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上下)

出版社:豫章心月 中国方正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802169814
作者:豫章心月
页数:70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童年奇事    第一场景    时间: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九月三十日    地点:浙江余姚县某里甲的一所普通民宅院内    一对五六十岁的老夫妇焦急地在一幢二层小楼下走来走去。    老妇人(岑氏)喃喃白语地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儿媳妇平平安安,生个大胖孙子。”    老头(王天叙,号竹轩公)也焦虑地说:“奇怪,别人都是怀胎十月产子,怎么咱家的儿媳妇,怀孕快十四个月还没有动静呢?”    老妇人神秘地说:“他爹,昨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飞来了一群神仙,穿着红色和白色的衣服,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在一片祥云中飘了过来。对我说:‘念你们夫妇平时行善积德,特意送个文曲星给你们做长孙。’结果你瞧,今天咱儿媳妇就要生了。要不是我这两年手脚不太灵便,还用请什么接生婆?”    竹轩公不以为然地笑笑说:“你那是想孙子想疯了。好,等孩子平安落地,就依你梦到的,给他取名叫王仙或王云吧?”岑氏嗔怪道:“去你的,哪有叫王仙的,别人还以为是街上算命的王半仙呢?叫王云还差不多……可是,现在不光孙子没有生下来,咱儿子怎么还没有回来?不是已经找人去喊他回来,这都半天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正说着,从院外跑回一个秀才打扮的年轻男子(王华,字德辉),他气喘吁吁地说:“爹,娘,怎么样了?”    岑氏心疼地给儿子擦汗,说:“瞧你,都是秀才了,还这样慌慌张张的。不急,接生婆正在楼上呢!你在别人家坐馆,回来跟东家告了假没有?”    王华说:“告了告了。东家听说我媳妇生孩子,还预支了我十两银子的束修呢!”    正说着,只听得楼上“哇”的一声传来婴孩的哭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接生婆从屋里出来,冲着楼下喊:“王家姆妈,好福气,是个大胖小子,恭喜你有孙子了。母子平安!”    一家三口听了喜出望外,王华高兴地对天作揖:“感谢苍天,我王家有后了。”    岑氏高兴了一阵后,对王天叙说:“我的梦灵验吧。你还不信!”    王天叙连忙讨好地说:“灵验,灵验!那这样,就依你的梦,给孩子取名叫王云,小名就先叫云儿吧。华儿,你看呢?”王华笑着说:“爹说了算,爹说了算!”    第二场景    时间:五年后    地点:王家门前的石街上    已经五岁的王云在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跳房子。只是,他不会开口说话,只能跟着别的孩子的指令一起玩。祖父王天叙和祖母岑氏在一旁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岑氏略带伤心地说:    “唉,都五年了,这孩子怎么就不会说话呢?找了多少郎中看也不济事。要说十个哑巴九个聋,可他一点也不聋啊。八成是那年给他吃凉元宵吃的。”    王天叙说:“就算是哑巴我也喜欢。”    岑氏说:“瞧你说的,难道我不喜欢吗?只是将来他长大怎么念书?怎么做事?唉,可苦了孩子了。云儿他爹在外坐馆当先生,一个月也难得回来一趟。唉,还亏了咱儿媳妇孝顺明理,在家里操持家务,里里外外,这日子才勉强过得下去。”    这时,儿媳郑氏从屋里出来,对王云喊:“云儿,过来吃果子了。”王云听了,十分伶俐地跑过来,刚要接果子,郑氏温和地说:“先去洗手。”王云很乖巧地去井旁洗了手,回到母亲身边,拿了三个果子,先给了祖父一个,又给了祖母一个,剩下的一个才自己吃了起来。祖母岑氏眼里含着泪花说:“这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里明白,知道孝敬爷爷和奶奶。”    郑氏把王云搂在怀里,小声地说:“不会说话也是为娘的心头肉。”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木鱼声,有一个和尚的声音:“阿弥陀佛,施主,贫僧想讨口水喝。”说罢,走进一位身背包裹和葫芦,年过五旬,长得慈眉善目、仪表不俗的和尚。王天叙儒者出身,平素不太信佛,对上门化缘的和尚一时踌躇,不知该如何应对。平时信佛的岑氏赶忙上前,说:“师傅请进门歇息,待我们去烧壶茶,再准备一点干粮供师傅路上用。”说着,十分殷勤地把和尚引入院中坐在竹凳上。郑氏则十分乖巧地进了灶房烧水、煮饭去了。小王云见祖母对和尚以礼相待,手里拿着一个梨子走了过来,面对和尚“啊、啊”了几声,把梨子塞到和尚手里。和尚非常高兴,说:“这孩子真懂事,你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啊?”    小王云又“啊、啊”地叫了几声。和尚凝神定睛看了王云一会儿,说:“这孩子真的不会说话吗?他几时生的?”    岑氏说:“壬辰年九月三十日巳时生的。唉,头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天上的神仙穿过云层给我送来个孙子。没料到第二天儿媳妇真的得了个孙子。他爷爷高兴得不行,就给他取名叫王云。可惜的是,今年五岁了,就是一直不会说话。”王天叙听了在一旁也不免叹气。    和尚掐指算了一下,又凝神看了看王云,说:“多好的孩子,都是被你们取的名字给叫坏了。”    “啊?”王天叙和岑氏面面相觑。    “这样吧。”和尚从身边的包裹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从里面取出几粒小小的药丸,递给王天叙,说:“用温水给他服下去,再给孩子改个名字就行了。”    王天叙踌躇不前,不敢接纳。和尚说:“怎么,不放心?你们可以叫几个年轻后生看住我,待孩子吃了这药丸之后平安无事,我再走。要么,我先吃一丸给你们看。”说着,和尚立即吞了一枚药丸下去。    王天叙这才不再怀疑,接过药丸,问:“师傅,这里究竟是什么道理?”和尚平静地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漏。违天意,遭天谴!阿弥陀佛!若无事,贫僧可就告辞了。”  岑氏在一旁喊道:“华儿媳妇,水和干粮弄好了没有?”  郑氏在厨房应答:“娘,就好了,让师傅再稍等。”说着,郑氏拿着水和一些干粮从屋里出来,和尚很有礼貌地将葫芦放在院子的石桌上,又将包袱打开放在一旁,郑氏便替和尚往葫芦里灌满了水,又将一些烧饼放在包裹里包好。    和尚向王云招招手,“过来,孩子。”王云很懂事地走过来。和尚将手放在王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了一阵,然后说:“孩子,你受苦了,以后就好。”说罢起身,背起包裹和葫芦,飘然而去。    王天叙拿着药丸,对郑氏说:“给孩子用温水服下去。”    郑氏有点犹豫,“爹,这行吗?”    “不必怀疑了。你没看过那大和尚自己先吃了一丸吗?反正不会有毒。”    “是,爹。”郑氏去倒水,准备给孩子服药。岑氏在一旁说:“不该叫王云,那该叫什么名字?”    王天叙犹豫地说:“那……就到圣人的经典里去找个合适的名字,用圣人的话来取名字,总不至于错吧。”P1-5

