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34458781
作者:汉声杂志社
页数:40页

章节摘录

汉朝靠着许多开拓边疆、防守边疆的英雄,建立起领土广阔的大帝国。在这许多英雄当中,有些是非常有名的大将军,像卫青和霍去病;也有些是无名英雄,他们不一定在战场上获胜,但是他们的忠心和奋斗不懈的精神,也同样的了不起。    现在,我们要来说一个忠勇不屈的英雄——耿恭的故事。    耿恭和班超是同时代的入,他也被皇帝派去西域,带领几百人驻扎在金蒲城,防止匈奴的势力伸进西域。    这一年春天,匈奴单于打听出西域只有几百名汉兵,就派出大军来攻打西域的小国,不久就包围了金蒲城。    耿恭一点也不害怕,站在城墙上,对匈奴人喊:“我们汉    人的箭上附有神力,让你们尝尝厉害!”他右手一挥,旁边的部下立刻射出箭。    “啊——”被射中的匈奴入痛苦地嘶喊,伤口像火烧一般,并且流出黑黑的血。原来耿恭预先将毒药涂在箭上,匈奴人以为箭上真的附有神力,吓得四肢都软了。就在这时候,沙漠突然刮起暴风雨,天昏地也暗。耿恭知道这是个好机会,立刻就跨上战马,率领    一百名部下冲出城去,勇敢地在风雨中与匈奴兵搏斗。匈奴兵一看汉人这么神勇,魂都飞了,带头的首领呼喝一声,所有的匈奴兵就回过头,快马加鞭地逃走了。    这次战役之后,耿恭和部下移到疏勒城驻扎。    没想到夏天一来,太阳火热火热地晒在西域的沙漠上,匈奴又来侵犯疏勒城了。这一回匈奴入学乖了,他们不用武力攻城,却堵塞了城外的河流,并团团围住疏勒城,想使耿恭和其他人活活渴死。    疏勒城中的人全靠这条河流活命,现在河流被堵住,大家都急得不得了。耿恭马上带着部下在城中挖了一口井,可是挖到十五丈深,还没看见一滴水。所有的人渴得受不了,嘴唇都裂开了,只好挤马粪中的汁来喝。    耿恭看到这情形,心中真是难过极了。他想用诚心打动神明,帮大家渡过难关,于是一面命部下继续挖井,一面整理自己的衣服,向着井跪下,恭敬地拜了三拜,口中喃喃地向神明祷告。太阳毒辣辣地照在他身上,汗水一行一行流下,湿透了盔甲。直到黄昏,耿恭还是一动也不动地跪着。    突然,“咕噜咕噜……”地底响了几声,“唰”地涌出一股清凉的泉水。大家抢着用水桶舀上井水,猛灌几口后,精神大振。    耿恭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叫三个部下先抬三桶水到城墙上。他向匈奴军大喊:“虽然你们截断了河水,但是天神却帮助我们,赐给我们喝不完的井水。你们就算再包围一百年,我们也渴不死的。你们瞧仔细了……”三个部下把水泼到城下。红红的夕阳,映照着洒下的水闪闪发光,匈奴人看呆了。    匈奴首领说:“疏勒城中根本没有井,怎么会有井水呢?这……这一定是神赐给他们的。有神帮助汉人,我们绝不可能胜利,还是撤兵吧。”他吹响哨子,带大军撤退了。    不过,喜欢打仗的匈奴人还是不放过耿恭。第二年,他们听说汉朝皇帝死了,国内变得很混乱,他们就联合西域一些小国,再去包围疏勒城。    这回匈奴大军围在疏勒城外,自己随时补充粮食和装备。    他们是要让城内的人把粮食吃光,又没办法逃到别的地方,最后全部饿死。这样不用花一丝力气,就可以拿下疏勒城。    过了几个月,疏勒城内的粮食真的吃光了,怎么办呢?连树根、树皮、弓箭和皮制的战衣都被煮来吃了。    耿恭心地仁厚,有吃的先给别人吃,有喝的先给别人喝,所以疏勒城中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投降,誓死要守住疏勒城。一个名叫范羌的部下更要求说:“耿将军,我愿意冒险冲出重围,回国去请救兵。”    耿恭认为太危险了,不肯答应。范羌却说:“将军待我们这么好,我为将军冒险一次是值得的。再说,多冒一分险去请救兵,总是会多一分活命的希望。”于是趁着黑夜,范羌偷偷逃出重围。    第二天早上,匈奴单于派了一个使者去劝耿恭:“耿将军,疏勒城里的粮食没有了吧?