论是何种文本,而以寒士为素材的《浮生六记》和《聊斋志异》往往展现了士林更真实的一面,而这正是其具有伟大价值的关键。
  •     第一次看简雄sir的书就已经打算看他所有书了。
  •     名士与名妓的故事,有些许向往。
  •     讲才子佳人的私生活,却处处有典有出处。江南士林的朋友圈很有看头。
  •     可以一口气看完。男人写的名士与名妓的故事和女人写的不一样。
  •     不错呦~想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