书籍目录

第一章童年奇事第二章少年狂者第三章出入佛老第四章远谪他乡第五章龙场岁月第六章南北为官第七章初战汀漳第八章廓清闽粤第九章荡寇大庾岭第十章兵靖九连山第十一章抚民兴学第十二章宸濠之乱第十三章倡义兴师第十四章大江烽火第十五章张、许之难第十六章良知应变第十七章衣锦还乡第十八章优游林下第十九章梅开二度第二十章再踏征途第廿一章抚平思、田第廿二章平靖广西第廿三章性月恒明第十三章倡义兴师第十四章大江烽火第十五章张、许之难第十六章良知应变第十七章衣锦还乡第十八章优游林下第十九章梅开二度第二十章再踏征途第廿一章抚平思、田第廿二章平靖广西第廿三章性月恒明

编辑推荐

豫章心月编著的《王阳明(上下)》是笔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场景式历史小说。它描述的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书法家王阳明(1472—1529年)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其间有宏阔的战争场面,有感人的生活经历,还有诙谐的故事情节。通过阅读此著,爱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可以澄清以往对王阳明其人其事的许多模糊认识或误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著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除了史籍中无法涉及的细节外,笔者几乎没有虚构,皆按照《明史》、《王阳明年谱》等正史史料编撰而成,即使其中一些超出常规经验的神异之事,亦不例外。

作者简介

这是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场景式历史小说。本书描述了明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书法家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其间有宏阔的战争场面,有感人的生活经历,还有诙谐的故事情节。通过此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王阳明。