你何必在这里等死呢?如果你向单于投降,单于马上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送你很多美丽的姑娘,让你享受荣华富贵。我看你还是早点投降吧!”    耿恭冷笑几声说:“你来得正好,我早就想要投降了。请你上城来,我们仔细商量商量。”    使者攀着一条麻绳,慢慢爬上城墙。不等他说话,耿恭就手举钢刀,用力一劈,把匈奴使者劈成两半,然后向城外的匈奴人大喊:“我们汉人是死也不投降的。”    单于远远望见,不禁大发雷霆,命令大军更加严密地监视疏勒城,不让耿恭有逃命的机会。    疏勒城这儿情势越来越危急,国内又是怎样的呢?新皇帝刚即位,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朝廷中的大臣意见又不一致,常常为一件小事争执。这回范羌回来求援,大家还是吵来吵去的。有人认为国内还没安定,西域又太遥远,不应该再派军队去援救。当然也有人觉得应该派出援军。新皇帝一时不知道要听谁的意见才好。    最后,一个名叫鲍昱的大臣沉痛地说:“耿恭和他的部下都是我们汉朝的军人,他们忠心耿耿地守在西域的疏勒城,不顾自己的安全。我们怎么可以见死不救,让他们饿死在西域呢?皇上如果不派兵去救他们,以后所有的军人都不敢上前线去打仗了。万一匈奴再来侵略我们,有谁愿意去抵抗呢?”    新皇帝觉得鲍昱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七千人的大军,跟范羌一块去救耿恭。    援军出了国境,在沙漠上走了几天,碰见匈奴人就先打了几次小仗。这时已是冬天了,离疏勒城还有一千多里路,带兵的将军眺望遥远的西方,荒野一片白茫茫的,天气又冷,路途又危险。他想:“疏勒城已经被围了好几个月,等我们赶去,耿恭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我们何必冒着大风雪,辛辛苦苦地赶去呢?”    这么一想,他马上决定带兵回国,不再往前走了。命令一传下去,范羌怒气冲冲地跑来见他,大吼大叫:“皇上要你去救耿将军,你怎么可以走到半路就折回去呢?”他激动地流下眼泪,又说:“我费了千辛万苦,就是要请援兵去援救耿将军。没想到你贪生怕死,不肯完成任务。我……我怎么对得起耿将军和疏勒城的弟兄呢?将军,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他们。”    将军听了范羌的话,羞得满脸通红,但他还是不愿意继续向西走。停了一停,他说:“这样吧,我分两千人给你,你带他们去救耿恭吧。”    匈奴的军队有两万人,范羌带着两千名士兵,不敢和匈奴正面交战,只能在晚上,偷偷绕过山后的一条小路,回到了疏勒城。城中的人听见人马接近的声音,以为匈奴军要来攻城了,大家暗暗叫苦,心想这一次是撑不下去了。范羌赶紧在城外喊:“我是范羌啊!我带了援军回来。”    打开城门,耿恭见到不怕危险艰苦、回去请救兵的范羌,他激动地握紧范羌的手,又是欢喜,又是感谢。    等天一亮,吃了范羌带来的粮食,所有的汉军一起冲杀出城。匈奴人沿路追杀,不肯放过他们。经过几次战斗,他们好不容易回到汉朝国境内,原先和耿恭一起防守疏勒城的弟兄,只剩下十三个人了。    耿恭和他的十三个弟兄终于回到京城洛阳,没有人盛大欢迎他们,也没有人认识这些憔悴而瘦弱的武士。耿恭回到家里,又知道他的母亲已经在他死守疏勒城的时候死了。经过大险,吃过大苦,耿恭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这时他却忍不住伤心痛哭了。    但是耿恭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朝廷认为他苦战西域、宁死不投降的精神是所有战士的楷模,就颁封赏给他。而他后来又重上前线去奋勇杀敌、保卫疆土呢!P7-11

