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50308578
作者:[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页数:285页

摘抄

1933年的修订稿后记里,沃尔夫林谈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看到导师布克哈特遗著里的一则札记:“从总体来看,艺术与一般文化的相互联系是松散的;我们不难理解,艺术有其特有的生命和特有的历史。”这应该就是沃尔夫林思考“观看本身有自己的历史”(《导论》,P26)的起点。沃尔夫林提炼出五对概念——线描和涂绘、平面和深度、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和统一性、清晰性和模糊性——来分析16、17世纪艺术的差别,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阐释风格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分析作品,像一个老手艺人告诉读者该如何去解剖一幅作品,将丰富的经验、深邃的见识和精湛的分析融为一体。沃氏反复强调:“视觉的方式,或者说想象的观看方式,并非自始都一样,也并非在各处都相同,它就像生命的各种形式,有自己的发展史”(《第六版序言》,1922年)。这种强调在当时的语境或许别有用意,面对艺术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镜子这种论调,沃氏感到焦虑。他认为将风格看作“一个时代的表现,一个民族气质的表现,也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并没有触及艺术品的质量,以往的这种研究(似乎是针对丹纳)“还远远没有臻于完美的境界” (《导论》,P25),以故《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仅仅谈论风格而不关心作品背后文化,不对作品的价值作出判断。突出一端,往往就潜藏忽视另一端的危险。在1933的后记里,沃尔夫林作了新的声明:“人们对艺术进行历史的观察,总是把美术史当作表现史,总是从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中寻找艺术家的个性,从形式和想象力的巨大变化中看出其背后对精神运动的直接反应,而那些盘根错节的精神运动在总体上又构成了一个时代的世界观、一个时代对世界的感受。谁能够否认这种解释的力量和环顾整个文化的必要性呢?但是,片面强调这种解释会引起危险:它会忽视艺术的图像特点。因为总的来说,艺术正是借助于直观的想象发挥作用。造型艺术是观看的艺术,有其特有的前提和生产规则。艺术反映变化着的‘情调’,不像人的面部表情反映人的内心感情活动那样自然而有规律,换言之,表现系统在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要把艺术比作一面反映‘世界的’变化无常的镜子,那么这个比喻就具有双重的欺骗性:艺术创造和镜中之物不好进行比较;而且,即便承认这个比喻,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镜子和艺术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沃氏作了部分修正,但他依然坚信风格本身之于艺术的价值,这或许就是艺术之为艺术的魅力,也是艺术史研究的核心命题。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细致而精彩,虽然有些归纳未必苟同,但真知灼见时时闪烁:“风格很少取决于自然的单纯的观察;对装饰原理和审美趣味的信念,才拥有决定风格的最终权力”(P69),“在再现艺术的历史上,作为风格的一个因素,绘画得益于绘画的比它得益于直接模仿自然的还多。绘画上的模仿起源于装饰——再现性的绘画就产生于装饰品——这种情况影响了整个美术史”(P265),“认为一个艺术家在某个时候能够无前提就面对自然挥笔作画,这种一种浅薄的、半瓶醋的想法” (P265)。因此沃氏认为绘画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装饰史(P266)。这种观念或许就是贡布里希“先制作后匹配”的来源。沃氏此书译本众多,此版由洪天富先生从德文译出,范景中先生用英文版校对,前后磨了七年才成型,三年后方出版,可谓十年一剑。和流行的潘昌耀译本(此本译自英文,且秉持准确直译的原则,所以拗口,洪先生的译本更追求“达”)相比,此版不仅译文流畅好读,且印制精美,尤其是增译了1933年修订稿的《后记》,对理解沃氏后来的思想转变甚为有益。虽然价格略贵,但读下来觉得挺值,而且只印两千本。。。。。。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