 王阳明(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记得第一次来到南昌,不知阳明路的“阳明”何解,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阳明路纪念的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后来游庐山时,又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看到了王阳明在江西平定宁王之乱后写的一篇《记功碑》,不禁对王阳明生出一股钦佩之情,想他一介文臣,竟有如此大智大勇平定叛乱!此后又涉猎到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对他的心学思想兴致盎然。然而对王阳明的零零碎碎的了解总是觉得还不够,像是盲人摸象一般,直到看到豫章心月的《王阳明》一书,才大致对王阳明其人其思想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王阳明》一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深厚真挚的情感,以及独特的结构形式描绘出了王阳明可歌可泣的一生。首先,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真实全面,主要根据《明史》、《王阳明年谱》等正史资料编撰而成,基本上没有什么虚构造作之处。因为真实,所以更动人!本书从王阳明出生时写起,将他的童年趣事,求学科考,官场风云等一生经历娓娓道来,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王阳明不再是一个冰冷而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我们可触可感的血肉之躯。书中的王阳明有过无忧无虑的淘气,有过稀奇古怪的幻想,有过血气方刚的冲动,有过呼朋唤友的快意,有过平淡度日的安然,也有过遭忌贬谪的苦难,也有过剿匪平乱的智勇……所有这些编织成了一个真正的王阳明,一个至情至性,忧国忧民的王阳明。其次,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入了他的日常言行中,这就使得那些误以为哲学思想空洞玄远而将其束之高阁的人,能够轻松地于浅显的文字和生动的言谈中领悟到心学思想的精髓。作者将心学思想贯穿于王阳明的日常言行中,通常以轻松活泼的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融入了平实真切的生活情境,这不仅使得深奥的哲学思想变得通俗易懂,而且也符合王阳明反对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权威,讲求知行合一,于本心内求理的为学主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门徒众多,据说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随身佩戴的印章上就篆刻了“一生俯首拜阳明”七个字。本书通过描写了王阳明哲学思想日益成熟和日益精深的历程,将其思想通俗化,向普通大众阐释了阳明心学的真正内涵,本书必能对传播、弘扬阳明心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巨大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一部场景式的历史小说,选取王阳明一生当中的重要时刻,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将他的一生剖析在众人面前,又把每一个细节巧妙而自然地连贯成一个整体,就这样,王阳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的整个人生跃然纸上。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场景既可单独成篇又是整本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动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本书文笔细腻生动而通俗易懂,以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谱写出了最深刻真挚的情感,以及王阳明最真实动人的一生。王阳明完全不同于当时的其他儒门学子,只知皓首穷经,空谈学术,而是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另辟蹊径,撇开门户之见,广纳儒释道诸家思想的合理处,创建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并坚持身体力行。王阳明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卓越的军事和治国才能。文中以大幅篇幅描写王阳明南方剿匪,平定宁王之乱等战事,以及余下的富国安民,兴办教育之事,将王阳明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的旷世之才表现得淋漓尽致。豫章心月对王阳明研究得深入,理解得透彻,且文采斐然,以五十万余字洋洋洒洒地将一个文成武略,大道独行的鸿儒形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认识王阳明可从本书始!
  •     对王阳明的第一印象,是初中政治课本。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我心即时宇宙,宇宙即是我心”。基本是负面形象。几十年以后,才知道,这个王阳明,被称作“古今第一完人”,几千年中国历史上实现“立言、立德、立功”的唯一几个人之一。这本书,虽然叫小说,但只是杜撰了细节的描画,整个框架完全按照正史描述。不但描绘了阳明先生一生的传奇经历,也能对“心学”的整个体系乃至发展里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不错的好书,值得一读。