前言

让汉声中国童话成为十几亿中国人的故事很高兴,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即将在中国大陆隆重出版,能够在这片孕育中国故事的广袤土地上,陪伴千千万万的中国孩子成长、茁壮。记得1981年,汉声《中国童话》首度在台湾地区出版亮相时,我们引用了一句话:“将来的艺术家一定会明白:创作一则优美的故事、一首好歌,或是编写人人能懂的传奇、谜语和笑话,可能比创作长篇小说和交响乐更重要。”——托尔斯泰19世纪末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以世界顶尖的文学家身份,跨入了大众通俗文艺的园地,亲身收集民间故事,并且为幼小的学童编写启蒙读本。在当时,他的举动曾经被讥讽为一种伟大才能的浪费。如今,隔了一个世纪,我们却不能不说他的理想是真知灼见了。今天,我们放眼世界各国,有多少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从事儿童读物的创作。借着这些优美的读物——寓言、童话、诗歌或民间故事,我们可以更深一层地体会托尔斯泰的理念:文艺教育乃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细说汉声《中国童话》的诞生缘由,不能不提当年的时空背景。1970年至1980年,台湾地区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印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孩子们只认识德国的白雪公主、美国的米老鼠、日本的无敌铁金刚……如此失根于自身的文化沃土,无怪乎民族意识一代比一代低落了。这令我们十分忧心。难道说:中国没有足够的、好的故事吗?其实不然。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伟丽的山川、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在在孕育、累积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并且,在过去正规学校教育不普及的年代里,口耳相传的故事,曾经担负起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使得即使在穷乡僻壤长大的孩子,也有一份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昔日的中国故事,如今安在?汉声工作同仁在多年的民俗调查工作中发现:中国故事并非真正消失,只是藏匿了。君不见,在一所庙宇里,即使是一座小小的檐下斗拱,也画了八个故事画,更不必说那些壁画、浮雕和诗文里藏有多少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掌故了。此外,民间的刺绣里也藏了故事,器物的花样上也描绘着故事,甚至,在我们采访年老的捏面人时,一个个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而又散发着糯米甜香的江米人,每一个不也都牵连着一则相关的人物故事吗?我们由此想到:现代的孩子,不见得能像过去的孩童一样,借着生活中的事物,达到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他们走进庙宇里,大概也不再有人为他们解说那些壁画中的故事了。当时,眼看中国故事面临了存亡绝续,我们内心急切,不能坐视不管。因此,汉声自愿负担起采集和整理的工作,并且借着现代最好的印刷技术,使得这些蒙尘的故事,得以重新闪亮起来。第一要务是重新整理浩漫芜杂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说起来容易,做了才知道困难重重。像民间故事,往往受时代性、地方性和传述撰写的影响,面目模糊或断简残篇地散存在各类旧书中,我们必须要让它们在不失去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后成为完整的故事,而又能通过现代人价值观念的考验。这样,真正可以采用的故事,不过是资料收集中的百中一二而已。我们着手于中国儿童故事的工作,发现这工作并不只靠少数人的辛劳和使命就能达成,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那时,我们刚好阅读到1920年至1931年北大、中山大学及民俗学会所做的中国民间故事调查资料。一方面感动于当时大学师生对实际文化的热情参与,他们不辞辛劳地访问地方父老,完成这厚达三十册的民间故事珍贵资料;一方面,我们也领会到,要整顿中国传统故事,使其成为有趣、人人可读的书本,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才行。在将近一年的筹划工作中,我们先后聘请四十多名的年轻文艺工作者,加入儿童故事的撰写和制图。最后,凝缩成一个充满了自我训练和自我挑战的工作小组。汉声《中国童话》工作小组,分为文字和插图两部分。插图部分在后篇“用彩笔说故事”会细谈。至于文字部门,定期有学者、专家来演讲儿童文学和写作方法的分析。此外,小组中每写一个故事都要严格地经过资料和题材的选定,彼此互相口述以研究故事的语气和结构,然后经过两三次的修改和润色,达到口语化才算定稿。内容编排方面,汉声《中国童话》是依照农历,以一年每天一个故事为原则,并顺着中国节庆,发展出节令掌故、中国历史和科学故事、伟人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等。用各类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们在逐日读完一年的故事之后,可以奠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此外,在阅读方法上,五六岁孩子固然已经能借着认字来进入这些故事,然而,在工作日趋繁忙,两代之间常发生隔阂和代沟的情况下,我们却更希望父母亲能按照日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每天晚上讲述一则给孩子听。为此,我们在每一篇故事的后面都附加了“给妈妈的话”,增加了故事的诠释和故事所附带的背景知识。中国过去多少故事,原本也多是在农村恬静无事的夜晚,由家中父老闲闲摇扇,讲述给孩童们听的。这些故事的内容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玄奇,也关联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和风云际会的人物,无数的民间传说更来自广袤无垠的中国乡野。这些故事不只充分打开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展开孩子辽阔的心胸,无形中,也使讲述者和聆听者自然建立起了中国伦常的亲情。不仅如此,孩子在启蒙成长过程中,会因亲情的滋润,对自己、对世界充满信心。无论是文化的传承、伦理亲情的维系,或是信心的建立,都是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想要带进家庭中的。它的聆听对象与诵读者,该是由5岁小童以至90岁的长者。当年汉声《中国童话》在台湾结集出版时,我们想到19世纪的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势正由衰弱逐渐复兴。那时有格林兄弟俩,他们从民俗神话研究开始,进一步采撷德国民间故事,并提升了故事的想象力及意义,撰写成280多则的《格林童话全集》。据学者说,这套书对近代德国的教育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力。格林童话使德国的孩童从小便受到德国文化的启蒙,使他们从民族情感的维系中,奋发求进。如今,格林童话已不只属于德国的财产,它的影响力已是全人类的了。不论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将来在中国是否能有格林童话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相信,在广大的中国故事领域中,它是一个起步,也经由这样的工作,我们得以与中国的传统香火绵延,并且展望未来全新的世代。值得欣慰的是,汊声《中国童话》繁体版在台湾地区出版后,多年来深入台湾无数家庭,影响所及,从学校说故事的课程也看得出来。当年上说故事课时,台湾从南到北几乎每位上台的小朋友都说着汉声《中国童话》里的故事,而台下小朋友竟能念念有词跟着复诵。小朋友的反应让我们明白,在现代化的中国人社会里,孩子们多么迫切需要属于自己民族的故事。特别是今天时代更迭,中国从忙碌的工业社会来到瞬息万变的后工业时代,我们的孩子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由于电子化的结果,儿童电子产品大行其道,孩子们课余大多沉迷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画面炫哗刺激、夺人耳目,故事本身也多为假设虚拟。不少孩子因此活在自以为是的虚拟世界里,俨然成为“宅童”,既失根于现实社会,也失根于民族文化。在汊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出版前夕,我们深切体认,《中国童话》这部老经典是该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了。它既有历史积淀的智慧本体,又透过父母每日一则、口耳相传的使用方法,如此体用结合,恰可通过时代变迁的考验。因此我们深信,在快速、虚拟且飘忽的世代,汉声《中国童话》能帮助孩子稳定扎下深厚的根基,让我们的民族幼苗身心茁壮,能面对世界各项挑战,成为新时代扭转乾坤的新巨人。

名人推荐

我在我女儿小的时候,也给她买了很多童话。当时一直有这样的一种遗憾,我小的时候听过这么多民间故事,却没有人出成书。所以当我拿到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时候,我突然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期望,好像在这套书上有一个落实。这套书无论是从文化的传承上,还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棒的。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精华,同时也有很多糟粕的。比如说我个人,我看这个二十四孝图的时候,我会有比较强烈的抵触心理。但我在读这套书的时候,却觉得没有一点儿抵触心理。无论从印刷的精美上,故事的可读性上,还是正面的价值观的传达上,这套书都可以说是非常棒的。所以它能够引进到大陆,能够让大陆的小朋友看到这么好的东西,我觉得这真的是出版界的一件喜事,也可以说是我们公众的喜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著名作家 尹建莉

内容概要

汉声杂志社,自1971年成立起,一直致力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长期收集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出版杂志14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若干方面,是汉声36年如一日投身民间文化保护事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很早就被喜欢东方文化的人士评为中华民族的“无尽藏”,甚至享誉全球文化界,2006年夏天更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2006年,它在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亚洲之最”中,被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2006年,台北有一条街巷以它的名字命名。

书籍目录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五月二十一日•老鹬与大蚌五月二十二日•忠勇不屈的将军耿恭五月二十三日•万事不求人五月二十四日•神箭手与卖油老头五月二十五日•小狐狸和石榴王五月二十六日•瓠瓜枕五月二十七日•过五关斩六将五月二十八日•槐树洞里的奇遇五月二十九日•干将剑 莫邪剑五月三十日•汉武帝与神仙酒

编辑推荐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编辑推荐:台湾汉声•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版本!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给孩子最纯正的中华美术熏陶。错过整整30年,首次引进大陆的最美最美中国童话读本!动用100多名文字编辑,200多名插画师和美术编辑,畅销台湾三十年的奇迹童书!一经出版,就获得台湾最高出版奖——金鼎奖,更是接连斩获“新加坡最佳图书”“最佳图书美术设计”奖,陪伴两代人成长,是小朋友投票出来最受欢迎的童书!《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适合年龄段:四五岁能听懂,八九岁能看懂,八九十岁还爱看。最好的方式,是妈妈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篇当作床头故事。《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得奖记录:中国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新加坡“最佳图书金牌奖”;新加坡“最佳图书美术设计首奖”;台北市立图书馆“百名好书排行榜”儿童类第一名;国语日报票选十大热门儿童书籍第二名;校园好书排行榜语文类排行榜第一名;《潇湘晨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度好书入选;《新京报》2012年度100本好书入围。

作者简介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内容简介:您手中的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是中国儿童读物出版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出版传奇。1920年—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上山下乡,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此书最初的故事库。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同时,每一幅插图都是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翻开《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带孩子回归神奇、可爱、充满中华传统智慧的欢乐宝库。

海报: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5月的故事(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2015年12月读过
  •     很好,推荐给许多孩子了
  •     2016.5.22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