  •     在书中第四章(远谪他乡)第七场景中有王守仁父子的一段对话(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被谪贬),王阳明出狱后父亲王华来看他,才个把月不见,王华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他老泪纵横地喊道:“伯安!”  王阳明应声道:“爹,孩儿不知天高地厚,又给您惹祸了。”王阳明父亲回答道“不!伯安。头两天为父也怨过你,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先跟我商量一下。这两天为父也想清楚了,你没有做错什么,没有辜负先圣的教诲。你为满朝文武带了一个好头。在家里说这话我不怕——刘瑾这样一手遮天,倒行逆施,他的日子也不会长久的!”之后在得知父亲因自己而遭贬谪时,王阳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拉着王华的袖子哭了起来,并向父亲说道“父亲,都是儿子不孝,拖累了您!”  ······这时王阳明的父亲是如何回答的呢?“孩子,别这么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过去,人们恭维咱们家父子两代进士,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咱们父子两代‘硬脊梁’,京城的士大夫中间都已经传开了,这才让我真正觉得自豪。”。这让我忆起了苏轼幼时与其母的一段故事,在《宋史·苏轼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苏轼十来岁的时候,程夫人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中的故事。范滂是东汉时代的著名政治家,他查办贪官污吏,铁面无私,结果遭到奸臣陷害,被判处极刑。上刑场前他与母亲诀别,说: "母亲,我对不起您。今后只有靠弟弟尽孝心了,我就要跟随父亲在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只求您舍弃难以割断的恩情,不要增加悲伤。 "他母亲深明大义,对他说: "你今天能够与忠义之臣齐名,死有何恨!既已享有美名,又要盼望长寿富贵,岂能双全?我支持你为了理想舍弃生命。 当时,十岁左右的苏轼站起身来,激动地说: "母亲,倘若我也要做一个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程夫人很平静地说: "你如果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 大哉斯言!”身世浮沉多险路,岂妨我心地皎皎月一轮“反顾当下世事又怎么不让人汗下呢!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看介绍,这部书应该不错,作者是对王阳明深有研究的学者,不是一般的发烧友。
  •     王阳明为曾国藩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古代士人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是文人的最高目标。据说达到这个目标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算半个(也有说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窃以为诸葛孔明在立言上并无建树),不论如何王阳明做到“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个最高标准,都是没有人质疑的。这本书,虽然叫小说,但只是杜撰了细节的描画,整个框架完全按照正史描述。不但描绘了阳明先生一生的传奇经历,也能对“心学”的整个体系乃至发展里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介绍。  不错的好书,值得一读。
  •     本来是在书店随手抓起的一本书,却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一读就难以释卷,要不是有友人电话打断,肯定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写的很轻松,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好像就站在人物身边,各个场景都活灵活现起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王阳明未有一亲生子嗣,好吧,伟大的人总是人生有些缺陷。总之书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     基于尽量真实的史料,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辞,使得本书既有通俗小说般的引人入胜,又有纪实文学般的真实感和史料价值。以评书家般的述说给予一般读者以吸引,又以学者般的严谨给予他们直面历史的勇气。采用现今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写作,预示着文学写作的一个新动向,在历史文学领域尤其明显。当今的青年为现代科技产品围绕,能静心阅读者较少,而晦涩枯燥的言语更让其远离,适当采用活泼的、形象的、时代化的表述,可以将我们的青年从舶来的漫画书和动画片中争取过来,从而将较为真实的历史还原给他们。因为若只能从种种“戏说”的电视剧和无数“穿越”的网络小说中形成历史观的一代,对于他们将成为主体的未来的中国是莫大的悲哀。
  •     刚开始看不进去。开头不吸引人。读久了 方觉得棒。如同王阳明就在身边。写书的人也是受了影响的。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     内容不错的,小说体的。还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